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马甲中学11—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历史

文档属性

名称 泉州市马甲中学11—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历史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7 16:15:59

文档简介

泉州市马甲中学11—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5
17
18
19
20
答案
二、辩析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各6分,共18分。请写出试题中错误的史实或观点,并简要说明理由。)
例题:公元7世纪,日本“大化改新”的结果之一是出现了向欧美学习的社会风尚。(6分)
错误:大化改新向欧美学习。(2分)
理由:大公改新学习的中国隋唐文化;日本向欧美学习是在明治维新时期。(4分)
1、19世纪90年代,家住福建泉州的小林到北京读书。他利用时间游览了金碧辉煌的皇家园林圆明园。(6分)
错误:
理由:

2、洋务运动提出自强、求富的口号,在19世纪60——9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引进西方科学技术设工厂、开矿山,使中国富强起来。(6分)
错误:
理由:

3、胡适先生创办了《新青年》杂志,作为新文化运动宣传的最主要陈地之一,并在该杂志上发表了《文学改良刍议》。(6分)
错误:
理由: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有2小题,第24小题12分,第25小题10分,共2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个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维克多、雨果(法国)
材料一,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中?材料中的“付诸一炬”指的是什么事件?(4分)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95年有人写了这样一幅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请回答:
(1)台湾是中国人的领土,为什么“今已归日本”?(4分)

(2)对于今天台湾有一撮分裂分子坚持台湾独立,拒绝祖国统一的现实,你是怎么认识这一问题的?(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3分)
26、“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请回答:
(1)此条约的名称是什么?(2分)
(2)中国于何时(年月日)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3分)
四、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各10分,共20分。)
27、你能列出近代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的几个不平等的名称。6分
28、在中国近代史上,为反抗外来侵略,英勇的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的抗争,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烈士,请阅读下列几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一中的人物与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一次历史事件有关?(2分)
(2)图二中的人物是谁?用一名话来概括他在反侵略斗争中突出的英雄事迹。(2分)
(3)图三中的人物在哪次战争中牺牲?这次战争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29、你能说说鲁迅创作的一些文学作品的篇目?2分(写4个或以上)。
30、中国人没留辫子什么发型?1分。为什么说剪辫子成了革命的标志?4分。
31、相关的学习辅助材料(1)、胡锦涛"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讲话,2011、10、11。(2)、人民日报社论《发扬辛亥革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复兴》,2001、10、10。你认为辛亥革命最值得我们纪念的是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32.写好自己的年段、班级、姓名、座位号。1分。
泉州市马甲中学11—1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初二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否则不给分。)
1、我国将每年的“禁毒宣传日”定为6月3日,这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相关
A、戚继光抗倭 B、虎门销烟 C、甲午中日战争 D、南京大屠杀
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放火烧毁北京圆明园的西方侵略者是
A、英国侵略军 B、英法联军 C、八国联军 D、英美联军
3、太平天国的都城南京,当时改名为A、建康 B、建业 C、天京 D、集庆
4、“大将辞行边尚未还,湖湘子弟满天山。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渡玉关。”这首诗颂扬了一位晚清名将率军收复新疆、治理边疆的业绩。这位名将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刘铭传 D、左宗棠
5、你认为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当时的国力虚弱,远远落后于日本 B、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
C、清朝的军人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 D、清朝的军事装备落后
6、张华同学在假期里观看了以下五部影视剧,按照所反映事件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虎门销烟》 ②《鸦片战争》 ③《火烧圆明园》 ④《甲午风云》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②④③ D、③④①②
7、《辛丑条约》签订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这主要是指
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
C、清政府成为列强的侵华工具 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8、中英《南京条约》对中国最为严重的危害是。
A.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B.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的地位
C.中国的资源遭到列强的掠夺 D.列强开始大规模侵略中国
9、下列有关《辛丑条约》签订后表达不正确的有。
A.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受到严禁B.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可以看到各国列强的士兵 C. 中国人可以在北京的东交民巷继续居住D. 清政府完全变成了“洋人的朝廷”
10、学习本单元之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其中哪一个概括了这段历史的全过程?A.帝国的彷徨 B近代化的起步C侵略与抗争D王朝的振兴
1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A. 掀起“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B. 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C. 主张维新变法 D. 率兵收复新疆
12、张謇放弃高官厚禄,回家创办实业,但他的工厂最终被吞并。下列对此事的评价,正确的是。A市场有风险,这是竞争的结果B张謇为一介书生,不懂市场,失败是必然C.在多重挤压之下,中国民族工业创业艰难D.“实业救国”口号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13、小明坐火车去旅游,当火车走到八达岭的长城脚下时,他看到铁路沿途青龙桥的站台上有一座雕像,注视着前方的京张铁路,你认为这座雕像是。
A. 詹天佑 B. 张謇 C. 严复 D. 魏源
14、谭嗣同被慈禧太后杀害后,街头巷尾的人们议论纷纷,你认为符合事实的议论是。A. 他是洋人的密探,卖国求荣 B. 他是没地方可逃C.慈禧太后杀的是贪官D.他甘为变法而捐躯
15、1912年,孙中山自豪地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是指。A. 辛亥革命爆发 B. 清朝统治被推翻 C. 中华民国成立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16、下列主张和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 ②民主、科学 ③民族、民权、民生 ④物竞天择,适者生存A.②③①④ B.③①②④ C.①④③② D.①③②④
17、我们说光绪帝是最大的维新者和爱国者,主要是因为:A光绪帝是清朝最高统治者 B光绪帝表示不做亡国之君 C 光绪帝支持变法 D光绪帝被慈禧太后幽禁
18、学完中国近代史,八年级(1)班开展了一次题为“近代化的探索”的历史小论坛活动。下列选项不恰当的是 A 虎门销烟 B 洋务运动 C 戊戌变法 D 辛亥革命
19、北京大学是我国著名的大学,它曾是我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它的前身是
A 京师大学堂 B 燕京大学 C 京师同文馆 D时务学堂
20、“此事仍吾国数千年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意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近代启蒙思想家严复评价1905年的“此事”是指
A 新文化运动 B京师大学堂的举办 C 开办洋务运动 D 废除科举考试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