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卷(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2-24 16:17:5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小题)
1.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  )
A.促使植物的胚芽尖端产生生长素
B.使胚芽尖端产生更多的生长素
C.使胚芽尖端的某侧不产生生长素
D.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2.新昌的南北大道用银杏做行道树,一到秋冬季节,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为美丽新昌增添了亮色。这种现象是植物对 ( )
A.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B.水分刺激的向性运动
C.光照刺激的向性运动
D.机械刺激的感性运动
3.近些年来,随着饮食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呈上升趋势,并开始向低龄化发展,下列哪项与发生糖尿病有关(  )
A.胰岛素分泌过多 B.胰岛素分泌不足
C.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 D.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4.下列关于人体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侏儒症是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的结果
B.人体激素是由内分泌腺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
C.人激动时会出现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等现象,这与人体的激素分泌有关
D.位于大脑下部的垂体只分泌生长激素
5.人类的很多疾病是由激素分泌异常引起的。其中糖尿常是由(  )
A.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C.成年时甲状激素分泌过分旺盛引起的
D.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的
6.激素在人体血液中的含量极少,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下列关于激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肾上腺激素能使人的心跳加快、血压升高
B.幼儿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会患侏儒症
C.人体缺碘会得甲亢
D.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
7.下列关于神经冲动在神经元中传输的方向正确的是(  )
A.轴突→细胞体→树突 B.树突→细胞体→轴突
C.细胞体→树突 D.树突→细胞体
8.医生常用膝跳反射来检测人体神经系统对刺激发生反应的状况,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小锤应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
B.膝跳反射的神经冲动传导途径为⑥→④→B→③→⑤
C.若①处受损,其他部分正常,迅速叩击后不能完成膝跳反射
D.膝跳反射属于简单反射,不受大脑控制
9.“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中蕴含了反射的知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这一反射是先天性的 B.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脊髓
C.这一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小脑 D.这一反射活动必须经过大脑皮层
10.2018年3月14日,患有“渐冻症”的杰出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渐冻症”是由于传出神经元受损引起的。在一个以肌肉为效应器的反射弧中,假如传出神经受损,其它结构正常,当感受器接受信息刺激后将会(  )
A.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B.失去感觉但能运动 C.既有感觉又能运动 D.失去感觉同时不能运动
11.下列人或生物的反应不能称之为反射的是(  )
A.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睛
B.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
C.小鸟受惊会飞走
D.触动含羞草,它的小叶会闭合,叶柄会下垂
12.某5周岁的幼儿因体质较弱,多次注射抗生素。某次患上呼吸道感染-去医院就诊,当医生说需要注射抗生素时,该幼儿便开始啼哭。该幼儿的这种行为是(  )
A.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B.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C.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先天性行为
D.没有语言中枢参与的后天学习行为
13.①蜜蜂采蜜
②蜘蛛结网
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
④小鸟喂鱼
⑤母鸡孵卵
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⑦大山雀偷饮牛奶
上面属于先天性行为的一组是( )
A.①②⑤⑥
B.①②④⑤⑥
C.②③④⑦
D.①②③④⑤⑥⑦
14.某人左侧大脑出现脑溢血发生偏瘫,医生对其双腿进行膝跳反射实验,结果是( )
A.左腿无膝跳反射,右腿有
B.左腿有膝跳反射,右腿无
C.两腿都有膝跳反射
D.两腿都无膝跳反射
15.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B.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
C.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加,第二性征出现
D.炎热时,皮肤血管收缩,产热减少,散热增加
16.如图为气温上升时,人体的体温调节示意图。
以下关于人体各效应与其产生的主要结果,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效应①可使散热减少 B.效应②可使产热增加
C.效应③可使产热增加 D.效应④可使产热增加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42分)
17.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促进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摩/升,当生长素浓度超过_______摩/升时,就会抑制生长。
(2)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________,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__________植物生长。
18.如图是神经元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神经元包括[ ] 和[ ] 两部分。
(2)图中③叫做 ,它是 末端的细小分支。
(3)人体内有上千亿的神经元,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体内信息 和 的结构基础。
19.在学校运动会的 800 米项目比赛中,小明同学一站上起跑线就心跳加快,这是由于紧张导致__________分泌过多引起(填激素名称)。比赛结束后,小明同学的皮肤血管状况应为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选填字 母)。
20.人体内八大系统是相互配合工作的,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如当你在跑步时,需要更多的氧气,这是______系统和______系统调节下,呼吸会变急促,心跳加快并加强。
21.某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这是由于该人幼年时______分泌不足的缘故。植物能对环境中各种不同的刺激作出反应,常见的有向光性、向水性、向地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因为含羞草具有______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______性。
22.现有甲、乙两位糖尿病人,其中一位体内植入了一款新装置,其具有贮存器、可主动进行药物干预的功能。在他们正常进餐4小时后,测定血糖浓度。然后让他们喝下等量相同的葡萄糖溶液,并定时测定血糖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请回答:
(1)二人在饮用葡萄糖溶液后1小时内血糖浓度显著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
(2)我们可以推测被植入装置的患者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其装置的贮存器中所含药物是________,健康人中该激素由________分泌。
三、探究题(每空2分,共26分)
23.分析有关实验过程,回答问题。
小白鼠是恒温动物,为了探究调节体温的中枢是否为下丘脑,某科学兴趣组制订了以下实验方案:提出假设:下丘脑是调节体温的主要中枢。
实验过程:
Ⅰ.取性别和年龄相同的、健康的、生理状况一致的数十只成年小白鼠,分成甲组、乙组;
Ⅱ.用一定的方法控制甲组鼠的下丘脑不参与工作,乙组鼠不做处理;
Ⅲ.先测定甲、乙两组小白鼠的体温并记录;
Ⅳ.—;
Ⅴ.在相对安静的条件下观察24小时,每隔4小时分别测量一次体温,并做好记录
请分析回答:
(1)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___________;
(2)写出(4)的操作步骤___________;
(3)相关预测与分析:若假设成立,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4.如图,两位同学做“测定反应速度快慢”的实验。测试者手拿尺,被测试者伸出一只手的拇指和食指,尺子正好置于乙同学的拇指和食指之间,位置对准0刻度;测试者突然放开手,尺子下落,乙同学迅速夹住尺子;记录手指所在处的刻度值。请回答:
(1)实验中运用到了科学上的“转换法”,用刻度数来体现反应速度的快慢。甲、乙、丙和丁四位同学作为被测试者分别测试一次,获得的数据分别为8cm、10cm、11cm和15cm,据此可知,反应速度最快的是_______同学;你认为该实验结论可靠吗 为什么 ________;
(2)接受测试的同学用手指夹尺子,是一种反射活动。过程如下:尺子松开,光线→眼中的视网膜,神经冲动→_______神经→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大脑中的运动中枢→……脊神经→_______。
25.垂体是动物的重要内分泌腺,它由前叶与后叶两部分组成,这两部分的活动受到下丘脑的控制。为了研究这一机制,科学家用犬分别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犬的尿量增加。
②将垂体前叶切除,血液中的促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
③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犬的甲状腺激素含量正常。
④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结果同实验②相同。
根据上述①~④实验结果,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证明垂体后叶能释放________,实验②证明垂体前叶能分泌________,促进甲状腺分泌。
(2)实验③、④证明下丘脑通过________(选“激素”或“神经”)调解从而间接控制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3)请依次补充完整下丘脑激素调节机制模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框内填写“垂体”或“下丘脑”或“甲状腺”)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
背光一侧的生长素含量高于向光一侧。
【详解】
单侧光可以使生长素向背光一侧运输,使背光侧浓度高,长的快,就会向光弯曲。所以单侧光之所以能引起植物向光性生长,是因为单侧光能使生长素在植物体内分布不均匀。
故选D。
【点睛】
单侧光能引起某些植物体内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2.A
【分析】
(1)向性运动是指植物器官对环境因素的单方向刺激所引起的定向运动。根据刺激因素的种类可将其分为向光性、向水性、向触性和向地性等。
(2)感性运动是指无一定方向的外界因素均匀作用于植株或某些器官所引起的运动。感性运动多数属膨压运动,即由细胞膨压变化所导致的。常见的感性运动有感夜性、感震性和感温性。
【详解】
秋冬季节温度降低,银杏叶子会变黄掉落,这种现象是植物对温度刺激的感性运动。
故选A。
【点睛】
掌握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的含义即可解答。
3.B
【分析】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
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合成糖元和血糖分解的作用就会减弱,结果会导致血糖浓度升高而超过正常值,一部分血糖就会随尿排出体外,形成糖尿病。
故选B。
4.D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
A.侏儒症是幼年时缺少生长激素的结果,但是智力一般是正常的,A正确。
B.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分泌的,直接进入血液,B正确。
C.人激动时会出现心跳加快、面红耳赤等现象,这是由肾上腺素分泌增多引起的,C正确。
D.垂体能分泌生长激素、促激素(调节其它的内分泌腺)等多种激素,D错误。
故选D。
【点睛】
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含量很少,但作用很大,对人体的生理活动起调节作用,如果分泌异常就会得相应的病症。
5.D
【分析】
胰岛素的主要功能是调节糖在体内的吸收、利用和转化.胰岛素分泌不足时就会患糖尿病。
【详解】
胰岛素是由胰岛分泌的,它的主要作用是调节糖的代谢,具体说,它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人会患糖尿病。
故选D。
【点睛】
对于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可通过对比几种常见的激素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来掌握。
6.C
【分析】
激素是由内分泌腺的腺细胞所分泌的、对人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它在血液中含量极少,但是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激素分泌过多或过少,人体会患相应的疾病。
【详解】
A.人在遇到紧急情况时,神经系统会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以应对紧张情况,A正确。
B.侏儒症是幼年时期生长激素分泌不足造成的,B正确。
C.甲亢产生的原因是成年人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过多造成的,C错误。
D.性发育和性成熟是青春期发育的突出特征,而性发育和性成熟需要性激素的激发和维持,因此中学生进入青春期性激素分泌增多,D正确。
故选C。
【点睛】
正确解答本题要熟记各种激素的作用及异常症。
7.B
【分析】
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这种能够传导的兴奋叫神经冲动。
【详解】
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方向是树突→细胞体→轴突。
故选B。
8.C
【分析】
图中的A是大脑皮层,B是灰质,C是白质,①是上行神经纤维,②是下行神经纤维,③是传出神经,④是传入神经,⑤是效应器,⑥是感受器。
【详解】
AB.当叩击膝盖下的韧带时,⑥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沿着④传入神经传给神经中枢,再沿着③传出神经传给⑤效应器,发生膝跳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即⑥→④→B→③→⑤,AB正确。
C.膝跳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属于简单反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①是上行神经纤维,把神经冲动经过脊髓的白质能上行传到大脑皮层,形成感觉。若①处受损,则神经冲动不能经过脊髓的白质上行传到大脑皮层,不能形成感觉,但膝跳反射能完成,C错误。
D.当叩击膝盖下位的韧带时,大腿股四头肌的肌腱和肌肉内的感受器才能接受刺激而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脊髓的神经中枢,神经中枢发出兴奋,通过传出神经传到效应器,引起大腿上肌肉收缩,使小腿前伸,表现为小腿突然跳起,即膝跳反射。膝跳反射的神经中枢是脊髓,为简单反射,不受大脑的控制,D正确。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功能,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等相关知识。
9.D
【分析】
(1)简单反射是指人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反射,是一种比较低级的神经活动,由大脑皮层以下的神经中枢(如脑干、脊髓)参与即可完成,如膝跳反射等。
(2)复杂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是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
(3)简单反射与复杂反射的本质区别是否有大脑皮层的参与。没有大脑皮层参与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以下的反射是简单反射,反射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上的反射是复杂反射
【详解】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是出生后才有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后天性的复杂反射。
故选D。
【点睛】
掌握简单反射和复杂反射的区别是本题解题关键。
10.A
【分析】
反射是指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详解】
神经冲动是沿着反射弧传递的,反射弧的结构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渐冻症”患者的传出神经受损,因此感受器接收不到信号故没有反应,神经中枢能接受到神经冲动,并将其传递到大脑,产生感觉,因此,患者有感觉但不能运动。
故选A。
【点睛】
熟练掌握反射弧的结构及各部分的功能。
11.D
【分析】
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动物体内或人体内对外环境变化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详解】
ABC.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人就会眨眼睛、人吃食物时会分泌唾液、小鸟受惊会飞走都是生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属于反射,故ABC错误。
D.含羞草的叶闭合,是植物的感应性,且植物没有神经结构,不能进行反射活动,故D正确。
【点睛】
掌握反射的定义是本题解题关键。
12.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后天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题干中某5周岁的幼儿听到医生说注射抗生素便开始啼哭的这一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建立起来的后天学习行为,有语言中枢的参与。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3.B
【分析】
(1)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不会丧失。
(2)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
【详解】
①蜜蜂采蜜、②蜘蛛结网、④小鸟喂鱼、⑤母鸡孵卵、⑥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都是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属于先天性行为;③黑猩猩从高处摘取食物、⑦大山雀偷饮牛奶是动物出生后在动物的成长过程中,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特点。
14.C
【解析】
【分析】
神经系统由脑、脊髓和它们所发出的神经组成,脑位于颅腔内,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三部分,大脑具有感觉、运动等多种神经中枢,调节人体多种生理活动。
【详解】
大脑由两个大脑半球组成,大脑半球的表层是灰质,叫大脑皮层,大脑皮层上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躯体感觉中枢(与身体对侧皮肤、肌肉等处接受刺激而使人产生感觉有关)、语言中枢(与说话、书写、阅读和理解语言有关,是人类特有的神经中枢)、视觉中枢(与产生视觉有关)、听觉中枢(与产生听觉有关)。因此左侧大脑出现脑溢血的病人,被损伤的是左侧的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此人右侧的躯体不能运动并没有感觉。但膝跳反射中枢位于脊髓,脊髓没有受损伤,故该病人在进行膝跳反射实验时,两腿都有膝跳反射。
【点睛】
躯体运动中枢和躯体感觉中枢分别管理的是身体对侧的运动和感觉。
15.D
【分析】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
【详解】
A.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故A正确。
B.人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易患呆小症,故B正确。
C.进入青春期以后,随着性器官迅速发育,性激素分泌增加,能促进第二性征的出现,男女会出现第二性征,故C正确。
D.炎热时,机体散热增加、产热减少,维持体温恒定,人体会通过皮肤血管舒张来增加散热,故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等知识可解答。
16.B
【分析】
人体维持体温相对稳定的机理是产热量等于散热量。人体在安静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内脏,而在运动状态下,机体产热的主要器官是骨骼肌。
【详解】
A.效应①皮肤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少,可使散热减少,A正确。
B.效应②汗腺分泌减少,汗液减少,减少体内散失的热量,但不能改变产热多少,B错误。
C.效应③骨骼肌收缩增加,使产热增加,C正确。
D.效应④甲状腺和肾上腺分泌多,代谢率增加,使产热增加,D正确。
故选B。
【点睛】
此题考查了人体体温相对稳定的维持机理,意在强化学生对体温稳定的识记、理解、记忆。
17.10-8 根 抑制。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以知道:图中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植物根、芽和茎生长的影响,不同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不同,根最敏感、芽其次、最后是茎。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宜浓度分别是10-10摩/升、10-8摩/升、10-4摩/升。图中曲线表明生长素作用具有两重性,即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解答即可
【详解】
(1)由图可以知道,促进植物根、茎的最适宜浓度依次为10-10摩/升、10-8摩/升、10-4摩/升,最适宜的生长素浓度越小,说明其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越大,因此,根、芽、茎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为根、芽、茎,图中促进植物根生长的最适浓度为10-10摩/升,当生长素浓度超过10-8摩/升时,就会抑制根生长;
(2)从图中三条曲线可以看出对生长素最敏感的器官是根,低浓度促进植物生长,高浓度抑制植物生长。
【点睛】
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18.
【分析】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图示中:①是细胞体,②是突起,③是神经末梢。
【详解】
(1)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①细胞体和②突起两部分。
(2)图中③叫做神经末梢,它是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
(3)神经元的功能是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并能把兴奋传导到其它的神经元,神经元传导神经冲动是沿一定方向传导的,每个神经元可能有很多树突,但是只有一个轴突,树突将神经冲动传向细胞体,轴突则将冲动从细胞体传出。因此它们之间彼此联系,形成非常复杂的网络,这种网络是人体内信息传递和处理的结构基础。
【点睛】
神经元的结构及功能注意掌握,可结合神经元的结构图来理解和记忆。
19.肾上腺素 A
【分析】
人体在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下,才能够很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神经调节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激素通过血液循环的运输对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是激素调节;在人体内,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的作用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详解】
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项生命活动要在神经系统和激素的共同协调、配合下才能完成,使人体成为统一的整体。当人情绪激动时,大脑皮层就会特别兴奋,并通过支配肾上腺的神经促使肾上腺分泌较多的肾上腺素等。这些激素能够促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并且促使皮肤因血管扩张而显得面红耳赤。比赛结束后,小明同学的皮肤血管状况应为图中的A。
【点睛】
肾上腺素使心跳加快,血压生高,血管扩张。
20.神经 内分泌
【分析】
人体有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运动系统、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
【详解】
人体的各项生命活动常常同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正是由于这两种调节方式的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各器官、系统的活动才能协调一致,使人体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因此当人在跑步时,运动系统功能加强,同时呼吸变急、心跳加快,整个一系列的变化是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节下,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的活动加强,呼吸变急、心跳加快,各个系统相互联系、协同,使人体成为一个整体。
【点睛】
人体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成为一个复杂、协调、统一的整体。
21.甲状腺激素 向触 向地
【分析】
(1)激素在人体内含量很少,但是作用却是很大,分泌异常,会使人患病。
(2)应激性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
【详解】
某人反应迟钝、智力低下、身材矮小,这是呆小症,是由于该人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的缘故。植物的感应性有向光性,向地性,向水性,向化性,向触性,向热性等。应激性是生物在遇到外界刺激时能够作出的规律性反应。生物能够对来自环境中的各种刺激作出一定的反应,轻碰含羞草的羽状小叶,它的叶就下垂,这是含羞草具有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叫向触性。植物的根总是向下生长,是因为植物的根具有向地性。
【点睛】
熟知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及其分泌异常时的症状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葡萄糖被人体吸收进入血液 乙 胰岛素 胰岛
【分析】
人体的内的血糖总是维持在一个正常水平(0.1%)上,这是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作用的结果。胰岛素能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分解,从而降低血糖浓度。
【详解】
(1)饮用葡萄糖溶液后,葡萄糖被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浓度暂时性升高。
(2)据图可知乙的血糖浓度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内植入了一款新装置,其具有贮存器、可主动进行药物干预的功能。其装置的贮存器中所含药物是胰岛素。胰岛分泌的胰岛素加速血糖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熟悉胰岛素的作用。
23.恒定 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环境中 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
【分析】
探究性实验的基本解题思路应为:明确实验目的→②确定实验变量→③分析实验原理→④提出实验假设→⑤落实实验用品→⑥设计实验步骤→⑦预测实验结果→⑧得出实验结论。
【详解】
(1)小白鼠是恒温动物,当环境温度明显降低时,其体温仍能保持相对恒定。
(2)实验设计方案中甲乙两组小白鼠形成对照,自变量是下丘脑的有无,而其他无关变量都应该保持一致,因此温度在这里应该保持一致,故甲乙两组小白鼠应置于相同的较低温度(比如10℃)环境中。
(3)若假设成立,即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组下丘脑被破坏,体温不能维持恒定,乙组保留了下丘脑则体温恒定,若假设不成立,即下丘脑不是体温调节中枢,则甲乙两组体温都保持恒定。
【点睛】
解生物实验设计题时,既要掌握答题的基本思路,同时又要了解实验设计中的注意技巧,并结合实践多训练,定能提高实验设计能力。
24.甲 不可靠,因为只测一次实验误差太大,应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视觉 与手指活动相关的肌肉
【分析】
在探究“测定谁的反应速度快”的实验中,反应时间越短,反应越快,反应时间越短的同学捉住尺子的距离短,即刻度数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据此解答。
【详解】
(1)反应时间越短的同学捉住尺子的距离短,即刻度数值越小,说明反应速度越快。实验中甲、乙、丙和丁四位同学作为被测试者分别测试一次,获得的数据分别为8cm、10cm、11cm和15cm,据此可知,甲反应速度最快。但我认为不可靠,因为只测一次实验误差太大,应多次重复实验取平均值。
(2)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缺少任何一个环节反射活动都不能完成。接受测试的同学用手指夹住尺子,是通过神经系统对刺激作出的有规律的反应,即反射,反射的过程如下:尺子松开,光线→眼中的视网膜,神经冲动→视觉神经→大脑中的视觉中枢→大脑中的运动中枢→……脊神经→与手指活动相关的肌肉。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减少误差的方法和视觉的形成过程。
25.抗利尿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 激素 下丘脑 垂体 甲状腺
【分析】
本题涉及了水平衡的调节和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
1.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并分泌的,并由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从而使尿量减少。
2.下丘脑可以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能够促进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该激素又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时,甲状腺激素又能够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
【详解】
(1)根据题意可知,将垂体后叶切除,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说明垂体后叶能释放抗利尿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需要促甲状腺激素的调节,将垂体前切除,犬出现甲状腺激素缺乏的症状,说明垂体前叶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
(2)将下丘脑与垂体后叶之间的神经联系阻断,结果血液中抗利尿激素含量显著减少,说明下丘脑通过神经联系控制垂体后叶释放抗利尿激素。将下丘脑与垂体前叶之间的血管联系阻断,甲状腺激素同样减少,说明垂体前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的过程受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控制。
(3)根据实验结论可知,甲状腺的分泌活动除受到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的激素调节外,垂体的活动受下丘脑控制。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