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装…………○…………订…………○…………线…………○…………
) (
※※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
) (
…………○…………内…………○…………装…………○…………订…………○…………线…………○…………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第十一单元 盐 化肥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 KNO3、HCl、CuCl2 B. Ca(OH)2、BaCl2、Na2SO4
C. Na2CO3、NaCl、Ca(OH)2 D. NaOH、KCl、H2SO4
2.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 蒸发食盐水 B. 取固体粉末 C. 加热液体 D. 倾倒液体
3.一些食品常用袋装生石灰做干燥剂,生石灰属于( )
A. 酸 B. 碱 C. 盐 D. 氧化物
4.在pH=1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组离子是( )
A. Na+、K+、SO42- B. H+、Cu +、SO42-
C. Na+、NH4+、NO3- D. Ca2+、NO3-、CO32-
5.有一不溶性碳酸盐,下列物质中能与其反应的( )
A. 可溶性碱 B. 比盐中金属活泼的金属 C. 酚酞溶液 D. 食醋
6.植物缺钾容易倒伏,这时需施用的化肥是( )
A. KCl B. NH4HCO3 C. CO(NH2)2 D. Ca(H2PO4)2
7.下列四个图像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错误的是( )
A. 向一定量的氯化铁和氯化钾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过量的氢氧化钾溶液
B. 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分别加入过量镁粉和铝粉
C. 向相同质量和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过量的Cu(OH)2和CuO 固体
D. 一定质量表面被氧化的镁条,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盐酸
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用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 B. 用稀盐酸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C. 用肥皂水能区分硬水与软水 D. 用灼烧的方法区分铁粉与碳粉
9.下列各组物质在pH=3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形成无色溶液的是( )
A. KCl、NaCl、Na2CO3 B. AgNO3、NaNO3、HCl
C. CuSO4、H2SO4、MgCl2 D. KNO3、Ca(NO3)2、NH4Cl
10.下列各组物质的水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
A. 、NaCl、 、HCl B. NaOH、 、 、KOH
C. 、KCl、 、 D. NaCl、 、 、NaOH
二、填空题
11.如图是一瓶药品标签上的部分内容.
(1)硝酸铵中所含阳离子的符号是 .
(2)硝酸铵属于化肥中的 肥.
(3)硝酸铵中氮、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12.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 .
13.如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丙的溶解度为________;
(2)将t2℃时500g甲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20g水后过滤,得到滤液的质量是________,过滤操作所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
(3)将t3℃时等质量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析出晶体的质量:甲>乙
B.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最多的是丙
D.所得溶液中,含溶剂质量的大小关系是:丙>乙>甲.
14.
(1)小英同学从水库中取出浑浊水样进行实验。
①将水样静置,用如图装置进行过滤,其操作规范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用玻璃棒引流
b.滤纸边缘高出漏斗
c.漏斗末端颈尖未紧靠烧杯内壁
d.将滤纸湿润,使其紧贴漏斗内壁
e.用玻璃棒在漏斗中轻轻搅动以加快过滤速度
②向过滤后所得水样中加入一定量活性炭,利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杂质和臭味。
③在处理后的水样中加入一定量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说明该水样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④生活中常用________(填“煮沸”“静置沉淀”或“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⑤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人类必须爱惜水。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________(填标号)。
A.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提倡使用节水器具
C.工业上冷却水重复利用 D.园林浇灌用滴灌、喷灌
(2)①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硝酸铵,形成溶液过程中,温度会___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②用加了洗涤剂的水能洗掉餐具上的油污,这是利用了洗涤剂的________作用。
15.下面实验设计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__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铜粉中的少量炭粉 灼烧
B 鉴别黄铜和黄金 观察颜色
C 区分甲烷、一氧化碳、氢气 分别点燃后,检验燃烧产物
D 除去水中的空气 ________
16.掌握仪器的使用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和安全的关键,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后,测定某酸溶液的pH,测定的结果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2)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在集气瓶中预先放一些水的目的是________;
(3)用氯化钠固体和水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在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其它实验操作均正确,所配制好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会________(选填“偏大”或“偏小”或“无影响”);
(4)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实验步骤是:溶解、过滤、________、计算产率,各实验步骤都要用到的仪器是________。过滤操作中速度慢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17.某实验小组的同学在做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后,发现忘记了滴加酸碱指示剂,因此,他们停止滴加稀盐酸,并对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1)(提出问题)该烧杯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________;猜想三:含有CaCl2和Ca(OH)2;猜想四:含有CaCl2、HCl和Ca(OH)2 .
同学们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进行实验)同学们设计可如下不同的实验方案,证明猜想二是成立的.请你帮他们填写有关实验步骤或实验现象.
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方案一 取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________
方案二 取少量氧化铜粉末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的烧杯中的溶液 ________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内溶液于另一支试管中,加入________ 产生气泡
(3)(反思交流)
要使烧杯内溶液的溶质只含CaCl2 , 需要除去杂质,其中的一种方法是向烧杯中加入过量的________,然后过滤,该除杂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________.
18.氢化钙固体是登山运动员常用的能源提供剂.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氢化钙(CaH2)遇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和氧气.探究小组的同学把一定量的CaH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经检验滤渣的成分是碳酸钙.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1)(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NaOH 猜想二:NaOH、Ca(OH)2
猜想三:NaOH、Na2CO3 猜想四:NaOH、Na2CO3、Ca(OH)2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四不合理,请用化学方程式说明原因________
(2)(实验验证)
实验 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滤液,向其中滴入少量碳酸钠溶液 无明显现象 猜想________不成立
实验二:另取滤液,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盐酸 ________ 猜想三成立
(3)(反思与拓展)①若向NH4Cl的溶液中加一定量CaH2 , 充分反应,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
19.黄铜矿经初步处理后,所得溶液甲中的溶质为Fe2(SO4)3、CuSO4及H2SO4 , 利用如图实验可制取补血剂原料碳酸亚铁并回收铜。
(1)步骤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包括:
①Fe2(SO4)3+Fe 3FeSO4;
② ;
③ 。
(2)步骤Ⅱ中加入一种试剂可实现其转化,该试剂可以是 (填化学式)。
(3)步骤Ⅲ回收铜的实验操作包括:①过滤、②洗涤、③加足量稀硫酸、④干燥,正确的操作排序是 (填序号)。
(4)若废铁屑含有少量铁锈,对达成实验目的 (填“有”或“无”)影响。
(5)查资料可知,Fe2+在空气中可氧化成Fe3+ , 为防止FeSO4溶液在空气中氧化,可在溶液中加入少量 。
20.氢氧化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一种试剂,氢氧化钠必须密封保存,因为易与空气中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而变质,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变质原因 .
下面是几位同学对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成分进行的探究:
探究一:确定一瓶氢氧化钠固体是否变质
小强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足量的 (填一种溶液名称) 有气泡产生
探究二:确定氢氧化钠固体变质的程度
小刚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后,样品全溶解后,滴加过量的CaCl2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氢氧化钠固体部分 变质
②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入2滴酚酞试液
小刚实验方案中滴入过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
探究三:定量分析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固体中氢氧化钠的含量
1、下面是小明和小军两位同学不同的设计实验方案:
通过小明实验方案计算出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写出计算过程)
2、小军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好装置气密性,装好药品后连接并固定好装置
②打开弹簧夹a,通入一段时间的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0g
③关闭弹簧夹a,打开B装置中的分液漏斗,滴入稀硫酸,直到瓶内无气泡产生.
④打开弹簧夹a,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再称量D装置质量记录为102.2g
…
实验分析:
(1)在小军实验中A装置作用是 ,
(2)实验步骤④中,继续通入一段时间空气的目的是 ,
(3)如果缺装置C,最终所测得氢氧化钠的含量将会 (填“偏高”、“不变”、或者“偏低”)
答案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2.【答案】 C
3.【答案】 D
4.【答案】 A
5.【答案】 D
6.【答案】 A
7.【答案】 B
8.【答案】 A
9.【答案】 D
10.【答案】 D
二、填空题
11.【答案】 NH4+;氮;7:1:12
12.【答案】 引流;使液体受热均匀,防止液滴飞溅
13.【答案】 (1)25g
(2)475g;漏斗、玻璃棒、烧杯
(3)A,D
14.【答案】 (1)ad(多选、少选、错选不得分);吸附;硬水;煮沸;A
(2)降低;乳化
15.【答案】 C;煮沸
16.【答案】 (1)偏大
(2)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底部炸裂
(3)偏小
(4)蒸发结晶;玻璃棒;滤纸和漏斗间有气泡
三、实验探究题
17.【答案】 (1)CaCl2、HCl;稀盐酸与氢氧化钙在溶液中不能共存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黑色粉末逐渐溶解,溶液变蓝色;碳酸钠溶液等
(3)CaCO3;CaCO3+2HCl=CaCl2+H2O+CO2↑
18.【答案】 (1)
(2)二;溶液中有气泡
(3)氧气和氨气
19.【答案】 (1)Fe+H2SO4=FeSO4+H2↑;Fe+CuSO4=Cu+FeSO4
(2)Na2CO3/K2CO3
(3)③①②④
(4)无
(5)铁粉
20.【答案】 2NaOH+CO2═Na2CO3+H2O;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已变质;溶液变红;全部除去溶液中的Na2CO3;碳酸钙的质量为5g,设碳酸钠的质量为xNa2CO3+CaCl2═CaCO3↓+2NaCl106 100x 5gx=5.3g所以样品中氢氧化钠的含量×100%=53%;则氢氧化钠的含量为47%;除去空气中的CO2 , 防止其被D吸收;将反应生成的CO2全部排出被D吸收;偏低
(
第
一
页 共
1
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