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课件(8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习题课件(8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2-24 12:44:49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 二 单 元
5 搭 石
一、读拼音,写词语。
家乡的小溪每到xùn qī ,总会猛涨。人们探亲 fǎnɡ yǒu 过河时很不方便。于是,就在河里摆放了搭石,走在上面踏步要 wěn dìnɡ
,动作要xié tiáo 有序,走得快才容易 bǎo chí 身体平衡。
汛 期
访 友
稳 定
协 调
保 持
二、按要求完成词语练习。
1.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例:(保持)平衡      (    )身子
(    )祖国 (    )动物
例:清波(漾漾) 人影(    )
波光(    ) 白雪(    )
俯下
保卫
保护
绰绰
粼粼
皑皑
2.“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加点的叠词可以增加语言的韵律美,提升渲染力度。请你使用叠词补全下面的内容。
北方的气候四季分明,春天鲜花(   ),夏天绿树(   ),秋天落叶(   ),冬天白雪(   ),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绚丽的画卷。
朵朵
葱葱
飘飘
皑皑
三、按要求选择相应句子的序号填空。
A.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
B.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C.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搭石》表现出画面美的句子是(  )
2.《搭石》表现出音乐美的句子是(  )
3.《搭石》表现出心灵美的句子是(  )
B
A
C
四、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俯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1)“理所当然”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____________看成“理所当然”的事情。
(2)从这句话中可以感受到乡亲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的美德。
从道理上说应当这样
背老人过河
和睦友善、
敬老爱老
2.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们联结着故乡的小路,也联结着乡亲们美好的情感。
对这句话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
A.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B.赞扬了搭石任人踩踏,却无怨无悔、默默奉献的品格。
C.不仅写了搭石默默奉献的精神,而且赞扬了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
C
五、按要求写句子。
1.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用加点的词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仿佛看到了乡亲们走过搭石的过程。(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如果星期天不下雨,我们就一起逛公园。
我仿佛看到了乡亲们走过搭石的情景。
六、课内阅读。
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秋凉以后,人们早早地将搭石摆放好。如果别处都有搭石,唯独这一处没有,人们会责备这里的人懒惰。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
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家乡有一句“紧走搭石慢过桥”的俗语。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块,踩上去难免会活动,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们走搭石不能抢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边的人没处落脚,就会掉进水里。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1.这两段文字大约3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1)选段第1自然段的主要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2)选段第2自然段的主要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

人们摆好搭石
走搭石和谐的画面
3.文中画线的句子把________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突出了人走搭石时动作____________。(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4.结合选段说说:“紧走搭石慢过桥”这句话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嗒嗒的声音
轻快的音乐
协调有序
走搭石时要快,过桥时要慢。
七、课外阅读。
古 井
在我家屋后的菜园里,有一口古老的小水井。这口井是什么时候修成的,已经没有人能说清楚了。只有井口那些被井绳磨出的一道道深深的印痕,记载着它的年龄。
井水很清很清。我小时候,夏天和秋天的傍晚,
常和妹妹到井台上来乘凉。我趴在井沿上,痴痴地往井里一看,一颗一颗地数倒映在井水里的闪亮的星星。夜空中繁星密布,我一面数,一面想:啊,这些星星,离得多远?多远?这井水,它有多深?多深?
井水很甜很甜。我们平常吃的都是这里的水。过路的人喝一口这井里的水,都不住地发出“啧啧”的赞叹声。爷爷讲他年轻时,有一队八路军从这里路过,爷爷
打了井水请他们喝,有一位小战士竟然打赌说:“这水里一定放了糖!”
夏天,井水很凉很凉。有一次,六月里,山里的表叔给我们带来了一小筐新摘下来的红李子。妈妈接过来,马上让我把它吊到井水里,吃过晚饭后,妈妈把李子从井水里提上来,拿到院子里大家一起吃。新鲜的红李子被井水浸得冰凉,咬在嘴里又脆又甜,还有一股清香!
那冰凉可口的滋味,叫人一辈子也忘不了。
那时候我常常想,现在我也常常想:那口井是谁开掘的呢?他们用自己的劳动,给后代人民带来多少甜美和欢乐啊!
1.本文共48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____分钟。
2.文中重点讲到古井水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很清
很甜
很凉
3.文章围绕井水写了三件事,请简要概括。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井旁乘凉数星星。
请八路军战士喝井水。
井水浸红李特别甜。
4.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表达作者想考察古井的美好愿望。
B.文章写这口古井井水的特点,赞美开掘古井的人给后代带来的甜美和欢乐。
5.“古井”与“搭石”有什么共同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古井和搭石都乐于奉献,为人们提供方便,是体会人们心灵美的象征。
八、关于友爱互助的名句。
1.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
2.一人拾柴火不旺,众人拾柴火焰高。
3.众人种树树成林,大家栽花花才香。(共22张PPT)
第 二 单 元
6 将相和
一、读拼音,写字词。
1.同学要把我的作业借去 chāo 袭,并许nuò
给我好处。不过被我jù jué 了。


拒 绝
2.我们班的饮水机突然坏了,班长zhào jí 班委会来shāng yì ,希望同学们 fèng xiàn
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今天quē 水喝的问题。
召 集
商 议
奉 献

二、快速阅读全文,完成练习。
1.《将相和》的故事发生在(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2.渑池会上,秦王要赵王(  )。
A.击缶 B.鼓瑟 C.弹琴
3.谁赶紧让车夫把车往回赶?(  )
A.蔺相如 B.廉颇 C.门客
B
B
A
三、先把词语补充完整,再完成练习。
1.无(  )(  )宝  绝口(  )(  ) 
怒目(  )(  ) (  )(  )无缺
同归(  )(  ) (  )发(  )冠












2.根据提示,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成语。
读到秦王“愿意拿十五座城换这块璧”时,我想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个成语来形容这块璧;读到“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时,我想用“__________”这个词语来形容蔺相如。
价值连城
无价之宝
英勇无畏
四、认真读下面的句子,写出这些句子分别体现了人物怎样的品质。
1.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     )
2.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     )
机智
顾全大局
3.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 (     )
4.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     )
居功自傲
知错就改
五、按要求完成练习。
1.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 ,还会怕廉将军吗?”(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蔺相如说,秦王他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
2.秦王被逼得没办法,只好敲一下缶。
(1)从“只好”可以看出秦王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你是秦王,你这时会想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却又不得不去击缶
蔺相如这个人真厉害,我一定要想办法除掉他。
六、课内阅读。
蔺相如到了秦国,进宫见了秦王,献上和氏璧。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秦王听他这么一说□就把和氏璧交给蔺相

:“


。”

如□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怒发冲冠,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秦王怕他真的把璧撞碎了,连忙说一切都好商量,就叫人拿出地图,把允诺划归赵国的十五座城指给他看。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能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

1.在文中“□”里填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2.蔺相如提出要举行隆重的典礼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读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我就会想起“宁为玉碎,________________”这个成语。
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争取时间
不为瓦全
4.文中加点的“怒发冲冠”是什么意思?从蔺相如怒发冲冠的话中,你感受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怒发冲冠”指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愤怒到了极点。从蔺相如怒发冲冠的话中,我感受到了他英勇无畏、才智过人的性格特点。
5.蔺相如怎么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的?用文中的原话回答,并写在下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七、课外阅读。
和氏璧
春秋时期,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住在荆山脚下。
有一天,他去见楚厉王,说是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罕见的璞玉,特地来奉献给大王。厉王左看右看,觉得这只是一块比较光滑的普通石头,哪里是玉石。认为卞和欺骗他,于是把他治了罪,砍去了他的左脚。
厉王死后,武王继了位。卞和跛着一条腿, 再一次入宫去献玉。谁知武王同样不识货,又把他的右脚也砍去了。
武王不久也死了,接替他坐上王位的是文王。卞和捧着那块璞玉,坐在山脚下哭泣,一连哭了三天三夜,把眼泪都流尽了。
文王听到这事,叫人去问他:“你是罪有应得!砍了脚的人也多得很,你为什么悲伤得哭个不停?”
卞和回答说:“我(  )为了砍去两只脚悲伤,(  )为有人把宝玉当作石头,把忠诚说成欺骗而痛心!”文王叫玉匠剖开这块璞玉,发现这(  )是一块真宝玉,(  )质地特别好。后来,文王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
——选自《韩非子》
不是
而是
不但
而且
1.本文大约有360字,我阅读的时间约为____分钟。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语。
3.短文用一件物品贯穿全文、展开情节,这件物品是
(      ),它是全文的写作____________。

和氏璧
焦点
4.下列对这篇短文所说明的道理,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主要说明楚王的愚蠢、残暴和对玉的无知。
B.主要说明卞和有耐心、有毅力,是玉石辨别专家。
C.主要说明卞和出于忠诚,不怕挫折和摧残,坚信真理终能战胜谬论。
C
5.这个故事主要人物是卞和,下面是对此人的评价,其正确的有(   )。(多选)
A.卞和能发现璞玉,并认定其价值,说明他眼力非凡。
B.不将璞玉据为己有,而是献给朝廷。说明他思想境界出众。
C.尽管历尽磨难,但他坚持真理,不改初衷,说明他意志坚定。
D.虽然他双脚被砍去,但仍坚持献玉,说明他想被朝廷重用。
ABC
八、(语言运用)回顾对联及其特点,结合本课所学内容,把下面的对联补充完整。(填序号)
A.负荆请罪  B.横刀立马 C.唇枪舌剑 D.退避三舍
1.渑池会相如________斗秦王
国境线廉颇________御强敌
2.宰相肚里能撑船,相如________
将军回头金不换,廉颇________
C
B
D
A(共21张PPT)
第 二 单 元
7 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一、读拼音,写字词。
1.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yī méi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huǒ jiàn 喷出浓浓的烟雾,把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浩瀚的太空。
一 枚
火 箭
2.手电 tǒnɡ 发出的 yī shù 光,在一秒中所走的距离是chì dào 的7quān 多。

一 束
赤 道

二、借助关键词句,快速默读课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陆地上跑得最快的动物是(  )。
A.鸵鸟      B.猎豹      C.游隼
2.读了这篇课文,我发现课文的篇章结构比较特殊,每一个自然段在表达上都(  )。
A.相似 B.不同 C.各有特色
B
C
3.这篇课文,读完前面一个自然段,我就猜到后面一个自然段要讲的事物的速度会(  )。
A.更慢 B.相同 C.更快
C
三、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去掉的一项是(  )
A.猎豹奔跑的最大速度可达110千米每小时。
B.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
C.流星体是太空中一种比较小的天体。
D.游隼还是没有飞机飞行的速度快。
D
四、选择恰当的说明方法填空。
1.游隼向下俯冲的速度更快,超过320千米每小时。
(  )
2.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小时,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  )
3.如果你对着一个以超音速动的人大喊,他是什么都听不见的,因为声音根本就追不上他。 (  )
B
C
A
五、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人在奋力奔跑的时候,最大速度能够达到44千米每小时。这个速度跟鸵鸟比起来差远了——鸵鸟奔跑的最大速度约72千米每小时。
(1)这两句话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的说明方法。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句子中的说明方法再写一个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列数字
作比较
鸵鸟奔跑的速度比人奔跑的速度快得多。
火箭的最大速度能达到4万千米每小时,是声速的30多倍。
 2.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
光的速度是惊人的,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去掉。“大约”说明光的速度30万千米每秒只是一个约数,不是准确数字,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六、课内阅读。
现在,你一定会认为流星体是人们所能见到的速度最快的物体。不过,还有比流星体运动速度快得多的东西,而且它就在我们身边。只要我们按下手电筒的开关,立刻会出现一束光柱。光的速度是惊人的,_大约是30万千米每秒,比流星体的速度要快几千倍!如果按照光速运动,我们一秒钟就可以沿着地球赤道转7圈多,真是令人难以置信!
1.用一句话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光的传播速度比流星体的速度快得多。
列数字
作比较
3.“真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具体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句话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朗读?(  )
A.陈述语气  B.疑问语气  C.感叹语气
光的速度是如此之快
C
七、课外阅读。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
何祚庥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根据
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过了40亿年左右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 000 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 000万年的年代里,
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 !
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近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 000年后乃至4 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
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多少年。
——选自《前进论坛》2000年第4期,有改动
1.我阅读此文大约用了____分钟。
2.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能否控制人类自身,控制对能源的消耗
3.第2自然段中,“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左右”中的“左右”去掉可以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3自然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好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能。说明文要求准确,去掉了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列数字、作比较。具体说明太阳能量的巨大。
5.第4自然段中,作者说,“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来自人类自身”的威胁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类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以及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
八、妙笔生花。
结合资料,选取一种事物,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什么比人类的速度更慢。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还可查阅资料补充说明。
乌龟:60米每小时_________________
蚂蚁:47米左右每小时_________________
蜗牛:15~30米每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蚯蚓:15~30米每小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略(共18张PPT)
第 二 单 元
8 冀中的地道战
一、读拼音,写字词。
日本 qīn lüè 军曾在冀中平原肆意“扫荡”,还xiū zhù 封锁沟和封锁墙,十里一碉,八里一bǎo 。中国共产党lǐnɡ dǎo 冀中人民创新了斗争方式,如任丘地区,用yǐn bì
性极强的地道作为战场,让小鬼子们陷入失败的境地。
侵 略
修 筑

领 导
隐 蔽
二、给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透:①渗透,穿透;②暗地里告诉;③透彻;④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⑤显露。
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  )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  )



三、品析句子,完成练习。
1.为了粉碎敌人的“扫荡”,冀中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新的斗争方式,这就是地道战。
(1)这句话介绍的是地道战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句子中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原因
为了能考出好成绩,我每天都认真地学习。
2.只要一个人拿一根木棒,就可以把“孑口”守住,真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句话出自____代诗人______的古诗。
(2)这句话体现了地道战____________的特点。
(3)用加点的词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
易守难攻
只要认真学习,就能取得好成绩。
四、写出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 (    )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
(    )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
经历
试验
用脚踩
安定,稳定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本文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_________、地道的样式、____________以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
背景
作用
2.冀中人民利用地道,想出了许多妙法,粉碎了敌人的破坏。如: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防备敌人的“火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粉碎敌人的“毒气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对付敌人的“水攻”。
洞口准备着土和沙
把“孑口”上装着的吊板放下来
把地道跟枯井暗沟连接起来
六、课内阅读。
地道的式样有一百多种。就拿任丘的来说吧,村里的地道挖在街道下面,跟别村相通的地道挖在庄稼地下面。地道有四尺多高,个儿高的人弯着腰可以通过;地道的顶离地面三四尺,不妨碍上面种庄稼。地道里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大洞,洞顶用木料撑住,
很牢靠。大洞四壁又挖了许多小洞,有的住人,有的拴牲口,有的搁东西,有的作厕所。一个大洞容得下一百来人,最大的能容二百多人。洞里经常准备着开水、干粮、被子、灯火,在里面住上个三五天不成问题。洞里有通到地面的气孔,从气孔里还能漏下光线来。气孔的口子都开在隐蔽的地方,敌人很难发现。人藏在洞里,既不气闷,又不嫌暗。有的老太太把纺车也搬进来,还嗡嗡嗡地纺线呢。
1.语段以______为例,按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地道的结构。
2.这里介绍的“洞”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中画线的句子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语段中用到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丘
尺寸
材料
用途
非常大、不气闷、不暗。
地道里有亮光
举例子、列数字
七、课外阅读。
神奇的蚂蚁
蚂蚁虽小,但力大无比。一只小小的蚂蚁能把一粒米拖进蚁穴,如果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相当于大象的60倍。
蚂蚁为何有如此惊人的大力气?昆虫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与肌肉的构造有直接的关系。肌肉产生
的力气与肌肉的粗细成正比,而与肌肉的长度无关。一只非洲大象的体重要比一只蚂蚁重一百多亿倍,而它的肌肉只比蚂蚁粗几百万倍,所以按体重比例计算,蚂蚁的力气当然要比大象大得多。
蚂蚁不仅是大力士,还是赫赫有名的“外科医生”。在南美洲圭亚那的印第安人部落里,当地的大夫做外科手术时,常用一种割叶蚁来进行伤口缝合,大夫先将病人的伤口对合,让割叶蚁咬住缝合口,再剪下蚁身。留
下的蚁头就成了最好的羊肠线。它把伤口缝合得紧密无缝,伤口愈合后还不必拆线,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
白蚁虽食木毁房,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又是出色的“地质勘探家”,可以帮助人类寻找矿产。现代科学家对白蚁聚居的土壤进行光谱分析,发现土堆里有三十多种元素,其中最高的是硅和铝。在沙漠里,科学家还发现,白蚁常常深挖洞,找水源,经过化验,发现这种水中含有金属盐溶液。因此,只要观察沙漠中的白蚁洞,
就可以了解矿物的储量及其分布情况。可见白蚁虽然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1.短文约50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分钟。
2.根据选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画“√”,错的画“×”。
(1)蚂蚁虽然力气大,但是跟大象比可差远了。 (  )
(2)有的蚂蚁对人类有害,但也有益。 (  )

×

3.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1)蚂蚁有惊人的力气,和(  )有直接关系。
A.肌肉的软硬   B.肌肉的长度
C.肌肉的粗细
(2)为了说明蚂蚁的神奇,作者以(  )两种蚂蚁为例子进行了介绍。
A.大头蚁和白蚁 B.割叶蚁和白蚁
C.割叶蚁和红蚁
C
B
4.本文是从哪三个方面说明蚂蚁的神奇的?(每方面回答不得超过8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选文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是(  )。
A.承上启下 B.总结上文 C.引起下文
力大无比。
能进行伤口缝合。
帮助人类寻找矿产。
A
八、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军民除采用地道战外,还发明了哪些机动灵活的打击敌人的战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地雷战、麻雀战。(共10张PPT)
第 二 单 元
习作指导二  
“漫画”老师
【审题】填一填,明确本次习作的任务。
1.本次习作写__________。(老师、父母、同学)
2.本次习作要求选择一位__________,要写出他的特点,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选择一两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写,要让别人读了你写的内容,就知道是某位老师。
老师
人物
外貌、衣着、性格、爱好
能突出其特点的具体事情
【选材】选一选,在适合作为本次习作主题的素材后画“√”。
1.我的语文老师。 (  )
2.教体育的叶老师。 (  )
3.教数学的刘老师。 (  )



【思维导图】
【练笔】写一写,根据提示将下面的习作补充完整。
我的语文老师
我的语文老师姓蔡,大家都亲切地称她为“小蔡老师”,说不定你也见过她,她多次被评为“优秀教师”呢!
她今年大约三四十岁,中等身材。一头浓密的头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弯弯的像柳叶一样。一双大眼睛____________,嘴唇____________,像两片玫瑰花花瓣,在课堂上经常是____________,逗得我们哈哈大笑。(对老师的外貌进行描写)
乌黑发亮
眉毛细细的
清澈而美丽
比较红
妙语连珠
蔡老师的语文课讲得特别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并列关系写一个句子)遇到难字、易错字,她教我们用联想记忆法。在讲“悔和诲”时,我们经常出错,她让我们细心观察这两个字,我们发现它们都有“每”,可偏旁不一样。原来“悔”是和心情有关,而“诲”和说话有关,我后来就记住了,再也没写错过。讲到课文的重点细节时,她都要细细讲解,深入浅出地给我们分析、举例子 ,还让我们仿写练习。
绘声绘色
生动有趣
蔡老师也很____________。(写一个总起句)记得有一次学校举行经典诵读表演,一首诗反反复复地练,刚开始还活蹦乱跳的我们此时就像被太阳晒蔫的小草一样,无精打采。蔡老师给我们讲了个笑话,说一个商家需要印很多发货单,就来印刷厂印,本来要发到乌鲁木齐,可印刷厂粗心大意印成了鸟鲁木齐,收货人左等右等,就是收不到货物,打电话询问商家,商家一查,原来是印刷厂把“乌”印成“鸟”了。大家一阵哄堂大笑,立马又有精神排练了。
风趣幽默
蔡老师还像____________。(写一个总起句)有一次我们班的一个同学吐了,那天还是期末考试。蔡老师心急如焚,一边急忙给监考老师说让她多关注这名同学,一边等考试一结束,连忙联系同学的家长,直到听医生说没什么大问题时,她紧皱的眉头才舒展开来。
有这样一个既耐心又像妈妈一样的老师,我怎么能不喜欢呢?
我们的妈妈(共11张PPT)
第 二 单 元
语文园地二
一、交流平台。
1.为了提高阅读的速度,我们要____________,尽量____________地读,不要一个字一个字地读,更不要回读。
2.______________也可以加快阅读的速度。遇到不懂的词语,在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况下可以先不管它,继续往下读。
集中注意力
连词成句
带着问题读
不影响理解课文内容
3.读得快还要想得快,要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及时捕捉有用的信息。
4.俗话说:“熟能生巧。”只要我们不断练习,一定能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边读一边想
抓出关键词句
眼睛看得快
脑子想得快
二、词句段运用。
1.读下面的语句,写出主要意思,再从你关注的新闻中写出一个类似的句子。
(1)2007年10月24日发射我国嫦娥一号绕月飞行卫星,实现月球探测;2013年12月14日晚,我国嫦娥三号月球软着陆探测器在月球表面着落,并开展科学探测;2020年12月1日,嫦娥五号在月球正面预
选区着陆。12月17日凌晨,嫦娥五号返回器携带月球样品着陆地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探月实现了“绕”“落”“返”三步走战略。
(2)2020年6月16日,印军公然违背与中方达成的共识,悍然越线挑衅,我方将士为捍卫国家尊严,阻止印军入侵,前去交涉和激烈斗争,其中4名边防官兵为捍卫国土英勇牺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壮我国威,寸土必守。

2.读句子,把成语的意思用具体的情景表现出来。
助人为乐
上了点儿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左右为难
大家说秦王不过想把和氏璧骗到手罢了,不能上他的当;可是不答应,又怕他派兵来进攻。
绝口不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王把和氏璧拿在手里,左看看右看看,就是不提拿十五座城换璧的事。
同心协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0年春节前夕,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在困难面前,一支支医疗队赶赴武汉,一批批志愿者云集武汉,一列列、一车车救援物资发往武汉、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很快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三、根据提示补充名人名言。
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时间匆匆,一去不返,珍惜时间才能让我们的生活不留遗憾。东晋陶渊明早已告诫我们:“盛年不重来,______________。及时当勉励,______________。”南宋岳飞更是勉励我们:“莫等闲,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要饱食终日无所事事,不要忽视一分一秒的光阴,因为葛洪
一日难再晨
岁月不待人
白了少年头
空悲切
曾说过:“不饱食以终日,________________。”让我们记住毛泽东的名言:“多少事,________;________,光阴迫。一万年太久,____________。”
不弃功于寸阴
从来急
天地转
只争朝夕(共18张PPT)
第 二 单 元
第二单元知识梳理
一、字音字形。
1.易读错的字。
汛期(xùn)  懒惰(duò)  平衡(héng)
绰绰(chuò) 大臣(chén) 诺言(nuò)
浩瀚(hàn) 擅长(shàn) 犯罪(zuì)
鸵鸟(tuó) 任丘(rén) 防御(yù)
侵略(qīn) 堡垒(lěi) 岔道(chà)
2.多音字。
3.词语听写。
冠军 俯冲 喷射 火箭 结束 赤道
圆圈 位置 一枚 侵略 谋略 筑起
堡垒 党员 任丘 妨碍 隐蔽 平稳
协调 汛期 召开 大臣 宫殿 陷阱
拐弯 隔开 懒惰 奉献 允诺 抄写
罪恶 胆怯 拒绝 访友 平衡 商议
典礼 无价之宝 绝口不提 同归于尽
完璧归赵 怒发冲冠 同心协力 怒目圆睁
难以置信 不计其数 理所当然 无穷无尽
4.形近字。
二、词语盘点。
1.近义词。
保持—维持  胆怯—怯懦  抵御—抵抗
摆脱—甩掉 浩瀚—浩繁 坚强—顽强
2.反义词。
浩瀚—渺小 推辞—应允 削弱—增强
隐蔽—暴露 坚强—软弱
3.词语搭配。
(协调有序)的动作    (轻快)的音乐
(美好)的情感 (隆重)的典礼
(摆脱)地心引力 (浩瀚)的太空
(保持)平衡 (削减)力量
(不计其数)的地道 (坚强)的堡垒
4.四字词。
协调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绝口不提 无价之宝
完璧归赵 同心协力 难以置信
不计其数 无穷无尽
三、重点句子。
1.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嗒嗒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品析:“协调有序”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动作美,把“嗒嗒的声音”比作“轻快的音乐”,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声音美,“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写出了人们走搭石的画面美。作者从多个角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有声有色的美丽画卷。
2.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品析:这句话是典型的动作描写,“捧”“看”“称赞”写出了秦王对和氏璧的喜爱程度,更可以看出和氏璧的价值。“绝口不提”将秦王“骗宝”的丑恶嘴脸展现在了读者面前。
3.看!前面呼啸而过的东西是什么?跟它的速度一比,火箭就好像是静止的一样。那是流星体!
品析:运用形象的视觉语言,描绘出流星体运动时的样子,同时运用比较的说明方法,表现出火箭的速度跟流星体相比,火箭像是静止的,突出了流星体速度快。
四、课文主题。
1.《搭石》通过描绘乡亲们(摆搭石)、(走搭石)等生活中几个平凡的情景,赞颂了(搭石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同时也赞美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传统美德。
2.《将相和》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这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3.《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运用(对比)、(列数字)、(举例子)等手法,依次讲述了(人)、(鸵鸟)、(猎豹)、(游隼)、(喷气式飞机)、(火箭)、(流星体)、(光)这些物体的速度,且一个比一个快,激起了我们(学习科学、探索科学)的兴趣。
4.《冀中的地道战》从冀中地道战的(出现原因)、(作用),地道的(样式结构)及(特点)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说明,并对冀中地道站作了(高度评价),热情颂扬了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和(顽强的斗志)。
五、背诵默写。
《日积月累》(共11张PPT)
第 二 单 元
单元主题阅读二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阅读指导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
学习提高阅读速度的方法,提高阅读速度、快速找出文章所写的事例。
阅读练习
剥 豆
毕淑敏
1.看到短文题目,我产生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带着这些问题阅读,可以加快阅读速度。
文章围绕“剥豆”写了什么内容呢?文章是不是要借助这件事说明一个道理呢?
一天,我与儿子面对面坐着剥豆。当翠绿的豆快将白瓷盆的底铺满时,儿子忽然站起身、新拿一个瓷碗放在自己面前,将瓷盆朝我面前推了推。我问:“想比赛?”
“对。”儿子眼动手剥,利索地回答。
“这不公平。我的盆里已有不少了,可你只有几粒。”我说着,顺手抓一把豆想放到他碗里。“不!”他按住我的手,“就这样,才能试出我的速度。”
一丝喜悦悄悄涌上心头,我欣赏儿子的这种自信和大气。
一时,原本很随意的家务劳动有了节奏,只见手起豆落,母子都敛声息语。
“让儿子赢吧,以后他会对自己多一些自信。”这样想着.我的手不知不觉地慢了下来。
“在外面竞争靠的是实力,谁会让你?要让他知道,失败、成功皆是常事。”剥豆的速度又快了起来。
儿子手不停歇,目光却时不时地落在两个容器里。见他如此投入,我心生怜爱,剥豆的动作不觉又缓了下来。
“不要给孩子虚假的胜利。”想到这,我的节奏又紧了许多。
一大袋豌豆很快剥完了。一盆一碗,一大一小,不同的容器难以比较,但凭常识,我知道儿子输定了。我正想淡化结果,他却极认真地拿来一个碗,先将他的豆倒进去,正好一碗,然后又用同样的碗来量我的豆,也是
一碗,只是凸起来了,像一个隆起的土丘。
“你赢了。”他朝我笑笑,很轻松,全然没有剥豆时的认真和执着。
“是平局,我本来有底子。”我纠正他。
“我少,是我输了。”没有赌气,没有沮丧,儿子的脸上仍是那如山泉般的清澈笑容。
想起自己的瞻前顾后,小心翼翼,实在是大可不必。对孩子来说,该承受的,该经历的,都应该让他去体验。
失望、失误、失败、伤痛、伤感、伤痕,自有它的价值。生活是实在的,真实的生活有快乐,也一定有磨难。
——选自《新教育》2018年第18期
2.本文约660字,我的阅读时间约为____分钟。

3.提取关键词,有助于提高阅读速度。阅读第7-10自然段,提取描写“我”的动作的关键词填写下图,并完成练习。
从“我”的动作变化中,可以体会到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可以用文中的“____________”一词来概括。
“我”内心既怜爱儿子,又不想给他虚假的胜利这一矛盾心理
瞻前顾后
4.为了提高阅读速度,阅读本文时,我还选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阅读方法。
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连词成句地读
本文大多数自然段的文字较少,我都是一眼看到了完整的一段话,这样就提高了我的阅读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