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国农奴制改革

文档属性

名称 俄国农奴制改革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岳麓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6 22:50: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34张PPT。俄国农奴制改革1、17、18世纪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时代:
①请你举出三个通过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
②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共同作用是什么?
2、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哪个国家?英国、美国、法国 都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英国 知道彼得一世改革,亚历山大二世废除农奴制法令,理解改革促进了俄国历史的进步 课程标准: 重点和难点:重点:了解农奴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认识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难点:如何一分为二地看待农奴制改革的影响。关于俄国的历史,我们了解多少?说一说偏僻的小乡村12世纪建城莫斯科公国13世纪为蒙古
金帐汗国统治
下的一小邦1480年独立16世纪中期
莫斯科大公
伊凡四世
称沙皇俄 罗 斯俄罗斯的兴起与发展俄罗斯封建帝国由9世纪时东斯拉夫民族建立古罗斯国发展而来。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三位
最有影响力的沙皇:彼得一世、叶卡特琳娜二世、亚历山大二世,他们被称为俄罗斯三大帝王。
17世纪末彼得一世改革,增强了俄罗斯的实力,为其成为欧洲强国奠定基础。此时俄国盛行15世纪末就已经形成的封建农奴制。
俄罗斯的兴起与发展 18世纪后半期女皇叶卡特琳娜二世在位时疯狂扩张,俄国成为地跨欧亚的大帝国,并跻身于世界强国行列 。她统治的时期被称作“帝国的黄金期”,此时封建农奴制发展到顶峰。
俄罗斯的兴起与发展俄罗斯的兴起与发展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在位时
废除了延续数百年的农奴制,使其逐步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点。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农奴制是指地主残酷剥削
农奴的封建经济制度,也
是极其落后的生产方式。
农奴世代被束缚在土地上,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被买卖,几乎没有财产,处于
社会最底层。
地主在毒打农奴 封建农奴制对俄国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1、1804年,俄国有1200家使用雇佣劳动力的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到50年代末手工
工场发展到2800多家。1860年,俄国采用机器生产的工厂已达1万多家。 ——摘自《俄国通史简编》19世纪中期时,俄国的 经济有所发展。2、在1861年改革前夕,有这样一个地主,人们问他为什么不使用打谷机,他说:“买打谷机要花许多钱,还需要修理费,需要喂马(用马来带动机器),而用农奴不要花一分钱。”
??????????????????????????????????? ——摘自《俄国通史简编》 只用农奴劳动,不用打谷机对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农奴制度下,农奴没有积极性,生产效率极低,地主不关
心生产技术的改进,导致了生产技术落后,经济发展缓慢。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资本主义3、19世纪中期俄国与西方强国工业比较封建农奴制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 俄国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西方强国。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出现这种结果的根源是什么? 根源:农奴制的阻碍 4、19世纪30年代末,俄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工厂数量增多,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而此时农奴超过210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
90%以上,他们被束缚在土地上,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农奴生活贫困,购买力低下,国内市场狭小。与强国相比,生产技术
和运输能力的落后使得国际竞争力弱小,难以开拓国外市场….农奴主为牟取暴利,把大量的农产品、原料等出口,俄国沦为西欧
的原料产地,导致本国工业发展缺乏原料….贵族的腐败奢侈使国家财力捉襟见肘,无力购买先进机器、弹药,军队装备落后,后
勤供给不足。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西欧强国。
---《俄国通史简编》 俄国发展资本主义缺乏的是什么? 自由劳动力、市场、技术、原料、资金。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853—1856英法铁甲战舰俄国帆船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克里木战争 俄国PK英法克里木战争结果俄国——英法——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先进的资本主义制度。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新旧制度的较量实质: 恩格斯在论述克里木战争影响时指出:“沙皇政府遭到惨败,在
全世界面前给俄国丢了脸,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同时也在俄国人
面前给自己丢了脸。前所未有的觉醒开始了。“觉醒”指俄国认
识到战败的根源是:
A.军备落后 B. 落后的农奴制 C.经济凋敝 D.军心涣散
农奴制不仅阻碍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也阻碍了俄国的对外扩张与争霸。 克里木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1、国际地位一落千丈。争取土地和自由的抗争 克里木战争对俄国的影响:
1、国际地位一落千丈。
2、国内阶级矛盾激化,起义不断。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1851年-1861年 591次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号召俄国一切进步力量为农民解放和实现民主而坚决战斗。认为农民革命是获得解放的唯一途径,也就是要推翻农奴制和沙皇专制。 革命的呼声 尼古拉一世自杀身亡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1、根本原因:克里木战争失败,激化了国内的矛盾。 一、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背景 “现行的农奴制如果一成不变,对
整个国家尤其是地主会造成灾难性后果。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民,因此应尽快通过改革的方案。”
--1857年亚历山大二世国务会议上讲话
改革的呼声2、直接原因:自上而下地颁布法令。3、目的:缓和社会矛盾,巩固统治,增强国力,避免革命的发生。4、方式: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1861年3月亚历山大二世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 主要内容:(74页)(1)政治上: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自由择业,地主
不得买卖或交换农民。
(2)经济上:可以拥有自己的财产,获得自由的同时
农奴可以用赎买的方式得到一块耕地。
(3)组织上:获得自由后的农民仍归“村社”管理。
1、“解放”后的农民得到了什么?
2、 农奴赎买土地的价格怎样?
3、土地所有权归谁?
4、“村社”的作用是什么?
--控制农民的机构。--所有权仍然归地主,农民只有使用权。--比市场价高出两三倍。--自由、土地。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想一想 内容分析: 等待农民的是什么样的未来?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1、“诸位请深信,为了维护地主的利益,凡是能做的一
切我都做到了。”(74页)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
沙皇的话说明了什么? 说明了改革最大限度的维护了地主阶级的利益。2、“改革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是对农民实
施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农民在获得自由时已
经被剥夺得一干二净了!” ——列宁
列宁的话说明了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实质:是沙皇政府和地主阶级勾结起来
对农民进行的双重敲诈和掠夺。 改革能否避免革命的发生? 改革后的俄国农民依然贫困3、他们并不满足于法令中的条款。此后,他们对农民的剥削掠夺更加残酷……农民通过改革获得的耕地却不足
以糊口。农民的反抗变得日益频繁和激烈,改革前的
1860年农民起义126次,而改革当年增至1176次。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中的“他们”是谁?
“此后”指什么事情发生后?
“农民激烈反抗”的原因是什么?
改革是在牺牲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实行的,沉重的经济
负担和双重剥削引发新的农民起义。二、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内容 改革只是延缓了革命的发生 改革的局限性“文明的火炬”指的是西方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和政治制度。
在“文明”的口号下,沙皇把大批的反抗者流放到西伯利亚。
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并没有改变,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人民仍然缺乏基本的民主权利,俄国的近代化步伐依然沉重
而缓慢。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农民为了获得人身自由和土地使用权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背上了更为沉重的经济包袱。1、局限性:(改革的掠夺性和欺骗性)(改革的不彻底性)1.经济上: 俄国近代化指由封建农奴制向资本主义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2.政治上:这是否意味着改革一无是处呢?2、到19世纪80年代,俄国基本完成工业革命。1899年,雇佣劳动力增加到1千万。铁、钢、棉纺织业产量增加近3倍,煤产量增加
19倍,石油产量猛增200多倍,铁路线增加了35倍,工业总产值增加6倍。俄国成为了继英法美之后的又一工业强国。列宁指出:“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就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1、农民赎买土地的钱,按1861年的市价计算仅值5亿卢布,但到1905年为止,农民共付出20亿卢布的赎金。 资金、自由劳动力、技术等。俄国资本主义
经济快速发展,成为世界强国。 改革后国家得到了什么?2、进步性: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 要辩证地、全面地分析改革:从是否推动社会发展
进步,是否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角度评价改革。19世纪世界历史发展趋势是发展资本主义,巩固和完善
资本主义制度,所以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潮流是进步的。 有人说:改革居然让农民落到如此境地,不如不改。
也有人说:改革毕竟让俄国发展强大了,改总比不改好。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体现在:①废除了农奴制,缓解了社会矛盾②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③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④摆脱了落后局面,增强了国家实力⑤加速了俄国近代化的历程。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俄国1861年改革是封建统治阶级实行的自上而下的资产
阶级性质的改革,其主要依据是:
A. 改革是沙皇以国家名义实施的。

B. 改革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

C. 改革使俄国走上发展资本主义道路。

D. 改革是对农民的一场残酷的掠夺。
列宁认为,“1861年的改革标志着从农奴制时代成长起
来的新的资产阶级俄国的开端”。 三、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影响3、性质:课堂小结 你从俄国农奴制改革中得到什么启示?1、国家要发展,必须顺应历史潮流,必须彻底扫除前进的障碍。
2、不要被落后腐朽的制度所束缚,要更新观念,突破传统,勇于创新。
3、改革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动力。
学以致用巩固练习 判断对错:
1、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还
可以自由选择职业。
2、改革后的俄国农民可以无偿地获得一块耕地,但耕
地在法律上仍是地主的财产。
×√ 3、列宁曾指出,经过1861年改革,“农民获得自由
的时候,已经被剥夺的一干二净。”下列能够说
明这一观点的是:

A. 农奴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

B. 农民通过高价赎买的方式获得土地

C. 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耕地

D. 农民仍然受到村社的严格管理
4、改革后俄国与西方强国相比仍然较落
后,其根本原因是:

A. 没有充分的资金

B. 劳动力数量不足

C. 起点太低
D. 改革不彻底保留大量封建残余
5、“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地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
而下地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的话说明了改革
的根本目的是: A.消灭农奴制度
B.发展资本主义

C.巩固统治,缓和阶级矛盾
D.打击封建地主阶级6、下列国家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途径是:英国:
法国:
美国:
俄国:
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革命 独立战争资产阶级改革 被解放的农民由于土地减少、支付赎金,以及由改革带来的混乱破坏了以前的安定感,反抗斗争更激烈了,1861年农民骚动竟至1176次。虽然俄国的政局大体上保持稳定,从混乱的时期走向新时代,但亚历山大本人却成为打开潘多拉盒子的牺牲品。1866年到1880年,他遭到的精心策划的未遂刺杀至少有5次。1879年,激进组织民意党判处他死刑,组成刺杀组织训练专门的刺杀人员。1881年3月1日,埋伏冬宫拐角的刺客将炸弹投至沙皇的马车,将沙皇的卫兵炸成重伤。沙皇从马车里出来,想察看伤情并说几句安慰的话,这时又一颗炸弹爆炸了,沙皇倒在血泊中,终因流血过多而死。欧洲历史上遭到刺杀最多的帝王之一
-亚历山大二世谢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