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表里的生物》
部编版语文课件 六年级下册
壹
课前导读
贰
字词揭秘
叁
课文讲解
肆
课堂小结
伍
课堂练习
课前导读
表的内部构造
指针
齿轮
螺丝
表里面有生物吗?
课前导读
冯至(1905—1993),原名冯承植,字君培,直隶涿州(今河北涿州)人。现代诗人、翻译家、教授。
主要作品: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等;散文集《山水》《东欧杂记》等;历史小说《伍子胥》;传记《杜甫传》等。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1.默读全文,联系课题,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填一填。
课文先写______________,然后写______________,最后写____________。
整体感知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小时候的“我”认为能发出声音的都是活的生物,所以对父亲的表极为好奇,并相信了表里有个小蝎子的说法。
字词揭秘
我会读
清脆 拦住 玻璃
丑恶 恐怖 蟋蟀
字词揭秘
我会写
悉
蟋
虫
率
蟀
脆
拦
怖
蟋
玻
璃
恶
蟀
字词揭秘
结构:
部首:
书写指导:
cuì
脆
左右
月
字词揭秘
清脆
和谐
单调
呈现
显出,露出。
和睦协调。
词 语 解 释
简单、重复而没有变化。
(声音)清楚悦耳。
课文精讲
小组合作学习,思考:
1.“表里的生物”是什么?它有什么特别之处?
2.文中有很多处心理描写,用横线画出来。
3.文中的“我”是个怎样的孩子?说说理由。
课文精讲
“表里的生物”的特别之处:
我的面前立即呈现出一个美丽的世界:蓝色的、红色的小宝石,钉住几个金黄色的齿轮,里边还有一个小尾巴似的东西不停地摆来摆去。这小世界不但被表盖保护着,还被一层玻璃蒙着。
课文精讲
读一读你画出的心理描写的句子并谈谈体会。
父亲说“不许动”,表里边该是什么东西在响呢?我对于它的好奇心一天比一天增加。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会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表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这生物被父亲关在表里,不许小孩子动。
课文精讲
这段话对“我”的心理描写非常细腻,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表里的生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
课文精讲
我吓了一跳,蝎子是多么丑恶而恐怖的东西,为什么把它放在这样一个美丽的世界里呢?
我想,大半因为它有好听的声音吧。但是一般的蝎子都没有这么好听的声音,也许这里边的蝎子与一般的不同。
课文精讲
角色朗读
可是父亲怀里的表有时放在桌子上,不但它的秒针会自己走动,而且它坚硬的表盖里还会发出清脆的声音:滴嗒,滴嗒……没有一刻的休息,这声音比蝉鸣要柔和些,比虫的歌曲要单调些。
1
课文精讲
一天,我对父亲说:
“我爱听这表的声音。”
我一边说一边向着表伸出手去。父亲立刻把我的手拦住了,他说:
“只许听,不许动。”
停了一会儿,他又添上一句:
“小孩儿不许动表。”
课文精讲
此后我就常常请求父亲把他的表打开给我看,有时父亲答应我,有时也拒绝我,这要看他高兴不高兴。有一回,父亲又把表打开了,我问:“为什么还蒙着一层玻璃呢?”
2
课文精讲
“这就是叫你只许看,不许动。”父亲回答。
“为什么呢?”我又问。
“这摆来摆去的是一个小蝎子的尾巴,一动就要蜇你。”
课堂小结
在生活中我们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作者的眼中,童年的记忆是人生的珍宝,有些想法虽看起来幼稚可笑,但那正是一颗天真的童心的表现,是值得我们回忆一生的。
课堂小结
读完课文后,你觉得“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好奇心强
善于观察
善于思考
课堂小结
作者回忆了童年的发现,虽然这个发现或许是那样的可笑,却是作者记忆中的珍宝,你是否也有过这样的经历?
仿写:请你运用语言描写的方法写一个小片段。
课堂练习
一、读拼音,写词语。
qīnɡ cuì lán zhù
( ) ( )
kǒnɡ bù xī shuài
( ) ( )
清脆
拦住
恐怖
蟋蟀
课堂练习
二、品悟句子。
树上的蝉,草里的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我想:这里边一定也有一个蝉或虫一类的生物吧。
从描写的方法看,这句话属于人物的________描写,句子前面说“蝉”“虫”都不轻易被人看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心理活动
表里面一
定有不让人看见的生物
板书设计
表里的生物
猜测——表里有个生物
证实——
逢人便讲——父亲的话
天真可爱
求知欲强
父亲打开表盖让“我”看——表里有“小蝎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