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0-2021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3 20:30: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燕歌行
高适
边塞诗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王昌龄《出塞二首》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学习目标
01
02
03
04
了解作者及边塞诗,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分析诗歌意象与诗歌描绘的画面。
分析诗歌中环境渲染、对比手法的作用。
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其现实批判意义。
唐代的军事、经济力量都已发展到了顶点,唐玄宗好大喜功,不断发动扩边战争。他在边防设立十大藩镇,任命节度使镇守,将帅们立了军功的,一律给以破格提拔,功劳特大的还可以入朝为相。在这种政治气氛下,一部分向往功名的文人学士,把跟随边将出征作为仕进的一个重要途径。他们有的投身戎行,久驻幕府;有的来往边陲,觅求知音,从而了解了边防战争的情况,熟悉了将士们的生活,写出了大量反映边塞生活的诗歌。
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兵车行》
一、唐朝边塞诗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
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大量的边塞诗人,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李益等。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李白《关山月》
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
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
王维《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
思想内容
描写塞外奇丽壮阔的自然风光。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②抒发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豪情。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从军行》
③表达征人久戍边关的思乡念亲之愁,或对战争的厌恶,归家无门的悲哀。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④反映连年征战对广大人民和平生活的干扰和破坏,反对统治者穷兵黩武、拓土开边。
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颀《古从军行》
常见意象
烽火、狼烟、黄沙、长云、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笳、雁、鹰、折柳曲、梅花落、阳关曲等。
艺术特点
雄浑 雄壮 豪放 苍凉 苍劲 萧瑟 奇丽 辽阔 壮阔 慷慨悲凉 境界阔大 雄奇壮美
高适(约700-765),字达夫、仲武,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高渤海。去世后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忠”。(“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后人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二、知人论世
三、燕歌行
“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此地最早称为“幽州”。
“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
“燕歌行”,乐府旧题,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燕歌行 曹丕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群燕辞归鹄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长恨歌》《琵琶行》
四、析小序·明背景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元戎:大,首位的;戎:兵器,兵车。大兵车;主将,军事元帅。此处指张守珪。738年,张守珪裨将赵堪假守珪之命,逼平卢将军乌知义击叛奚余党。知义不得已出兵,初胜后败。守珪隐其败状,妄奏克获之功。事有泄漏,玄宗派牛仙童前往调查。守珪又屡赂仙童。二十七年事发,牛仙童被杖杀,张守珪贬括州刺史。其实这首诗并非仅据传闻所写的唱和之作,也不只局限于写张守珪军中之事,而是概括一般的边塞战争。
五、诵读全诗
思考:本诗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征戍之事”的?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出 师
兵 败
相 思
感 慨
六、赏析全诗
赏析第一节:出师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
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以汉代唐。无论政治、军事,还是经济、文化,前朝能与唐代相类比的只有威名久远的汉朝。“唐遵汉法”既是唐王朝统治者建立、巩固其封建帝制的一个出发点。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岑参
横行:胡作非为\纵横驰骋,所向无阻。
颜色:面子,光彩。俗语给面子,赏脸,意指格
外器重优待。楚王赐颜色,出入章华里。
猎火:围猎之火。古代游牧民族在出征前常举行
大规模的狩猎行动,作为军事演习。此处借指游
牧民族侵扰的战火。
思考以下问题
1、出师的原因有哪些?
东北战乱频起;渴望建功立业;天子赏赐丰厚
2、有人说诗歌开始已经暗示了战败的结局,从哪句可以看出?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透过这金鼓震天、大摇大摆前进的场面,可以揣知将军临战前不可一世的骄态,也为下文反衬。
3、“飞”和“照”有何表达效果?
“飞”字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军情危急。“照”,战火把山都照红了,说明战斗的激烈和规模很大,充分展现了战争的紧迫。
极:穷、尽,指到了最远的边界。
凭陵:侵犯;欺侮。
腓(féi):变黄,意即枯萎。胫骨后的肉,即腿肚子。古代剔除膝盖骨或断足的酷刑。
研读第二层:兵败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失败的原因有哪些?
主帅轻敌;敌人凶猛;环境恶劣;孤军深入
赏析: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此句运用鲜明的对比,写战士们浴血奋战,伤亡惨重,而主将骄惰轻敌,只顾自己纵情享乐,不能身先士卒,甚至完全不顾士兵们的流血牺牲。抒发了作者鲜明的爱憎情感,一方面表达对战士拼死苦战的同情和敬佩,一方面是对恣意享乐的将领的讽刺和批判。。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
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研读第三层:相思
玉箸:玉制的筷子,古代常用来形容妇女双流
的眼泪。胡曾《咏史诗·汉宫》:“明妃远嫁泣
西风,玉箸双垂出汉宫。”
城南:唐代长安城住宅区在城南
蓟北:此泛指河北东北部战场。
前三组句子有何特色?
反复对举、虚实结合。 城南少妇,日夜悲愁;蓟北征人,徒然回首。相去万里,永无见期。足见战争之残酷,士兵之痛苦。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有何艺术效果?
三时:早晨、午间、傍晚,代表一整天。
阵云:形容像墙一样耸立的阴云,古人以为战争之兆。
一夜:整夜
刁斗:军中铜制用具,日以作炊,夜以敲更。
晨午晚三时都杀气腾腾战云弥漫;夜里频传的刁斗声叫人听了胆寒。
白天杀气成云,夜晚刁斗传寒,渲染紧张悲凉的氛围,说明战争还在继续,夫妇相见之日遥遥无期。不由人不想到把他们推到这绝境的究竟是谁呢?为篇末揭示诗歌的主旨做铺垫。
研读第四层:感慨
这一层运用了哪些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反问,强调士兵浴血奋战是激于大义,是为了国家的利益而非个人的功名。赞美士兵们殊死搏斗、保家卫国的精神。
用典。表达对李广的追慕和赞美,讽刺当朝将领好大喜功、不体恤战士的行为。
对比。为了国家奋不顾身的战士与只顾个人利益的将帅;今日无德无才的将帅与汉代有勇有谋、关爱士兵的李广对比。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死节:为气节而死,
为动用法
七、总结归纳
本诗的诗眼是什么?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环境恶劣:山川萧条极边土/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选取塞草、孤城、落日等意象,渲染了肃杀、凄凉、衰飒的气氛,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战事惨烈: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孤城落日斗兵稀/力尽关山未解围/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思离别;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边庭飘飖那可度。
(征战)苦
是什么造成这些苦?请找出相关诗句,体会其中作者的感情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天子好大喜功,将领过于轻敌,贪图享乐,只想邀功求赏,却不爱惜士兵的生命。
造成战士沙场征战苦的原因,也是战争失败的主要原因。
高适《燕歌行》“边塞诗第一大篇“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
唐代边塞诗不只有豪情壮志,不只有闺怨乡愁,还有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对强大国势下隐藏矛盾的担忧和冷峻分析。
高适不仅是风骨凛然的边塞诗人,还是敏锐的军事家和清醒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