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
高一年级语文期中考试试卷 05.03
A卷【基础知识】满分50分
一、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狩(shǒu)猎 商贾(gǔ) 跻(jì)身 嗟(jiē)怨 B.夙(sù)愿 勇剽(piāo) 衔(xián)冤 青冥(míng)
C.氓(méng)隶 稼穑(sè) 罪愆(yǎn) 青苔(tāi) D.皈(fàn)依 提(tí)防 亢(kàng)旱 暴露(lù)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暮霭 樊笼 漫溯 怀才不遇? ?B.寒喧 斑斓 羁拌 跌宕起伏? ?C.谪戍 决别 湮没 付屈衔冤 ?? D.即兴 殒落 红霓 平反昭雪
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各级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注意发扬民主,决不允许有阻碍 限制群众批评、提意见的现象发生。
②对于安全问题,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绝不能麻痹大意,更不能在发生事故后摆出种种理由 责任。
③这次“全运会”,北京运动员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 教练指导有方。
④日前,一种新型环保电脑在一片热捧声中 ,消费者却对此反应冷淡,问津者寥寥无几。
A.以至 推脱 因为 面市 B.以至 推托 由于 面世
C.以致 推脱 因为 面市 D.以致 推托 由于 面世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强调环保时却对目前的生存环境不屑一顾,这不能不说是极大的失误,也表明环境意识的启蒙迫不及待。 B.在我处境最艰难的时候,是你向我伸出双手,给了我极大的安慰和帮助,这些我是没齿不忘的。 C.每天从开市到收市,他的目光就一直盯着这只走势不瘟不火的股票,一遍一遍地推算自己的判断究竟有多少分把握。 D.申花队主教练墨里西被摄像机和话筒包围了,他振振有词:“这是场很难打的比赛,我们拼到了最后,最终取得了胜利。”?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八一男篮不仅是一支球队,也是中国篮球界一种精神和价值的符号,其顽强、刚硬、不服输的信念,让八一队在CBA刮起一股铁血旋风,成为职业赛场上最鲜明最震撼的标志。? B.长假期消费尤其是假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非常明显,而且是“食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综合性拉动。? C.为了让全世界关注水的问题,第4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把自1993年起每年的3月22日定为世界水日。? 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意识,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
6.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开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先河,与《离骚》并称“诗骚”。
B.唐朝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分水岭,唐朝以前的诗歌统称古体诗,唐朝和唐朝以后的诗歌统称近体诗。
C.李清照是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其词以婉约为主,但其后期词有时也兼有豪放派之长。
D.关汉卿是元代杂剧作家中成就最高的。他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今行而不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凭证
B.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 弭:消除,阻止?
C.入而徐趋,至而自谢。 谢:谢罪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均:权衡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以告,则杀之
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C.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D.云霞明灭或可睹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9.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B.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
C.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10.对下列语句在文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希望大王稍稍地宽容他,使命完成了再让他到大王前面来。
B.三年,乃流王于彘
过了三年,(老百姓)就把厉王流放到彘地去了。
C.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实在害怕看见大王欺骗自己,辜负了赵国。
D.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人共同传诵的宝物。
二、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3题,并完成第14小题(共20分)
【步步娇】(旦)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 【醉扶归】(旦)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恰三春好处无人见,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皂罗袍】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合)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11.对【皂罗袍】这支曲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这支曲子借姹紫嫣红的无人赏识,良辰美景在无可奈何中虚度,引起人们对美好青春被扼杀的深悲与共鸣。 B.“朝飞暮卷”形容轩阁的高旷,源自王勃的《滕王阁诗》:“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C.“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风丝雨片,烟波划船”是对丽娘乘坐画船游玩时所见的园中春景的描写,表现了丽娘生活的物料与苦闷。 D. “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是对绚烂春景的惊讶与赞叹,也是对辜负美好春光的遗憾,更是对美好青春无人赏识无人陪伴的深沉的哀怨!
12.“袅晴丝”原指春天柳枝上树虫吐出的细丝在空中飘舞,这其中使用了谐音双关的修辞,请你说出使用这三个字的妙处。(4分)
13.可知我常一生儿爱好是天然一句中天然是什么意思?该句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3分)
14.在横线处写出课文原句。(共10分)
(1)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___________。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伐檀》)
(2)带长剑兮挟秦弓,_________________。(《国殇》)
(3)_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4)仰手接飞猱,_________________。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白马篇》)
(5)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6)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
(7)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
(8)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
(9)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B卷 【能力综合】 满分50分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并完成第17小题(共12 分)
游东田? 谢朓①???????? 戚戚苦无悰②,携手共行乐。
寻云陟③累榭,随山望菌阁。
远树暖阡阡④,生烟纷漠漠⑤。
? 鱼戏新荷动, 鸟散余花落。
不对芳春酒, 还望青山郭。
【注】①谢朓(464-499),字玄晖,南朝齐著名诗人。东田,是齐惠王于钟山下立的楼馆,附近风景宜人。②悰:cóng,心情,这里指欢乐。③陟:即升、登的意思。④阡阡:同“芊芊”,茂盛之意;⑤漠漠:散布的样子。
15.对下列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戚戚” 两句写出游原因,即苦于内心闷闷不乐,所以约伴去大自然中寻找乐趣。
B.“寻云”两句写出游登山。“寻”点明诗人内心的想望,“随”凸显其情态的悠闲。
C.“远树”两句运用叠词,动静结合,描绘了一幅树木葱翠、云雾缭绕的秋日山水图。
D. 结尾两句与首联呼应,诗人由衷慨叹,酒味再美,也不如自然美景更能消人忧愁。
16.第四联“鱼戏新荷动,鸟散余花落”为作者写景名句,尤为历代诗家所称道,请简析其妙处。 (4分)
17.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饿乡记 ? 管同
饿乡,天下之穷处也。其去中国不知几何里。自稻、梁、麦、菽、牛、羊、鸡、彘、鱼、鳖、瓜、果,一切生人之物,无—有焉。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始极苦,不可耐;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至则豁然开朗,如别有天地。省经营,绝思虑,不待奔走干谒,而子女妻妾之呼号,人世讥骂笑侮之态,无至吾前者,徜然①自适而已。
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不幸而几至,辄自悔为人动。故非违世乖俗之士,不得至是乡;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昔周之初,武王伐纣,伯夷、叔齐耻食其粟,由首阳山以去,至饿乡。饿乡之有人,自是始。至春秋时,齐有饿民②,却黔敖嗟来之食,翩然至是乡,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原宪为次,三子者皆几至是乡,而犹未达。及至战国,于陵仲子③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孟子讥之。自战国秦汉后,教化不行,风俗颓败。缙绅先生之属,以是乡为畏途,相戒不入。而凶年饥谨,祸乱迭作,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遭变故而误入是乡者,往往而是。梁武皇帝,天子也;赵武灵王,藩国王也;条侯周亚夫,将且相也。此其人皆尊崇富厚,志得意满,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岂非天哉!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语曰: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又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惟汉龚胜④、唐司空图、宋谢枋得之伦,立志忠义,先后至是乡。夷、齐辈得之,盖相视而笑,称莫逆交云。呜呼!饿乡何乡也?何其难至也若是?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考始末而为之记。
(取材于作者同名文章,有删节)
注:①徜然:安然自得的样子。②齐有饿民: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春秋齐大夫黔敖呼饿民吃嗟来之食,齐饿民不食而死。曾子听说后并不赞同齐民的做法。③于陵仲子:战国时人陈仲子,居于陵,因不求人而断粮,三日不食,便不能坚持,爬上树去吃被虫子咬了大半的李子。孟子讥讽他不能坚守节操。④龚胜:东汉彭城人。渤海郡太守,光禄大夫。王莽篡位后,辞官归里,王莽遣使征之,胜绝饮食,积十四日而死。后文提及的司空图、谢枋得等皆为坚贞死节之臣。
1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凡欲至者,必先屏去食饮 屏:去除
B.故非违世乖俗之士 乖:乖顺
C.自王公贵人,下逮田野士庶 逮:到、及
D.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得:适合
19.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强前行,多者不十日已可至 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孔子之徒,颜、曾为大贤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C.无意于是乡,而其终卒入焉 秦以城求壁而赵不许,曲在赵
D.予穷于世久矣,将往游焉 焉用亡郑以陪邻
2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然世以其始至之难也,万方图维以求勿至。
可是世人认为饿乡开始很难到达,于是多方谋划希望能免受饿乡之苦。
B.虽曾子叹其微,而论者以为甚贤矣。
虽然曾子并不赞成饿民的做法,但(后世)评论的人都认为他是德行很好的人。
C.于陵仲子立意矫俗,希为是乡人,行三日,卒废然而反。
于陵陈仲子立志改变风俗,希望成为饿乡人,才步行三天,最终却停止而返回。
D.然岂与夷、齐以下,立志自入者同乎哉!
可是他们怎么能与伯夷、叔齐以及他俩以后那些立志自己进入饿乡的圣贤相同呢!
2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寓言式的杂文,以“饿乡”为喻,赞扬了守志之士宁可穷饿困顿至死,也不仰人鼻息,苟且偷生的可贵精神。
B.作者笔下的“饿乡”是一种理想圣境。在这里不须费神思虑、趋奉请见,无饥荒呼号之患也不存在讥笑侮辱等丑恶现象。
C.本文广征博引,阐明入“饿乡”、不入“饿乡”与误入“饿乡”等三种不同情况,不流于空论,行文流畅,笔力健朗。
D.末段以“自得”与首段“自适”相呼应,赞扬了君子们“求仁得仁”而无怨无悔之境界,突出了自己到达“饿乡”之艰难。
22.文中作者提到“非强忍坚定守死善道之君子,虽至是乡,辄不幸中道而反”一句, 意思是说:没有顽强意志力的人,即使达到较高境界,最终也不能坚守正道。请结合文章内容,并联系你的知识积累或生活实际谈谈自己对这句话的领悟。不少于200字。 (10分)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6题。(共16分)
在西域读李白 夏立君
①公元762年秋,病骨支离的李白什么都不需要了,唯要酒,酒。他一生醉得太多了,但这是最后一次。他举杯邀月,却发现月在水里,他悠悠忽忽扑进水中,抱月而眠。依照古礼,溺死不祥,何况是醉酒落水。他的亲朋对此讳莫如深。可这实在是最诗人的死法。谁像他这样认真又天真一生?连死都是一首诗。他那天籁似的诗文,他那横空出世的才华,萌芽于何方?他与我们为何如此不同?
②李白生命是由西域移植到大唐的。从李白幼年上溯约一百年,李白家族在隋末遭受重大变故,全家人从陇西成纪流放于遥远的中亚碎叶,那是大唐的最西缘。李白五岁那年,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的李白家族又举家内迁。这个漂泊的家族在地广人稀的西域,在以游牧者为主体的的人民中间,顽强生存上百年,完全拒绝异族血液是不可能的——李白至少是半个胡儿吧?这仅仅是我的猜想。我还进一步推测,李白及亲人之所以对此只字不提,或许可以从中原人特有的心态及儒家文化上予以解说吧。
③这个漂泊的家族终于孕育了一位伟大的漂泊者。历史在此与一个伟大的天才相遇。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光彩的时代,开朗雍容的气势在整个封建社会空前绝后。只有大唐的江山才能安放天才诗人李白那放达的脚步。历史的伟大契机在此生成。没有那个开放的时代,这个饱含异质的天才会被扼杀;没有这个天才的加入,那个时代也会减却许多光辉。
④异域情调、漂泊情怀其实充满李白的所有诗文。他由碎叶入蜀,由蜀入荆楚入山东,由山东又辐射到大唐各地,沸腾的血液使他永远走在漂泊的长路上,饮他的酒,洒他的泪,唱他的歌。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没有第二人的。
⑤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他的豪气、他的浪漫,他的寂寞痛苦与爱恨情仇,全都达于极致。李白自称“十五好剑术”,二十几岁便“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在维扬(今扬州)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他与朋友吴指南游楚,吴不幸病死于洞庭,李白抚尸大哭。大约那时洞庭一带还是很荒凉的,老虎来了,李白坚守不动。老虎走了,他将朋友权且葬下,后又返回旧地,起出朋友骨殖,就着湖水洗净,背着这骨殖走了很远的路,为朋友重新选择了葬地。有这份超乎功利的痴情,就是一位真正的游侠了。即使闯进了朝廷,他也要求权贵尊重他,力士脱靴,贵妃捧墨,御手调羹,皇帝也应把他当朋友待才好。他不习惯仰视。
⑥几十个世纪以来,西域这片广袤的大地为游牧民族提供了表演的舞台。今日,我们仍能感受到游牧后裔的单纯与勇猛。骑士们贲张的血脉不理会任何荒凉。成吉思汗的马队从塔尔巴哈台从伊犁河从阿勒泰山掠过中原,多么凶悍单纯而强烈的节奏啊!李白从那个方向走来了,大地高山冰川骏马胡姬,化成了他精神的马队。他不在意中原已有的温柔敦厚细腻空灵,大笔横扫,狂飚突进,给大唐诗坛注入西域骑士的骠悍与纯粹,令所有骚人墨客为之一惊。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 。
⑦游侠李白飒沓而来,他的双脚和诗笔生动了大唐的山水。
(选自《散文》2003年第12期有删节)
23.下列对这篇散文的理解与赏析,有误的两项是( )( )(4分)
李白是在病中醉酒落水而死的,作者认为,以这种方式终结生命很符合李白的诗人性格。
李白从幼年起随家族流放到了大唐的最西缘,在中亚度过了漫长岁月以后才举家内迁。
作者猜想,李白可能不是纯粹的汉族人,他的血管中可能有一半北方游牧民族的血液。
第⑥段写成吉思汗马队的凶悍与单纯,是为了表现李白在精神文化方面的剽悍与纯粹。
李白的一生表达出了平等、自由、激昂的生命欲望,这与中原文人的精神状态是相同的。
24.从第⑤段看,作者为什么称“李白实在是中国诗人中的游侠”?(3分)
25.请结合全文,概括李白能成为伟大诗人的原因。(4分)
26.说说本文结尾段的妙处。(5分)
C卷 【表达写作】 满分50分
六.作文:
近年来,在澳大利亚海滨风行一种沙滩雕塑的艺术创造活动。当海水退潮时,无数的人拥向沙滩,抓紧有限的时间,在沙滩上塑起自己眼中最美丽的沙像——动物、建筑、人像等等;海水涨潮时将它们全部冲毁。但人们还是为了这短暂的美丽而乐此不疲。因为它虽然不能带给人们物质财富,甚至都不能留下任何创造活动的痕迹,可却成为人们心中最美丽的“那一次”。你的生活中也一定有过很多类似“短暂美丽”的记忆,它可以让你回味,也可以让你有所感悟,请以“短暂的美丽”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北京市第三十九中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语文试卷
答 题 纸
A卷【基础知识】 满分50分
根据要求整合相关知识,完成1—10题。(30分,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二、阅读下面课文选段,完成11~13题,并完成第14小题(共20分)
11.( )(3分)
12.
(4分)
13.
(3分)
14.(10分)
(1)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___________________。(《伐檀》)
(2)带长剑兮挟秦弓,___________________。(《国殇》)
(3)____________________,性本爱丘山。(《归园田居》)
(4)仰手接飞猱,_________________。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白马篇》)
(5)___________________,渚清沙白鸟飞回。(《登高》)
(6)天姥连天向天横,_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
(7)熊咆龙吟殷岩泉,___________________。(《梦游天姥》)
(8)___________________,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苏幕遮》)
(9)江山如画,___________________。(《念奴娇 赤壁怀古》)
(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声声慢》)
B卷【能力综合】 满分50分
三、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15~16题,并完成第17小题(共12 分)
15.( )(3分)
16. 答:
(4分)
17、 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天 之 道 其 犹 张 弓 与 高 者 抑 之 下 者 举 之 有 馀 者 损之 不 足 者 补之 天 之 道 损 有 馀 而 补 不 足 人 之 道 则 不 然 损 不 足 以 奉 有馀 孰 能 有 馀 以 奉 天 下 唯 有 道 者 是 以 圣 人 为 而 不 恃 功 成 而 不 处。
(取材于《老子·七十七章》)
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8~22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2分。)
18.( )19.( )20.( )21.( ) 22.(10分)
☆
五、阅读下面文章,完成23~26题。(共16分)
23.(4分)( )( )
24.(3分)
25.(4分)
26.(5分)
C卷 【表达写作】 满分50分
六、作文
题
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