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第一部分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欣赏中国古代的玉器,让学生了解我国与其工艺的悠久历史和创造的艺术成就,进而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进行玉器的鉴赏,客观地评价艺术作品,培养感觉感知能力,提高自身的审美素养。
过程与方法:运用举例法、讨论法、比较法体味不同时期玉器的发展和审美追求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玉石艺术的历史,了解古代的“君子比德于玉”,从而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方法:
讲授、展示、评述。
教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1——2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方案一:
在讲桌上摆了四个盒子,里面分别装着四个物品——玻璃、塑料、印石、玉器雕刻器物。指派三五个同学到讲台上来进行触摸辨别。
问题一:通过触摸,大家分辨别出它们分别是什么?把答案写在黑板上(往往印石和玉学生分不清)。
问题二:为什么很多同学辨不清印石和玉呢?因为玉本身就是石头,那么,什么样的石头被称为玉呢?
方案二:
2008奥运会奖牌——金镶玉,引起巨大反响,设计上为什么别处新裁的加上了玉石?这代表了中国人对玉什么样的特殊情感?这种文化是怎么来的?带着这一连串的问题,我们打开课本第五页,学习今天的课程:“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二、讲授新课
(一)、“玉”的发现。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之后倍感愉悦,便将其珍重的区别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把这类石材起名为“玉”。
(二)、“玉”发展。
1、旧石器时代:距今300万——1万年前。
(1)、初期:300万——20万年前,猿人:巫山人、元谋人,刮削器、砍砸器。
(2)、中期:20万——5万年前,古人:马坝人、丁村人,有意识的加工。
(3)、晚期:5万——1万年前,智人:山顶洞人,审美意识得到进一步发展。
2、新石器时代:距今1万——4000年左右。
(1)、北方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
红山文化——猪龙玉雕、玉龙:主要采用圆雕技法,描绘的对象为现实生活中或者神话中的动物,表现为规矩、对称、稳定的造型,带有极强的装饰性。
(2)、南方的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兽面纹玉琮、玉璧:主要采用平面浅浮雕与线刻相结合的手法,描绘的对象主要为宗教礼器上的神人像,造型端庄而神圣,带有较强的宗教意味。
3、商代: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俏色工艺——玉材上的杂色斑点巧妙安排
妇好墓——出土755件玉器,琳琅满目(玉象、玉人、玉凤)
安阳商代晚期玉石作坊——俏色玉鳖
4、春秋战国:龙凤玉佩。
5、秦汉时期:玉仙人奔马。
6、元明清时期:玉“春水”饰。
7、现代:龙盘、群芳揽胜。
(三)、精雕细琢与大圭不琢
玉器的发展主要体现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种是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即精雕细琢型的;一种是突出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即大圭不琢型的。
(四)、君子比“德”于“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从“玉”的字形分析,是为会意字。“玉”字从“王”从“丶”。“王”指王者。“丶”读音同“主”,用同“主”,意为“进驻”、“入住”。“王”与“丶”联合起来表示“进驻王者腰部”。
“玉”的发音同“域”,后者指王者领有的国土。
1、至圣先师,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培育“君子”人格的理想目标:
仁——人与人相互友爱、帮助、同情、性格温顺;
义——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情谊;
礼——秩序、规范;
智——聪慧(内在的);
忠——不偏不倚;
乐——喜悦、愉快;
洁——干净、纯正、清白。
2、光洁温润——仁、洁;
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义;
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队——礼;
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智;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
击其声音清越优美——乐。
3、在《礼记·聘义》中有这样一段记载: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贵玉而贱珉(一种近似于玉的石头)呢 是不是因为玉希
少而珉多的缘故 孔子回答说:“非为珉之多故贱之也;玉之寡故贵之也。夫昔者君
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
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长,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
气如长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道也。《诗》
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
4、①、关于玉的成语。
②、名字中“瑜、瑾、瑶、玮、璇、琪、璜、璋、珏、玦”等字,都是美玉的意思。
三、课程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了解了玉在古代既表示荣华富贵,同时又象征美丽和高尚,以玉言志,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意蕴。
2、玉器艺术的鉴赏方法:
出土、尺寸、材质、色泽、制作工艺、表现内容、内涵意义,等……。
四、课程作业
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的有关知识,经常到玉器店、博物馆看一些优秀的作品,试着分析古今风格的不同。
教学反思:
从古代文字的角度揭示玉器知识,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玉器的深厚内涵,了解玉器在中国审美情操,民族精神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建议多增加活动安排,增强与学生的互动性。
板书设计:
一、“玉”发展
1、新石器时代玉器(磨制钻孔)
北方的红山文化、龙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玉器制作相当兴盛。
2、商代玉器治玉史上的辉煌时期,俏色玉雕——玉材上的杂色斑点巧妙安排。
3、春秋战国:龙凤玉佩。
4、秦汉时期:玉仙人奔马。
5、元明清时期:玉“春水”饰。
6、现代:龙盘、群芳揽胜。
二、精雕细琢与大圭不琢
1、追求玲珑剔透的华丽之美,即精雕细琢型的;
2、突出天然材质,追求至大至高的朴素之美,即大圭不琢型的。
三、君子比“德”于“玉”
玉佩光洁温润——仁、洁;
不易折断,且断后不割伤肌肤——义;
佩挂起来整齐有序,垂之如队——礼;
玉的内在结构,密致坚刚——智;
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
击其声音清越优美——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