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广东省梅州市叶塘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段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7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2-23 17:42: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叶塘中学高二年级地理中段考试试题2021.11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7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0年7月23日12时41分,目前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在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实施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据此完成1--3题。
1. 由于自转轴倾角和自转周期与地球相近,火星具有与地球相似的( )
①昼夜现象②昼夜长短 ③四季更替 ④运动方向
A. ①③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 选择海南岛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主要原因是( )
A. 开发晚,周边地区环境优美 B. 临海洋,海上交通运输便利
C. 纬度低,地球自转线速度快 D. 人口少,便于保密安全性强
3. 火箭发射时( )
A. 地球公转速度最慢 B. 索马里寒流势力弱
C. 北极昼渐短夜渐长 D. 北京日影朝向东北
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是古典音乐界一年一度重要的文化盛事。2018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于2018年1月1日格林尼治时间(零时区区时)10:15在奥地利维也纳金色大厅如期举行。据此回答4--6题。
4.音乐会开始时,北京时间为(  )
A.2018年1月1日10:15
B.2018年1月2日18:15
C.2018年1月1日18:15
D.2018年1月1日2:15
5.音乐会开始时,日期处于2017年的范围约占全球范围的(  )
A.3/40 B.1/8
C.1/4 D.1/2
6.某地太阳位于地面以上最高点时(地方时为12时),北京时间为12时16分,则该地的经度是(  )
A.124°E B.116°E
C.104°E D.136°E
杭州(30°N)某宾馆对传统的太阳能热水器进行改造:将太阳能热水器集热板装在一个大玻璃箱里,并将热水器的支架改造成活动形式。据此回答7--9题。
7.12月22日正午,为使热水器受热最多,需调节活动支架,使热水器集热板与地面的夹角为(  )
A.23°26′  B.36°34′ C.53°26′ D.66°34′
8.为了充分利用太阳能,尽可能使一年内正午太阳光线与集热板保持垂直,集热板与地面夹角的调整幅度为(  )
A.23°26′ B.30° C.46°52′ D.60°
9.一年中,活动支架最短的日期是(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下图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0--11题。
10.最有可能发现溶洞的河谷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1.图中断层(  )
A.形成后一直在活动 B.比花岗岩形成时间晚
C.导致现代河谷下切 D.比侵蚀面形成时间早
下图为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12--14题
12.海洋中的现代沉积物主要来源于(  )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13.下列关于岩层形成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abcd B.Defg C.cdba D.dcba
14.关于丙、丁之间地质构造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山岭 B.背斜 C.向斜 D.地垒
一位游客游览过浙江台州桃渚火山熔岩形成的台地后,在其个人社交平台上发布了图片(图甲),并且配了文字说明:这里蕴藏着教科书般的地质经典,传递着八万年前地球内部的信息,今天我和它有了亲密的接触。图乙示意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据此,完成15-16题。
甲 乙
15.组成图甲中地质景观的岩石属于图乙中的(  )
A.a  B.b  C.c  D.d
16.有关图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b类岩石中可能找到化石 B.d类岩石具有层理构造
C.只有过程③属于外力作用 D.石灰岩通过过程⑤形成大理岩
下左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右图示意四种板块边界类型。据此完成下面17-18题。
17.图中四地与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甲②—丙③—乙④—丁 B.①—乙②—丁③—甲④—丙
C.①—丙②—甲③—乙④—丁 D.①—丁②—乙③—甲④—丙
18.④处的冰岛( )
A.主要由沉积岩组成 B.主要由玄武岩组成
C.主要由花岗岩组成 D.主要由珊瑚礁组成
下图为北半球某地南北向的褶曲、断层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19-20题。
19.由图可知( )
A.①地蕴藏有石油资源 B.②地岩层在张力作用下破碎,加之流水侵蚀形成谷地
C.岩层形成年代⑤处早于⑥处 D.目前③地的地质作用主要表现为堆积、挤压、抬升
20.②④为同一条河流。结合其堆积物等图上信息判断( )
A.该河从图中断块山东侧绕过 B.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南侧绕过
C.该河从图中断块山西侧绕过 D.该河从图中断块山北侧绕过
下图为在自然状态下形成的某河段,实线表示某时期的河岸线,虚线为另一时期的河岸线。读图回答21-22题。
2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河岸线的变迁主要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B.实线所示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所示河岸
C.甲、乙、丙三处中,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中,乙处堆积作用最强
22.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可能是( )
①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②修建大坝,泥沙淤积③植被破坏,水土流失④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3.下列有关区域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是固定不变的
B.某一地理要素若得到改造,可以成为促进区域发展的有利因素
C.在农业社会,矿产资源是影响区域发展的重要因素
D.在工业社会,土地与粮食是制约区域发展的主要因素
24.影响珠江三角洲基塘生产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
A.光热水土自然条件好 B.地势低洼
C.土地辽阔,平原面积广 D.河网密布
25.宁夏平原要发展水稻,必须改造的自然条件是(   )
①土壤  ②气候  ③地形  ④水源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④
二、综合题(共50分)
26.(22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甲为太阳光照示意图,图中阴影区域为黑夜,非阴影区域为白天,图乙为地球公转二分二至日位置示意图。
甲       乙
(1)图甲为以_________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其日期为北半球的__________(填节气)日,对应图乙中的__________(填序号)。(6分)
(2)图甲中A、B、C、E四点,地球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__________。弧BD为________(填“晨”或“昏”)线,并说明判断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分)
(3)图乙①②③④中,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是________(填序号),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________(填序号)。(4分)
(4)图甲此时A点地方时为________时,该日北京日出________(填方向),极昼范围为________。(6分)
27.(14分)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A河段河谷横剖面的形态。(2分)
(2)联系所学知识,分析B地的地貌类型及形成过程,说明颗粒物在空间上的大小规律。(8分)
(3)结合图示比较A、B两地所在的位置及其聚落密度的大小。(4分)
28.(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下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
(1)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6分)
(2)据图推断该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________。(2分)
(3)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该市所在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
高二地理中段考试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D C A B C C B A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C D C B D C B B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答案 B D B B C
2、综合题
26.[解析] 第(1)题,图甲地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说明该图是以南极点为中心的俯视图;图中显示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说明其日期为12月22日前后,即北半球的冬至日;图乙中②表示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可知②对应的节气是冬至,由此可以推断,图乙中①②③④依次为秋分、冬至、春分、夏至,所以图甲对应图乙的②。第(2)题,地球自转线速度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因为图甲中A、B、C、E四点的纬度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E、C、B,所以自转线速度由大到小依次排列为A>E>C>B。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BD由白天进入黑夜,说明弧BD为昏线。第(3)题,由以上分析可知,图乙中①②③④依次为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只有春分和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所以全球各地昼夜等长的是①③。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快,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秋分、冬至、春分、夏至四个节气中与7月初最接近的是夏至,所以①②③④中,地球公转速度最慢的是④。第(4)题,图甲此时A点位于赤道与晨线的交点,所以地方时为6时。根据前面分析,已知该日为冬至,北京昼最短夜最长,所以日出东南方向,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昼。
[答案] (1)南  冬至  ②
(2)A>E>C>B  昏  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弧BD由白天进入黑夜
(3)①③  ④
(4)6  东南方向  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
27[解析] 第(1)题,由图可知,A河段位于山区,由于地势落差大,河流流速快,河流下蚀和溯源侵蚀作用明显,河谷呈“V”形。第(2)题,由B地地貌类型图可知,该地貌位于河流出山口处,且呈扇形分布,可判断其为洪(冲)积扇。该地处于山区向平原的过渡地带,河流流速减缓,导致河流挟带的大量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洪(冲)积扇。第(3)题,A地位于山区,B地位于平原,因此A地聚落密度小,B地聚落密度大。
[答案] (1)呈“V”形。
(2)地貌类型:洪(冲)积扇。形成过程:山区河流流出山口,流速减缓;其挟带的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颗粒物特点:由扇顶到扇缘,颗粒物由粗到细。
(3)B地位于平原,聚落密度大;A地位于山区,聚落密度小。
28.[解析] 第(1)题,我国重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第(2)题,该市有电力工业、化学工业,可能是火力发电和煤化工企业,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为煤炭。第(3)题,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需要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改变单一重工业为主的结构,发展新兴产业;改善环境,吸引外来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进驻。
[答案] (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资源,加强资源的综合利用;加强国际合作;利用国外资源
(2)煤炭
(3)优化能源基地工业结构,延长生产链;发展新兴产业(或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改善环境,吸引外来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进驻。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