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第一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白山第一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2.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0-27 16: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9张PPT。学案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学点 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1)绵延两千年的错误
古代的学者们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由它们的重量大小决定的,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亚里士多德最早阐述了这种看法,其论断影响深远,在其后两千多年的时间里,人们一直信奉他的学说。
(2)逻辑的力量
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用巧妙的推理,揭示了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内部包含的矛盾。假定大石头下落速度为8,小石头下落速度为4,当把两石头捆在一起时,则整体下落速度应小于8,但两块石头捆在一起,总重量比大石头还要重,则整体下落速度应大于8。这样,就从“重物比轻物落得快”的前提推断出了互相矛盾的结论。伽利略认为只有一种可能性:重物与轻物应该下落得同样快。
(3)猜想与假说
伽利略认为,自由落体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变速运动,速度应该是均匀变化的。
均匀变化的两种可能性:一是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与t成正比;二是速度随位移均匀变化,即v与x成正比。 实验验证:自由落体下落时间太短,当时用实验直接验证有困难,伽利略采用了间接验证方法。他让一个铜球从阻力很小的斜面上滚下,做了上百次实验。小球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要比它竖直落下时小得多,所以时间容易测出。
实验结果表明,光滑斜面倾角不变时,从不
同位置让小球滚下,如图2-6-1所示。小球的位移
与时间的平方之比不变,即x1/t12=x2/t22=x3/t32=
……,由此证明了小球沿光滑斜面下滑的运动是匀
变速直线运动;换用不同质量的小球重复实验,
结论不变。不断增大斜面的倾角,重复上述实验,
得出x/t2的值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这说明小
球做匀变速运动的加速度随斜面倾角的增大而增大。 (4)实验验证
数学推理: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出:物体初速度为0,而且v∝t,则x∝t2。这样,只要测出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是否在做匀变速运动。图2-6-1 (5)合理外推
伽利略将上述结果做了合理外推,把斜面倾角增大到90°的情况,这时小球将自由下落,成为自由落体运动,伽利略认为,这时小球仍然会保持匀加速运动的性质,而且所有物体下落时的加速度都是一样的。
(6)伽利略的科学方法
伽利略对运动的研究,不仅确立了许多描述运动的基本概念,而且创造了一套对近代科学的发展极为有益的科学方法,或者说给出了科学研究过程的基本要素。
伽利略科学思想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推演)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有力地推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例题】科学探究活动通常包括以下环节:提出问题,作出假设,
制定计划,搜集证据,评估交流等。一组同学研究“运动物体
所受空气阻力与运动速度的关系”的探究过程如下:
A.有同学认为:运动物体所受空气阻力可能与其运动速度
有关。
B.他们计划利用一些“小纸杯”作为研究对象,用超声测距
仪等仪器测量“小纸杯”在空中直线下落时的下落距离,速
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验证假设。
C.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同学们首先测量了单只“小纸杯”在
空中下落过程中不同时刻的下落距离,将数据填入下表
中,图2-6-2(a)是对应的位移—时间图线。然后将不同
数量的“小纸杯”叠放在一起从空中下落,分别测出它们的
速度—时间图线, 如图2-6-2(b)中图线1、2、3、4、5所
示。
D.同学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后,证实了他们的假设。回答下列问题:
(1)与上述过程中,A、C步骤相应的科学探究环节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 。
(2)图2-6-2(a)中的AB段反映了运动物体在做______运动,表中X处的值为 _____。
(3)图2-6-2(b)中各条图线具有共同特点,“小纸杯”在下落的开始阶段做
____________________运动,最后“小纸杯”做 ____运动。
(4)比较图2-6-2(b)中的图线1和5,指出在1.0~1.5 s时间段内,速度随时间变化关
系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图2-6-2作出假设搜集证据匀速1.937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匀速 图线1反映速度不随时间变化,图线5反映速度随时间继续增大(或
图线1反映纸杯做匀速运动,图线5反映纸杯依然在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在A中提出空气阻力与速度有关的假设,在C中用“小纸杯”做实验来验证;在图(a)中的AB段位移随时间几乎均匀变化,所以做匀速运动,由表格计算匀速运动时的速度为
v=(1.477-0.957)/(1.6-1.2) m/s=1.225 m/s,
又由v=(x-1.447)/(2.0-1.6),解得x=1.937 m。
在图(b)中可以看到开始都做加速运动,并且斜率逐渐减小,速度—时间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所以加速度减小,最终为零,即最后做匀速运动。比较1和5就会看到:在1.0~1.5 s时,图线1表示的速度已不随时间变化,做匀速运动,图线5中的速度仍随时间继续增大,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 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要素按发生顺序排列,体现了科学研究的思路、过程,是科学研究成败的关键,学习科学方法的同时,一定要领会科学方法的思路和本质。伽利略以前的学者认为,物体越重,下落得越快。伽利略等一些物理学家否定了这种看法。在一高塔顶端同时释放一片羽毛和一个玻璃球,玻璃球先于羽毛到达地面,这主要是因为( )
A.它们的质量不等
B.它们的密度不等
C.它们的材料不同
D.它们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D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十分注意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想和方法,从一定意义上说,后一点甚至更重要。伟大的物理学家伽利略的研究方法对于后来的科学研究具有重大的启蒙作用,至今仍然具有重要意义。请你回顾伽利略探究物体下落规律的过程,判定下列哪个过程是伽利略的探究过程( )
A.猜想—问题—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B.问题—猜想—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C.问题—猜想—数学推理—实验验证—合理外推—得出结论
D.猜想—问题—实验验证—数学推理—合理外推—得出结论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