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3张PPT。古诗二首江苏教育出版社语文
八年级(上)教学目标 (一)知识储备点 1.领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2.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二)能力培养点 1.激发学生阅读和欣赏古诗的兴趣,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欣赏古诗的方法,逐步培养学生整体感悟作品的能力。 2.背诵、默写。
(三)情感体验点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思念家乡亲人的情感。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西)人。家居福昌的昌谷,后人因此称李昌谷。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锦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他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他在《咏怀》诗中也说:“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二十多岁便白发飘落,哪会有南山之寿?果然他只活了27岁。李贺作诗务求新奇,人称“奇才”“鬼才”。李贺诗注本甚多,以清人王琦《李长吉歌诗汇解》最为通行。北师大出版社1983年出版陈治国编《李贺研究资料》,辑录历朝诗评家对李贺及其诗歌的评论,非常有用。 写作背景 诗人生活的中唐时代,藩镇割据,叛乱此起彼伏,并且发生多次战争,国家的安定和统一受到严重威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上写的。当时诗人年仅17岁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 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首句既是写景,也是写事,成功地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 “黑云压城城欲摧”,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次句写城内的守军,以之与城外的敌军相对比,忽然,风云变幻,一缕日光从云缝里透射下来,映照在守城将士的甲衣上,只见金光闪闪,耀人眼目。此刻他们正披坚执锐,严阵以待。这里借日光来显示守军的阵营和士气,情景相生,奇妙无比。 三、四句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时值深秋,万木摇落,在一片死寂之中,那角声呜呜咽咽地鸣响起来。显然,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正在进行。“角声满地”,勾画出战争的规模。敌军依仗人多势众,鼓噪而前,步步紧逼。守军并不因势孤力弱而怯阵,在号角声的鼓舞下,他们士气高昂,奋力反击。战斗从白昼持续到黄昏。 “半卷红旗临易水”,“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接着描写苦战的场面:驰援部队一迫近敌军的营垒,便击鼓助威,投入战斗。 无奈夜寒霜重,连战鼓也擂不响。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毫不气馁。“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别云间夏完淳??? ? ?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古代诗歌分类——根据形式古代诗歌古体诗近体诗律诗绝句七律(如陆游的《游山西村》)五律(如王维的《使至塞上》)七绝(如杜牧的《泊秦淮》)五绝(如孟浩然的《春晓》四言、五言、七言、杂言古诗乐府诗(题目上有的加“歌”“行”“吟”“引”等名称)古代诗歌分类——根据内容诗歌山水田园边塞风光自然风光叙
事写
景抒情离别爱国仕途古代诗歌——形式与节奏四言五言七言君子 于役,
不知 其期。故人具鸡黍, 邀我至田家。
一水 护田 将 绿绕。
两山排闼 送 青来(二拍)(三拍)(四拍)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请君暂上凌烟阁。
若个书生万户侯。古代诗歌——格律(绝句)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1234jiāhuā 四 句偶句押韵讲究平仄古代诗歌——格律(律诗)孤山寺北贾亭西
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
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
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
绿杨荫里白沙堤。12345678首联颔联颈联尾联dīnítídī 八 句 四 联偶句押韵中间两联分别对仗讲究平仄
词
题目词牌名题目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曲
题目曲牌名题目山坡羊潼关怀古内容:上阙,下阙古代诗歌常识
了解诗人(生平、风格等)掌握常识把握意境(景 、 事、情)理解:鉴赏:词义、句义(典故、修辞、表现手法等)古诗鉴赏古代诗歌——格律(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