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1.1 运动与质点模型》2021年最热同步卷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系(x轴),在画该坐标系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交通亭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系上有A、B两点,A的位置坐标为xA=50m,B的位置坐标是xB=﹣3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方50m处
B.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方40m处
C.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方30m处
D.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方30m处
2.为了拍摄正在运动的物体,摄影师必须用“追拍法”。如图是自行车高速运动的照片,摄影师拍摄到的运动员是清晰的,而背景是模糊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 C.路边电线杆 D.运动员
3.202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举国欢庆。如图所示,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4.在物理研究中,对物理过程或其中的物体,可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构建“理想模型”,这样有助于简化研究过程。为简化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条件许可时,可以把物体视为只有质量的点,这就是关于物体的理想模型中的“质点”。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质点”,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引力问题的是牛顿。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地球不能视为质点
B.研究G672次列车从宝鸡南站到北京西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可视为质点
C.研究老师讲课时的肢体动作时,老师可视为质点
D.研究卫星的运动时,卫星一定不可以视为质点
5.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行,下列决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决赛时的起跑技术
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
C.研究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禅的跳水动作
D.研究女子标枪冠军刘诗颖掷出的标枪枪尖的轨迹
6.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操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100米决赛中成绩第一、二名的运动员始终是相对静止的
C.全红婵跳水下落时相对于水池是静止的
D.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B.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时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8.下列关于物理研究的思想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如:质点、参考系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法
C.重力、合力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v=、a=
9.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方法
10.在秋季运动会中,径赛项目引人入胜。100m比赛起点在同一直线上,终点也在同一直线上。400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100m和400m比赛起点与终点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比赛这样设置使得比赛同学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100m比赛这样设置使得比赛同学通过的路程大小不等于位移大小
C.400m比赛这样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D.400m比赛这样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
11.一质点沿着半径为R的圆运动了2.5圈,下列关于该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和位移大小均为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12.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动时可视为质点,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核心舱从起点A绕一圈回到A的过程中最大的位移是( )
A.0 B.2r C.2πr D.πr
1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的是( )
A.第一节课7时50分开始上课
B.《新闻联播》于19时开播
C.高一学生的晚上睡眠时长约7小时
D.某动车于9时40分到达都匀东站
14.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5月26日出现的月全食现象从16时46分开始,至21时51分结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零5分,其中本影食历时3小时零8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时46分”是时间间隔 B.“21时51分”是时刻
C.“5小时零5分”是时刻 D.“3小时零8分”是时刻
15.近日,孟晚舟女士平安归来令人倍感振奋。孟晚舟由温哥华国际机场起飞,于9月25日21点50分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平均时速约900公里,航线长度为12357公里,空中航行约13小时47分,关于以上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题中“12357公里”是指位移
B.“13小时47分”指时间间隔
C.“9月25日21点50分”是指时间间隔
D.“时速约900公里”是平均速度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诗仙李白曾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你认为在诗中青山的参照物是 ,孤帆的参照物是 。
17.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里穿行”,这时选定的参考系是 。
18.物理学中,我们已经学习许多科学思想或科学方法,比如:模型建构。请再任意举出两个科学思想或科学方法的例子: 、 。
19.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皮球从高于地面4m处落下,又从地面弹回到离地面1m处时被人接住,则此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m,此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是 m。
20.某车向东行驶了6km,再向北行驶10km,又向南行驶2km。该车的位移大为 ,方向为 。
21.辨析: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如果不正确的写“×”,并改正:
(1)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
(2)位移是矢量,它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它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
(3)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
(4)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 。
(5)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时,位移可能相同。 。
22.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路程为 。
23.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判断对错)
24.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满足代数运算法则。 (判断对错)
25.按照经典时空观,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判断对错)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日常观察告诉人们,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古人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动。今天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从运动学的角度看,这二者是否矛盾?请解释说明。
27.一只小鸟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并列运动。如果这只小鸟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说明理由。
28.有如下三个情境:
(1)一列由北京南站开往上海的列车,如图甲所示。
(2)2019年11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表现出色,勇夺双人滑冠军,如图乙所示。
(3)2020年2月2日进行的2020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首站德国公开赛比赛中,中国选手陈梦4:1战胜队友丁宁获得女单冠军,如图丙所示。
请你为上面三个情境中的列车、双人滑运动员、乒乓球各创设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中它们可以看成质点;另一个问题中不能看成质点。
29.列举你进入高中后,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前两章中学习到的物理思想或物理方法,举例说明在学习什么知识点时用到了这些思想或方法,并分别对它们的含义做简洁的说明。
30.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坐标xA为5m,xB为2m,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
沪科版(2019)必修第一册《1.1 运动与质点模型》2021年最热同步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5小题)
1.如图所示是为了定量研究物体的位置变化作出的坐标系(x轴),在画该坐标系时规定原点在一长直公路上某交通亭中心,公路为南北走向,规定向北为正方向。坐标系上有A、B两点,A的位置坐标为xA=50m,B的位置坐标是xB=﹣30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方50m处
B.A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方40m处
C.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南方30m处
D.B点位于交通亭中心北方30m处
【解答】解:AB、由位置坐标的意义可知,A点在原点的正方向50m处,即在交通亭中心北方50m处,故AB错误;
CD、同理,B点在原点的负方向30m处,即在交通亭中心南方30m处,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2.为了拍摄正在运动的物体,摄影师必须用“追拍法”。如图是自行车高速运动的照片,摄影师拍摄到的运动员是清晰的,而背景是模糊的,摄影师用自己的方式表达了运动的美。请问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 )
A.大地 B.太阳 C.路边电线杆 D.运动员
【解答】解:由于运动员和摄影记者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以运动员作为参考系,记者是静止的,故运动员的图片是清晰的,但由于背景相对于运动员是运动的所以背景相对于摄像机是运动的,所以拍摄的背景是模糊的。故在“追拍法”中摄影师选择的参考系是运动员,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3.2020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在天安门广场盛大举行,举国欢庆。如图所示,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他飞机都是静止的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是静止的
C.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运动的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竖直向上运动的
【解答】解:A、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在天安门广场上空飞过,所以以某飞机为参考系,其它飞机是静止的,故A正确;
B、以飞行员为参考系,广场上的观众向后掠过,故B错误;
C、战机保持“固定队列”,即保持队形不变,以某飞行员为参考系,其他飞行员是静止的,故C错误;
D、以广场上的观众为参考系,飞机是在水平方向上运动的,故D错误。
故选:A。
4.在物理研究中,对物理过程或其中的物体,可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构建“理想模型”,这样有助于简化研究过程。为简化对物体运动的研究,在条件许可时,可以把物体视为只有质量的点,这就是关于物体的理想模型中的“质点”。史料记载,最早提出“质点”,并以此为基础研究引力问题的是牛顿。关于质点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地球的运动时,地球不能视为质点
B.研究G672次列车从宝鸡南站到北京西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可视为质点
C.研究老师讲课时的肢体动作时,老师可视为质点
D.研究卫星的运动时,卫星一定不可以视为质点
【解答】解:A、研究地球公转时,地球的大小可以忽略不计,能看作是质点,故A错误;
B、研究G672次列车从宝鸡南站到北京西站的运行时间时,列车的长度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B正确;
C、研究老师讲课时的肢体动作时,身体大小不能忽略不计,老师不可视为质点,故C错误;
D、研究卫星的运动时,卫星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可以视为质点,故D错误。
故选:B。
5.第32届夏季奥运会在东京举行,下列决赛中可把研究对象看成质点的是( )
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决赛时的起跑技术
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
C.研究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禅的跳水动作
D.研究女子标枪冠军刘诗颖掷出的标枪枪尖的轨迹
【解答】解:A、研究苏炳添在百米跑比赛时的起跑技术,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研究乒乓球男子单打冠军马龙的发球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B错误;
C、研究女子10米跳台冠军全红禅的跳水动作,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C错误;
D、研究女子标枪冠军刘诗颖掷出的标枪枪尖的轨迹,枪尖的大小和形状能忽略,可以看成质点,故D正确。
故选:D。
6.第32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20年东京奥运会于2021年7月23日至8月8日在日本首都东京举行。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体操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B.100米决赛中成绩第一、二名的运动员始终是相对静止的
C.全红婵跳水下落时相对于水池是静止的
D.马拉松比赛时可以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解答】解:A、研究体操比赛时,运动员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能看成质点,故A错误;
B、100米决赛中成绩第一、二名的运动员,速度不相同,不是相对静止的,故B错误;
C、全红婵跳水下落时相对于水池是运动的,故C错误;
D、看马拉松比赛时,可以把运动员看成质点,不影响对成绩的测量,故D正确;
故选:D。
7.在物理学的发展过程中,科学家们创造出了许多物理学研究方法,下列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
B.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时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理想化模型法
D.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
【解答】解:A、在不需要考虑物体本身的大小和形状时,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方法叫理想模型法,故A正确;
B、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时用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B正确;
C、在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时,把整个运动过程划分成很多小段,每一小段近似看作匀速直线运动,然后把各小段的位移相加,这里采用了微元法,故C错误;
D、速度和加速度都是采取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故D正确;
本题选错误的,故选:C。
8.下列关于物理研究的思想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如:质点、参考系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法
C.重力、合力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
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v=、a=
【解答】解:A、理想化模型是把实际问题理想化,略去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例如质点、点电荷,但参考系不是,故A错误;
B、根据速度定义式v=,当Δt足够小时,就可以表示物体在某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应用了极限思想方法,故B正确;
C、重心、合力概念的建立都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但重力是物体受到地球吸引力产生的力,没有体现了等效替代的思想,故C错误;
D、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在物理学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v=是比值定义式,a=不是比值定义式,故D错误。
故选:B。
9.下列物理学习或研究中用到与“曹冲称象”的方法相同的是( )
A.建立“质点”的概念
B.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的方法
【解答】解:“曹冲称象”的方法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
A、建立“质点”的概念采用理想模型法,不是等效替代,故A错误;
B、合力与分力是等效的,建立“合力与分力”的概念采用了等效替代的方法,故B正确;
C、建立“瞬时速度”的概念采用了极限法,不是等效替代,故C错误;
D、伽利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实验与逻辑推理法,不是等效替代,故D错误。
故选:B。
10.在秋季运动会中,径赛项目引人入胜。100m比赛起点在同一直线上,终点也在同一直线上。400m比赛中终点在同一直线上,但起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如图所示。关于100m和400m比赛起点与终点设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00m比赛这样设置使得比赛同学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
B.100m比赛这样设置使得比赛同学通过的路程大小不等于位移大小
C.400m比赛这样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位移大小相同
D.400m比赛这样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
【解答】解:A、当单向直线运动时,则位移大小等于路程,而不能说通过的路程就是位移,因路程是标量,而位移是矢量。故A错误;
B、100m比赛这样设置使得比赛同学通过的路程大小等于位移大小,故B错误;
CD、为了比赛的公平,应使运动员跑相同的路程,400m比赛这样设置目的是为了使参加比赛的同学路程大小相同,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11.一质点沿着半径为R的圆运动了2.5圈,下列关于该质点的位移和路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路程和位移大小均为5πR
B.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均为2R
C.路程为5πR、位移的大小为2R
D.路程为0.5πR、位移的大小为
【解答】解: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运动了2.5圈,则其位移大小为x=2R;
路程是s=2.5×2πR=5πR,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2.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成功。天和核心舱绕地球运动时可视为质点,轨迹是半径为r的圆,核心舱从起点A绕一圈回到A的过程中最大的位移是( )
A.0 B.2r C.2πr D.πr
【解答】解:当核心舱从A运动至与A关于圆心O对称的位置时位移最大,即最大的位移为2r,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3.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表示时间的是( )
A.第一节课7时50分开始上课
B.《新闻联播》于19时开播
C.高一学生的晚上睡眠时长约7小时
D.某动车于9时40分到达都匀东站
【解答】解:A、第一节课7时50分开始上课,“7时50分”指时刻,故A错误;
B、《新闻联播》于19时开播,“19时”指时刻,故B错误;
C、高一学生的晚上睡眠时长约7小时,“7小时”指时间,故C正确;
D、某动车于9时40分到达都匀东站,“9时40分”指时刻,故D错误。
故选:C。
14.据报道,北京时间2021年5月26日出现的月全食现象从16时46分开始,至21时51分结束,全部过程历时5小时零5分,其中本影食历时3小时零8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6时46分”是时间间隔 B.“21时51分”是时刻
C.“5小时零5分”是时刻 D.“3小时零8分”是时刻
【解答】解:A、“16时46分”是时刻,故A错误;
B、“21时51分”是时刻,故B正确;
C、“5小时零5分”是时间间隔,故C错误;
D、“3小时零8分”是时间间隔,故D错误;
故选:B。
15.近日,孟晚舟女士平安归来令人倍感振奋。孟晚舟由温哥华国际机场起飞,于9月25日21点50分抵达深圳宝安机场。平均时速约900公里,航线长度为12357公里,空中航行约13小时47分,关于以上内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题中“12357公里”是指位移
B.“13小时47分”指时间间隔
C.“9月25日21点50分”是指时间间隔
D.“时速约900公里”是平均速度
【解答】解:A、题中“12357公里”表示的是轨迹的长度,指的是路程,故A错误;
B、空中航行约“13小时47分”对应一段运动过程,指的是时间间隔,故B正确;
C、“9月25日21点50分”对应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指的是时刻,故C错误;
D、“时速约900公里”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所以指的是平均速率,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共10小题)
16.诗仙李白曾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你认为在诗中青山的参照物是 孤帆 ,孤帆的参照物是 河岸 。
【解答】解:以“孤帆”为参考系,“青山”和“帆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故“青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对象是“孤帆”,船是运动的,是相对于河岸的运动,参考系是河岸。
故答案为:孤帆,河岸
17.在有云的夜晚,抬头望月,发现“月亮在白莲花的云朵里穿行”,这时选定的参考系是 云 。
【解答】解:抬头望明月,觉得月亮在云中穿行,是月亮相对于云在运动,故参考系为云。
故答案为:云。
18.物理学中,我们已经学习许多科学思想或科学方法,比如:模型建构。请再任意举出两个科学思想或科学方法的例子: 质点﹣理想模型法 、 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法 。
【解答】解:理想模型法比如:质点、点电荷都是采用理想模型法;
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比如伽利略的理想斜面实验;
故答案为:质点﹣理想模型、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
19.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皮球从高于地面4m处落下,又从地面弹回到离地面1m处时被人接住,则此过程中,皮球的位移是 ﹣3 m,此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是 5 m。
【解答】解: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位移指从初始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假设地面为直线坐标系的原点,此过程中,皮球的位移为:Δx=x2﹣x1=1m﹣4m=﹣3m,根据路程指的是物体实际运动的轨迹,可得此过程中皮球经过的路程为:s=x1+x2=4m+1m=5m
故答案为:﹣3,5。
20.某车向东行驶了6km,再向北行驶10km,又向南行驶2km。该车的位移大为 10m ,方向为 东偏北53° 。
【解答】解:位移是O指向C的有向线段,大小为:x=m=10m
方向:设OA与OC的夹角为θ
sinθ==0.8
即θ=53°
所以方向为:东偏北53°
故答案为:10m,东偏北53°
21.辨析:关于位移与路程,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写“√”;如果不正确的写“×”,并改正:
(1)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 ×,均可描述直线、曲线运动 。
(2)位移是矢量,它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它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 √ 。
(3)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 ×,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它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
(4)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 ×,单向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
(5)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时,位移可能相同。 √ 。
【解答】解:(1)位移用来描述直线运动,路程用来描述曲线运动,是错误的,改正为:位移和路程均可描述直线、曲线运动。
(2)位移是矢量,它取决于物体的始末位置;路程是标量,它取决于物体实际通过的路线是正确的。
(3)路程就是位移的大小,是错误的,改正为: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它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4)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大小,是错误的,改正为:单向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
(5)质点通过的路程不相等时,位移可能相同,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1)×,均可描述直线、曲线运动;(2)√;(3)×,路程不是位移的大小,它是运动轨迹的长度;(4)×,单向直线运动路程等于位移的大小(5)√
22.一质点绕半径为R的圆周运动了周,则其位移大小为 R ,路程为 。
【解答】解:一质点绕半径是R的圆周运动了周,则路程是个周长,为.位移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连接初末位置,根据勾股定理,位移的大小为R.
故答案为:,
23.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对 (判断对错)
【解答】解:位移是矢量,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故答案为:对
24.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满足代数运算法则。 错 (判断对错)
【解答】解:位移是矢量,蜡块运动的水平位移、竖直位移与实际位移三者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5.按照经典时空观,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对 (判断对错)
【解答】解:经典力学的时空观认为,时间、空间均是绝对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同时也是绝对的,即在一个参考系中同时发生的两个事件,对不同参考系中的观察者来说也是同时发生的,即某一事件的发展过程,在不同的惯性系中观察,它们的时间间隔是相同的。
故答案为:对。
三.解答题(共5小题)
26.日常观察告诉人们,太阳是东升西落。所以古人认为太阳围绕地球运动。今天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运动。从运动学的角度看,这二者是否矛盾?请解释说明。
【解答】不矛盾,是由于选取的参考系不同。
27.一只小鸟和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同样的速度向同一方向并列运动。如果这只小鸟的眼睛紧盯着车轮边缘上某一点,那么它看到的这一点的运动轨迹是怎样的?说明理由。
【解答】解:运动轨迹是圆。因为小鸟与汽车的速度大小相等且它们向同一方向并列运动,以汽车为参考系,小鸟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车轮边缘的点相对于车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因小鸟相对于车静止,所以小鸟看到的车轮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是圆。
答:运动轨迹是圆。因为小鸟与汽车的速度大小相等且它们向同一方向并列运动,以汽车为参考系,小鸟相对于汽车位置不变,它们在水平方向上相对静止;车轮边缘的点相对于车做圆周运动,运动轨迹是圆,因小鸟相对于车静止,所以小鸟看到的车轮边缘上的点的运动轨迹是圆。
28.有如下三个情境:
(1)一列由北京南站开往上海的列车,如图甲所示。
(2)2019年11月10日,在重庆举行的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上,中国选手隋文静/韩聪表现出色,勇夺双人滑冠军,如图乙所示。
(3)2020年2月2日进行的2020国际乒联世界巡回赛首站德国公开赛比赛中,中国选手陈梦4:1战胜队友丁宁获得女单冠军,如图丙所示。
请你为上面三个情境中的列车、双人滑运动员、乒乓球各创设两个问题,一个问题中它们可以看成质点;另一个问题中不能看成质点。
【解答】解:(1)研究列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间时,列车可以看成质点;研究列车通过一座桥的时间时,列车不能看成质点。
(2)研究双人滑运动员的轨迹时,运动员可以看成质点;研究双人滑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时,,运动员不能看成质点。
(3)研究乒乓球的轨迹时,乒乓球可以看成质点;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方向时,乒乓球不能看成质点。
答:(1)问题一:研究列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运行时间;问题二:研究列车通过一座桥的时间。
(2)问题一:研究双人滑运动员的轨迹;问题二:研究双人滑运动员的技术特点。
(3)问题一:研究乒乓球的轨迹;问题二:研究乒乓球的旋转方向。
29.列举你进入高中后,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前两章中学习到的物理思想或物理方法,举例说明在学习什么知识点时用到了这些思想或方法,并分别对它们的含义做简洁的说明。
【解答】解:在高中物理《必修一》教材前两章中学习到的物理思想或物理方法有:
学习质点时用到的理想模型法;
学习速度和加速度定义时用到的比值定义法;
学习瞬时速度时用到的极限思想;
学习位移﹣时间公式时用到的微元法(微积分思想)。
答:见解析。
30.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坐标xA为5m,xB为2m,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多少?方向如何?
【解答】解:某物体从A点运动到B点,坐标xA为5m,xB为2m,物体的位移Δx=xB﹣xA=2m﹣5m=﹣3m,则位移大小等于3m,方向从A指向B。
答:物体的位移大小等于3m,方向从A指向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