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版必修1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岳麓版必修1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6 22:49:36

文档简介

课件17张PPT。 1840鸦片战争 1842 《南京条约》1851 太平天国 金田起义1860 英法联军 洗劫圆明园 洋务运动 1894 甲午战争 1898 戊戌六君子1912年 南京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9年 五四爱国运动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 国民大革命1927南昌起义1937 抗日战争1949 解放南京 1840 内忧外患 民族奋起 1949 课标要求
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
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
走进太平天国一、识天国印象永安天京花县太平军北伐路线太平军西征路线一、识天国印象—— 天国兴衰一、识天国印象—— 天国兴衰1、_____年,攻克南京,定都于此并改称______。
2、至______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______,1853年,颁布_______________
3、天京事变后,______ 主持朝政,提出_______
4、_____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在中外势力的____________下失败了。1853天京1856全盛《天朝田亩制度》洪仁?蹲收?缕??1864联合剿杀一、识天国印象—— 起义原因 外来侵略 阶级矛盾 自然灾害激 化激 化一、识天国印象二、悟天国理想二、悟天国理想——《天朝田亩制度》 “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人口多寡,人多则多分,人寡则寡分 ……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也” 规定均分土地但每家每户单独进行生产,所有收成留足口粮后,其余归国库。婚丧嫁娶都由国库出资。 1、平均分配土地,否定地主土地所有制 2、提高农民反封建斗争的积极性 3、我国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甲:听说天王要按人口给咱们平分土地?乙:噢,太好了!咱终于有地可种了!再不用被地主欺负了!丙:看来这天王真是不错,以后咱就跟着天王打仗,打倒地主,打倒狗皇帝!这样咱就能分到更多地了!1853年冬,天京街头,甲乙丙三个平民在闲聊……甲:哎,你们俩不要高兴地太早,我听说天王只是给我们留点口粮,剩下的要全部交给国库,再由他天王分配。 1、绝对平均主义,无法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1、材料反映的土地分配原则是什么?
2、这样的土地分配原则有何进步性? 2、缺乏实行的条件革

性空想性乙:咱辛辛苦苦种的粮食凭啥交上去?!那谁还会卖力干活?丙:就是,咱也打不出太多粮食啊,哪还有余粮交国库?再说了,指不定哪天清军就杀回来了,还不得把地给收回去? 3、固守小农经济,落后于世界潮流落后性 你认为这样的分配原则能否实现?说说理由。二、悟天国理想——《资政新篇》2、《资政新篇》的主张在当时能实现么?说说你的理由。二、悟天国理想——《资政新篇》《资政新篇》倡导向西方学习,对整个社会进行全面的改革:
政治上:提倡广开言路,实行以法治国,官吏由公众选举。
经济上:提出兴建铁路、公路,仿制火车、轮船。
社会上:兴办医院,设鳏寡孤独院、育婴堂。
外交上:在平等基础上同各国自由通商、进行文化交流等。1、未反映农民最迫切的愿望和要求2、缺乏实现的必要条件1、你认为《资政新篇》提出了一个怎样的社会改革方案?1、向西方学习,提倡发展资本主义2、顺应了社会发展潮流一、识天国印象二、悟天国理想三、论天国短长三、论天国短长—— 失败原因材料一:太平天国禁止了鸦片,却采用了宗教(拜上帝会) ……
材料二:《天朝田亩制度》由于其自身的缺陷,使得这个纲领变得不切实可行……它便注定了天国政权不可能走向长久。材料三:定都之后,领导者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腐朽思想日益滋长,领导集团内部矛盾越来越尖锐,1856年发生严重内讧。天京事变之后太平天国从此元气大伤。材料四:清政府对太平天国事件确立了“借师助剿”的方针。1863年,在英、法军队支援下,曾国藩围困天京。1864年,天京陷落。4.中外势力联合剿杀1.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2.无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3.没有团结的领导核心阶级局限性特定历史时期三、论天国短长—— 运动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用3分钟的时间,共同探讨学案第3页“运动评价”部分的问题 ,小组长负责指导组员规范组织语言。 方法点拨
如何评价历史事件?
1、具体:论从史出
2、全面:一分为二
3、历史:放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三、论天国短长—— 运动评价外来侵略封建政府反侵略反封建民主革命动摇了封建统治,打击了外来侵略,影响了后来的民主革命。提出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改革方案。受时代和阶级局限,无法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没有完成也不可能完成反封建反侵略的任务。一、识天国印象二、悟天国理想三、论天国短长运动过程起义原因《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失败原因作用、局限我来小结钗头凤·天国吟 洋人欺,世道乱,时迫天兵义金田。北伐兴,西征现,大清惊梦,胆碎心寒,惨,惨,惨!
情成昨,心莫测,天京亡于萧墙祸。湘淮犯,洋夷乱,天国梦断,后人扼腕,叹,叹,叹!——王石磊活动建议 课后请大家通过网络等途径分组搜集与太平天国运动有关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做一个“太平天国图片展”。
要求:图文并茂,能展现出太平天国兴衰成败
课题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悉太平天国运动的基本过程,记忆和分析《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结合中国古代农民起义的特点及近代中国革命的历程,认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历史原因,对中国近代革命的历史作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太平天国的兴衰,正确认识天京变乱,理解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教材分析
重点:金田起义 、《资政新篇》、 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
难点:正确评价《天朝田亩制度》
教学分析
教法:启发式教学,新课程理论与传统教学相结合
学法:初中历史教学薄弱,使得高一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较为欠缺,但他们性格较为活跃,课堂上能积极回答问题。因此宜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即先由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探究、讨论,得出结论。
教学手段
常规教学
课时安排
一个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鸦片战争及其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为什么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预期回答(鸦片战争的军费和战后赔款及随之而来的外国经济侵略,给中国人民带来新的灾难,阶级矛盾激化,而阶级矛盾激化是起义的重要原因)由此引人新课。
一、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背景
1、背景
(1)、鸦片战争后严重的社会危机
设问:(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鸦片战争战争给中国社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预期回答:手工业者破产,白银外流,造成银贵钱贱,使农民赋税相应加重了,战争经费和赔款最终落到人民身上,使本来就比较尖锐的阶级矛盾进一步激化。
(2)、清王朝统治腐朽,阶级矛盾激化
(3)、自然灾害严重。
(4)、洪秀全的个人努力:理论,组织。
二、经过(1851-1864)
1.发展时期:金田起义→定都天京(1851——1853,路线图)
2.全盛时期:⑴军事全盛,北伐,西征
⑵政权建设:《天朝田亩制度》
设问:《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背景、目的、内容与评价。
预期回答:《天朝田亩制度》颁布的背景是在太平天国兴盛时期,促进了太平天国的发展;其内容主要提出了平均分配土地与财产,体现了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理想,明确否定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体现其革命性的一面,但是它还有空想性与落后性,使这一纲领根本无法实现。
3.衰弱时期:⑴外因:强大外敌的出现(曾国藩湘军,李鸿章淮军)
⑵内因:天京变乱——这是太平天国运动由盛到衰的转折点
天京变乱的原因: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小字归纳:(原因自身腐化,建立等级制度)
天京变乱危害:内部军心涣散,民心尽失,军中无人,朝中无将;石达开出走全军覆没。
⑶(为挽救危机)重建领导机构:军事上提拨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内政上任用干王洪仁玕n 施政方案:《资政新篇》(目的、内容、评价)
设问:《资政新编》的目的、内容并出中得出其性质是什么?
预期回答:《资政新编》颁布是在天京变乱之后,目的是挽救太平天国统治统治;内容效法西方,发展资本主义;从中得出其性质是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
如何评价《资政新编》:这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进步纲领,但因未反映农民阶级的最迫切土地愿望与要求,加上缺上级必要的条件,所以并没有真正实行。
4.失败:天京陷落1864年
三、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
1.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2.主观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设问:农民阶级局限性的体现:
①封建等级思想严重,没有摆脱“打倒皇帝做皇帝”的窠臼。
②提不出一个切合实际的纲领文件,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以宗教迷信来宣传组织农民起义
四、意义(农民运动的最高峰)
1.社会影响——动摇清政府统治
2.农民传统思想——《天朝田亩制度》
3.社会进步思想——《资政新编》
4.、《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编》的区别和联系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编》
不同
社会背景
制定1853,强盛时期
制定1859,衰弱时期
经济主张
平分土地和财产,绝对平均主义思想
发展资本主义,实行私有制
群众基础
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没有反映农民土地要求,缺乏
作用
直接推动太平天国兴盛
没有实行,未产生真正的影响
时代特点
标志农民运动达到最高峰,但又有极大的空想性,根本无法取得胜利
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体现了先进的中国人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
实质
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空想
符合时代进步潮流的进步纲领
联系
都有反封建的一面,都是太平天国的纲领或方案,都未真正实行过
5、结论:农民阶级不是先进阶级,他们不能领导中国革命

板书设计
第13课 太平天国运动
背景
经过
失败的原因
历史意义
作业布置
《3+2高考》
相关练习
教学反思
教学中能突出重点和难点,教学条理也清新,材料分析方面效透彻,但时间没有能合理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