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闯关B卷)(Word版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闯关B卷)(Word版含解析)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4 16:05: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闯关B卷—2021-2022学年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学期期末达标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物质包装上张贴的危险警告标签不正确的是( )
化学式 浓
危险警告标签
选项 A B C D
A.A B.B C.C D.D
2.下雪时,常用融雪剂清理路面。醋酸钾()是常用的融雪剂,下列关于1mol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的摩尔质量为98g
C.1mol含有2mol氧
D.1mol含有个H
3.关于下列仪器名称或使用方法的说法错误的是( )
A.①在使用过程中酒精的量过多或过少都能造成危险
B.②③均可用于干燥气体或尾气处理
C.④的名称为坩埚,可用于灼烧固体
D.⑤在蒸发液体过程中需垫石棉网加热
4.下列现象或新技术的应用中,不涉及胶体性质的是( )
A.肾功能衰竭等疾病,可利用血液透析进行治疗
B.在饱和氯化铁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
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中,可看到枝叶间透过的一道光线
D.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
5.实验室需配制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转移液体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容量瓶口
B.用托盘天平称量19.2 g NaOH固体
C.摇匀后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应再加水到达刻度线
D.定容时若俯视刻度线观察液面,会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
6.下列关于钠的化合物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热稳定性:比稳定
B.与澄清石灰水反应,随着石灰水的量不断增加,产物发生改变
C.NaOH俗称烧碱、火碱、苛性钠;俗称芒硝
D.向含有沉淀的溶液中通入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饱和溶液,又有沉淀生成
7.下表中评价合理的是( )
选项 化学反应及其离子方程式 评价
A 溶液与溶液反应至沉淀完全: 正确
B 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错误,碳酸镁不应写成离子形式
C 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 正确
D 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 正确
A.A B.B C.C D.D
8.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 )
A.
B.
C.
D.
9.镁铝合金质优体轻,又不易锈蚀,大量用于航空工业、造船工业、日用化工等领域。下列关于镁铝合金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此合金的熔点、硬度比镁和铝的熔点、硬度都高
B.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
C.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D.此合金不能全部溶解于过量溶液中
10.雾霾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与健康,某地区的雾霾中可能含有如下可溶性无机离子:,某同学收集了该地区的雾霾,经必要的预处理后得到试样溶液,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根据以上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该同学得出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试样中肯定存在和
B.试样中一定不含
C.试样中可能存在
D.该雾霾中可能存在和
11.某验兴趣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氯气与过量氨气反应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打开,关闭,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B.打开,推动注射器的活塞使过量的氨气与氯气混合时,产生大量的白雾
C.充分反应后,关闭,打开,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溶液会倒吸至试管内
D.实验室制备氨气和氯气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
12.分别用坩埚钳夹住一块未经打磨的铝箔和一块经过砂纸打磨的铝箔,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关于此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两个实验中均观察到铝箔熔化但不滴落
B.的熔点远高于Al
C.Al易与反应,加热条件下反应更快
D.上述实验用稀盐酸处理铝箔后洗净,不能达到与砂纸打磨一样的目的
13.NSR技术能降低柴油发动机在空气过量条件下的排放,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降低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
B.储存过程中被氧化
C.还原过程中消耗1 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5(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D.通过BaO和的相互转化实现的储存和还原
14.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下列对实验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选项 ①中试剂 ①中现象 解释
A 品红溶液 溶液褪色 具有漂白性
B 溶液 产生胶状沉淀 酸性:
C 酸性溶液 紫色褪去 具有还原性
D 酸性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与生成沉淀
15.A、B、C、D四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产物略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A为溶液,B可能为氨水,反应①的离子方程式为
B.若A为Fe,B可能为稀,反应②的离子方程式为
C.若A为NaOH溶液,B可能为,可用溶液鉴别C、D中的阴离子
D.若A为,B可能为,实验室可用加热固体C的方法制取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13分)硅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主角,硅的氧化物和硅酸盐约占地壳质量的90%以上。
(1)下列物质不属于硅酸盐的是 。
A.陶瓷 B.玻璃 C.水泥 D.生石灰
(2)是玻璃的主要成分之一,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工艺师常用 (填物质名称)来雕刻玻璃。
(3)用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可用作 。可通过与纯碱混合高温熔融反应制得,高温熔融纯碱时下列坩埚可选用的是 。
A.普通玻璃坩埚 B.石英玻璃坩埚 C.瓷坩埚 D.铁坩埚
(4)工业上常利用反应制备硅单质,该反应中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氧化剂是 。
17.(14分)为探究的氧化性强弱,某小组同学设计如下实验(夹持及尾气处理装置已略去,气密性已检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滴加浓硫酸 A中有气泡产生,B中红棕色溶液褪色,C中有白色沉淀产生
ⅱ.取C中沉淀加入盐酸 C中白色沉淀不溶解
ⅲ.打开B中分液漏斗活塞,逐滴滴加溶液 开始时颜色无明显变化;继续滴加溶液,一段时间后,混合液逐渐变成红棕色
已知:①溴水易挥发,且可溶于苯或;②具有漂白性,可使品红溶液褪色。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B中红棕色溶液褪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3)①甲同学通过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C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不能得出此结论,认为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______。
③丙同学认为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D中盛放的试剂是______。
④按乙同学和内同学改进后的方案进行实验,C中产生白色沉淀,得出结论:氧化性。
(4)通过上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18.(14分)某兴趣小组用部分氧化的为原料,制取高纯度的,并测定产品中铁元素含量,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1)写出加入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简述检验溶解过程中已被完全氧化成的实验操作:______________。(可选择的试剂:酸性溶液、KSCN溶液、氯水)。
(3)操作A包括______、洗涤、_______;简述检验已洗净的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准确称取4.00g产品,经酸溶、还原为,准确配成100mL溶液。取25.00mL于锥形瓶中,加入20.50mL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假设不与杂质反应,与发生的反应为)
①配成100mL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有玻璃棒、烧杯、________。
②产品中铁元素的含量为________。
19.(14分)硫化氢毒性很大,俗称“一口闷”,工业废水中的硫化物在酸性条件下会以硫化氢的形式逸出。某课外小组以碘量法测定废水中的硫化物,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步骤及测定原理如下:
Ⅰ.取样、吹气、固硫
连接装置,打开氮气源,检查装置气密性。移取一定体积乙酸锌溶液于两支吸收管中,取200mL水样于反应瓶中,通入氮气一段时间。移取10 mL盐酸于反应瓶中,水浴加热,继续通入氮气。已知乙酸锌与硫化氢反水样应生成硫化锌沉淀(硫化氢被完全吸收)。
Ⅱ.滴定
关闭氮气源,往两支吸收管中各加入100也(过量)0.010的碘标准溶液,再加入5 mL盐酸,静置。 加入淀粉指示液,用0.010的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对两支吸收管中混合后的液体进行滴定。(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前、后在反应瓶中通入氮气的目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
(2)加入碘标准溶液时,吸收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使用两个吸收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若只使用一个吸收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____________(填“高”或“低”)。
(4)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酸常温下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时,从反应物与生成物的状态、性质和反应条件分析,下列发生装置中可选用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5)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
(6)将二氧化氯溶液加入硫化氢溶液中,然后加入少量稀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发现有白色沉淀生成。 写出二氧化氯与硫化氢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A.硫酸中的S为+6价,浓硫酸具有强腐蚀性,该药品是腐蚀品,A正确;
B.氧气是助燃气体,氧气能使可燃性气体燃烧,故氧气不是易燃气体,B错误;
C.白磷是一种易自燃的物质,其着火点为40 ℃,但因摩擦或缓慢氧化而产生的热量有可能使局部温度达到40 ℃而燃烧,白磷有毒为有毒品,C正确;
D.超过300℃就会发生爆炸性分解,是爆炸性物品,D;
答案选B。
2.答案:D
解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A项错误;的摩尔质量为,B项错误;2mol氧指代不明确,正确的表述为1mol含有2mol氧原子,C项错误;1个含有3个H,所以1mol中含有个H,D项正确。
3.答案:D
解析:A.①酒精灯内酒精过少,则灯壶中酒精蒸气过多,易引起爆燃;酒精过多则受热膨胀,易使酒精溢出,发生事故,故A正确;
B.②③中盛放碱石灰,可用于干燥气体或尾气处理,故B正确;
C.④的名称为坩埚,可用于灼烧固体,故C正确;
D.⑤是蒸发皿,蒸发皿在蒸发液体过程中直接加热,故D错误;
选D。
4.答案:B
解析:A.血液中,蛋白质和血细胞颗粒较大,是胶体,不能透过透析膜,血液内的毒性物质直径较小,则可以透过,与胶体有关,故A正确; B.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沉淀,与胶体性质无关,故B错误;C.清晨,在茂密的树林,常常可以看到从枝叶间透过的一道道光柱,属于胶体的丁达尔效应,故C正确; D.血液属于胶体,使用微波手术刀进行外科手术,可使开刀处的血液迅速凝固而减少失血应用了胶体聚沉的原理,故D正确。故选:B。
5.答案:D
解析:转移液体时,玻璃棒下端应紧靠容量瓶刻度线以下的内壁,A错误。没有规格为480 mL的容量瓶,应选择规格为500 mL的容量瓶,需要氢氧化钠的质量为,B错误。摇匀后发现液面略低于刻度线属于正常现象,如果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会使所配溶液的体积偏大,浓度偏小,C错误。定容时俯视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所配溶液浓度偏大,D正确。
6.答案:D
解析:,因此热稳定性:,A项正确。与澄清石灰水反应,若石灰水较少,发生反应;若石灰水足量,发生反应,石灰水的量不同,产物不同,B项正确。符合氢氧化钠和硫酸钠晶体的俗称,C项正确。向含有沉淀的溶液中通入气体发生反应,再加入不反应,不会有沉淀生成,D项错误。
7.答案:B
解析: A. 溶液与溶液反应至沉淀完全,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1︰1,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氢氧化钠和水,离子方程式:,故A错误;B.向碳酸镁溶液中加入足量稀盐酸,离子方程式,评价合理,故B正确;C.向沸水中滴加饱和的氯化铁溶液至液体变为红褐色,离子方程式:,故C错误;D.NaOH溶液中通入少量,离子方程式:
,故D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铁与氯气点燃反应生成,A项不能实现;NO不与水反应,B项不能实现;电解氯化钠溶液生成氯气,氯气与石灰乳反应可制取漂白粉,C项能实现;二氧化硅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D项不能实现。
9.答案:B
解析:合金的熔点比各成分金属的低,A错误;此合金的主要成分是镁和铝,均能与稀盐酸反应,能全部溶解于稀盐酸中,B正确;此合金属于镁和铝的混合物,铝能与氢氧化钠反应,但镁不能与氢氧化钠反应,此合金不能全部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中, C错误;氯化铁能腐蚀铜,铜能溶于氯化铁溶液,镁、铝的还原性均大于铜,则此合金能全部溶解于过量溶液中,D错误;答案选B。
10.答案:B
解析:试样溶液中加入过量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1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1是,则试样中含有;向滤液1中通入,得到溶液2、沉淀2,溶液2在碱性条件下与Al共热生成气体2,该气体能使湿润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说明气体2是,根据已知条件,溶液2中含有,则试样中含有;向沉淀2中加入酸,沉淀溶解并放出气体,说明沉淀2中含有碳酸钡,若试样中存在,沉淀2中还含有沉淀;沉淀1加入酸后,沉淀部分溶解,硫酸钡不溶于酸,说明试样中含有,以及能和过量溶液反应生成能溶于酸的沉淀的离子,根据元素守恒知,该沉淀为,所以试样中含有。试样中肯定存在和,A正确;试样中不能确定是否含有,B错误;试样中可能存在,C正确;试样中肯定存在和,可能存在,所以该雾霾中可能存在和,D正确。
11.答案:B
解析:打开,关闭,将注射器的活塞往外拉一段,然后松开,活塞复原,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A项正确;氨气与氯气反应生成氯化铵固体,所以产生大量白烟,B项错误;充分反应后,试管内压强减小,故关闭,打开,在外界大气压作用下烧杯中的溶液会倒吸至试管内,C项正确;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要依据反应物聚集状态和反应条件,实验室制备氨气可以用浓氨水和碱石灰反应,实验室制备氯气可以用固体和浓盐酸反应,此时二者可以用同一套发生装置,D项正确。
12.答案:D
解析:未经打磨的铝箔表面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是氧化铝,经过打磨的铝箔在加热过程中,会重新形成氧化铝薄膜,所以两个实验中均观察到铝箔熔化但不滴落,A项正确;实验中观察到铝箔熔化但不滴落,证明的熔点远高于Al,B项正确;Al是活泼金属,易与反应,加热能提高反应速率,所以加热条件下反应更快,C项正确;用砂纸打磨铝箔是为了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铝,氧化铝能与盐酸反应,所以用稀盐酸处理铝箔后洗净也可除去铝箔表面的氧化铝,两种方法能达到相同的目的,D项错误;答案选D。
13.答案:C
解析:可形成硝酸型酸雨,降低排放可以减少酸雨的形成,A选项正确;储存过程中中N元素的化合价升高,被氧化,B选项正确;还原过程中,中N元素化合价从+5价降低为0价,消耗1 mol 转移的电子数为10,C选项错误;由图示可知,通过BaO和的相互转化可实现的储存和还原,D选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浓与Cu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具有漂白性导致①中品红溶液褪色,A正确;生成的与反应生成,与①中的溶液反应生成白色胶状沉淀,说明的酸性强于,B正确;生成的被酸性溶液氧化导致①中酸性溶液紫色褪去,体现了的还原性,C正确;通入酸性溶液中,被氧化生成,与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所以①中白色沉淀为,而不是,D错误。
15.答案:B
解析:不能溶于过量生成,A项错误;铁与少量稀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B项正确;题意可知C为溶液,D为溶液,二者与溶液反应都可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现象相同,不能鉴别,C项错误;由题意可知C为,D为HCl,实验室不能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D项错误。
16.答案:(1)D;(2);氢氟酸;(3)防火剂;d;(4)C;
解析: (1)陶瓷属于传统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属于硅酸盐,故A错误;玻璃中含有等, 、 属于硅酸盐,故B错误;水泥属于硅酸盐,故C错误;生石灰是CaO,不含Si元素,因此生石灰不属于硅酸盐,故D正确。(2)属于酸性氧化物,与NaO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能与氢氟酸发生反应,因此工艺师常用氢氟酸雕刻玻璃。(3)用水溶液浸泡过的棉花不易燃烧,说明可用作防火剂。普通玻璃中含有,熔融纯碱时能与发生反应,因此不能用普通玻璃坩埚熔融纯碱,故A错误;石英的主要成分是,能与纯碱反应,因此不能用石英玻璃坩埚熔融纯碱,故B错误瓷坩埚中含有,因此熔融纯碱时不能用瓷坩埚故C错误;铁单质不与纯碱反应,因此可以用铁坩埚熔融纯碱,故D正确。(4)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合价升高的是C,氧化剂是化合价降低的物质,即氧化剂为。
17.答案:(1)
(2)
(3)①;②打开弹簧夹,通入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③(或苯或饱和溶液)
(4)
解析:(1)在A中浓硫酸与发生复分解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溴单质具有氧化性,在水中能将二氧化硫氧化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3)①因为氧化性:,能将氧化为,与结合生成白色沉淀,离子方程式为;②由于装置中含有空气,空气中的氧气也能氧化,所以在滴加浓硫酸之前应增加一步操作,该操作是打开弹簧夹,通入,待排净装置内空气后,关闭弹簧夹;③进入C中的中可能会混有,所以还应该在B和C之间增加洗气瓶D来除去,D中盛放的试剂可以是或苯或饱和溶液。
(4)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所以通过题述全部实验,得出结论: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18.答案:(1)
(2)取待测液,向其中滴入2~3滴酸性溶液若不褪色,说明被完全氧化
(3)过滤;灼烧;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2~3滴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洗涤干净
(4)①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②68.88%
解析:(1)加入将氧化为,发生反应。
(2)具有还原性,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则检验溶解过程中已被完全氧化成的实验操作为取待测液,向其中滴入2~3滴酸性溶液,若颜色未褪去,说明被完全氧化。
(3)操作A中过滤后的固体上附着,判断已洗净的操作为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2~3滴溶液,若无白色沉淀,则沉淀洗涤干净。
(4)①配成100mL溶液所用的主要仪器有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100mL容量瓶。②25.00mL溶液消耗溶液20.50mL,,由关系式可知,转移电子,由关系式可知,25.00mL溶液中物质的量为,则4.00g产品中含Fe元素的质量为,产品中铁元素的含量为。
19.答案:(1)排出装置中的空气 ;将硫化氢鼓入吸收管中
(2)
(3)保证硫化氢被完全吸收;低
(4) be
(5)分液漏斗
(6)
解析:(1)反应前通入氮气,目的是排出装置中的空气,反应后通入氮气的目的是将硫化氢鼓入吸收管中。
(2)加入碘标准溶液时,碘将硫化锌氧化,吸收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气体与液体的反应,只在接触面上反应,该实验使用两支吸收管,是保证硫化氢被完全吸收,若只使用一支吸收管,会导致测定结果偏低。
(4)实验室常用FeS固体与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实验室制取,即固体与液体不加热的反应,可选用制氢气装置,装置a为固液加热装置,故不选;装置b、c为固体与液体不加热装置,适合;装置d为加热固体装置,故不选。
(5)仪器A的名称为分液漏斗。
(6)二氧化氯将硫化氢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离子方程式为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