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课件(1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书愤-课件(17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30: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书 愤
陆游
学习目标
学习并继承陆游的爱国主义精神。
02
理解诗歌内容,以知人论世的方法分析作者感情。
01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03
一、知人论世
务观
放翁
剑南诗稿
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梅花绝句·其一》
剑南:剑阁的南面,诗人在川陕一带呆了九年,亲临第一线,为纪念这段军旅生涯而命名,共收录9344首诗词)
陆游,字    ,号   ,山阴( )人。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诗集有《     》。
浙江绍兴
陆游因抗金的抱负与个人的事业都受到挫折,经常借酒浇愁,放浪形骸,被一些人讥为“颓放”,并于淳熙三年被罢去知嘉州的官职。陆游索性自号“放翁”,表示对抗和蔑视的态度。
陆游在少年时就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志向。他一直坚持抗金主张,怀着“铁马横戈”“气吞胡虏”的英雄气概和“一身报国有万死”的牺牲精神,决心“扫胡尘”“靖国难”,但在政治斗争中,却屡遭朝廷投降派的排挤、打击,1210年,八十五岁的老诗人,抱着“死前恨不见中原”的遗恨,离开人世。临终作诗仍念念不忘北伐和收复失地。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陆游是我国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之一。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词与散文成就亦高,宋人刘克庄谓其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有“小李白”之称,与范成大、尤袤、杨万里合称为“南宋四大家”。主要作品有《游山西村》《书愤》《临安春雨初霁》《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钗头凤》 《示儿》等。
这首诗作于淳熙十三年(1186年),其时诗人62岁,在山阴闲居了6年。诗人一生“寄意恢复”,但为朝廷里的投降派所阻,始终未能实现,因而悲愤异常,挥毫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是他一生感情经历的艺术概括。
二、解题读诗
书 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愤:书写心中的愤懑、不满。
三、诗人因何而愤?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早年哪里懂得世事的艰难,那时,我遥望着被金人占领的北方,满腔愤恨,豪气如山,真渴望一举收复沦陷的故土。
“世事艰”道尽辛酸愤懑。诗人豪情满怀,一心为国效力,收复失地,没料到处处受阻,年年被贬,只因朝廷苟且偷安、无心收复。
世事艰难、壮志难酬之愤
诗人经历
19岁:喜论恢复,语触秦桧
29岁:喜论恢复,殿试失利
34岁:第一次踏上仕途
38岁:奏请宋高宗罢黜杨存中,因此被贬放
40岁:因弹劾龙大渊等再遭贬官
42岁:因“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 被罢免
48岁:被招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八个月后,王炎被召回,陆游改任。
52岁时:因“燕饮颓放”被罢官……
84岁:因支持韩佗胄北伐,被去除一切职务。
南宋初年名将。驭军宽而有纪,样貌威严却善于逢迎。岳飞被行刑时,任监斩官
恃宠害政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Huì? Kuài? Guì?
三、诗人因何而愤?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曾记得二十多年前,我在瓜洲做通判时,与朝廷军队一起在雪夜里驾驶着高大的战船在瓜洲大败敌军。后来又跟随精锐的铁甲骑兵,奔驰到西北大散关,赶走了敌人,收复了大散关。
这两句对仗极为精工,楼船和铁马均是战斗所需装备,瓜洲渡和大散关都是地名,夜雪和秋风不仅点明时间天气,还渲染了一种秋风萧杀风雪交加的紧张激烈战争场面,表达了诗人对昔日驰骋疆场浴血沙场大败敌军的怀念。
颔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列锦(意象叠加)
全用实体性的名词意象拼接浓缩,省去诸名词意象之间的关联词语,“语不接而意接”,以高度浓缩的诗化语言,扩大了近体诗的容量和密度,达到了言约义丰、以少总多的艺术境界,给读者留下了增添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
诗人采用列锦(意象叠加)的手法,精选意象,对仗工整,形成开阔宏大的场面,抒发了诗人赤胆忠心慷慨激昂的报国之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灞上秋居》
六个名词性的意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二句中不用一二闲字,止提掇紧关物色字样,而音韵铿锵,意象具足” 。渲染清幽冷寂的气氛,烘托了游子的无限离愁乡思。
辉煌不再、君臣苟安之愤
三、诗人因何而愤?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用典明志。南朝时刘宋名将檀道济曾自称为“万里长城”。皇帝要杀他,他说:“自毁汝万里长城。”
陆游以此自许,可见其少时之磅礴大气,捍卫国家,扬威边地,舍我其谁?大志落空,奋斗落空,一切落空,而揽镜自照,却是衰鬓先斑,白发苍苍!两相比照,何等悲怆?
这一结局,非我不尽志所致,非我不尽力所致,而是小人误我,世事磨我!
颔联颈联:年华蹉跎、报国无门之愤
三、诗人因何而愤?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除了这首诗,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联系历史背景,想一想,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出师》一表千载无”——《游诸葛武侯书台》
“一表何人继《出师》”——《七十二岁吟》
“凛然《出师表》,一字不可删”——《感秋》
三、诗人因何而愤?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出师表》所说的“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兴复汉室,还于旧都”这正是陆游的毕生心愿;
诸葛亮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正是陆游所要发扬的精神;
诸葛亮的“亲贤臣,远小人”的告诫,正是陆游认为南宋当权者应该吸取的。
君臣碌碌、不思进取之愤
拓展思考:《书愤》和《蜀相》都提到诸葛亮,两首诗有什么不同?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蜀相》:着重讲 “天下计”的雄才大略和“两朝开济”赤胆忠心,以及最终壮志未酬;抒发诗人对诸葛亮的追慕、敬仰、惋惜及自己的壮志难酬的痛苦。
《书愤》:着重突出诸葛亮主张北伐、矢志不移的执着。对诸葛亮的敬仰、对南宋朝廷君臣无心北伐、一味苟且偷安的痛恨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愤恨。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杯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世情薄, 人情恶, 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 泪痕残, 欲笺心事, 独语斜栏。 难,难,难!
人成各, 今非昨, 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 夜阑珊, 怕人寻问, 咽泪装欢。 瞒,瞒,瞒!
钗 头 凤
鲛(jiāo)绡(xiāo):神话传说鲛人所织的绡,极薄,后用以泛指薄纱,这里指手帕 。
唐婉、陆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