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张PPT)
第 八 单 元
25 古人谈读书
一、读拼音,写字词。
我们读书一定要有 héng xīn , qǐ 可三天
打鱼两天晒网?读书时眼、口、心 jiē 要用上,quē 一不可。做学问还要不 chǐ 下问。
恒 心
岂
皆
缺
耻
二、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默而识之( )
A.记住; B.认识。
2.余尝谓( )
A.称呼; B.说。
3.心既到矣( )
A.完、尽; B.已经。
A
B
B
三、解释加点字和句子的意思。
1.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识: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记住
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2.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此:__________ 决: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里
一定
心思不在读书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仔细,既然思想不集中,就只能随意诵读,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3.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急:_________________
句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紧,重要
眼到、口到、心到这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
四、课内阅读。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谓”的意思是________;“漫浪”的意思是__________。
2.用“____”画出朱熹说“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的原因。
3.“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这一句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
随意
思想集中了,眼会看不仔细,嘴会读不正确吗?
4.这个文段介绍的是( )
A.记忆方法
B.读书方法
C.写作方法
B(共20张PPT)
第 八 单 元
26 忆读书
一、读拼音,写字词。
就是现在,翻出 jiù jiu 以前送给我的一些历史书 kān ,读来仍觉 jīn jīn yǒu wèi ,书中用 zhì pǔ 的语言 jiǎnɡ shù 了历史的兴shuāi ,让人受益匪浅。
舅 舅
刊
津 津 有 味
质 朴
讲 述
衰
二、查字典填空。
“卷”用音序查字法,应先查首个大写字母____,再查音节____;用部首查字法应查部首________,除部首外____画,“卷”在字典里的解释有:①书本;②考试写答案的纸;③机关里保存的文件。在“手不释卷”一词中应选第________种解释。
J
juan
丷( )
6
①
三、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近义词。
1.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 ( )
2.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 )
3.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 )
不求甚解
思索
朴通 俗实
四、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读书好”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多读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读好书”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句话既是作者对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又是她对儿童的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书很有作用
博览群书
读对自己有用的书
读书方法的总结
殷切期待
2.第二次再读时,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又把书丢下了。
(1)“又”说明了作者不止哭了一次,不止一次丢下书不读,“哭”字表现了作者读书的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加点的词语仿写一个有关自己读书时的表现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投入(或入情入景)
我读到这里又大笑起来,又把里面的内容指给妈妈看。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忆读书》这篇回忆录以“____”为行文线索,记叙了作者快乐的读书生活,读书的______和______,抒发了作者热爱读书,以读书为快乐的情感,并告诉少年儿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忆
感受
认识
读书好
多读书
读好书
六、课内阅读。
总而言之,统而言之,我这一辈子读到的中外文艺作品不能算太少。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从读书中我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这都是从修身课本中得不到的。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
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
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1.联系全文来看,“总而言之”“统而言之”这两个词语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上启下
2.请根据第2题圈画的信息,把下面的图表补充完整。
阅读时间 阅读书目 感受、评价 好书的标准
1980年后 故事情节精彩,不烦琐
《封神榜》 烦琐
现代文艺作品 有的堆砌华丽词句,无病而呻;有的满带真情实感,质朴浅显,使人心动神移
《西游记》
精彩
有真情实感、质朴浅显
3.结合自己的经历,谈谈你对“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这句话的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略
七、课外阅读。
读书的滋味(节选)
倪春荣
说来你也许不会相信,我曾是一个“贼”。
我“偷”过关公的忠肝义胆;“偷”过齐天大圣的火眼金睛;“偷”过老葛朗台的吝啬贪婪;“偷”过保尔·柯察金的坚强不屈……那是10年前小镇上唯一的书店。
每逢节假日,我便早早地起身,往裤袋里塞上一天的口粮——一团隔夜的锅巴,就匆匆步行到三里地外小镇上的那家书店去“行窃”。
……
我总是千方百计地躲避店主像要把人看穿似的目光。那怀疑和轻视的目光时常刺得我矮了一截。还有那冰冷的话语:“别弄破了,你是赔不起的。”让我如芒刺背,战战兢兢。
然而,所有的一切都不能吞没或是影响我对读书的渴望和热情。很快,我便在曲折的故事情节中神游开了。与浮士德对话几句,到狄更斯的小旅馆里逛上一圈,再与曹雪芹磨上一会儿。雨果的《九三年》撼人心魄,《聊斋志异》让人夜不能寐,《儒林外史》使人啼笑皆非。
同时,我又必须无奈地面对冷酷的现实,提着心,吊着胆,竖起耳朵,贼似的警戒着周围的动静。一声大点声的呼叫或是店主蹑手蹑脚的脚步声都会让我惊慌失
措,吓出一身冷汗。夕阳西下,可我还是自欺欺人地用“也许”来推迟打烊的时间。总是当店主把门板一块一块排上的时候,我才恋恋不舍地合上手中的书,轻轻放回书架。
——选自《全国优秀作文选(初中)》
1999年第10期
1.结合上下文,解释词语。
(1)“打烊”相当于现在的__________。
(2)“提着心,吊着胆”是______________的意思。
2.本文生动细腻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请将表现“我”对读书的热情的句子用“____”画出来,将表现“我”担惊受怕的句子用“ ”画出来。
关门
提心吊胆
3.这篇文章与《窃读记》有什么相同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看出作者是一个__________的人。
都写出了窃读时惧怕和快乐的心情。
爱读书
八、把下列词语对号入座。
1.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 )。”
2.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 )。”他还说:“爱护书吧,它是知识的( )。”
营养品
阶梯
源泉
3.列宁说:“书籍是巨大的( )。”
4.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的书籍,是( )的钥匙。”
力量
智慧(共12张PPT)
第 八 单 元
27* 我的“长生果”
一、下面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卓娅 磁石 如饥似渴
B.书藉 借阅 呕心沥血
C.过瘾 沉甸甸 流光溢采
A
二、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千( )一律 别出心( )
如醉如( ) 悲欢( )合
( )( )有味 ( )( )似渴
心( )( )得 囫囵( )( )
篇
裁
痴
离
津
津
如
饥
安
理
吞
枣
1.上面词语中有一组反义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作者酷爱读书,最早看“香烟人”小画片时,看得____________,后来,看连环画时,____________;渐渐地,读文艺书籍时____________。
千篇一律 别出心裁
津津有味
如醉如痴
囫囵吞枣
三、对题目我的“长生果”理解恰当的一项是( )
(多选)
A.“长生果”加上引号,表示特殊含义,在文中指“书”。
B.作者把书比作“长生果”,表达了书和人类的关系。
C.这个题目还表达了作者对书籍的无比喜爱。
D.这个题目表明“我”为了提高写作水平,不得不阅读大量的书籍。
ABC
四、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时我养成了做笔记的习惯:记书中优美的__________,记描写的____________。
词语
精彩段落
2.作文,首先构思要__________,落笔也要有点儿__________的“鲜味”才好。作文,要写____________;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真正打动人心的东西,应该是自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别出心裁
与众不同
真情实感
借鉴和模仿
呕心沥血的创造
五、课内阅读。
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这个比喻,我觉得特别亲切。
像蜂蝶飞过花丛,______,我每忆及少年时代,就禁不住涌起愉悦之情。在记忆中,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______,________。
B
A
C
1.将下列语句的序号恰当地填在语段中的横线上。
A.恰似一幅流光溢彩的画页
B.像泉水流经山谷
C.也似一阕跳跃着欢快音符的乐章
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_,意思是( )
A.读了书的人就像吃了长生果,可以长生不老。
B.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是人类文明延续的营养。
书
长生果
B
3.选一选,用“√”表示。
选文第2自然段运用了四个(比喻 排比)句,形容作者少年时代读书生活的(美好 辛酸), 表达了作者的(忧伤 愉悦)之情。
√
√
√
4.你的阅读感受是怎样的呢?依照选文写一写。
读一本书,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聆听智者的教诲,使你茅塞顿开(共10张PPT)
第 八 单 元
习作指导八
推荐一本书
【审题】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本次习作属于____________(写人 写物 介绍书)的文章。
2.本次习作要选择__________,可以介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基本信息。重点写推荐这本书的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介绍书
一本书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理由
内容新奇有趣
语言生动优美
情节曲折离奇
人物个性鲜明
思想给人启迪
【选材】选一选,在适合作为本次习作主题的素材后画“√”。
1.推荐《西游记》,只写一点理由,也可以写几点,注意分段写。 ( )
2.推荐《三国演义》时把重要的理由写具体,可以结合书中相关的情节、人物、对话或插图等。 ( )
3.转述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断,引用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 ( )
√
√
√
【思维导图】
【练笔】写一写,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习作补充完整。
推荐一本书
今天,我要向大家推荐一本好书——《八十天环游地球》。
这本书是______著名作家________________所写。他是19世纪著名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作家,曾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他曾写过《地心游记》《八十天环游地球》《神秘岛》《海底两万里》等作品。《八
法国
儒勒·凡尔纳
科幻小说之父
十天环游地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书的基本信息有哪些?)
这本书主要讲了一个英国绅士________________(该书的主角是谁?)和他的朋友们打赌,要在八十天之内环游地球一周回到伦敦。福克先生是一个非常严谨的人,他经过严密的计划和规划,认为八十天环游地球是有可能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总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阻挠进程。比如,在旅行开始时,他就不幸被误认为是抢银行
斐利亚·福克
的大盗,被密探菲克斯一路追捕,阻挠进程。他们还遇到了风暴,印第安人抢车……但福克先生和仆人路路通克服了艰难险阻,一路跋山涉水,遇到困难或机智脱险,或狼狈逃脱,也闹出了不少笑话,旅途可谓是精彩纷呈。他应该在当天晚上8:45到,当他踏入大厅,与众人见面时,时间正好是8:44:59……福克先生凭着他的机智,冷静,沉着赢得了最后的胜利。
我之所以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作品人物表现得
__________,叙事____________,每一个故事都写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书在写法上有哪些特点?)在这本书里,你也会和他们一起着急、一起伤心、一起生气……当你看到这每一个充满着危险的冒险故事时,仿佛这些故事就发生在你身旁。
在这本书中,你可以跟随主人公的脚步,游历__________。福克先生一行人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鲜活灵动
简洁流畅
详细生动
引人入胜
全世界
地中海
红海
印度洋
太平洋
大西洋
游历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福克他们分别到了哪些地方?)……你还可以领略到各国的风俗习惯,比如到印度寺庙里要脱鞋,不然就违反了宗教规则;婆罗门僧侣会在老土王死了以后用他的妻子殉葬……
这本书教会了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书给了你什么启示?)这是一本值得我们一读再读的好书。
印度
新加坡
美国
日本
面对困难时要冷静、沉着,处理问题时要有毅力(共13张PPT)
第 八 单 元
语文园地八
一、交流平台。
给下列各题选择对应的找书方法,再谈谈你打算如何找书来读。
A.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
B.从感兴趣的题材中找。
C.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
D.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1.我喜欢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我会走遍每一个书架,争取一年中每个书架上的书至少读过一本。( )
2.读了《森林报》,我对这类与众不同的写法很感兴趣,就去找了这一类的书继续读。( )
D
B
3.作家叶文玲对读书竟然有那么多经验分享,我再去找找她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
4.课文《忆读书》中提到一本书叫《水浒传》,我没读过,我想去找来读。( )
我要读的书是_________________,我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找到它的。
C
A
《哈利波特》
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句子,并完成练习。
①书,被人们称为人类文明的“长生果”。
②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③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想去就去的故地。
(1)以上三个句子分别把书比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2)我还知道________的关于书的名言: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也能写一句关于书的比喻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生果
营养品
朋友
故地
高尔基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书是黑暗中给我指引方向的一盏明灯。
2.排列下面句子的顺序,再回答问题。
( )这两个方面必须连成一贯。
( )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
( )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来说,是得到一种知识。
( )也就是说,理解本是必要的,但理解之后必须能够运用。
( )这是每一个学习国文的人应该记住的。
3
2
1
4
5
这段话告诉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后要能够运用。
三、日积月累,把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练习。
观书有感(其一)
[宋]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其二)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源头活水”在诗中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不断地学习新知识
2.第一首诗告诉我们( ),第二首诗让我们懂得( )
A.读书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渐进中穷尽事理,探得规律,才能“自在行”。
B.知识要在不断地学习探索中才能永葆先进和活力。
B
A
四、书写提示。
这幅碑文是《九成宫醴泉铭》的局部,是初唐著名书法家________的作品,他的楷书用笔______,笔力______,点画的起、收及转折处一丝不苟。字形______,各部分之间穿插巧妙,结构十分严谨。整体上显得既______端庄,又险劲生动。
欧阳修
方整
刚劲
竖长
平正(共15张PPT)
第 八 单 元
第八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字形。
1.易读错的字。
可耻(chǐ) 斩钉截铁(zhǎn) 水浒(hǔ)
地煞(shà) 烦琐(suǒ) 某年(mǒu)
皎洁(jiǎo) 沉甸甸(diàn) 发酵(jiào)
磁铁(cí) 卓越(zhuó) 教诲(huì)
2.多音字。
3.词语听写。
舅父 天津 斩首 无限 凯旋 讲述
商贾 衰败 报刊 琐碎 朴实 某年
勉勉强强 兴亡盛衰 索然无味
朦朦胧胧 自作多情 真情实感
4.形近字。
二、词语盘点。
1.近义词。
消遣—解闷 烦琐—繁杂 灿烂—绚丽
眼羡—羡慕 报偿—报酬 驳杂—混杂
催促—督促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流光溢彩—璀璨生辉
2.反义词。
烦琐—简明 浅显—深奥 愉悦—沮丧
丰富—贫乏 模仿—独创 焦热—凉爽
奉献—索取 朦朦胧胧—清清楚楚
津津有味—索然无味
3.词语搭配。
(浅显)的篇章 (流光溢彩)的画页
(欢快)的乐章 (悲惨)的身世
(轻飘)的衣袖 (沉甸甸)的果实
(清冷)的黄昏 (皎洁)的月光
4.四字词。
敏而好学 不耻下问 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津津有味
兴亡盛衰 栩栩如生 索然无味
心动神移 流光溢彩 浮想联翩
不求甚解 牵肠挂肚 悲欢离合
与众不同 心安理得 呕心沥血
三、重点句子。
1.我只好带着对故事下文的无限期待,在母亲的催促下含泪上床。
品析:作者冰心用贴近生活的语言,将自己儿时对书的恋恋不舍之情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2.我决定拿起一本《三国演义》,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居然越看越明白。
品析:十分喜爱读书的作者,对书“如饥似渴”却得不到满足,“一知半解地读”写出了作者儿时自己探索读书的过程,充满着童真和趣味性。
四、课文主题。
1.《古人谈读书》由两篇短小的(文言文)组成,其中第一篇是摘自(《论语》)的名言警句。本课告诉了我们一些(古人读书)的方法,让我们知道(读书非常重要,不仅要好读书,还要会读书)。
2.《忆读书》一文是(冰心奶奶回忆自己儿时读书)的一些经历。前半部分以(“忆”)为主,后半部分以(“议”)为主,主旨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我的“长生果”》这篇散文主要回忆了(作者少年时代)的读书生活,阐明了作者读书的(特有感受)以及读书对(自己生活)的影响,表达了作者对(阅读)的热爱之情。
五、背诵默写。
1.《古人谈读书》
2.日积月累《观书有感》(其一、其二)(共8张PPT)
第 八 单 元
单元主题阅读八
——根据要求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阅读指导
阅读时注意梳理信息,把握内容要点
1.通读全文,了解全文大意,利用工具书,结合上下文自学字词,从整体上初步把握文章的内容。
2.理清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深入思考,解题释惑。
阅读练习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与“忧愁”
程少波
近年来,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逐渐盛行。不超过140字的微博,手机、平板电脑等掌上阅读成为时尚,这种阅读方式被称为碎片化阅读。
不少人觉得碎片化阅读是“美丽”的。无论是天文地
理还是娱乐八卦,无论是耳熟能详的经典名作还是冷门生僻的知识,都可以通过碎片化阅读迅速获取。同时,比起价格不菲的大部头的纸质书,它的阅读成本更低。
也有人对此表示担忧。碎片化阅读带来海量信息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零碎的阅读根本无法让读者走进大部头书籍和主题严肃的文本,人们习惯于简单的口述和拼接后,就很难主动阅读,容易形成思维惰性,成为碎片化信息的奴隶。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是共生的。但有一点毋庸置疑:不管任何人,都要想办法去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否则便是这个世界上无根的流浪儿。要做到这一点,有效的方法便是深度阅读。
——选自《海峡儿童:读写(3~6)年级》
2017年第9期
1.用一句话概括什么是“碎片化阅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2至4自然段各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表述,用“____”分别画出各段对应的主要内容。
通过手机、电子书、网络等工具进行的不完整的断断续续的阅读。
3.碎片化阅读的“美丽”和“忧愁”具体指什么?请梳理文本信息,填写下表。
碎片化阅读的“美丽” 优点1._______________ 优点2._____________
碎片化阅读的“忧愁” 问题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得出的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快速获取海量信息
阅读成本更低
知识来源的随意性和不可靠性
容易形成思维惰性,难以主动阅读
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要想构筑精神家园,就要进行深度阅读
4.平时生活中,你经常进行______ 阅读。读完此文,你得到的阅读启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碎片化
要多一点深度阅读,碎片化的阅读可以带来很大的信息量,但是深度阅读才能给我们更多的理解,激发我们更深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