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0张PPT)
莫顿·亨特
走一步,再走一步
在课堂默写本上独立完成:
(1)字音
灼( ) 附和( ) 怦怦( ) 参差不齐( )
扒( ) 趴( ) 晕眩( ) 哄堂大笑( )
(2)根据注音写字:
kù juàn mù wèi
( )热 厌( ) ( )色 安( )
yà jù wù huǎng
惊( ) 畏( ) 突( ) ( )惚
自主学习检测:
根据词义说出词语:
1.天地转动,形容眩晕时的感觉。
2.由于惊慌,一下子不知怎么办才好。
3.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
4.高耸的样子。
5.长短、高低、大小不齐,不一致。
抢答题
比一比,谁最棒?
天旋地转
惊慌失措
呻吟
突兀
参差不齐
抢答题
1、本文作者是谁,哪个国家的?
莫顿·亨特,美国。
4、那悬崖有多高
我遇险的岩脊又有多高
2、文章是以第几人称写的?
第一人称
3、爬悬崖的一共有几个人?有名字的有谁?
六个人
内德,杰里
比一比,谁最棒?
悬崖约高18米,岩脊高约6米。
莫顿·亨特,美国作家、心理学家(1920~2016)。
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心理学的故事》、《假如我们原谅上帝》,《走一步,再走一步》。
《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
是美国作家莫顿 享特65岁那年写的回忆8岁时爬悬崖的一次经历。
作者简介:
5、事情发生的时间?
6、事情发生的地点?
7、本文主人公是谁?
8、发生了什么事?
抢答题
比一比,谁最棒?
“我”8岁那年酷热的七月天
费城的一道悬崖上
“我”和父亲
“我”在父亲的指导下战胜自我,顺利脱险
9、最终结果怎样?
“我”爬悬崖遇险
一句话概述文章大意 :
“我”8岁时,和小伙伴攀爬悬崖遇险,父亲指导“我”走一步,再走一步,结果“我”分解困难,战胜自我,顺利脱险,并产生人生感悟。
本文蕴含的哲理:
在人生道路上,不管面对怎样的艰难险阻,只要把大困难分解为小困难,一个一个地认真解决小困难,并坚持不懈,终将战胜巨大的困难,赢得最后的胜利。
本文标题的含义:
表层含义:是指“我”在父亲的鼓励下克服困难走下悬崖。
深层含义:是指在人生道路上遇到艰难险阻时,将大困难化整为零,化难为易,一步一步的战胜小困难,到达成功的彼岸。
合作探究:
1.课文中对“我”的描写最突出的部分是从遇险到脱险时的心理描写,找画出具体内容,分析理出心态变化历程曲线图。
2.亨特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一下,用下面句式回答。
我认为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具体表现在文中 。
要求:
1.在讨论前,默读相关段落并圈点勾画,找画出相关语句,并旁批自己的结论。
2.在讨论中,对各自的观点进行分析、整合,小组执笔人记录整理比较全面的答案;
3.在讨论后,每组代表进行全班展示,展示时做到有理有据。
“我”的心理变化曲线图:
(填出表现心理状态的词语并讲述)
④
作者在这次经历中从一个 的“我”变成了一个 的“我”。
1945年1月,作为上尉飞行员的莫顿·亨特接受了一项任务,驾驶没有任何武器装备和防护设施的飞机深入到德军本土执行侦察任务。他觉得几乎无法完成任务,想象着飞机坐舱被炮弹击中,自己鲜血飞溅,连跳伞的力气都没有了。
第二天,莫顿·亨特驾机滑行在跑道上,他告诫自己,只是起飞,飞起来就行。升到8000米高空时,他又告诫自己,所要做的只是在地面无线电的指导下,保持这个航向20分钟,就可以到达荷兰,这个并不难做到,只要努力。
就这样,莫顿·亨特不断告诫自己,下面,只是飞越荷兰,这并不难,然后,只是飞临德国,根本不需想更多的事。
就这样,一程又一程,这位上尉终于完成了任务。当他接受盟军的奖励时,他说,我之所以能成为孤胆英雄,完全是因为我小时候一段经历的启示:走一步,再走一步,终会达到自己的目的地。
亨特的爸爸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中具体内容分析一下。用下面句式回答。
我认为亨特的爸爸是一个 的人,
具体表现在文中 。
展示提升:
联系你的生活实际,举一例子阐述你对本文中的人生哲理的理解。(注意相关细节的描写)
当堂检测:
课后习题
小结:
无论怎样的危险和困难,关键是化整为零,只要把它分解开来,小困难是不难战胜的,一步一步战胜了小困难,最后就是战胜了巨大的困难。当然,重要的还在于走好每一步,一步一步坚持不懈地走下去。
溪流走一步是江河
江河再走一步是海洋
走一步,再走一步
天地就将不一样
深秋走一步是寒冬
寒冬再走一步便是春
挫折走一步或许还是失败
失败再走一步可能就是成功
走一步,再走一步
吴强
老师寄语:
咫尺天涯路
第一步往往很难迈出
于是就没有了下一步
于是就没有了路
路尽天绝处
尝试着再走一步
万水千山
只源于最初的那一步
如果杰里叫来的人是母亲的话,她又会怎样做?想象一下,写一段母亲的表现(细节描写)。
课后思考并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