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2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古诗词诵读《李凭箜篌引》(课件23张)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7.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19:06: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于析字、品字中感悟音乐魅力、体会词人性情
李凭箜篌引
作业:同学们,1月份是我们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为了厚植同学的诗文情怀,也为了提升同学的鉴赏审美水平。语文组和音乐组的老师决定来一次强强联盟,想让我们同学用诗歌的语言将你最喜欢的音乐的魅力描摹出来。
作品要求:用字准确传神,彰显音乐的感染力。
优秀作品将在校刊发表,校道宣传栏展示,并获得推荐参加“语文报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的资格。
欢迎同学们踊跃投稿。
任务一:自读疏通诗意
思考:这首诗写( )人,( )时间, ( )地点,做 ( )
任务二:精读析字,感悟音乐魅力,
诗人赋予了这些神仙人物和自然景物
什么样的听觉感受?

有泪有声谓之哭,有泪无声谓之泣。
——《水浒传》
哭是声泪俱下,心中悲伤得以宣泄。而泣是心中悲伤,但压抑自己,隐忍自己只是任眼泪流淌,这样的用字足以将音乐超强的感染力体现得更充分。
分组讨论
本诗中诗人擅长使用“奇”字来展现音乐魅力
第一组:颓
第二组:逗(“逗”为何不用“落”更直接明了?)
第三组:老、瘦(鱼跃、蛟舞,本来是充满生机的,为何用“老”“瘦”
两个干枯的字眼来修饰?)
第四组:张(文本的解释为“演奏”,为何不直接用“奏”更明了?)

萎靡消沉。白云听了箜篌声顿感沮丧,继而挪不动脚了,凝聚不散

引来。用落的话,秋雨早已蓄势待发,顺势而下罢了,而用逗是秋雨本无意要下,在石破天惊的震撼声中,它被吸引而来了,体现出李凭箜篌声的魅力。
老、瘦
年迈、瘦弱,“鱼跃”“蛟舞”,本来充满生机,可是诗人偏言“老鱼”“瘦蛟”,用“老”“瘦”这两个干枯的字眼修饰“鱼”“龙”。年 迈的鱼和瘦弱的蛟龙本已快油尽灯枯,听到李凭的箜篌声后竟能重新焕发生机,跃出水面,翩翩起舞,从侧面反映了箜篌声的感染力以及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

演奏。“张”是紧张的张,弹奏前必需把弦调好,使它绷紧;此外还有张开、开张之意,同学们应该有在电视上见过郎朗弹奏钢琴吧,双手拨动琴键,闭着眼睛,非常陶醉的样子。而李凭演奏箜篌是在秋高气爽的时节,我们是否可以大胆想象这样一个画面:云淡风轻的广阔天宇下,一位白衣飘飘的梨园弟子,张开胸怀,屏息凝神,心手协调,还沉醉在“无我、忘我”的境界里,准备演奏一曲人间绝唱,所以这个“张”字是不是比“奏”多了那么一点意思,能够更加形象地彰显艺人的高超技艺。
小结
如果说李凭的技艺是高超的,他所演奏出来的音乐声时而凄婉动人,时而欢快,令人忘乎所以;那么能将这种音乐的感染力淋漓尽致展现出来的,就得归功于李贺高超的才情,在那个没有传媒的唐代,李凭的音乐美如何向天下人广而告之,这就有赖于李贺高超的才情。难怪人称李贺为鬼才,他的诗绝对能使鬼神为之而泣。
任务三:品读中感受词人性情
合作探究:
刚刚在析字的时候,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一种非常奇怪的现象,一系列的意象:昆山玉、凤凰、芙蓉、香兰等都挺雅的,但是诗人又选取了一些没有诗意的字眼来修饰它们。例如凤凰这种祥瑞之鸟,人们常用“和鸣”来形容它的声音,以它的出现为吉兆,诗人却用了一个稍显“粗鄙”的“叫”字来形容。好像把一朵娇嫩的鲜花碾碎了给人看。这是什么缘故呢?
即为何作者形容凤凰的声音,“叫”不用“鸣”?
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这是人类永恒的困境,痛苦因此而产生。-史铁生
我是李贺
唐王朝的裔孙,举进士不第, 仕途不通,理想破灭,
长相不尽如人意,
病魔一辈子如影随形。
长安有男儿,二十心已朽
李贺作为唐王朝的裔孙,从小又深受母亲宠爱,活在蜜罐里,这样的李贺他是有欲望的,他渴望过上王子王孙般的生活。但是他又举进士不第,仕途不通,理想破灭,李贺在求仕方面的能力绝对是有欠缺的;长相不尽如人意;病魔一辈子如影随形。这样的李贺是不得意的,是痛苦的。继而影射在他的诗作里,他并不一味典雅地悲愁,也不限于凄厉,也有肆意的欢乐。诗人追求的效果是悲欢、邪正、雅俗的复合趣味。
当堂检测,背诵全诗(视上课时间来取舍) 请用《李凭箜篌引》中的名句来补写下面空白处的内容。
中唐诗人李贺的名诗《李凭箜篌引》所展现的,是一个变幻无穷而美妙夺彩的音乐世界。这里有精美的乐器 ,高明的乐师 ,还有入迷的听众: ,白云仿佛在俯首谛听; 善于鼓瑟的湘娥与素女,也被这乐声触动了愁怀; 正在补天的女娲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 ,成天伐桂的吴刚倚着桂树忘了睡眠,玉兔也久久不肯离去。精美的乐器、美妙的乐曲、高明的乐师、入迷的听众遇到卓越的诗人,于是名家好手共同造就了《李凭箜篌引》这首千古不朽的诗篇。知音难逢,千载一遇。这是音乐家李凭的幸运,更是时代的幸运。
作业:
完成征集令。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