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讲学稿

文档属性

名称 《醉翁亭记》讲学稿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4 19:19: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九上语文讲学稿 班级 姓名
醉翁亭记 欧阳修
●教学重点提示
1、朗读、背诵课文。
2、体会作者游览山水的乐趣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3、学习本文以“乐”为主线,前后呼应,严谨的结构。
4、了解本文别具一格的句式,体会其表达效果。
●预习要求
1、走进作者
先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以如成人。
2、了解写作背景
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欧阳修曾参加了以范仲淹为首的改革派,推行“庆历新政”,不久在政敌的打击下,改革失败,范仲淹等降调外任。欧阳修被贬为滁州知州。作为执政者的反对派,有很多政见要说,有满腹的抑郁不平要发泄。但现在只能从侧面含而不露地表示。本文与作者同一时期写的另一篇文章《丰乐亭记》是姊妹篇。
3、请摘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加以解释。(不少于三个)
4、熟读课文,结合注解,读懂课文,并根据表中要求完成自学作业。
段落 工整抄写课文 注音解释重点词语 翻译全文
第1段 环滁林壑( )尤美翼然临于泉上名之者谁醉翁之意寓之酒
第2段 林霏( )开云归而岩穴暝(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第3段 伛偻( )提携泉香而酒洌( )山肴野蔌( )杂然而前陈宴酣( )之乐觥( )筹交错颓( )然
第4段 树林阴翳( )醒能述以文太守自谓
●导学探究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每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2、请给第三段划分层次,摘引文中语句概括层意,并指出这一段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3、作者用了一个“乐”字贯串全文,请找出含有“乐”字的句子,看看作者写了哪几种乐。
4、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醉”和“乐”的?
5、试举例说明本文写景的方式(如由远到近、自外而内等)。
●课堂练习
1、填空:
“翁去八百载,醉乡犹在;山行六七里,亭影不孤。”这副对联歌颂的是 。
2、理解性默写:
1)滁州的地理环境:
2)自问自答道出醉翁亭的来历的句子:
3)文中写朝暮之景的句子:
4)文中写四时之景的句子:
5)醉翁的自画像:
3、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⑴ 蔚然而深秀者( )   佳木秀而繁阴( )
⑵ 环滁皆山也( ) 环而攻之而不胜( )
⑶ 太守自谓也( )   太守谓谁( )
⑷云归而岩穴暝( )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   吾谁与归( )
⑸而乐亦无穷也( )  游人去而禽鸟乐( )  太守之乐其乐也( )
⑹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朝而往暮而归( )  而不知人之乐( )
⑺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 )( )
●课外拓展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4~7题。
(一)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醉翁亭记》)
(二)欧阳修谪滁州,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遂退于颍州,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①以来金石②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③乎?”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为此名,聊以志④吾之乐尔。”
(节选自《诗人玉屑》)
【注释】①三代:指夏、商、周三代。②金石:指钟鼎文及碑文。③逃名:逃避名声,不求名声。④志:记述。
4、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名之者谁 名: (2)欧阳修谪滁州 谪:
5、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6、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分别写出欧阳修自号“醉翁”和“六一居士”的原因。
7、在不同时期,欧阳修分别以什么为乐?请根据上面语段内容加以概括。
在滁州时:
在颍州时: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8~11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修之来此,乐其地僻而事简,又爱其俗之安闲。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又幸其民乐其岁物之丰成,而喜与予游也。因为本其山川,道其风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丰年之乐者,幸生无事之时也。夫宣上恩德,以与民共乐,刺史之事也。遂书以名其亭焉。
掇:(duō)拾取,采取。 (节选自欧阳修《丰乐亭记》)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 ) (2)遂书以名其亭焉( )
9、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一处朗读停顿。
既 得 斯 泉 于 山 谷 之 间
10、翻译下列句子。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2)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
11、从《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中,你能体会出作者的一种高尚情怀,这种情怀可以用《丰乐亭记》中的四个字加以概括: 。
附参考答案
4、(1)命名(2)降职(远调、贬官)
5、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有一个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水边的亭子),是醉翁亭。
6、饮少辄醉,年又最高
家有六个“一”(一万卷书,一千卷金石遗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一老翁)
7、与民同乐
在琴棋书画中自得其乐(意思对即可。)
8、(1)像鸟张开翅膀一样(2)命名
9、既 得 斯 泉 / 于 山 谷 之 间
10、(1)醉翁的意趣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2)于是每天和滁州的人(一道)抬头观看山景,低头倾听泉水声。
11、与民共乐
5
1
编写 夏益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