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质检(12月)--语文(PDF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河南省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一轮复习质检(12月)--语文(PDF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25:23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全国重点高中一轮复习质检
高三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題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題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
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
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雕版印刷”本义是一种凸版印刷技术,并不专指印刷图书。雕版印刷的技术原理与方
法,至迟在秦汉时代就已被我们的祖先掌捉了,只是早期印刷的内容不是图书,承印物不是后
来常见的纸张。问题的关键是:同样的技术原理,同样的工艺流程,相关制作材料也基本具备,
为什么汉代没有用雕版印刷技术印制图书 最根本的原因,是社会需求与社会环境。
从社会需求的角度看,我国古代图书史可以追溯到夏代,直至隋唐以前,图书主要是手工
录和单点式传播。虽然东汉熹平时曾将儒家经典刻于石碑之上,立于太学之前,供人抄录
但主要目的是为儒生学习提供官方定本。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官、私学皆盛,一些经学大师座
下门徒往往以成百上千计,虽然对文献的需求量很大,但各家严守“家法”,老师教授、学生学
习的内容常常局限于有限的几部儒家经典,而抄写这些经典又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与方式
因此对图书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并不强烈,即使汉代出现了“书肆”,图书还是主要以抄写为
主,并在小范国内流通
对文献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与宗教有关。魏晋以后,佛教、道教迅速发展,宗教图书、图画
既是僧众学习诵念的内容,也是宗教活动的重要“法物”。宗教的传播通常力求用最方便、最
广泛的方式去争取信众,而宗教信众中又有很多是不识字的百姓,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用来
供奉、寄托信仰的¨法物”,因此,一种能以批量且价康的方法复制宗教文献的方式——雕版印
刷便成为一种强烈的社会需求
对文献批量复制的社会需求还与教育有关,并且这种需求相比宗教上的需求,意义更为重
大。对于“文献之邦”的我国来说,以儒家经典为代表的所谓“正经正史”才是主流社会认可
图书”。即使以现代的眼光来看,这类文献所承載的信息和知识也更为丰富和多样。隋代产
生、唐代基本成型的科举制,是引发这种社会需求最重要的因素。
如果说,隋唐时已开始用雕版印刷图书,到五代时雕版印刷正式登上了“大雅之堂”,而用
雕版印刷的图书被全社会普遍接受并得到广泛应用的“黄金时代”,则是在宋代。
高三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2021—2022学年全国重点高中一轮复习质检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9分)
1.D
【解析】A项,由原文“‘雕版印刷’本义是一种凸版印刷技术,并不专指印刷图书。”可
知,“是一种印刷技术”是正确的。B项,由原文“他们需要的仅仅是一种用来供奉、寄托信仰
的“法物”,因此,一种能以批量且价廉的方法复制宗教文献的方式”可知正确。C项由原文“隋
代产生、唐代基本成型的科举制,是引发这种社会需求最重要的因素。”可知“教育需求是引
发文献批量复制的最重要的因素”正确。D项,原文有“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因此“产业
链很成熟”错。
2.A
【解析】A项,“文章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手法”错,根据原文信息,采用因果分析论证。
3.D
【解析】A项,原文中有“‘推动雕版印刷图书“爆发式”普及最深刻、最直接的原因,是
宋代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特别是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以及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可见就直
接原因,而非根本原因。B项,不能由雕版印刷图书的个别推出一般性的结论。C项,“社会
对文献需求量不大”错,原文有“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对文献的需求量很大”。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2分)
4.D
【解析】“转战其他领域”错。它发布的“摩拜助力车”还是共享领域的新产品。
5.B
【解析】“大家都束手无策”无中生有。
6.①《参考消息》侧重介绍共享单车海外运营状况。②《人民日报》侧重介绍的是“要共享
单车构筑智能化、标准化的新型运营模式”。③《科技日报》,侧重介绍摩拜单车的免押
金模式,和发布的新一代共享出行产品——摩拜助力车。(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首先明白题干重点“报道的侧重点”,就是要概括出每一则材料的主要信息。第
二步,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即找出材料如何体现报道的侧重点的,所以作答时可以采用整合
和观点相结合的形式。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小题,15分)
7.B
【解析】并非“绿、马奶酒、蒙古长调、手抓羊肉、狗娃花等蒙古草原上的特有风物”唤
醒了作者对草原的记忆和美好渴望,而是作者看到眼下现实中的草原“寂寞成干瘪的诗句”,
而回忆起了记忆中的草原中的这些景物。
1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8.形散:①写草原广袤,孕育了草原人豁达的胸怀。②写草原的云雀与忘忧草,展现了草
原风物。③写草原上的牛粪,是草原人心底里的踏实,是草原人迁徙中最忠实的伴侣。
神聚:这样写看似散乱,实则具有代表性,三者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从不同的侧面展现
了草原的人物、风物之美。(每点 2分,共 6分)
【解析】第一步,找出题干的关键词“散”,第二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作答。首先明白
草原之散,是就草原的具体描写点。然后结合作品寻找,即可做出答案。
9.①运用排比修辞,表现草原修复后的生机与活力,使文章气势充沛,富有感染力,激发
人们对草原的热爱。②运用拟人修辞,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过度开发对草原造成的伤害以
及作者对草原的希冀。③与开头记忆中草原的壮美相呼应,结构完整。(每点 2分,共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小题,19分)
【参考译文】
张轨,字士彦,是安定郡乌氏县人。家中世代孝廉,以儒学显贵。父亲张温,任太官令。
张轨从小聪敏好学,有才能名望,仪态美好,有典章法则。泰始初年,接受叔父所赐的五品
官职。卫将军杨珧征他任掾,拜任太子舍人,多次迁任任散骑常侍、征西军司。
永宁初年,出任护羌校蔚、凉州刺史。这时鲜卑反叛,寇贼纵横侵扰,张轨到任后就征
讨击破,斩首万余人,于是威震西州,教化在河西风行。以宋配、阴充、泛瑗、阴澹为主谋
之人,征召九郡国子学生员五百人,建立学校,开始设置崇文祭酒,地位如同别驾,春秋时
节行乡射之礼。秘书监缪世征、少府挚虞晚上观看天上的星象,相互说道:“天下将乱,避难
之处只有凉地。张凉州德行器量不一般,大概就是那种人吧。”
皇帝嘉赏他的忠诚,进封为西平郡公,不接受。
张轨后来患风疾,口不能说话,让其子张茂代理州中事务。酒泉太守张镇暗中举荐秦州
刺史贾龛代替张轨,秘密派使者到京都,请尚书侍郎曹祛任西平太守,企图构成关系密切、
相互依靠之势。张轨别驾麹晁想要独揽威权,擅行赏罚,又派使者到长安,报告南阳王司马
模,说张轨残病不能理事,请以贾龛代替张轨,而贾龛将要接受。其兄责备贾龛说:“张凉州
是当世有名的人,威震西州,你有什么功德可以代替他!” 贾龛就作罢了。
光禄傅柢、太常挚虞写信给张轨,告知京城饥荒匮乏,张轨就派参军杜勋献马五百匹、
毯布三万匹。愍帝即位,进位任司空,坚决推辞。这时刘曜进犯北地,张轨又派参军麹陶率
三千人保卫长安。皇帝派大鸿胪辛攀拜任张轨为侍中、太尉、凉州牧、西平公,张轨又坚决
推辞。
在州中任职的第十三年,卧病不起,留下遗令说:“我对百姓没有恩德,现在病重弥留,
大概不久于人世了。文武将佐都应当竭尽忠心谋划国事,务必保护安定百姓,上思报国,下
以安宁自家。用简朴的棺木薄葬,不要用金玉陪葬。好好地辅佐安逊,听候朝廷的旨意。”
上表立儿子张寔为世子。去世时六十岁。谧号叫武公。
2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10.C
【解析】“忠规”是“弘尽”的宾语,二者不能拆开,排除 A、D两项。 “殆”表揣测语气,
修饰“将命”,一般用于句首,不用于句尾,排除 B、D两项。(3分)
11.C
【解析】征辟应该是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对象错。(3分)
12.D
【解析】“酒泉太守张镇想趁此代替他的官位”错。应为“酒泉太守张镇暗中举荐秦州刺史
贾龛代替张轨”。 (3分)
13.(1)张凉州德行器量不一般,大概就是那种人吧。
(2)用简朴的棺木薄葬,不要用金玉陪葬。好好地辅佐安逊,听候朝廷的旨意。
【解析】(1)得分点为“德”德行,1分 ;“量”,度量, 1分;“恒”,平常,一般,1
分;“殆”,大概,1分;句子大意 1分。(2)得分点为“素”简朴,1分 ;“藏”,陪葬,1分;
“ 善”,好好地,1分;“相”,辅佐,1分;“听”,听候,1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分)
14.C
【解析】C项,“表达了作者对现实不满,渴望归隐的情怀”分析错误,尾联表达了作者
对山村景色的喜爱之情。故选 C。(3分)
15.写景上:都运用反衬手法,都通过描写鸡鸣、犬吠,以动(声音)衬静,反衬了乡村环
境的和谐静谧;(其他答案如“视听结合”,言之有理亦可。)②情感上:都通过农村生
活场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山村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和向往。(每点 3分,共 6分。)
【解析】首先审清题干要求,将此诗的颈联与“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进行比较,比
较的角度是“写景手法”和“表达的情感”。“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鸡在正午休息的时候长
鸣,可见其地的宁静安谧,而村民的悠闲恬适也从中可以想见。“荒寻犬吠嚣”一句说狗在荒
野里东寻西找,看到了昏暗的阴处就叫个不停,寥寥五字就将生活中这个不为人注意的细节
传神地表现出来,而且由此可以推知山村远离尘嚣,难得有生人过访。表达了作者对幽静山
村生活的喜爱之情。“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通过“狗吠”“鸡鸣”“深巷”等词恰当地表现
出农村的生活气息,又丝毫不破坏那一片和平的意境,没有喧嚣和烦躁之感,以动衬静,表
达诗人对隐居山村生活的喜爱之情。因此,均运用了反衬手法,均表达诗人对山村生活的喜
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分)
16.(1)三人行 必有我师焉
(2)寄蜉蝣于天地 渺沧海之一粟
(3)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每空 1分,共 6分。)
3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小题,11分)
17.A
【解析】魂牵梦萦:意思是形容思念情切。牵肠挂肚:形容十分惦念,放心不下,特指
对亲人的操心与挂念。本文主要是叙述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①处应该选择“魂牵梦
萦”。叶落归根:比喻事物总有一定的归宿,多指作客他乡的人最终要回到本乡。饮水思源:
是指喝水的时候想起水是从哪儿来的。比喻不忘本。根据句意,②处应该选择“叶落归根”。
历久弥坚:意思是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历久弥新”意思是指经历长久的时间
而更加鲜活,更加有活力,更显价值。前文“刻骨铭心”强调深人的程度,“不是……却”表示
否定中的联系,如“不是春光却胜似春光”,因此③处他应延续“深人”的含义,选择“历久弥坚”。
“慰藉”是指安慰、抚慰,使人心里安适,得以释然。“抚慰”指抚恤、安慰,经常是长辈对晚
辈,上级对下级的安慰、抚恤。目的是帮助别人从错误、悲伤、忧虑中反省、振作过来。根
据句意,④处选择“慰藉”。)(3分)
18.C
【解析】通读画线句可知,句子有三处语病。“由于.....使得” 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
因此排除 A。“健忘故乡的模样”,搭配不当,排除 B。“似乎真的”语意矛盾,综观语段,整
体都表达的是人们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因此此处保留“似乎”,故排除 D。得出答案,选择 C。
19.参考答案:
①语言简洁含蓄:古诗句的引用,避免了太多文字直接地描绘,使得语段精辟,含蓄蕴
藉。②意蕴丰富:写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未做过多的实景描绘,而是通过巧借古诗句的
意境,运用避实就起的方法来表现游子们的心境,形象可感,意蕴丰富。③大量使用古
诗句,使文段富有文采,与全文雅致的语言风格相符。(答对一点给 1分,答对两点给
3分,答对三点给 5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小题,9分)
20.B
【解析】本段主要内容是如何培养人才传承中医药精华。结合语境,括号前边的内容题
中医药精华散落在各处,因此衔接“深入挖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比较紧密,故排除 C、D
两项。括号后面的内容是如何培养中医药人才,与 B项“就必须培养大批中医专才”衔接较为
紧密。另外,A项说法太绝对。
21.参考答案:
①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
②在传承中创新
③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情境补写的能力,每处 2分)
4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解析】可联系括号前后的句子来推断答案。本段的主要内容是传承创新,焕发中医药
事业的无限生机。第一处,根据横线前面的句子“随着西风东渐,西医成为主流医学”,横线
处应该填写对中医药基本情况的描述,如“中医药呈边缘化趋势”之类的内容。第二处,根据
横线前“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原则,可以推测横线处应该写“传承中创新”之类的内容,
依据横线后“在创新中传承”的句式,可以推断此处应该填写“在传承中创新”。第三处,本段
的内容的论点是“创新,始终是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根本动力”。横线前面的句子“让中医药老树
发新资”,后边紧承的句子是“中医药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创新史”,可见此处应该填写“就必
须要创新”“创新是必然的选择”“就必然要创新”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2.【写作指导一】仔细审题,“浮夸”是本文的关键词,浮夸的文章,浮夸的心态。浮夸的
人。浮夸的世风,浮华的世界,考生可从谦虚的角度、文风的角度、对祖国发展的角度、对
人民引导的角度、以及深层的角度分析。
①可从文风的角度,谈反对浮夸文风,以及浮夸文风之害。比如浮夸自大文风消解媒体
公信力,污染舆论生态,扭曲国民心态,不利于成风化人、凝聚人心、构建清朗网络空间;
②也可从务实的角度谈,标题一惊一乍,不以内容取胜,制造眼球经济,最后弄巧成拙。因
为文章不会因为浮夸而增色;也可从祖国发展的角度谈文化自信、国家自信;国家也不会因
为自大而变强。挑动极端情绪、肆意传播偏见的后果,容易造成公众走进夜郎自大、自吹自
擂狂妄误区;③也可从对社会舆论导向谈新闻真实客观理性。如果只讲营销不讲营养,只要
眼球不讲责任,即使一时流量爆棚,也是在误导大众;还可从更深层次谈文风与党风民风世
风,新闻的新鲜有趣与真实客观辨证分析:自媒体时代,真实客观理性的新闻准绳没有变,
新鲜有趣优质的价值取向没有变,平实求实务实的文风导向也没有变。只有创作者自律自觉,
将文风与世风勾连,给流量和情绪松绑,方能写出真正从容自信的作品。
5 5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第 页(共 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