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2张PPT。■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封邦建国 (分封制)
■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清官来断家务事——
一个诸侯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后来这个诸侯不幸病逝,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请问应该判给谁?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夏朝:出现公共权力王位世袭制2.商朝:内外服制度(1)内服:
(2)外服:
( 3)________________浓厚夏启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附属国管理的区域神权色彩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建立: (前1046年----前770年)2.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天子把土地连同土地上的人民分封给诸侯,建立国家。诸侯等可以如法炮制。1.目的:巩固周朝的统治同姓亲族——分封的主体3.权利与义务:2.对象:异性诸侯:功臣、姻亲、殷商降族等分封制周 王“授 土” “授 民”服从 朝觐 纳贡 出征诸 侯周王这样大规模地分封土地,时间一长,会不会有消极影响?他还能安枕无忧吗? 请思考: 在分封制实行的初期,由于周天子和诸侯是父子或兄弟关系,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利于国家的安定团结; 但是,到了中后期,随着天子和诸侯血缘关系的淡化,再加上各诸侯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交通的不便利,往往会出现诸侯叛乱的情况,不利于国家安定团结。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周的同姓召公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武王弟康叔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请归纳周的分封有哪几种类型?——分封制的基础 宗法制是根据血缘关系的亲疏远近来决定继承权力 的制度2、宗法制的核心和实质宗法制1.目的: A 巩固 B 解决 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实质:等级制宗法制长子长子长子长子长子表示其余嫡子及庶子等降一级 宗法制大宗和小宗(相对、双重)分封与宗法相结合,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对家族)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3.体系:4.特点:5.作用:(对政权)强化王权,保证“世卿世禄”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1.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主要依据
2.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宗法制实际上就是等级制,那么周朝统治者是通过什么方法来维护等级制度的呢?礼乐制度礼乐制度将宗法等级制具体化、生活化。主要内容:要求贵族在衣食住行等方面都要符合
自己的身份,贵贱长幼之间要有明显的差别。礼--贵族生活的行为秩序乐--指音乐、舞蹈、歌咏等不同等级、身份要遵循不同的礼乐制度,但可以共同欣赏以使上下“和同”。 如何称呼“死”呢?天子
诸侯
大夫
士
平民崩、驾崩卒薨(hong)不禄去世吉礼 凶礼 宾礼 军礼 嘉礼五 礼吉礼:多用于奴隶主祭祀上天和鬼神;
凶礼:多用于丧葬凶荒之事;
宾礼:多用于朝聘往来;
军礼:多用于出兵征伐;
嘉礼:多用于宴饮嫁娶天子用鼎诸侯用鼎士大夫用鼎 据史料载:周王定朝时,曾制九鼎,象征九州。周王可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卿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彼此不可逾越。
据《周礼》记载,衮服是西周统治阶级的最高一级礼服。西周一般贵族服饰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
“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
“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兄弟同听之,则莫不和亲。” 分封制宗法制等级制礼乐制度基础实质具体体现 宗法制确定的继承方法是什么?什么是大宗和小宗?它们的关系怎样?继承方法:嫡长子继承制 大宗:凡是嫡长子承位可奉祀始祖的都被称为大宗。 小宗:是相对于大宗而言的,嫡长子的同母弟和庶母兄弟为小宗。 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对大宗而言,小宗就是他的臣属,要对大宗绝对服从;同时小宗也是大宗的兄弟,具有血缘关系。西周的分封制度、宗法制度和礼乐制度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呢? 三者都是西周统治者为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而实行的制度。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它加强周王室对四方疆土的控制。
宗法制是分封制得以实行的理论基础(血缘纽带),它确定了权力和财产的分配原则,有利于稳定奴隶制的统治秩序。
而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三者相互结合共同构成了奴隶制的等级制度,从确保了周天子大宗和政治共主的地位。②商代的附属国居于边地;西周主要的新兴封国地处要冲,与保持原有状态的血缘方国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 自我测评 1商代的附属国与西周的诸侯国有什么不同?①商代的附属国是聚族而居,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西周新兴封国已开始打破商代附属国的血缘界限,人口结构复杂,由周人、土著居民、外迁殷人以及其它附属国的部族混合而成。③商代附属国的统治者是商族以外的部族首领;西周新兴封国的统治者主要是西周的王族、功臣和姻亲等,与王室有着密切的联系禹→启,王位世袭制确立逐渐解体创始发展臻盛已有一套行政管理制度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本课小结互为表里王位世袭制延续到1912年清朝灭亡分封制西周末期逐渐瓦解宗法制是核心;延续至今,仍有所体现。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2.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课堂小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从具体的政治制度中体现出来,因此,我们在认识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的时候,就要先从早期主要政治制度(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具体内容入手,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做到史论结合、论从史出,这样才能较好理解和把握它,请同学们在课后要通过各种方式牢固掌握好这一重要知识点。 礼崩乐坏诸侯争雄①春秋时期,周天子失去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②战国时期,随着新兴地主阶级的兴起,由“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变为“礼乐征伐自大夫出”。1.周朝制定各种礼乐制度的根本目的是 ( )
A.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
B.作为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
C.作为惩罚违礼贵族的依据
D.作为统治阶级的娱乐享受 2.西周的封国与商代附属国本质的差别是( )
A.宗法制 B.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C.共主制 D.内服与外服制度 3.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BAC4.(2009高考广东单科)“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右图所示柳宗元的文章的主题可能是
A.分封制度 B.王位继承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解析】A“封建社会”的概念既然是自近代引入中国的,那么柳宗元所说的“封建制”,显然不是后来的社会形态概念,原意应该是“封邦建国”的意思。 5.(2009高考天津文综)下列史实符合西周确立的宗法制继承原则的是
A.唐太宗通过玄武门之变继位
B.宋太宗继承兄长宋太祖之位
C.明太祖因太子亡指定嫡长孙继位
D.清康熙帝死后皇四子继位C6、据说周公东征以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其中的“封建”指的是( )
A、实行宗法制 B、进行封建改革
C、分封诸侯国 D、建立等级制度7、按西周宗法制的规定,下列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②③CC8.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根本目的是
A.保证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保证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
C.保证各级大宗的地位,维护内部稳定
D.保证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AA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西周推行分封制、宗法制的目的、内容和作用及影响
2. 过程与方法: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出发,设置情境、创设问题,让学生学会解决疑难问题,提高并发挥学生合作、探究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力求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了解中国早期文明起源的知识,体会中国古人的政治智慧。⑵通过对宗法制等相关内容的学习,认识到宗法制对我国几千年
的伦理道德观、民族性有深远影响,辩证地认识其利弊。
【重点、难点】重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
难点:西周的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相互关系;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定标自学】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1、夏朝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 ;②出现了 制度。
2、商代的政治制度
①主要制度:___________和_________制度。内服是 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是 管辖的地区。
②制度特点:________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 与 的实际权力;商王对 即 的控制力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 ,除对商承担应尽的义务外,有很大的 ;商朝是个弥漫_________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_________以强化王权(神权和王权的密切结合)。
二、西周的政治制度
1、封邦建国(分封制)
①背景:
政治:西周建立后,经历了短暂的社会动荡;为了对 进行有效统治,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 制度。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诗经·小雅·北山》
经济:井田制的实行。
②概念:
③目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即 。
④对象:分封的主体是 ,分封的异姓诸侯有 、 、也有原来的 等等。
⑤分封内容:“授土”、“授民”。
⑥周王与诸侯的关系:
⑦影响: A、分封使周人的 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
B、周王确立了 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
C、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 “ —— —— —— ”的等级序列;
D、你认为西周分封制有何消极影响?
⑧分封制的崩溃: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王室衰微,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制取代。
2、宗法制度
①目的:巩固 ,解决贵族之间在 、 和 继承上的矛盾。
②实质:周人把 同 结合起来的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
③特点:
A、核心是 制度。嫡长子是指正妻所生之长子。
B、把 与 相结合。
C、确立了严格的 、 体系。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既是 关系,也是 关系。
④作用:
A、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B、有利于 ,防止 ,强化 ,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同时也强化了 。
3、礼乐制度:
(1)含义: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2)作用(实质):
【合作探究】
1、分封制:
阅读下列材料,思考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封召公爽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史记?周本纪》
材料二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请回答:
(1)上述材料所述的政治制度是什么?推行这一制度的目的是什么?有何积极作用?
(2)据材料说明在周初能够取得“封侯”地位的主要是哪些人? 需履行什么样的义务?
2、宗法制
(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同祖同根,同愿同向;血浓于水,四海共襄。己丑年黄帝拜祖大典已于3月29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隆重举行,来自世界五大洲的华人代表、港澳台知名人士、奥运健儿、汶川大地震抗震救灾英模等各界优秀代表人物2万余人,共同参与大典。
1.材料一反映的认祖归宗、祭拜祖宗的文化习俗最早可追溯到我国的什么时期?
材料二(图片说史)
漫画中跪着接受象征权力的“帽子”的人,一看就没有手拿象征知识的“书卷”的站立者有出息,但没有办法,正如图中的长者所说“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次子,认命吧”。这就是对我国古代某政治制度的真实写照。
材料三 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 ——《历史》
2.材料二、三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哪种政治制度?由材料看出,该制度的最大特点是什么?这种制度在当时有何积极作用?
结合上述材料考虑,我们应如何看待这一制度对今天社会的影响?
【构建知识体系】
夏朝:公共权力;王位继承的传子制度
商朝:内外服制度;神权与王权结合
分封制 :背景、目的、对象、特点、作用
西周 宗法制:目的、特点、作用
礼乐制度:实质
【课堂评价】
1. 2010年,上海世博会山东馆以“齐鲁青未了”作为展示主题。“齐鲁”二字长期以来作为山东的象征,起源于中国古代哪一制度 (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2.周幽王为博美人褒姒一笑,令人燃起烽火,诸侯蜂拥而至。“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可以反映下列那一政治制度 ( )
A. 王位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观察下表,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有资格继承王位的是( )
妻妾
一般称谓
妻(正配)
A.三哥(20岁) B.四哥(14岁)
妾一(侧室)
C.大哥(25岁)
妾二(侧室)
D.二哥(22岁)
4.(2009山东文综) 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的‥‥‥”。这反映出贾母
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
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
5.(2008广东历史1)右图是明清古建筑中的一幅牌扁,与它有关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三省六部制 D.内阁制
6.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 )
A.宗法制 B. 郡县制 C. 君主专制 D. 中央集权制
7.在宗法观念盛行的封建社会,姓氏也有贵贱之分。“赵”姓并不是中国最大的姓氏,但在《百家姓》中却排序第一,由此可推断出该作品最早可能出现在 ( )
A.西周 B.唐朝 C.北宋 D.明朝
8. 材料一 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孟子?告子》
材料二 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一《史记?周本纪》
材料三 (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
材料四 断案:遗产纠纷案——一个官员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然后他再娶了一个妾氏,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结果这官员不幸殉职,于是他的两个儿子都想取得他的爵位和家业。
1.材料一中天子为什么先“贬其爵”后“削其地”?
2. 材料二中为什么周幽王点燃烽火而诸侯悉至?
3.材料三说明出现了什么新问题?反应了什么本质问题?
4.材料四中的遗产应判给谁?为什么?
5.结合上述材料分析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怎样?
答案:
合作探究1、(1)分封制 目的: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作用: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2)同姓亲族,功臣,姻亲,原来的附属国。义务: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缴纳各种贡赋。
2、(1)西周时期
(2)宗法制 嫡长子继承制 作用: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3)积极影响:有利于家庭和睦团结,发扬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消极影响:过分强调家族意识,过分重视人际关系,使平等意识受到约束,不利于当今社会的发展。还导致任人唯亲现象的出现。
课堂评价
ACACD AC
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因为受封诸侯必须服从周王政令,必须对周王承担各种义务——如派兵戍守王畿或随王出征,交纳各种贡赋等。
(3) 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分封制崩溃。
(4)应该判给妻子的儿子,因为西周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
(5)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夏商时期的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和特点;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与礼乐制度的基本内容。
商朝内外服制度与西周分封制度之间的关系;分封制体现了中央集权和王权专制的特征;宗法制是维系西周分封制的工具,体现了血缘关系和政治统治相结合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知识,了解夏朝和商朝统治的制度和思想,探究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问题教学,通过“设疑——探疑——释疑——解疑”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分封制和宗法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中国古代早期政治体制的形成过程,培养运用历史的、辨证的、发展的眼光看嗲历史上政治体制的变革的能力;通过感悟古人的制度创新既是历史发展的结果,又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增强学生对源远流长的华夏文明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商朝的内外服制度;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
教学难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导入新课:
自2008年1月1日起,清明、端午、中秋节纳入我国国家法定节假日,受到国人的追捧。而这三个节日都有祭祖的现象,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宗法情结”,来源于我国古代西周的宗法制,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回顾历史,去感受先辈留给我们的智慧结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
讲授新课:
同学们,你知道中国的第一个政权是什么吗?它有什么特点?
(学生答)夏朝:出现公共权力和继承的传子制度。[公共权力就是大家所赋予的管理公共事务的权力]
过渡:夏朝经历了400多年后到了桀时,由于他的凶狠、残暴等原因导致了人民的一致反对,于是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族首领成汤把夏给灭了,建立了商朝。
商朝建立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商部族完善了政治制度,那就是内外服的政治制度。
那么什么是内服,什么是外服呢?
(学生答)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附属国就是活动在一定区域、血缘纽带牢固的部落集团]
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一方面,商王控制着支配内服和外服的实际权力,与附属国形成了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商王可以要求附属国承担义务;另一方面由于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商王的控制力是有限的,附属国有很大的独立性和自主权,有时还甚至与商王发生战争。除了内外服制度外,商朝还有没有其他的统治手段呢?(学生答)利用宗教神权来统治国家,即通过神权来强化王权。
解析: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朝人崇信各种鬼神,认为神灵主导着人事。所以,商朝统治者“尚鬼”、“尊神”,依据鬼神的意志来治理国家。这其实是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
过渡:上面我们在讲到商王与内外服的关系时说到,商王对附属国的控制是有限的,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他们有很大的自主权,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处于战争状态,正是由于这种缺点,商朝最后被它的附属国周部落所灭。
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东征,灭商建周,史称西周。周武王在灭商后的第二年就病死,年幼的周武王继位,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周公姓姬名旦)摄政,周公摄政七年后还政与周成王,在他摄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的政治制度的创新,如周公修改了商王朝的内外服制度,实行了分封制。那么,什么是分封制呢?
(学生答)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
那么周公又是怎样实行分封的呢?结合西周分封形势图进行分析: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
诸侯国
类别
地理位置
齐
功臣
今山东北部
鲁
同姓
今山东南部
燕
同姓
今北京一带
卫
同姓
今河南北部
晋
同姓
今山西
宋
商族后裔
今河南东部
从图中我们可以得知,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他们的封地或居于富庶之地,或处在战略要地,分封时除土地外,还得到大量的物资、武装和人口等。
周公的这种分封制能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答)1.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2.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3.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过渡:分封制使西周王朝确立了严格的统治秩序,这一统治秩序在面临周王、诸侯等人生命终结的时候由谁来继承其土地、财产和权力呢?周公对这个问题也进行了思考并加以解决,
这就是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嫡:正妻 嫡长子:正妻的大儿子,也称宗子
那么,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的目的是什么?宗法制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答)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那么两者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
嫡长子(嫡长孙)
周王 嫡长子……
诸侯
嫡长子……
卿大夫 嫡长子……
士
庶人
对图表进行分析得知: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大宗与小宗之间既是兄弟关系,也存在政治上的上下级关系,也就是说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的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宗法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呢?
(学生答)1.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2.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过渡:周公除了除了创立分封制和宗法制外,还制定了另外一个制度,同学们阅读教材P4最后的内容和小字方框里的介绍后思考:
为了维护宗法制度,周公制定了什么制度?这种制度有何作用呢?
(学生答)各种礼乐制度,它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的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综合探究: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
(师生共同总结)1.王的权力不断强化,继承权逐渐确立;2.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强化,制度越来越完善;3.等级制度鲜明;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家国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等等。
(教师总结)关于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我们并不需要通过这一堂课的学习,就给它下一个明确的定论。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这些政治制度的创立是古人进行制度创新的结果,而制度的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这些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课堂作业:
完成第一课的解析与探究。
课堂小节: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夏商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和西周三种政治制度的概况,其中西周的宗法分封制度,在当时对巩固国家政权,扩大统治范围,都起了重大作用,发挥了显著效能,但作为早期政治制度,它也有无法避免的弱点和弊端。
板书设计:
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
夏朝:出现公共权力
商朝
1.内外服制度:内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商王与各附属国形成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
2.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
三、西周
1.分封制
(1)概念: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派到各地,广建诸侯国。
(2)内容:周王是最高统治者;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3)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②西周各诸侯国与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2.宗法制
(1)目的:为了巩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2)特点: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相结合
(3)内容: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确立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4)影响:①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礼乐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