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综合复习检测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2-23 14:41: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溶液》单元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选项中只有1个符合题意。)
1.将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溶解,能形成溶液的是 ( )
A.咖啡 B.白糖 C.牛奶 D.香油
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质溶解过程中通常会伴随着热量的变化
B.在氯化钾溶液稀释的过程中,氯化钾的质量不变
C.在压强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CO2在水中的溶解度
D.熟石灰的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或者增加溶剂转化为不饱和溶液
3.有关如图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S甲>S乙>S丙
B.乙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最大
C.27℃时,往26g丙里加100g水,形成不饱和溶液
D.33℃时,甲乙两种物质溶解度相等
4.某实验小组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4g/cm3)和水(密度约为1g/cm3)配制50g质量分数为3%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的主要步骤有计算、量取、混匀、装瓶贴标签
B.计算需要6%的氯化钠溶液的质量是25g(约24.0mL),水的质量是25g
C.实验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量筒、试剂瓶、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
D.配置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液体溅出,溶质的质量分数变小
5.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
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
C.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D.洗涤剂能洗去衣服上的油污,原因是洗涤剂具有乳化作用
6.向盛有等质量水的甲、乙、丙三个烧杯中分别加入15g、30g、30g蔗糖固体,充分搅拌后静置,现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采用升温的方法使乙烧杯中剩余的固体溶解
B.甲、丙烧杯中的溶液一定属于不饱和溶液
C.乙、丙烧杯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D.蔗糖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7.将10g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配制成10%的稀硫酸。有关步骤的说法正确的是
A.计算需水98g B.量取水时,仰视读数
C.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不断搅拌 D.配制好后,装瓶贴标签
8.下图是 KC1、KNO3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NO3的溶解度大于KCl的溶解度
B.t1℃时KNO3的溶解度是70
C.在t1℃时,100gKNO3饱和溶液和100gKCl饱和溶液, KCl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大于KNO3饱和溶液中的溶剂质量
D.在t2℃时,欲使KNO3、KCl两种物质的溶液分别降到t℃时,析出晶体的质量 KCl一定小于KNO3
9.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1溶液,除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胶头滴管外,还需要的仪器是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 D.蒸发皿
10.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将100g60℃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分别进行如下操作,所得溶液与原溶液相比,变化结果全部正确的是
选项 操作 溶质质量 溶液质量 溶质的质量分数 硝酸钾的溶解度
A 从60℃升温至80℃ 变大 变大 不变 变大
B 从60℃降温至40℃ 变小 变小 不变 变小
C 恒温蒸发部分水 变小 变小 不变 不变
D 保持温度不变,再加入20g硝酸钾固体 不变 变大 变大 变大
11.在2021年邵阳市化学实验操作考查中,小阳同学抽到的考题是“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小阳的实验操作与目的分析均正确的一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目的分析
A 称取氯化钠时,在两边托盘上各放一张相同的纸张 整洁美观
B 称取氯化钠时,将剩余的氯化钠放回原瓶 节约药品
C 量取水时,视线与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准确读数
D 溶解氯化钠时,用玻璃棒搅拌 增大氯化钠的溶解度
12.某同学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1%的葡萄糖溶液,下列操作会导致所配溶液浓度偏高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葡萄糖时,砝码放在左盘 B.转移葡萄糖时,纸上有少量残留
C.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液面 D.配好溶液装入试剂瓶时,有少量洒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
(1)P点的含义是_______。
(2)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趋势与_______(填“甲”、“乙”或“丙”)相似
(3)t3℃时,将40g甲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g。
(4)若乙中含有少量甲,提纯乙的方法是_______。
(5)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
到t1℃,对所得溶液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溶解度:乙>甲>丙
B 溶剂质量:丙>乙>甲
C 溶液质量:乙>甲>丙
D 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14.水和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用途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来水厂在净化水的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填“杀菌”或“使悬浮物沉淀”);水能灭火的主要原因是______。
(2)生活中的下列物质属于溶液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白酒B.豆浆C.糖水D.泥浆
(3)在2021年全国两会上,“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成为聚焦重点,下列符合这一目标的是______。
A.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B.工业废水坚持达标排放
C.大量使用农药和化肥,增加农作物产量
D.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
(4)t2℃时,向盛有10mL水的Ⅰ、Ⅱ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1所示的现象。图2是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①图2中表示甲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是______(填“a”或“b”)。
②根据图2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乙中混有少量甲,可用降温结晶法提纯乙
B.等质量甲、乙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升温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D.t1℃时,将20g甲物质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70g溶液
15.如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1)“晒结浮白”是指海水浸渍的草灰经日晒后出现白色海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______________。
(2)经过多次“扫而复淋”,提高卤水浓度获得“上等卤水”(氯化钠的质量分数约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氯化钠的质量约为________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获得的“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的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 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_______g NaCl析出(溶解度见表)。此时,________(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____________。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16.实验室选用下列仪器配置5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1)所需氯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g。
(2)完成该实验,上图中有一种仪器不必用到,请写出该仪器的名称______。
(3)若其他操作正确,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对结果会造成什么影响?
17.NaOH、KNO3和Na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所示。
物质溶解度/g温度℃ 0 10 20 30 40
NaOH 42.0 51.0 109.0 119.0 129.0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Na2CO3 6.0 16.0 18.0 36.5 50.0
下列实验过程中不考虑化学变化、水的蒸发和结晶水合物等因素。
(1)10℃时,KNO3的溶解度______ (填“>”,“<”或“=”)Na2CO3的溶解度。
(2)20℃时,将129gNaOH固体加入到100g水中,搅拌后固体全部消失,放置到t1时刻开始析出固体,到t2时刻析出10g固体为______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t2时刻溶液的温度为______℃。
(3)40℃时,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冷却到30℃,所得溶液中溶剂质量最多______ (填序号)。
A.Na2CO3溶液 B.KNO3溶液 C.NaOH溶液
参 考 答 案
1-12 BCDDC ADCAC CC
13.(1)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丙
(3)80
(4)蒸发结晶
(5)BD
14.(1)使悬浮物沉淀 降低温度至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2)AC
(3)BD
(4)b A
15.(1)蒸发结晶
(2)①150 ②海水中氯化钠浓度低,浪费燃料 ③3.8 没有 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54.8g氯化镁,而该溶液中氯化镁只有7.65g,能全部溶解
16.(1)3.0 (2)漏斗 (3)导致所配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大
17.> 饱和 30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