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17张PPT。草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
八年级(上)
写作背景 从1976年年底到1977年7月,作家王愿坚连续写了十篇以长征为题材的短篇小说(其中七篇写红军过草地)。“这些作品,是用短篇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来塑造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形象的一个尝试。”(王愿坚《写出感受的和相信的(代序)》),《草》就是这十篇系列短篇小说中的第四篇,写于1977年5月31日,发表在《人民文学》同年第8期上时略有改动。 学习目录 1.掌握文中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
2.理清本文的线索,把握小说的主要内容。
3.体会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以及细节描写的表达作用。学习要点(一)基础知识 1.字词 焦灼(zhuó):非常着急。 踉(liànɡ)踉跄(qiànɡ)跄:走路不稳。 愠(yùn)怒:愤怒,生气。 蔫(niān)巴:枯萎。 学习要点2.作者简介 王愿坚(1929—1991),山东省诸城县相州镇人。现代作家。1944年7月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次年1月参加八路军,先后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政治部任文化团分队长、报社编辑、新华社支社记者、编辑室主任等职。1954年6月写出了处女作《党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赏。后来陆续写出了《粮食的故事》《支队政委》《七根火柴》《三人行》《普通劳动者》等十多篇短篇小说。1974年根据李心田的同名小说与陆柱国合写了《闪闪的红星》电影文学剧本。已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党费》《粮食的故事》《后代》《普通劳动者》《王愿坚小说选》。他还同别人合作创作了《四渡赤水》的电影文学剧本。
学习要点 3.关于“草地” 课文中的“草地”特指松潘草地,即松潘高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北部。为阿尼玛卿山、岷山和巴颜喀拉山之间的高原。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多草甸、沼泽。为四川省主要牧业基地。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经过这里。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1.结构内容 课文以“草”为题目。既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又提示了小说的线索,还以此引发出思想的火花。正文前面有一段引语,其中的“最甜”—语双关,既指“糖”“甜”,更指今天的人们继承了当年红军长征的革命传统,用这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去创造更美的生活。全文共44段,可分为四个部分。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1—5段),是故事的开端。红军过草地的第四天,二班战士因误食有毒野菜而中毒,二班长杨光摸黑寻找部队向上级报告。 第1段运用倒叙,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的身份和现状,引起下文。 第2、3两段叙述二班战士食野菜而中毒的经过。 第4、5两段描述杨光的处境,显示情况之紧急,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二部分(第6—16段),是故事的发展。杨光找到一支红军小队伍,恳求医生前往救人,而医生也有紧急任务在身,于是杨光拦住路口不让医生走,一时陷入僵局。 这一部分五次提到小队伍中的“担架”,把人们的注意力逐渐引到这副担架上躺着的一个人身上,“一床灰色的旧棉毯严严地盖在上面”,可见这个人病得不轻,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制造悬念,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三部分(第17—36段),是故事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潮。杨光的举动惊醒了昏迷之中的周副主席,周副主席询问战士中毒原因,仔细观察并亲口咀嚼有毒野菜,提出处理意见。 第18.段,当得知那人就是病重而昏迷的周副主席时,对杨光一些心理活动的描写,形象而细腻地描绘了二班长杨光邂逅病重中的周副主席那复杂的感情变化过程,最后聚焦到对周副主席病体的关切和忧虑,充分表现了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和敬重之情。 周副主席仔细观察有毒野菜时的神态:“仰起了头,眼里浮上了异常的严肃的神情”,详细询问有毒野菜长在哪里和它的味道,这些都为后面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情节加大了蓄势的力度。 周副主席亲自尝有毒野菜是全文的高潮。作者运用一系列描写周副主席尝有毒野菜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充分表现了作为红军革命领袖的周副主席虽身患重病仍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对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高度关注,对革命大业极端负责、无比忠诚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气度。 接下来写周副主席“非常明确”“十分具体”的命令,以及对年轻卫生员惊叫的回答和示意,进一步表现了周副主席的高尚品质和伟人气度。
阅读课文,理清思路 第四部分(第37段至结尾),是故事的结局。杨光和其他战士聆听周副主席评说吃草的意义,从中获得巨大力量,立即执行命令。
由于卫生员的抽噎和光火。引出了周副主席对“吃草”的一番议论。这些话语重心长,充满睿智和哲理。
第38段议“吃草”,引导红军战士要根据革命斗争需要,承认困难,正视困难,进而战胜困难。
第39段议“吃草”,两个“感谢”句表明周副主席对中毒红军战士的关怀,对全军战士生命和健康的关注,“也要记住这些草”并不是“感谢”毒草,而是为了“把草吃得好一些”,两个“就会”句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40段总写周副主席这些话带给杨光和其他战士的巨大力量。
第41段写杨光的感受和执行命令的迅捷。“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因为他协助毛主席统率全军、组织万里长征,因为他和全体红军战士肩并肩、心贴心;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惟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第42、43段写医生、警卫员和卫生员从周副主席议论中获得的力量。
结尾一段对周副主席的神态描写,倾注了红军战士和作者本人对周副主席健康的关切和祝愿之情。
合作探究 课文中有些话看起来平淡无奇,仔细想想又觉得余味无穷。阅读下面的句子,你有怎样的感受?
1.(他的)语气里透着深深的感情:“等你们长大了,就会想起这些草,懂得这些草;就会看到:我们正是因为吃草吃得强大了,吃得胜利了!”
2.就在这一霎,他看到了伟大战士的那颗伟大的心。
合作探究 第一句中两个“就会”强调了青年一代继承并发扬革命传统的必要性,强调了革命精神、革命意志对于壮大队伍、克敌制胜的重要性。
第二句,前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是“全军都敬爱的人”;后一个“伟大”,指周副主席关爱红军战士生命和健康、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人格,正视困难、藐视困难的大无畏英雄气概,以及善于引导、启迪红军战士的高超领导艺术。
本文中心 这篇小说描述了长征过草地的时候,重病在身的周副主席得知红军战士因误食有毒的野菜而中毒的险情,他置个人安危于不顾,不仅仔细辨识毒草,而且亲口咀嚼毒草,果断作出英明决策,引导红军战士正确对待困难,从而成功塑造了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高大形象。 写作特点 1.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刻画人物形象。课文综合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等方法,特别是周副主席亲口尝毒草的细节描写,动作性强,富有感染力,成功地刻画了以杨光为代表的红军战士的形象和以周副主席为代表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形象,表现了广大红军战士对周副主席的爱戴、敬仰之情,以及他们从周副主席身上感受到的巨大力量,突出表现了周副主席高尚的人格魅力、高超的领导艺术和高屋建瓴的领袖风范。 写作特点 2.紧扣线索安排情节。全文以“草”为线索安排故事情节。篇首以红军战士误食毒草而中毒打开帷幕,接着以周副主席辨毒草、尝毒草把情节逐步推向高潮,最后以周副主席议吃草、红军战士悟真理结束全文。这样写,结构紧凑。脉络分明,有力地刻画了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中心意思。写作特点 3.语言生动、准确而富有表现力。例如:“他摸黑冲进了烂草地;开始是跑,然后是走,最后体力实在支持不住了,就在地上爬。爬着,爬着,不知什么时候昏过去了。”其中的“冲进”“跑”“走”“爬”“昏过去”等动词,准确地表现了二班长杨光救人心切、一往无前的优秀品质和顽强意志。类似的语句文中很多,这些都值得我们细心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