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6张PPT)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出塞(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学习目标】
1.了解边塞诗的特点和风格,挖掘、探究边塞诗的内涵,理解边塞诗的多重主题。
2.深入理解诗作所表达的复杂感情和主旨。
3.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知人论世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世称“高常侍”。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袁行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说:“在动辄自比王侯的盛唐诗人中,高适是唯一做到高官而封侯者。”
·“高岑”:
·“边塞四诗人”:
高适、岑参。
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
解题
燕,古国名。古燕国所在地,位于我国东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蓟,在历史上是与燕并存的诸侯国,且蓟、燕两地相邻。后蓟为燕吞并,成为燕国的都城,蓟也成为燕的代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解题
歌,为产生于先秦时期歌谣的统称,“燕歌”即燕地的歌谣,因为燕地在春秋至两汉千年以来战争频发,征戍不断,战争积淀在“幽、蓟”之地的民谣中,成为记忆着征战、别离、相思等内容的“燕歌”。
这里的“行”和白居易《琵琶行》中的“行”一样,只是表示古诗的一种体裁,均属“歌行体” 。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
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本诗抑扬有节,读出音韵之美。
序:“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陆龟蒙《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020全国卷I))
交代时间
交代事情
交代写作缘由
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
人:
景:
战争
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
塞外秋景
思考: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战败——被围——死斗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边烽突起
慷慨出师
力尽关山
轻敌战败
被围不归
两地相思
死斗心愿
怀念李广
本首诗的诗眼是什么?
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之苦、战争之苦、相思之苦
苦
1.请找出体现“环境之苦?的诗句,思考这样写有什么
作用?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写出了边塞秋末衰败、凄凉的自然景色。渲染了肃杀、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2、战争之苦具体体现在哪些诗句?写了什么?
战争的残酷、无休止、写出了征战沙场士兵的伤亡惨重。
3.相思之苦
一句征夫,一句思妇,错综相对,离别之苦,逐步加深。城南少妇,日夜悲愁,但是“边庭飘摇那可度?”蓟北征人,回首亦是枉然。
思考:是什么造成这些苦?
①自然条件恶劣,
②敌人凶猛善战,
③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背景
自唐开元十八年(730)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边境。开元十五年(727),高适曾北上蓟门。开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huī]征讨奚、契丹,他又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开元二十一年后,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经略边事,初有战功。但二十四年,张让平卢讨击使安禄山讨奚、契丹,“禄山恃勇轻进,为虏所败”(《资治通鉴》卷二百十五)。开元二十六年,幽州将赵堪、白真陀罗矫张守珪之命,逼迫平卢军使乌知义出兵攻奚、契丹,先胜后败。高适对开元二十四年以后的两次战败,感慨很深,因作此诗。
主旨
高适《燕歌行》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集大成
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
边塞诗表达的思想情感主要有六个方面
(1)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
(2)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3)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
(4)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5)表达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及环境的恶劣。
(6)表达对战争的厌恶,以及对战士的同情。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1.对比: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
秦中花鸟已应阑,塞外风沙犹自寒。(王翰)
表达效果:突出和强调,主旨更突出,感受更深切,区别更鲜明。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2、融情入景(借景抒情)、以景衬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王昌龄)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高适)
表达效果:渲染气氛、烘托情感 。
(正衬:凄清单调的景——思乡、幽怨的情,奇异壮阔的景——豪壮、昂扬的情;
反衬:艰苦恶劣的环境——对英勇威猛将士的赞美之情)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3、虚实结合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
表达效果:运用想像,拓展诗歌内容,形成时空的对比等效果。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4、细节描写
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岑参)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岑参)
表达效果:细致入微地刻画,更加生动形象地突显人物性格、环境特点等。
边塞诗常用的表现手法
5、用典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高适)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
表达效果:使诗歌内容凝练、含义深刻。
其他常用的表现手法:直抒胸臆、比喻、夸张、渲染、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直抒胸臆)
边塞诗常见意象
1、有关景物:烽火、狼烟、孤城、黄沙、雪山、黑山、大漠等。
2、有关动物:马、雁、鹰等
3、有关地名:轮台、龟兹、楼兰、安西、阴山、瀚海、凉州、边关、玉门关等
4、常见乐器:羌笛、胡笳、芦管、鼓、角等
以高适、岑参、王昌龄等为代表
边塞诗对艺术特点:格调雄浑豪放、慷慨悲凉,境界阔大、雄奇壮美。
阅读鉴赏边塞诗方法
首先要根据诗歌标题判定是不是边塞诗。
其次,从分析意象意境、抓情感关键词、联系时代背景等方面把握思想情感,答题时要用到“从军报国、建功立业、思乡念亲、穷兵黩武”等表达思想情感类术语
最后,分析作者运用的表现手法,答题时要用到“对比、夸张、动静结合、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表达技巧类术语。
理解性默写
(1)《燕歌行》中可与屈原的《国殇》媲美,描写战士以身殉国、视死如归,令人肃然起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出了边塞的广漠、苍凉、壮美,与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异曲同工。
(3)《燕歌行并序》中写将士出征时金鼓齐鸣,旗帜飞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适《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有对比古今将领之意,表达出对良将的思念和对当时将帅的讽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