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6张PPT)
地球的公转
第一章 第二节
地球自转的基本特点
自转轴
自转方向
自转周期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一天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有:
昼夜更替、日出日落、时差
地球上不同 (经度/纬度)的地方,存在时间的差异,且东边比西边时间 (早/晚)。
经度
早
前情回顾
季节变化是怎样形成的?
新课导入
绕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公转姿态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约365天)
地轴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地球公转
演示教学
演示教学
昼夜长短变化
夏至
春分
秋分
冬至
根据夏至日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判断春分、秋分、冬至日昼夜长短情况
认识南回归线和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23.5°S
北回归线
23.5°N
(太阳直射的最南端)
(太阳直射的最北端)
指导品读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春分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赤道
夏半年(春分-夏至-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
冬半年(秋分-冬至-春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
夏至-秋分-冬至太阳直射点向南移,
冬至-春分-夏至太阳直射点向北移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认识北极圈和南极圈
南极圈66.5°S
北极圈66.5°N
极昼、极夜现象的最低纬度
指导品读
观察: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与地球受热状况
分组讨论 课堂提问
地球的公转 倾斜 太阳 直射点位置 日期 节气 正午太阳 高度 昼夜长短 形成
季节
赤道 3月21日前后 春分 居中 昼夜等长
北回归线 6月22日前后 夏至 最高 昼长夜短
赤道 9月23日前后 秋分 居中 昼夜等长
南回归线 12月22日前后 冬至 最低 昼短夜长
居中
居中
多
少
春
秋
夏
冬
获得热量多少
以北半球中纬度为例
合作总结
学生总结,教师补充
作业布置:开放思维,培养动手能力的作用。请同学们参照地球公转图,让灯泡的光线分别照射在直立的地球仪(地轴直立)与倾斜的地球仪上,看看两种情况有什么样的差别,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地球的公转。
课后作业
四季变化
太阳直射点 南北移动
昼夜长短变化
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地轴倾斜
同一时间不同纬度获得热量不同
五带划分
同一地点不同时间获得热量不同
板书设计
地球
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周期:一年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