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5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6.1《芣苢》(课件25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16:12: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5张PPT)
齐读诗句,看它们共同描绘的是什么内容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劳动
《芣苢》
《诗经·周南》
《芣苢》
芣苢,车前草(车茶草、蛤蟆叶),春夏生长,高20~60厘米,全体光滑或稍有短毛,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与种子都可入药,能利尿、清热、止咳。有种说法,先民们认为芣苢主子,采芣苢可以满足妇女们多子多孙的愿望。
赏析诗歌使用的动词妙处及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了解《诗经》相关知识

体会诗歌体现出来的劳动热情和欢欣

教学目标
关于《诗经》
《诗经》本名《诗》,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古代乐歌总集,所辑多是周初至春秋中叶的作品,共305篇。至汉代,被列为儒家经典之一,始称《诗经》。
《诗经》“六义”
《诗经》“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160;《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105,又分《小雅》31和《大雅》74;《颂》是朝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31《鲁颂》4和《商颂》5。
《诗经》“六义”
赋:直接铺陈叙述,直截了当地表达所要陈述的思想感情,是《诗经》最基本的表现手法。
比:即比喻,“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即起兴,用其他事物引出要说的内容。“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读,与诗人相通
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诗歌朗诵
词语注释
1、采采:茂盛的样子。
2、芣苡(fú yǐ):植物名,即车前子,种子和草入药。
3、有:取得,获得。
4、掇(duō):拾取。
5、捋(luō):以手掌握物而脱取。
6、袺(jié):用衣襟兜东西。
7、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翻译:车前子长势茂盛,采呀快快采些来。车前子长势茂盛,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课文理解
采采:同“彩彩”;繁茂、鲜艳。
薄言:含有劝勉的语气,无实义。
有:采取,指已采起来。
翻译:车前子长势茂盛,一颗一颗拾起来。车前子长势茂盛,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掇:拾取。
捋(luō):顺着枝条把车前子抹下。
翻译:车前子长势茂盛,手提着衣襟兜起来。车前子长势茂盛,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袺:提起衣襟兜东西。
襭(xié):翻转衣襟插于腰带以兜东西。
《芣 苢》自主学习:
主要问题:
⑴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⑵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3)本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主题归纳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诗歌反复地描写劳动的过程,形象地表现了劳动成果的由少至多,充满了劳动的欢欣,洋溢着劳动的热情。
你觉得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
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
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 
《芣苢》一诗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鲜明的特点?有什么艺术效果?
(1)这首诗采用了重章叠句的形式,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在不断重叠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形成了一种回环往复的美。
(2)《芣苢》全篇以赋为主要手法,描写妇女采摘芣苢这一简单的事件,表现人民热爱劳动的勤劳朴素的品质。
现在让你用一个字来形容姑娘们采摘时的场景和心情,你会用哪个字 说说理由。
“欢”,采摘的过程是欢快的,采摘的场面是欢乐的。 “喜”,整首诗传递给我们的感觉就是欢欢喜喜、热热闹闹。 “乐”,我们能真切地感受到她们快乐地劳动。
当堂检测
文本研究,对比阅读
《十亩之间》与《芣苢》在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
《十亩之间》
十亩之间兮,桑者闲闲兮,行与子还兮。 十亩之外兮,桑者泄泄兮,行与子逝兮。
明确: ①呈现诗经时代女子劳动场面的窗口 《芣苢》写的是周地妇女在风和日丽的夏秋之季外出采集芣苢的场景。整首诗直接用首句重复的手法,大量突出妇女们在采集芣苢时的动作,让人透过那些既简单又丰富且步步递进的动作,来看出劳动的紧张、热烈与心情的欣喜、欢快。 《十亩之间》妇女们的采桑劳动似将结束,在疲劳与满足之中,自有一种悠闲与宽缓的闲情。当辛勤劳动的一天结束后,她们以平静而满足的心情呼唤同伴回家作息。在桑林中,她们闲闲地归还,在桑林外的田野上,她们背篓携筐,迟缓地消逝在田野的深处,留给我们后代读诗者一个闲淡的背影。 ②省略与留白的典范 《芣苢》一诗,省略了时间、地点、人物,甚至省略了劳动者除了手之外的其他部分,而只突出了采集劳动中手的丰富动作,但就是这一系列丰富、准确、互为关联的动作,为我们还原了一个诗经时代的劳动场景,同时把我们的思绪自由地引向了奇妙之境。 《十亩之间》虽有人物,但没有明显的动作,没有具体的活动,只突出了一种宽闲而迟缓的情状,以及一种归还家园的向往与抒情。但就这寥寥四句虽无关具体的哼唱,却勾画出一个阔大的情感的存在,两情相悦者在其间自有天地,得大欢喜。
体悟劳动,做新时代的劳动者
明确:在新的时代,劳动的领域愈发宽广。袁隆平辛勤育种,张秉贵热心服务群众,钟扬探求生命的边界,这些都是劳动者杰出的代表。在我们生活的社会里,有无数的大国工匠在精磨手艺,有无数的科研工作者在深度探索,有无数的小人物在敬业奉献。所有这些劳动者,支撑起了我们这个时代!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劳动观。
感悟劳动,从我做起
写作练习: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写作练习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有的说:“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有的说:“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也有的说:“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背诵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