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3.1 仰望天空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三年级科学下册 3.1 仰望天空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6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3 17:44: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单元的主题是研究日、地、月三个天体的基本特征及相互关系。本单元将通过观察活动、模拟实验、查阅资料、制作海报等方式引导学生认识三个天体的特点,了解它们对人类日常生活的影响。
本单元共8课,大致分为3个部分。
第1课“仰望天空”是单元的起始课,让学生初步了解太阳和月球的基本特征,学会利用维恩图归纳两者的相同与不同。
第2~3课“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和“影子的秘密”,主要是了解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以及基本的光影关系。
第4~7课“月相变化的规律”“月球——地球的卫星”“地球的形状”与“地球——水的星球”将引导学生认识月球和地球的基本特征,逐步建立日、地、月之间的联系。
第8课“太阳、月球和地球”是单元小结课。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地球的主题海报,通过查阅、整理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地球的信息。在展示和交流环节中,各小组互相学习,获得更多有关地球的知识,并对地球家园产生一些新的问题和思考。
太阳、地球和月球是大多数学生了解最多的天体,学生通过日常观察、课外阅读等途径对三个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在2年级已经学习了地球家园、太阳的位置和方向、观察月相等内容。在本单元,他们将了解到三个天体的更多特征以及三个天体的运动所引起的简单自然现象和规律。
1.用类比推理的方法建立模拟实验和宇宙天体的联系。类比,是指由一类事物所具有的某种属性,推测出与之类似的事物也应具有这种属性的方法。面对庞大、遥远、难以观测的宇宙天体,学生可以先利用身边熟悉的物品建立模型,来探究天体的奥秘。例如,模拟月食实验中,先分别用乒乓球和正方体小木块模拟地球,再结合现实生活经历类比推测出合理的地球形状。
2.搭建合理的脚手架,建构科学概念。3年级学生对于太阳、地球和月球等天体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认知,但是这些科学认知不是系统地建构到学生头脑中的,而是以孤立或碎片的形式直接植入的。所以教师应该在零散的知识和科学概念之间搭建一个合理的脚手架,帮助学生完成科学概念的构建。例如,推测环形山的成因时,教师可以提供信息脚手架,提前让学生查找资料调查环形山的背景;在研究环形山的“陨石撞击说”时,教师可以提供实验脚手架,并确保提供的材料尽可能贴近真实情况。
第1课 仰望天空
(教材P42~44)
授课时间:______________累计____1____课时
课题 仰望天空 课型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太阳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 2.知道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各不相同。 3.知道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科学探究目标 1.能通过观察、对比图片的方式,收集、加工太阳和月球的信息。 2.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尝试用模拟实验的方式去探索宇宙空间问题。 3.能利用维恩图整理信息,比较两个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科学态度目标 1.对天空产生好奇心,乐于探索星空。 2.乐于陈述自己已有的认知,善于倾听与接纳别人的观点,达成共识。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和意识到太阳和月球是我们生存的天体环境的一部分,太阳和月球与地球朝夕相伴,对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有很大影响。
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太阳和月球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难点:能通过比较照片、模拟实验等方式进行观察探究,能利用维恩图来整理完善知识。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圆形纸筒、大圆纸片(代表太阳)、小圆纸片(代表月球)、学生活动手册。 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
流程 教学设计 二次备课
聚焦 1.引入:(教学提示:出示太阳和月球的实景图。)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当我们仰望天空时,白天时常会看到耀眼的太阳,晚上可以看到明亮的月球。 2.提问:在2年级的时候,我们已经学习过有关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知识,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预设: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每天东升西落。太阳是恒星,能发光发热;月球是卫星,围绕地球运动……)(教学提示: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并用关键词进行记录。) 3.揭题:同学们对太阳和月球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这节课我们就仰望天空,进一步认识天空中的太阳和月球。(板书:仰望天空) 【设计意图】聚焦问题“关于太阳和月球,我们都知道什么?它们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既对学生的前认知进行调查,也引入了本课的学习任务——认识太阳和月球。维恩图是整理信息的重要思维工具,指导学生使用维恩图能为之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探索与研讨 探索一:比较太阳和月球的相同和不同 1.过渡:(教学提示:组织学生交流分享他们关于太阳和月球的认识。)刚才同学们通过分享又了解了很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现在请大家观察老师出示的两组照片。(教学提示:出示教材P43图片。) 2.提问:在第一组照片中,太阳和月球都有光吗?(预设:两者都有光。)太阳的光和月球的光有什么不同?(预设:太阳是自身发光,而月球本身不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 3.追问:第二组照片展示的是太阳和月球的表面,你们发现了什么?(预设:太阳表面能看到太阳黑子,月球表面有很多环形山。) 4.讲解:太阳表面的太阳黑子之所以是暗黑色的,是因为该区域比周围区域的温度低了上千度,因而其颜色比周围要暗。月球表面分布着许多大大小小的圆形凹坑,被称为“环形山”。环形山有单个的,有几个叠加在一起的,也有大环套小环的。 5.小结:(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及时把新发现更新在维恩图中。)根据之前的观察,我们可以归纳出太阳和月球的一些特征:①太阳、月球都是球体;②太阳的温度很高,能发光发热,表面有太阳黑子;③月球自身不发光,靠反射太阳光发亮,表面有大大小小的环形山。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利用维恩图对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进行归纳总结,能帮助他们及时梳理已有认知,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乐于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探索二:通过模拟实验了解太阳、月球的大小 1.提问:大家都知道太阳实际上比月球大很多,但为什么两者看上去差不多大小呢?(预设:因为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太阳距离地球远,看起来较小;月球距离地球近,所以看起来和太阳差不多大。) 2.过渡:为了验证大家的想法,接下来我们就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这个问题。 3.追问:(教学提示:出示圆形纸筒、大圆纸片、小圆纸片。)大家能推测一下这三样物品分别模拟的是什么吗?(预设:圆形纸筒模拟地球上人的观察视角,大圆纸片模拟太阳,小圆纸片模拟月球。) 4.布置任务:请同学们分组进行模拟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 【设计意图】模拟实验是天体学习中的重要方式,也是科学家研究宇宙问题的重要方法。通过模拟实验,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太阳和月球看上去差不多大小的原因。 研讨汇报
拓展与小结 1.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太阳是一颗恒星,给地球带来光照和热量;月球是地球的天然卫星,自身不发光,能反射太阳光;太阳和月球都是球体,但是它们的表面形态各不相同;太阳和月球实际大小不同,但从地球上看二者可视大小相似,是因为太阳和月球到地球的距离不同。 2.拓展:课后查阅资料,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 【设计意图】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为后面的课程内容奠定基础。拓展环节要求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太阳和月球的知识,有利于后面学习的展开。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内容属于宏观世界的知识,对3年级的学生而言比较抽象。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缺乏相关的知识基础和空间想象能力,所以他们的学习会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各种途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新课的进行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多多展开交流讨论,在相互交流中学习新的知识,教师在课堂上仅作为一个引导者存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通过图片、动画和影片向学生直观地呈现出太阳和月球的相同与不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指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时,要提前分好组并做好实验分工,再到室外较空旷的地方展开活动。
课后作业 三、选择题。 1.地球上的光和热主要来自( )。 A.太阳 B.月球 C.地球内部 2.太阳是自身能发光、发热的气体星球,天文学中把这类星球称为( )。 A.卫星 B.恒星 C.行星 3.以下天体中,体积最大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球 参考答案 三、1.A 2.B 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