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2

文档属性

名称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均分》教学设计2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39.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2-24 21:50: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均分》教学设计2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0~63页,平均分。
教学目标:
1.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在已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
能用平均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
圆片、猴子图片、松果图片、练习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在美丽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聪明、可爱的小动物。每年秋天,果实成熟的时候,它们都会聚集在一起,分享劳动的成果,今年的聚会又开始了,都来了哪些小动物呢?
生:小熊猫、小猴子、小兔子和小松鼠。
师:说得真好!今年的聚会它们都带来了哪些食物?有多少呢?
生:6个竹笋、12个桃子、16个萝卜、15个松果。
(学生说的同时,教师把相应信息板书在黑板上。)
师:说得真清楚!假如你是这些小动物中的一员,看到这么多好吃的,会怎么样
生:很开心!
师(一脸疑惑):可是,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却盯着6个竹笋,它们在想什么呢?
(课件出示:该怎样分竹笋呢?并播放录音。)
【评析:教师用短短的两句话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在具有童趣的情境中学数学,符合教材编写意图,且有利于激发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均分。
师:大家看,这是熊猫哥哥,这是熊猫弟弟。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熊猫哥哥和熊猫弟弟的图片。)
师:可以怎样分竹笋呢?
生1:一人3个竹笋。
师:哦,你是说,给这两只熊猫每只分3个竹笋。
(边说边在黑板上两只熊猫下面各摆出3个竹笋。)
师:是这样吗?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生1:因为这样它俩就不用争了。
师:为什么这样它俩就不用争了?
生1:因为它俩都是.般多的。
师:这样分,每只熊猫分到的竹笋怎么样啊?
生(异口同声):同样多!
师:老师把这种方法记下来。(板书:3 3)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
生2:还可以哥哥1个,弟弟5个。
师:(把竹笋摆成哥哥1个,弟弟5个)是这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2:因为哥哥比弟弟大,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师:多好的小哥哥呀!
生3:哥哥5个,弟弟1个。(师板书:5 1)
师:(把竹笋摆成哥哥5个,弟弟5个)是这样吗?你是怎么想的?
生3:有个“孔融让梨”的故事,弟弟特别懂事,那么小就知道要让给别人多的,他要少的。
师:听过“孔融让梨”的故事吗?
生:听过!
师:对呀,谦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师:还可以怎么分?
生4:哥哥2个,弟弟4个。(师板书:2 4)
师:(把竹笋摆成哥哥2个,弟弟4个)是这样吗?你又是怎么想的?
生4:因为哥哥大,弟弟小,所以哥哥应该让着弟弟。
师:在这些分法中,有一种分法比较特殊,是哪一种?
生:3和3!
师:(把竹笋调回3个和3个)为什么说它特殊?
生:因为这样很公平,弟弟和哥哥吃到一样的3个竹笋。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这样分,哥哥吃到3个竹笋,弟弟也吃到3个,(边说边用粉笔分别把3和3圈起来)它们分到的竹笋——
生:同样多!
师:它们觉得这样分怎么样?
生:很公平!
师:这几种分法两只熊猫分到的竹笋怎么样?
生:不一样多。
(教师把其他分法擦去。)
师:(指着竹笋)在数学上,把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作平均分。
(板书:每份分得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平均分?
生:就是两个一般多的就叫平均分。
师:“两个一般多”就是我们说的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均分。
师:(指竹笋图)再看这种分法,我们把6个竹笋平均分给几只熊猫?
生:2只!(板书:平均分给2只熊猫)
师:每只熊猫分到几个?
生:3个!.(师板贴:每只分3个)
师:谁能完整地说一说刚才分竹笋的过程?
生:6个竹笋,平均分给2只熊猫,每只3个。
师:熊猫兄弟商量了一下,决定就用平均分的方法,它们各自抱着3个竹笋高高兴兴地去吃了。
(即时练习:自主练习第1题。)
师:听说平均分很公平,可忙坏了小猫和小猪,它们也想把食物平均分。大家看,哪种分法是平均分?
生:小猫是平均分!
师:为什么?
生:因为有6条小鱼,2只小猫,每只猫3条小鱼。
师:对,每只小猫分到3条小鱼。每份分得同样多,所以是平均分。
师:小猪的西瓜是平均分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不是?
生:因为这边的小猪有1个,那边的小猪有2个。
师:对,每份分得不一样多,所以——
生:应该切一半!
师:哦,假如这3个西瓜同样大,把第三个西瓜从中间切开,每只小猪分到一个加半个西瓜,每只小猪分到的西瓜就同样多,就是平均分,同意吗?
生:同意!
师:哦,小猪不是平均分。
【评析:借助问题“怎样分竹笋”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学生在交流不同分法的基础上感受平均分和不平均分在生活中的运用。同时,借助熊猫兄弟分竹笋这一情境,渗透“兄友弟恭”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学生在比较不同分法的过程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引出“平均分”之后,数形结合,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即时练习,及时强化: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每份分得不一样多就不是平均分。】
2.平均分成几份。
师:小猴子最心急啦,它们要把这12个桃子平均分,帮帮它们吧。
生:好!
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几只小猴?(板书:平均分给3只小猴)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生:如果公平分的话,每只小猴分多少?
师:你是想知道每只猴子能分到几个桃子,是这样吗?
生:是!
(板书: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
师:谁来完整地读一读?
生:12个桃子,平均分给3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几个桃子?
师:该怎么分呢?先想一想,然后和同桌交流一下!
(学生同桌商量。)
师:商量好了吗?快速数出12个圆片,在小猴卡片上分分看!
(学生动手分圆片。)
师: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纷纷举手。)
生1:我是1个1个分的。
师:1个1个分,是怎么分呢?你能上来分给大家看看吗?这是12个小圆片,我们用12个圆片代替12个桃子,请她分一分。
(学生动手给每只猴子分了1个。)
师:老师看到你确实是1个1个分的,你为什么要1个1个分呢?
生1:因为不一样的话就容易弄混了。
师:弄混了会怎么样?
生1:弄混了就不公平了。
师:大家听清楚了吗?她说1个1个分能保证什么?
生:每只猴子分到的一样多。
(学生又给每只猴子分了1个桃子。)
师:现在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两个。
师:每份分得一样多吗?
生:一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学生又要接着分。)
师(一脸疑惑):为什么还要接着分?
生1:因为还不够12个。
师:分没分完?
生(齐):没有!
(学生继续分桃子,并且边摆边数:7、8、9……12。)
师:(指刚才放圆片的地方)大家看看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学生回到座位。)
师:(指黑板)刚才,她把12个桃子平均分给了几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我们一起来看。第一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一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二只小猴4个(用笔圈出第二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第三只小猴也是4个(用笔圈出第三只小猴下边的4个圆片)。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几个?
生:4个。
师:我们再来看一下刚才这个小朋友的分法。
(课件演示1个1个分的过程。)
师:12个桃子,要平均分给3只小猴,她是1个1个分,先给每只小猴分1个桃子,每只小猴分到的桃子数量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继续看,现在每只小猴分到——
生:两个桃子。
师:每份分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继续看。现在呢?
生:3个。
师:还是平均分吗?
生:是!
(操作课件每只猴子分到4个。)
师:分完了吗?
生:分完了!
师:现在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每只小猴都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
(师生跟着课件一起数出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哦,每只小猴都分到了4个桃子。1个1个分果然能让每只猴子分到的桃子同样多!和他的分法一样的举手!
(多数学生举手。)
师:其他同学又是怎么分的?
生2:一只猴子4个桃子,加上4个桃子是8个桃子,再加上4个就是12个桃子。
师:你是几个几个分的?
生2:4个4个分的。
师:他借助以前学过的加法知识想到了可以4个4个分,这种方法怎么样?
生:不错!
师:他很会动脑思考!
师:(演示课件)他直接想到了12里面有——
生:3个4。
师: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
师:他也是把12个桃子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这次分的结果跟刚才分的怎么样?
生:一样!
师:小朋友想想看,还可以怎么分?
生3:3个3个分。
生4:2个2个分。
(师生一起看课件:2个2个分。)
师:先把12个圆片给每只猴子分2个,现在每份分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剩下的还能2个2个分吗?
生:能!
师:继续看,每只猴子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师:刚才我们把12个圆片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l份、2份、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再看3个3个分。每只小猴先分3个桃子,剩下的还能3个3个分吗?
生:不能。
师:那该怎么分呢?
生:1个1个分。
师:每只小猴也分到了几个桃子?
生:4个桃子。
师:刚才我们也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
师:每份是几?
生:4。
(课件整体出示4种分法。)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都是把12平均分成了几份?
生:3份。
师:每份都是几?
生:4。
师:分的结果怎么样?
生:都一样。
师:每份都是平均分吗?
生:是!
师:为了感谢大家,小猴子们拿出了9根香蕉,要平均分给我们当中的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根呢?快速数出9个圆片,分分看。
师:9根香蕉,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每个小朋友分几根?
生:3根。
师: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说自己的分法,课件相应演示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
师:刚才咱们小朋友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虽然分的方法不同,但是每个小朋友都分到了3根香蕉。分的结果怎么样?
生:都一样。
师:也是平均分吗?
【评析:在具体操作中应该怎样体现平均分?基于这一思考,教师重点关注以下三点:
(1)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学生经历“思考一一交流——操作——交流”的过程,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
(2)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分: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者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分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分。
(3)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3.每几个分一份。
师:一向文静的小兔子也着急了,它们又想怎么分呢?
(课件: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有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想想看,这次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可以分给多少只小兔?
(板书问题。)
师:谁来完整地读一读?
生:16个萝卜,每只小兔分4个,可以分给几只小兔?
师:这次应该怎么分呢?想好之后,数出16个圆片,在桌子上分分看。
(学生动手分圆片。)
师:谁来摆给大家看?
(一名学生上台摆出4个圆片。)
师:这4个圆片分给谁?
生:分给第一只小兔。
师:为什么这4个圆片要分给一只小兔?
生:因为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
师:谁来帮他放小兔子呢?
(学生纷纷举手,教师选一名学生上台摆小兔子。学生在4个圆片下边摆出一只小兔。)
师:每只小兔分4个萝卜,所以有1个4就分给1只小兔。
(一边说一边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一只小兔。)
师:也就是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
(学生又摆出4个圆片,另一名学生又摆出了一只小兔。)
师:你为什么又摆了一只小兔?
生:因为他又摆了4个圆片。
师:这4个又可以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二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3个4。)
师:这4个又分给1只小兔。(一边说一边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三只小兔。)
(学生摆出第4个4。)
生:这4个圆片分给第四只小兔。
(教师又圈出4个圆片并且用箭头指向第四只小兔。)
师:大家看这16个圆片,每4个分一份,分成了几份?
师生一起数:1份、2份、3份、4份。
师:正好分给——
生:4只小兔。
师:你们觉得这两个同学合作得怎么样?
生:很好!
师:刚才,每只小兔都分到了几个萝卜?
生:4个。
师:每份分得怎么样?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吗?
生:是!
4.开放式练习:分松果。
师:就剩下小松鼠了,它们又是怎么想的呢?
[课件出示:如果每只松鼠分( )个,分给( )只能正好分完。]
师:谁来读一读?
(学生读出小松鼠的问题。)
师:都可以怎么分呢?这次,我们不摆了,拿出铅笔,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
(学生在松果卡片上圈一圈、分一分,教师巡回指导,了解情况。)
(选出3种不同分法投影展示。)
师:(把第一份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1:我给每只松鼠分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
师:大家看,他是5个5个分的。
师生一起数:1个5,2个5,3个5。
师:15里面有3个5,就刚好可以分给3只小松鼠。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同样多吗?
生:同样多。
师:是平均分呜?
生:是!
师:(把第二份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说一说你是怎么分的?
生2: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小松鼠。
师:我们数数看:1个3,2个3……15里面有5个3,就刚好可以分给5只小松鼠。每份分到的松果怎么样?
生:也是同样多。
师:(把第三份作品放在投影上)这是谁分的?你是怎么分的?
生3:每只松鼠分1个,可以分给15只松鼠。
师:15里面有15个l,能分给15只松鼠。
师:这种分法,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怎么样?
生:同样多。
(教师把3种分法放在一起。)
师:大家看,这3种分法每只松鼠分到的松果怎么样?
生:都同样多。
师:都是平均分吗?
生:是!
【评析:“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是平均分吗?这是学生理解上的难点。教师借助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摆兔子,教师适时地圈一圈,买现图与物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把帮助松鼠分松果设计成一个开放性的练习,及时巩固了“每几个分一份”该怎么分,又给学生留-有充足的空间。学生想到了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每只松鼠分1个,可以分给1 5只o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课堂上,我们发现还有的学生每只松鼠分2个、分4个,圈着圈着发现不能正好分完,又擦去重新分,这一过程更加深了学生对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和“正好分完”的理解。
通过多种分法的对比,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思考: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有了前面反复操作的基础,对于“每几个分一份”也是平均分,学生就很容易理解了。】
5.小结。
师:同学们看,(教师手指着黑板)像这样平均分成几份和每几个分一份,每份都分得都同样多,都是平均分。(出示课题:平均分)
师:平均分,你学会了吗?
生:学会了!
师:我们来试试看。
【评析:教师及时带领学生梳理知识,感悟平均分的两种分法,进入后续的练习。】
三、巩固练习。
师:每盘放几个?
生(迅速举手):5个!
师:这么快,你们是怎么想的?
生:10里面有2个5,所以每个盘子放5个。
师:动笔圈圈看。
(学生在题卡上圈一圈o)
师:8块蛋糕,每2块装一盒,可以装几盒?
生:4盒。
师:你是怎么圈的?
生:2块2块圈的。
师:为什么2块2块圈,不1块1块圈呢?
生:因为题上说每2块装一盒。
师:你们也是这样想的吗?
生:是!
(课件演示2个2个圈。)
师:看第(2)题,这次每几个圈成一圈?
生:6个。
师:为什么?
生:因为每6块装一袋。
(课件演示每6块装一袋,可以装3袋。)
师:两道题都做对的举手!
(学生全部举手。)
【评析:“分樱桃”意在巩固“平均分成几份”的分法,“分蛋糕”和“分糖”巩固“每几个分一份”的分法。在练习中进一步梳理思维,巩固对两种分法的理解。】
四、畅谈收获。
1.知识收获。
师:同学们,看着黑板想一想,这节课,我们在帮助小动物分食物的过程中,学会了哪些数学知识?
生:我学会了平均分。
师:什么是平均分?
生:就是两个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师:他的意思是说分成两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是平均分。那么平均分成3份,每份分得同样多是不是平均分?
生(迟疑一下):是。
师:分成4份,每份同样多呢?生:也是平均分!
师:对,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都是平均分。
2.能力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积极动脑思考、回答问题,老师把这个“果子”(积极)送给每一个小朋友,你们高兴吗?
生:高兴!
师:想一想,这节课你还能得到哪个“果子”?说出你的理由。
生1:合作!
师:你和谁合作,在什么时候合作了?
生1:我和同桌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合作得比较好。
师:刚才这两个小朋友帮助小兔子分萝卜的时候合作得怎么样?
生:非常好。
师:他们也很有默契。我们把“合作”的果子送给所有的会合作的小朋友。
生2:会用。我会用我的小卡片。
师:他说他会用小卡片帮助他解决平均分的问题。你们也会用吗?
生:会!
师:会用的举手!
(学生纷纷举手。)
师:这个“会用”的果子送给每一个会用卡片的小朋友!
生3:会想。因为我做的题都对了!
生4:会问。因为我会问数学问题。
师:这节课,同学们出色的表现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谢谢大家!
【评析:通过这一环节,教师引领学生梳理知识与能力等各方面的收获,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全面关注了学生的知识、情感、态度、能力的发展。】
【总评】
童话故事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本课教学中,教师用短短的两句话创设森林聚会的情境,将数学知识与故事情节有机地融为一体,使学生在富有趣的故事情境中主动地展开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1.图形结合,变抽象为具体。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整节课,教师始终让学生置身于森林聚会的情景之中,分竹笋、摆圆片、放兔子以及有效的课件演示,让抽象的知识变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画面和图形,帮助学生理解,有效降低了知识的难度。
如:在引出“平均分”之后,借助竹笋与熊猫图,数形结合,说一说分竹笋的过程,从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师借助分萝卜的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分一分,动手操作与动脑思考有机结合。交流时,两生合作,一人摆圆片,一人摆兔子,教师适时地圈一圈,实现图与物一一对应,直观、形象地帮助学生理解16里面有几个4就能分给几只小兔,变抽象为具体,有效地降低了学生理解上的难度。
帮助松鼠分松果时,让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学生想到了每只松鼠分5个松果,可以分给3只;每只松鼠分3个,可以分给5只;每只松鼠分1个,可以分给1 5只。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课堂上,我们发现还有的学生每只松鼠分2个、分4个,圈着圈着发现不能正好分完,又擦去重新分,一圈一擦之间,学生对平均分“每份一样多”和“正好分完”的理解就加深了。
2.关注分的全过程。
关注学生不同的分法:学生在“思考——交流——操作一一交流”的过程中,在深思熟虑之后,有方法、有目的地分圆片0 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每一种分法教师都给学生充分交流的空间,并且借助课件帮助学生理解、对比、发现。
关注过程中的平均:借助问题“为什么要1个1个分、2个2个分、3个3个分、4个4个分”,让全体学生都跟随交流者一起进入有序思维状态,理解每种分法的目的:时刻保证平均。
关注结果:借助问题“分的方法不同,分的结果怎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发现虽然“平均分”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分,但是分的结果是相同的:都是把12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
3.重视操作。
动手操作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有效途径。教师创设多种操作情境,通过想一想、摆一摆、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使学生在反复动手操作中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学生在摆一摆、圈一圈的过程中不知不觉体会到了平均分的两种分法。
1 /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