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
训练1 质点 参考系 空间 时间
[基础题]
1.以下的计时数据中指时间的是( )
A.神舟八号飞船于2011年11月1日5时58分10秒发射升空
B.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大规模海啸
C.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开幕式于2010年6月11日晚20时10分举行
D.在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的成绩夺得金牌
2.下列有关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哈雷彗星的公转时,哈雷彗星可看做质点
B.花样滑冰运动员正在表演冰上舞蹈动作,此时该运动员可看做质点
C.用GPS定位系统研究正在南极考查的某科考队员的位置时,该队员可看做质点
D.因为子弹的质量、体积都很小,所以在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所需的时间时,可以
把子弹看做质点
3.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质点是一个理想化模型,实际上不存在
B.因为质点没有大小,所以与几何中的点是一样的
C.凡是小的物体,皆可以看成质点;凡是大的物体,皆不能看成质点
D.如果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即可把物体看成
质点
4.关于参考系的选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研究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考系
B.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情况时,参考系是可以任意选取的
C.实际选取参考系时,应本着便于观测和使对运动的描述尽可能简单的原则来进行,
如研究地面上的运动时,常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其他物体做参考系
D.参考系必须选取地面或相对于地面不动的其他物体
5.下列运动的物体,能当成质点处理的是( )
A.研究地球四季的变化时,地球的自转
B.研究前进中汽车车轮的转动时,前进中的汽车
C.裁判员在打分过程中冰面上旋转的花样滑冰运动员
D.研究火车从北京到上海的行驶时间时,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火车
6.我们描述某个物体的运动时,总是相对一定的参考系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说“太阳东升西落”,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B.我们说“地球围绕太阳转”,是以地球为参考系的
C.我们说“同步卫星在高空静止不动”,是以太阳为参考系的
D.坐在火车上的乘客看到铁路旁的树木、电线杆迎面向他飞奔而来,乘客是以火车为
参考系的
7.在车站购票后坐在车内等车出发时,车未满座,司机也没有上车,可是感觉自己乘
坐的车在后退.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由于乘客选择了以下哪个物体为参考系
( )
A.车站售票大厅
B.自己乘坐的车
C.地面
D.与自己乘坐的车并排的另一辆刚启动的车
8.无人战斗机由无人侦察机发展而来,但其复杂程度远高于无人侦察机,下列可将无
人战斗机视为质点的是( )
A.研究人员测试无人战斗机的飞行速度时
B.研究人员观察无人战斗机飞行姿势测各项技术参数时
C.敌方确定无人战斗机位置时
D.敌方欲对无人战斗机关键部位实施打击时
[能力题]
9.某校高一部分学生分别乘坐甲、乙两辆汽车去参加社区劳动实践,两辆汽车在平直
公路上行驶时,甲车内的同学看见乙车没有运动,而乙车内的同学看见路旁的树木向西
移动.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上述观察说明( )
A.甲车不动,乙车向东运动
B.乙车不动,甲车向东运动
C.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东运动
D.甲车、乙车以相同速度向西运动
10.小说《镜花缘》第七十九回中,宝云问奶公:“家乡有什么趣闻?”奶公说:“前
几天刮了一阵大风,把咱们家的一口井忽然吹到墙外去了……”你认为,对“井在运
动”的参考系判断正确的是( )
A.井 B.奶公 C.墙 D.风
11.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 000 m高空飞行时,发现座舱边有一个与
他几乎相对静止的小“昆虫”,他顺手抓过来一看,原来是一颗子弹头,发生这个故事
是因为( )
A.子弹静止在空中
B.子弹飞行得很慢
C.飞机飞行得很快
D.子弹与飞机同方向飞行,且飞行的速度很接近
12. 关于时间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在5 s时指的是物体在5 s末时,指的是时刻
B.物体在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C.物体在第5 s内指的是物体在4 s末到5 s末这1 s的时间
D.第4 s末就是第5 s初,指的是时刻
[探究与拓展题]
13. 如图1所示为A、B、C三列火车在一个车站的情景,A车上的乘客看到B车向东运
动,B车上的乘客看到C车和站台都向东运动,C车上的乘客看到A车向西运动.站台
上的人看A、B、C三列火车各向什么方向运动?
图1
答案
1.D 2.AC 3.AD 4.ABC 5.D 6.AD 7.D 8.AC 9.C 10.C 11.D 12.ACD
13.A车向西运动;B车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车速度小;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东运动,
也可能向西运动但速度比A、B的速度都小.
训练2 位置变化的描述——位移
[基础题]
1.下列计时数据指的是时间的是( )
A.在整个90分钟的比赛中,甲、乙两足球队“互交白卷”
B.他每天都看电视节目“新闻早8点”
C.列车到站时间晚点5分钟
D.高考数学考试的时间是2 小时
2.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沿直线运动的物体,位移和路程是相等的
B.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A到B,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C.质点通过一段路程,其位移可能是零
D.质点运动的位移大小可能大于路程
3.关于矢量和标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矢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B.标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C.位移-10 m比5 m小
D.-10 ℃比5 ℃的温度低
4.同学们都喜欢上体育课,一年一度的学校运动会同学们更是期待很大.如图1所示
为某学校田径运动场跑道的示意图,其中A点是所有跑步项目的终点,也是400 m、
800 m赛跑的起跑点,B点是100 m赛跑的起跑点.在一次校运动会中,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参加了100 m、400 m和800 m赛跑,则从开始比赛到比赛结束( )
图1
A.甲的位移最大 B.丙的位移最大
C.乙、丙的路程相等 D.丙的路程最大
5.一个皮球从5 m高的地方落下,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 m处被接住,
则这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 m
B.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 m
C.小球的位移为3 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 m
D.小球的位移为7 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 m
6.某运动员沿着半径为R的圆形跑道跑了10圈后回到起点,该运动员在运动的过程中,
最大的位移大小和最大的路程分别是( )
A.2πR 2πR B.2R 2R
C.2R 20πR D.0 20πR
7.一个小球从距地面4 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距地面1 m高处被接住.坐标原
点定在抛出点正下方2 m处,向下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则小球的抛出点、落地点、
接住点的位置坐标分别是( )
A.2 m,-2 m,-1 m B.-2 m,2 m,1 m
C.4 m,0,1 m D.-4 m,0,-1 m
8. 如图2所示,某中学的垒球场的内场是一个边长为16.77 m的正方形,在它的四个角
上分别设本垒和一、二、三垒.一位球员击球后,由本垒经一垒、二垒跑到三垒.他运
动的路程是多少?位移是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图2
[能力题]
9.路程和位移的关系正确的是( )
A.运动物体的位移和路程都不可能为零
B.运动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移可以是零,但路程不可能是零
C.运动物体的位移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D.运动物体的路程随时间一定越来越大
10. 一个人晨练,按图3所示走半径为R的中国古代的八卦图,中央的S部分是两个直
径为R的半圆,BD、CA分别为西东、南北指向.他从A点出发沿曲线ABCOADC行
进,则当他走到D点时,求他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为多少?位移的方向如何?
图3
11.如图4所示,一物体从O点开始由西向东做直线运动,在第一个10 s末运动到了B
点,到达B点后返回,第二个10 s末运动到了A点,第三个10 s末返回到了O点,继
续前进,第四个10 s末到达C点后静止.已知OA=20 m.AB=10 m,OC=20 m,
图4
则:(1)第一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
(2)第二个1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
(3)最前面2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
(4)整个的40 s内发生的位移大小为____ m,方向向____,路程为____ m.
12. 在图5中,李明从市中心向南走400 m到一个十字路口,再向东走300 m就到了市
图书馆,请在图上把李明所走的路程和位移表示出来,并说明其大小.
图5
[探究与拓展题]
13. 在运动场上的一条直线跑道上,如图6所示,每隔5 m远放置一个空瓶子,运动员
在进行往返跑训练,从O点瓶子处出发,跑向A处将空瓶扳倒后再返回扳倒O处的瓶
子,之后再跑到B处扳倒B处的瓶子,依此下去,当他扳倒第6个空瓶子时,他跑过
的路程多大?位移多大?
图6
答案
1.ACD 2.BC 3.AD 4.AD 5.A 6.C 7.B
8.50.31 m 16.77 m 由本垒指向三垒
9.BD
10.πR R 东南方向
11.(1)30 东 30 (2)10 西 10 (3)20 东 40
(4)20 西 80
12.见解析图 700 m 500 m
13.80 m 10 m
训练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
速度—时间图像
1.对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的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打点计时器都是使用交流电
B.两种打点计时器的打点频率与交流电源的频率一样
C.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振针和复写纸
D.电磁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是靠电火花和墨粉
2.使用电火花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点时,合理的操作应该是( )
A.接通电源的同时用手牵动纸带
B.可以随意操作,没有先后顺序之分
C.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用手牵动纸带
D.先用手牵动纸带,后接通电源
3.运动的物体拉动打点计时器下面的纸带一起运动时,纸带上就打下了一系列的小点,
这些小点相应地表示出了( )
A.物体运动的时间
B.物体在不同时刻的位置
C.物体在不同时刻的速度
D.物体在一定时间内的位移
4. 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该物体( )
图1
A.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B.先做加速运动,后做减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C.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同
D.先做减速运动,后做加速运动,速度方向相反
5.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某次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用毫米刻度尺测
量情况如图2所示,纸带在A、C间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在A、D间的平均速度
为________m/s,B点的瞬时速度更接近于________m/s.
图2
6.图3是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试回答:
图3
(1)AB、BC、CD段质点分别做什么运动?
(2)质点在2 s末的速度多大?
7.图4是某同学用手水平地拉动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后(电源频率为50 Hz)得到的纸带,
从A点通过计时器到D点通过计时器历时________ s,位移为________ m,这段时间内
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 m/s,B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F点的瞬时速度可以粗
略的认为是__________m/s.
图4
8. 如图5所示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A、B、C、D、E为我们在纸带上所选的计
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试求打点计时器打下B、C、D各点时的瞬时
速度:vB=________ m/s,vC=________m/s,vD=________m/s.
图5
9.某同学在“用打点计时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用打点计时器记录了被小车拖
动的纸带的运动情况,在纸带上确定出A、B、C、D、E、F、G共7个计数点,其相邻
点间的距离如图6所示,每两个相邻的测量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0 s.
(1)试根据纸带上各个计数点间的距离,计算出打下B、C、D、E、F五个点时小车的瞬
时速度,并将各个速度值填入下表(要求保留3位有效数字)
图6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2)将B、C、D、E、F各个时刻的瞬时速度标在如图7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并在图中
画出小车的瞬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线.
图7
(3)说明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特点.
答案
1.AB 2.C 3.ABD 4.A
5.0.35 0.43 0.35
6.(1)AB段表示质点做加速运动;BC段表示质点做匀速运动;CD段表示质点做减速运
动. (2)7.5 m/s
7.0.1 0.076 0.76 0.95 0.95
8.0.26 0.30 0.34
9.(1)各时刻速度值如下表
vB
vC
vD
vE
vF
数值(m/s)
0.400
0.479
0.560
0.640
0.721
(2)见解析图
(3)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均匀增大
训练3 运动快慢与方向的描述——速度
[基础题]
1.关于速度,下列各项中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大表示物体运动得快
B.速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快慢,速度大表示物体位置变化大
C.速度越大,位置变化越快,位移也就越大
D.瞬时速度的大小就是速率,速度是矢量,速率是标量
2.从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v=x/t可知( )
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B.速度等于位移与所用时间的比值,与时间和位移无关
C.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不随时间或位移而变化
D.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决定于运动的位移
3.在下列各种速度中表示平均速度的是( )
A.赛车飞跃某栏杆时的速度为80 m/s
B.火车由北京到天津以36 km/h的速度行驶时为慢车,快车的速度可达100 km/h
C.远程炮弹射出炮口时的速度为2 000 m/s
D.某同学从家里到学校步行速度为1.5 m/s
4.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
点的速度为-4 m/s,则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地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5.为了使公路交通有序、安全,路旁立了许多交通标志.如图1所示,甲图是限速标
志,表示允许行驶的最大速度是80 km/h;乙图是路线指示标志,表示到杭州还有100 km.
上述两个数据的物理意义是( )
图1
A.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位移
B.80 km/h是平均速度,100 km是路程
C.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位移
D.80 km/h是瞬时速度,100 km是路程
6.第四次提速后,出现了“星级列车”,从某次列车的时刻表可知,列车在蚌埠至济
南区间段运行过程中的平均速率约为( )
列车时刻表
停靠站
到达时刻
开车时刻
里程(km)
上海
…
18∶00
0
蚌埠
22∶26
22∶34
484
济南
03∶13
03∶21
966
北京
08∶00
…
1 643
A.103.7 km/h B.109.8 km/h
C.120 km/h D.100 km/h
7. 三个质点A、B、C同时从N点出发,同时到达M点,三质点的运动轨迹如图2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相同
B.B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瞬时速度方向相同
C.到达M点的瞬时速率一定是A的大
D.三个质点从N到M的平均速率相同
8.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某时刻速度是10 m/s,那么这个物体( )
A.在这一时刻之前的0.2 s内位移一定是2 m
B.在这一时刻之后的1 s内位移一定是1 m
C.在这一时刻起10 s内位移可能是60 m
D.如果从这一时刻起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那么它继续通过1 000 m路程所需时间一
定是100 s
[能力题]
9.某同学在百米比赛中,以6 m/s的速度迅速从起点冲出,到50 m处的速度是8.2 m/s,
在他跑的全程的中间时刻即t1=6.25 s时的速度为8.3 m/s,最后以8.4 m/s的速度冲过终
点,他在百米比赛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为________ m/s.
10.登山运动时,张捷用100 min由宿营地X爬到山顶Y,在山道上通过的路程是2 400 m,相对于X升高了1 200 m,如图3所示.
图3
(1)由X到Y总的位移是多少;
(2)爬山的平均速率是多大;
(3)计算他爬山的平均速度的大小;
(4)他的朋友李子俊从Z点爬山,比张捷晚20 min开始,平均速率为0.5 m/s,还比张捷
早20 min到达山顶,问李子俊由Z爬到Y共通过了多远路程?
11. 如图4所示,一修路工在长x=100 m的隧道中,突然发现一列火车出现在距右隧道
口200 m处,修路工所处的位置恰好在无论向左还是向右均能安全脱离危险的位置,问
这个位置离隧道右出口的距离是多少?他奔跑的最小速度至少应是火车速度的多少
倍?
图4
12.一辆汽车以20 m/s的速度沿平直的公路从甲地开往乙地,又以30 m/s的速度从乙地
开往丙地.已知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与乙、丙两地间的距离相等,求该汽车在从甲地开
往丙地的过程中平均速度的大小.
有一位同学是这样解的:= m/s=25 m/s,请问上述解法正确吗?为什么?应该
如何解?
[探究与拓展题]
13.速度都是90 km/h的甲、乙两列火车,在同一水平轨道上相向行驶,当它们相距90
km时,一只燕子以150 km/h的速度离开甲车车头向乙车飞去,假设燕子每次折返时都
不减速,当它到达乙车车头时又立即以原速率返回,并这样继续在两车头之间来回飞.当
两车头相遇时,
(1)这只燕子一共飞行了多少千米?它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大小为多少?
(2)燕子的平均速度是多大?平均速率是多大?
答案
1.AD 2.BC 3.BD 4.ACD 5.D 6.A 7.AB 8.CD
9.8
10.(1)2 000 m (2)0.4 m/s (3)0.33 m/s (4)1 800 m
11.40 m 0.2
12.见解析
解析 从平均速度的定义出发进行分析,上述解法是错误的,因为它违反了平均速度的
定义,计算的不是平均速度(物体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而是速度的
平均值.正确的解法应该是:设甲乙两地间、乙丙两地间的距离均为x,则有:==
=24 m/s.
13.(1)75 km 45 km (2)90 km/h 150 km/h
训练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基础题]
1.下列关于物体加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加速度等于增加的速度
B.加速度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
C.加速度为正值时,物体速度的大小逐渐增大,物体做加速运动
D.加速度等于速度的变化量和所用时间之比
2.甲、乙两个物体沿同一直线、同一方向(设为正方向)运动,甲的加速度为2 m/s2,乙
的加速度为-3 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加速度大
B.乙的加速度比甲的加速度大
C.甲的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D.乙的速度变化比甲的速度变化慢
3.下列与速度和加速度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上海磁悬浮列车的最高速度可达430 km/h,它的加速度一定很大
B.运载火箭在点火后的短时间内,速度的变化很小,它的加速度也很小
C.优秀短跑运动员起跑后,速度可以在0.1 s内达到10 m/s,说明他的加速度小,但速
度变化得快
D.枪膛中的子弹初速度为零,加速度却很大,是由于子弹在短时间内速度改变得很多
4.根据给出的速度和加速度的正、负,对下列运动性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
A.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B.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C.v0<0,a>0,物体做减速运动
D.v0>0,a>0,物体做加速运动
5. 如图1所示为某质点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下列有关该质点运动情况的判断正确的
是( )
图1
A.0~t1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
B.t1~t2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
C.t2~t3时间内加速度为负,质点做减速运动
D.t3~t4时间内加速度为正,质点做加速运动
6.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加速度为2 m/s2,那么任意1 s内( )
A.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2倍
B.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 m/s
C.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的末速度大2 m/s
D.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前1 s的初速度大2 m/s
7.有些国家的交管部门为了交通安全,特制定了死亡加速度为500g(g取10 m/s2)以警
示世人.意思是如果行车加速度超过此值,将有生命危险.这么大的加速度,一般车辆
是达不到的,但是如果发生交通事故时,将会达到这一数值.试判断:两辆摩托车以
36 km/h的速度相向而撞,碰撞时间为1.2×10-3 s,驾驶员是否有生命危险?
[能力题]
8.我们知道,拍打蚊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当我们看准蚊子停留的位置拍打下去时,
蚊子早就不知飞向何方了,这是因为蚊子在感受到突然袭击而飞走时,具有很大的( )
A.速度 B.加速度
C.速度的改变量 D.位移
9. 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1、t3两时刻对应的纵坐标如图2所示,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图2
A.t1、t3两时刻速度相同
B.t2时刻速度和加速度均为零
C.t1、t3两时刻加速度等值反向
D.若t2=2t1,则可以求出物体的初速度为8 m/s
10.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到零,那么,该物体的运动情况可能
是( )
A.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而后做匀速运动
B.速度不断减小到零,然后反向做加速运动,最后做匀速运动
C.速度不断减小,到加速度减为零时,速度减到最小,而后做匀速运动
D.速度不断增大
11.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的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
在这1 s内该物体的( )
A.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
B.速度变化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
C.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小于4 m/s2
D.加速度的大小可能大于10 m/s2
12.一个做直线运动的质点,其v-t图像如图3所示,则0~2 s内质点的加速度a1=
____,2 s~3 s内质点的加速度a2=______,3 s~4 s内质点的加速度a3=____,t=3 s
时速度的大小为______,t=3 s前后质点的速度方向______(填“改变”或“不变”),加
速度的方向____(填“改变”或“不变”).
图3
13. 在排球比赛中,扣球手抓住一次机会打了一个“探头球”,已知来球速度为10 m/s,
击回的球速度大小为20 m/s,击球时间为0.05 s,假设速度方向均为水平方向,求击球
过程中排球的加速度.
[探究与拓展题]
14.如图4所示为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的装置,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3.0 cm的
遮光板,滑块在牵引力作用下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配套的数字毫秒计记录了遮光板通
过第一个光电门的时间Δt1=0.29 s,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时间为Δt2=0.11 s,遮光板从
通过第一个光电门到开始遮住第二个光电门所用时间为Δt=3.57 s,求滑块的加速度.
图4
答案
1.BD 2.B 3.D 4.BCD 5.AB 6.BC
7.驾驶员有生命危险
8.B 9.D 10.ABC 11.BD
12.2 m/s2 -4 m/s2 -4 m/s2 0 改变 不变
13.600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14.4.8 cm/s2
训练6 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基础题]
1.关于直线运动,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恒定的,不随时间而改变
B.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瞬时速度随时间而改变
C.速度不断随时间增加的运动,叫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速度随时间均匀减小的运动,叫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2.如图1所示,甲、乙、丙、丁是以时间为横轴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图像,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图1
A.甲是a-t图像 B.乙是v-t图像
C.丙是a-t图像 D.丁是v-t图像
3.一小球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滚下,进入水平面后又做匀减速运动,直至停止.下
图所示的速率—时间图像中可以反映小球这一运动过程的是( )
4.一辆匀加速行驶的汽车,经过路旁两根电线杆共用5 s时间,汽车的加速度为2 m/s2,
它经过第2根电线杆时的速度为15 m/s,则汽车经过第1根电线杆的速度为( )
A.2 m/s B.10 m/s
C.2.5 m/s D.5 m/s
5.一个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的v-t图象如图2所示,由图线可知其速度—时间的
关系为( )
图2
A.vt=(4+2t) m/s
B.vt=(-4+2t) m/s
C.vt=(-4-2t) m/s
D.vt=(4-2t) m/s
6. 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它们的v-t图像如图3所示,由图像可知( )
图3
A.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相同
B.在t1时刻,甲和乙的速度大小相同,方向相反
C.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反
D.在t2时刻,甲和乙的速度不相同,加速度方向相同
7.如图4所示是甲、乙两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4
A.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0~1 s内甲的速度较大
C.甲和乙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D.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8. 如图5所示为一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用v1、a1表示物体在0~t1时间内的速
度和加速度,v2、a2表示物体在t1~t2时间内的速度和加速度,则由图可知( )
图5
A.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同,a1>a2
B.v1与v2方向相同,a1与a2方向相反,a1
C.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同,a1>a2
D.v1与v2方向相反,a1与a2方向相反,a1[能力题]
9. 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程为v=(2t+4) m/s.
图6
(1)对照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公式,说明方程中各字母或数字的物理意义;
(2)在如图6所示的直角坐标系中画出该物体运动的v-t图像.
10.如图7所示,美国“肯尼迪”号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
“F-15”型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0 m/s2,起飞的最小速度是50 m/s,弹射系统能够使飞机所具有的最大速度为30 m/s,则飞机起飞时在跑道上至少加速多长时间才能起飞?
图7
11.一质点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做匀加速运动,经5 s后做匀速运动,最后2 s
的时间质点做匀减速运动直至静止,则质点匀速运动时的速度是多大?匀减速运动时的
加速度是多大?
12.一辆公共汽车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 m/s2,6 s后改做匀速直
线运动,快到下一站时关闭发动机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再经过12 s停止,求:
(1)汽车匀速行驶的速度;
(2)汽车关闭发动机后的加速度.
13.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10 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前面有情况而刹车,获得
的加速度大小是2 m/s2,求:
(1)汽车经3 s时的速度大小;
(2)经5 s时的速度大小;
(3)经10 s时的速度大小.
[探究与拓展题]
14.如图8所示,小球以6 m/s的速度由足够长的斜面中部沿着斜面向上滑.已知小球在
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大小恒为2 m/s2,则小球的速度大小何时达到3 m/s?
图8
答案
1.ABD 2.BC 3.C 4.D 5.B 6.AC 7.AB 8.B
9.见解析
解析 (1)根据v=v0+at可知,v是运动物体在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t是物体运动时间;
2表示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2 m/s2,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4表示物体运动的初速度为
4 m/s.
(2)物体运动的v-t图像如图所示.
10.4.0 s
11.5 m/s 2.5 m/s2,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
12.(1)12 m/s (2)-1 m/s2
13.(1)4 m/s (2)0 (3)0
14.1.5 s或4.5 s
训练7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基础题]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x=v0t+at2/2,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t秒
内的位移说法正确的是( )
A.加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B.初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C.末速度大的物体位移大
D.以上说法都不对
2.物体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函数关系为x=(4t+2t2) m,则它运动的初速度、加速度分
别是( )
A.2 m/s,0.4 m/s2 B.4 m/s,2 m/s2
C.4 m/s,1 m/s2 D.4 m/s,4 m/s2
3.一物体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t内通过位移x,则它从出发开始通过
x/4所用的时间为( )
A. B. C. D.t
4.我国自行研制的“枭龙”战机已在四川某地试飞成功.假设该战机起飞前从静止开始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达到起飞速度v所需时间为t,则起飞前的运动距离为( )
A.vt B.
C.2vt D.不能确定
5. 某质点做直线运动的速度v和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那么该质点在3 s内通过的位
移是( )
图1
A.4.5 m
B.3 m
C.1 m
D.0.5 m
6.某物体运动的速度图像如图2所示.根据图像可知 ( )
图2
A.0~2 s内的加速度为1 m/s2
B.0~5 s内的位移为10 m
C.第1 s末与第3 s末的速度方向相同
D.第1 s末与第5 s末的加速度方向相同
7.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 s内通过的位移为0.4 m,问:
(1)汽车在第1 s末的速度为多大?
(2)汽车在第2 s内通过的位移为多大?
8.汽车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在0.8 s后才能作出反应,实
施制动,这个时间称为反应时间.若汽车刹车时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5 m/s2,从汽车
司机发现前方有危险到刹车后汽车完全停下来,汽车所通过的距离叫刹车距离.求:
(1)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
(2)刹车后汽车行驶的距离.
[能力题]
9. 若一质点从t=0开始由原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速度—时间图像如图3所示,则该质
点( )
图3
A.t=1 s时离原点最远
B.t=2 s时离原点最远
C.t=3 s时回到原点
D.t=4 s时回到原点
10.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物体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若初速度的大小为v0,末
速度的大小为v1,则在时间t1内物体的平均速度( )
图4
A.等于(v0+v1)
B.小于(v0+v1)
C.大于(v0+v1)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
11.一辆汽车从静止开始由甲地出发,沿平直公路开往乙地,汽车先做匀加速运动,接着
做匀减速运动,开到乙地刚好停止,其速度图像如图5所示,那么在0~t0和t0~3t0两
段时间内的( )
图5
A.加速度大小之比为1∶3
B.加速度大小之比为3∶1
C.位移大小之比为2∶1
D.位移大小之比为1∶2
12.汽车以10 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刹车后经2 s速度变为6 m/s,求:
(1)刹车后2 s内前进的距离及刹车过程中的加速度;
(2)刹车后前进9 m所用的时间;
(3)刹车后8 s内前进的距离.
[探究与拓展题]
13.一辆汽车从车站开出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见一乘客未上车又立即做匀减
速运动.汽车从启动到停止通过的位移为100 m,所用时间为20 s.求:
(1)全程的平均速度;
(2)汽车的最大速度.
答案
1.D 2.D 3.B 4.B 5.A 6.AC
7.(1)0.8 m/s (2)1.2 m
8.(1)12 m (2)22.5 m
9.BD 10.C 11.D
12.(1)16 m -2 m/s2 (2)1 s (3)25 m.
13.(1)5 m/s (2)10 m/s
训练8 位移—时间图像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基础题]
1.一个物体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它在第一个Δt内的位移为x,若Δt
未知,则可求出( )
A.第一个Δt内的平均速度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
C.第n个Δt内的位移
D.nΔt内的位移
2.如图所示的位移-时间图像,均表示物体做直线运动,其中描述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
的速度为2 m/s的图像是( )
3.一个做直线运动的物体,其运动图像如图1所示 ( )
图1
A.若图中x表示位移,则物体做往复运动
B.若图中x表示位移,则物体在2 s末的速度为零
C.若图中x表示速度,则物体在2 s末的加速度为零
D.若图中x表示速度,则物体在前2 s速度沿正方向
4. 如图2所示,A、B、C是三个质点同时同地开始沿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则在
时间t2内( )
图2
A.A和B的平均速度相等
B.B和C的平均速度相等
C.B的平均速度最大
D.它们的平均速度都相等
5. 图3是某物体做直线运动的速度图像,下列有关物体运动情况判断正确的是( )
图3
A.前2 s物体的加速度为5 m/s2
B.4 s末物体回到出发点
C.6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D.8 s末物体距出发点最远
6. 某同学星期天上午9时,从学校骑自行车出发,沿平直公路去拜访甲、乙两名同学,
下午1时结束拜访开始原路返回,下午2时回到学校,整个过程他骑车走了三段位移,
其位移—时间图像如图4所示,则在这三段运动过程中,他骑车的速度分别为v1=
_________,v2=_________,v3=________.
图4
7.某市规定,卡车在市区内行驶的速度不得超过40 km/h,一次一辆卡车在市区路面紧
急刹车后,经1.5 s停止,量得刹车痕迹长x=9 m,问这辆卡车是否违章?假设卡车刹车
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可知其行驶速度是多少?
[能力题]
8.一物体从斜面上某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3 s后到达斜面底端,并在
水平地面上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又经9 s停止,则物体在斜面上的位移与在水平面上的位
移之比是( )
A.1∶1 B.1∶2 C.1∶3 D.3∶1
9. 如图5所示为物体做直线运动的v-t图像.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t图像表示出
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列四幅图像中描述正确的是( )
图5
10.一小球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滚下并依次通过A、B、C三点,已知AB=6 m,BC
=10 m,小球通过AB、BC所用的时间均为2 s,则小球经过A、B、C三点时的速度分
别为( )
A.2 m/s,3 m/s,4 m/s B.2 m/s,4 m/s,6 m/s
C.3 m/s,4 m/s,5 m/s D.3 m/s,5 m/s,7 m/s
11.一个小球沿斜面向下运动,用每隔 s曝光一次的频闪相机拍摄不同时刻小球位置
的照片,如图6所示,即照片上出现的相邻两个小球的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s,小球
在几个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的数据见下表.
图6
x1/cm
x2/cm
x3/cm
x4/cm
8.20
9.30
10.40
11.50
(1)小球在相邻的相等时间内的位移差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小球运动的性
质属______直线运动.
(2)计算A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12.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等的两个时间间隔内通过的位移分别是24 m
和64 m,每一个时间间隔为4 s,求质点的初速度和加速度.
[探究与拓展题]
13.一个冰球在冰面上滑行,依次通过长度都是L的两段距离,并继续向前运动,它通
过第一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t,通过第二段距离所用的时间为2t,如果冰球在冰面上的运
动可看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求冰球通过第一段距离末时的速度?
答案
1.CD 2.B 3.AD 4.B 5.A
6.15 km/h 15 km/h -30 km/h
7.违章 43.2 km/h
8.C 9.C 10.B
11.(1)相等 匀加速 (2)0.985 m/s
12.1 m/s 2.5 m/s2
13.
训练9 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基础题]
1.在忽略空气阻力的情况下,让一轻一重的两块石块从同一高度同时自由下落,则关于
两块石块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B.轻的石块落得快,先着地
C.在着地前的任一时刻,两块石块具有相同的速度、相同的位移、相同的加速度
D.两块石块在下落时间段内的平均速度相等
2.关于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的物体的g值大
B.g值在地面任何地方一样大
C.g值在赤道处大于南北两极处
D.同一地点的轻重物体的g值一样大
3.一个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下落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其中正确
的是( )
4.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
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
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
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5.一物体从H高处自由下落,经时间t落地,则当它下落时,离地的高度为( )
A. B. C.H D.H
6.高空坠物的破坏力很大,一块手掌大的西瓜皮从25楼高空抛下可能让人当场丧命,
这样的悲剧在各地屡屡上演.一空罐头盒从某楼层自由落下(忽略空气阻力),所用时间
为2.0 s,g取10 m/s2,楼层高度约为3 m,则该罐头盒可能来自下列哪个楼层( )
A.5层 B.8层 C.6层 D.10层
[能力题]
7.甲、乙两球从同一高度相隔1 s先后自由下落,在下落过程中( )
A.两球的距离始终不变
B.两球的距离越来越大
C.两球的速度差始终不变
D.两球的速度差越来越大
8.自由下落的物体第n秒内通过的位移比第(n-1)秒内通过的位移多多少(g取10 m/s2)( )
A.10 m B.5(2n+1) m
C.3(n+1) m D. m
9.物体A自高度h1处自由下落,1 s后物体B从较低高度h2自由下落,A落下45 m刚
好赶上B,再过1 s A着地,则B下落的时间( )
A.3 s B.比3 s多
C.比3 s少 D.不确定
10.一观察者发现,每隔一定时间有一个水滴自8 m高处的屋檐落下,而且当看到第五
滴水刚要离开屋檐时,第一滴水正好落到地面,那么这时第二滴水离地面的高度是多少?
(g=10 m/s2)
11.有一根长9.8 m的细绳将A、B两个小球相连,在足够高处先后相隔0.6 s将A、B
两个小球自由释放.求:(g取9.8 m/s2)
(1)在B球释放后多长时间,连接A、B两球的细绳将被拉直?
(2)此时小球A的速度和位移.
12.一条铁链AB长0.49 m,悬于A端使它自由下垂,然后让它自由下落,求整条铁链
通过悬点下方2.45 m处小孔O时需要的时间.(g取10 m/s2)
[探究与拓展题]
13.某同学用如图1所示的装置研究重物的自由落体运动.在符合操作规程的前提下,
得到如图2所示的一段纸带.若他测得AB之间的距离为x1,BC之间的距离为x2,已知
打点周期为T,则利用上述条件得到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计算式为a=____________;打B
点时重物的瞬时速度计算式为vB=________.
图1 图2
利用该装置测出的加速度总比当地重力加速度值略小,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D 2.D 3.D 4.C 5.C 6.B 7.BC 8.A 9.B
10.3.5 m
11.(1)1.37 s (2)19.3 m/s 19.0 m
12.7.4×10-2 s
13. 存在空气阻力和打点计时器对纸带有阻力作用
训练10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基础题]
1.一物体从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经过斜面中点时速度为2 m/s,则物体到
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为( )
A.3 m/s B.4 m/s
C.6 m/s D.2 m/s
2.物体的初速度为v0,以加速度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如果要它的速度增加到初速度
的n倍,则物体的位移是( )
A. B.
C. D.
3.现在的航空母舰上都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F-A15”型战斗机在跑道
上加速时产生的加速度为4.5 m/s2,起飞速度为50 m/s.若该飞机滑行100 m时起飞,则
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的初速度为( )
A.30 m/s B.40 m/s
C.20 m/s D.10 m/s
4.P、Q、R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一物体从P点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过Q
点的速度为v,到达R点的速度为3v,则PQ∶QR等于( )
A.1∶3 B.1∶6
C.1∶5 D.1∶8
5.某一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初速度为10 m/s,末速度为15 m/s,运动位移为25 m,
则质点运动的加速度和运动的时间分别为( )
A.2.5 m/s2,2 s B.2 m/s2,2.5 s
C.2 m/s2,2 s D.2.5 m/s2,2.5 s
6.一颗子弹以大小为v的速度射进一墙壁但未穿出,射入深度为x,如果子弹在墙内穿
行为匀变速运动,则子弹在墙内运动的时间为( )
A. B. C. D.
[能力题]
7. 如图1所示,物体A在斜面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滑行距离x1后,又在水平面上匀减速
滑行距离x2后停下,测得x2=2x1,则物体在斜面上的加速度a1与在水平面上的加速度
a2的大小关系为( )
图1
A.a1=a2 B.a1=2a2
C.a1=a2 D.a1=4a2
8.一列火车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一个人站在第1节车厢前端的站台前观察,
第1节车厢通过他历时2 s,全部车厢通过他历时8 s,忽略车厢之间的距离,车厢长度
相等,求:
(1)这列火车共有多少节车厢?
(2)第9节车厢通过他所用时间为多少?
9.如图2所示,A、B两物体相距x=7 m时,A在水平拉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正以
vA=4 m/s的速度向右匀速运动,而物体B此时正以vB=10 m/s向右匀减速运动,加速
度a=-2 m/s2,则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是多少?
图2
10.一辆巡逻车最快能在t1=10 s内由静止加速到最大速度v2=50 m/s,并能保持这个
速度匀速行驶.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该巡逻车由静止开始启动加速,追赶前方2 000 m
处正以v1=35 m/s的速度匀速行驶的一辆卡车,问至少需要多长时间才能追上?
[探究与拓展题]
11.小车从静止开始以1 m/s2的加速度前进,车后相距x0=25 m处,与车运动方向相同
的某人同时开始以6 m/s的速度匀速追车,问能否追上?若追不上,求人、车间的最小
距离是多少?
答案
1.D 2.A 3.B 4.D 5.A 6.B 7.B
8.(1)16节 (2)(6-4) s
9.8 s
10.150 s
11.见解析
解析 人的速度只要大于车的速度,两者的距离就越来越小;人的速度小于车的速度,
两者的距离就越来越大,那么,当两者速度相等时,是人追上车的临界条件.两者速度
相等时,有v=at,t== s=6 s,人的位移:x1=vt=6×6 m=36 m,车的位移x2=
= m=18 m.x2+x0=18 m+25 m=43 m>x1=36 m,因此人追不上车.最小距离为:
Δx=x2+x0-x1=43 m-36 m=7 m.
训练11 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1.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给你以下器材:打点计时器、电池组、
纸带、复写纸、停表、天平(带砝码)、小车、钩码、细绳、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其
中不需要的器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还需要增添的器材有________、
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使用电磁式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
频率为50 Hz),得到如图1所示的纸带.图中的点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四个
点未画出来,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图1
A.实验时应先放开纸带再接通电源
B.(x6-x1)等于(x2-x1)的6倍
C.从纸带可求出计数点B对应的速率
D.相邻两个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02 s
3.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纸带上可以每隔任意相同数量的点选取一个计数点
B.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时,要进行估读
C.作v-t图像时,所描曲线必须经过每一个点
D.在数据处理时,常用公式法和图像法
4.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获得如图2所示的纸带,A、B、C、D、E、
F、G为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为T,x1、x2、x3、x4、x5、x6分别为AB、BC、
CD、DE、EF、FG间的距离,下列可用来计算打D点时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有( )
图2
A. B.
C. D.
5.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算出小车经过各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如
下:
计数点序号
1
2
3
4
5
6
计数点对
应的时刻(s)
0.10
0.20
0.30
0.40
0.50
0.60
通过计数点的
速度(cm/s)
44.0
62.0
81.0
100.0
110.0
168.0
为了计算加速度,合理的方法是( )
A.根据任意两计数点的加速度公式a=Δv/Δt算出加速度
B.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量出其倾角,由公式a=tan α求出加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画出v-t图像,由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所对应的速度、时间用公式
a=Δv/Δt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算出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6.如图3所示为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两条纸带,由纸带可知( )
图3
A.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大
B.在打下计数点“0”至“5”的过程中,纸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的小
C.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D.纸带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小
7.如图4所示,是某同学在做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
读出A、B两点间距x=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
数字).
图4
8.某同学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打点计时器使用的交变电流频
率为50 Hz,记录小车运动的纸带如图5所示.在纸带上选择A、B、C、D、E、F六个
计数点,测量数据如图所示,单位:cm.
图5
(1)小车做什么运动?
(2)小车的加速度多大?
9.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的实验中,如图6所示为一次记录小车运动情况的纸
带,图中A、B、C、D、E为相邻的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 s.
图6
(1)根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计算各点的瞬时速度,
可得vD=________m/s,vC=________m/s,vB=__________m/s.
(2)在图7所示坐标中画出小车的v-t图线,并根据图线求出a=________.
图7
(3)将图线延长与纵轴相交,交点的速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速度的
物理意义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某同学用如图8甲所示装置测量重力加速度g,所用交流电源频率为50 Hz.在所选纸
带上取某点为0号计数点,然后每3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所有测量数据及其标记符
号如图乙所示.
甲
乙
图8
设该同学用两种方法处理数据(T为相邻两计数点的时间间隔):
方法A:由g1=,g2=,……,g5=,得平均值=8.667 m/s2;
方法B:由g1=,g2=,g3=,得平均值=8.673 m/s2.
从数据处理方法看,在x1、x2、x3、x4、x5、x6中,对实验结果起作用的,方法A中有
__________________;方法B中有________________.因此,选择方法________(A或
B)更合理,这样可以减少实验的________(填“系统”或“偶然”)误差.本实验误差的
主要来源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试举出两条).
答案
1.电池组 停表 天平(带砝码) 导线 低压交流电源 刻度尺
2.C 3.C 4.BD 5.C 6.BD
7.(1)0.02 s (2)0.70 cm 0.100 m/s
8.(1)匀加速直线运动 (2)2.0 m/s2
9.(1)与该点相邻的前后两点间的平均速度等于该点的瞬时速度 3.9 2.64 1.38
(2)12.6 m/s2 图像见解析
(3)0.12 m/s 表示零时刻小车经过A点的速度
10.x1、x6 x1、x2、x3、x4、x5、x6 B 偶然 阻力、长度测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