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白山第一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文档属性

名称 吉林省长白山第一高中物理必修一课件:4.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2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2-10-27 16:31: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14张PPT。学案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学点1 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1)控制变量法
在研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它受的力、它的质量间的关系时,因为涉及到三个物理量,为了研究问题的方便,可采取分别使一个量不变,而研究另外两个量之间关系的方法,这种方法叫做控制变量法。
(2)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
①实验思路:保持物体的质量m一定,测量物体在不同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分析a与F的关系。
②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如下的表格,记录数据。

在图4-2-1所示坐标上,作出a-F图象。
分析图像, 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则a∝F
由此得出,在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加速度跟力成正比。 图4-2-1 学点2 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保持物体所受的力F一定,测量不同质量m的物体在力F作用下的加速度a,分析a与m的关系。 (2)实验数据的分析:设计如下的表格,记录数据。
猜想:F相同,m越大,a越小,是否是“a与m”成反比或“a与m2”成反比?
从简单入手,若a与m成反比,则a与1/m成正比。所以,建立a-1/m坐标系,作a-1/m图象,如图4-2-2所示。
分析:若图象是过原点的直线,则a与m成反比。
由图得,a与1/m成正比,与m成反比。
图4-2-2 注意:作图象时,应使尽可能多的点在直线上,
不在直线上的点均匀分布于直线两侧,偏离太大的
点应舍弃掉。【例1】 用如图4-2-3所示的装置研究在作用力F一定时,
小车的加速度a与小车质量M的关系,某位同学设计
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称出小车和小桶及内部所装砂子的质量;
B.按图装好实验器材;
C.把轻绳系在小车上并绕过定滑轮悬挂砂桶;
D.将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接通电源,放开小车,
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点,并在纸带上标明小车质量;
E.保持小桶及其中砂子的质量不变,增加小车上的砝码个数,并记录
每次增加后的M值,重复上述实验;
F.分析每条纸带,测量并计算出加速度的值;
G.作a-M关系图象,并由图象确定a-M关系。
(1)该同学漏掉的重要实验步骤是____,该步骤应排在____步实验之后。
(2)在上述步骤中,有错误的是______,应把改为_______。
(3)在上述步骤中,处理不恰当的是______,应把改为________。图4-2-3 (1)平衡摩擦力 B (2)D 6 V电压的蓄电池 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 (3)G a-M a-1/M 实验中把小桶及其中砂子的重力看做与小车所受拉力大小相等,没有考虑摩擦力,故必须平衡摩擦力。电磁打点计时器接在6 V电压的蓄电池上将无法工作,必须接在6 V以下交流电压的学生电源上。作a-M关系图象,得到的是双曲线,很难作出正确的判断,必须“化曲为直”,改作a-1/M关系图象。1.在探究a与F、m关系的实验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平衡摩擦力时,小桶应用细线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
但小桶内不能装砂子
B.实验中无需始终保持小车和砝码的质量远远大于砂子和
小桶的质量
C.实验中如用纵坐标表示加速度,用横坐标表示小车和车
内砝码的总质量,描出相应的点在一条直线上时,即可
证明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D.平衡摩擦力时,小车后面的纸带必须连好,因为运动过
程中纸带也要受到阻力D学点3 制定实验方案和实验数据的处理 (1)本实验有三个需测量的物理量:a、F、m。质量可用天平测量,a与F如何测量?
①怎样测量(或比较)物体的加速度
a.若为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测量位移x和时间t,由a=2x/t2计算。
b.用打点计时器打纸带,由纸带上的点求出,根据Δx=at2,测出a。
c.不测a的数值,测量不同情况下物体的加速度比值。
若两个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在相同时间
内位移为x1、x2,则
a1/a2=x1/x2图4-2-4②怎样提供和测量物体所受的恒力
下面是一种方法:
如图4-2-4所示,取两个质量相同的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的前端各系上细绳,绳的另一端跨过定滑轮各挂一个小盘,(2)实验的数据处理可以采用计算法和图象法两种不同的方法
①计算法:测得加速度或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通过计算看看是否满足a1/a2=F1/F2、a1/a2=m2/m1。
②图象法:测得加速度后,以拉力F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F图象,看看图象是否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以1/m为横坐标,加速度a为纵坐标,描绘a-1/m图象(想想看,为什么不是描绘a-m图象),看看图象是否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或者在测得加速度之比(等于位移之比)后,以两车拉力之比F2/F1为横坐标、加速度之比a2/a1为纵坐标,描绘图象,看看图象是否为过原点的倾斜直线;以质量之比m1/m2为横坐标、加速度之比a2/a1为纵坐标,描绘图象,看看图象是否过原点的倾斜直线。盘中放有数目不等的砝码,使两个小车自静止开始在不同拉力作用下匀加速运动,小车所受拉力F的大小可以认为等于砝码和盘所受重力的大小(保证小车质量比砝码和盘质量大得多),小车后端系上细绳,用一只夹子夹住,以同时控制两小车,使两车同时运动,同时停止,分别测出两小车的位移x和受力F的大小,据x=(1/2)at2知,在时间t相同的前提下,x∝a,通过实验分析从而得出a与F的关系。提示: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优点:(1)直观地看出两个物理量间的关系;(2)有效减小实验误差,并排除实验中的错误数据。(3)结论
①当m不变时,得到的a-F图象如图4-2-5所示。图象表明:当m一定时,在误差范围内,a与F成正比。②当F不变时,得到的a-1/m图象如图4-2-5乙所示。图象表明:当F一定时,在误差范围内,a与m成反比。图4-2-5 (1)打点计时器必须使用交流电源,不能使用干电池;为保证细绳对小车的拉力作为小车所受的合力,实验前必须平衡摩擦力,该装置却没有平衡摩擦力;为了在纸带上打下更多的点,实验时小车的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不可太远。
(2)可用逐差法求加速度为a=(x34-x12)/(4T2)=[(4.04-1.63)-1.63] ×10-2/ (4×0.12)m/s2=0.195 m/s2。【例2】用如图4-2-6所示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
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
(1)某同学在接通电源进行实验之前,将实验
器材组装如图4-2-6所示。
请你指出该装置中错误或不妥
之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2)改正实验装置后,该同学顺利地完成了实
验。图4-2-7是他在实验中得到的一条纸带,
图中相邻两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0.1 s,
由图中的数据可算得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m/s2。
应接交流电源;实验中没有平衡小车的摩擦力;小车的初始位置离打点计时器太远图4-2-6图4-2-70.195打点计时器工作时不应接干电池,2.为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现提供
如图4-2-8所示的器材:A为小车,B为电火
花计时器,C为装有砝码的小桶,D为一端
带有定滑轮的长方形木板,实验中认为细绳
对小车的拉力F等于砝码和小桶的总质量。
请思考探究思路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消除小车与水平木板之间摩擦力的影响应采取什么做法?______。(2)在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砝码和小桶的质量不变,改变小
车的质量m,分别得到小车的加
速度a与质量m的数据如下表。图4-2-8图4-2-9根据上述实验数据,用计算机绘出a-m图象如图4-2-9所示。(1)把木板的右端(或安装电火花计时器的那端)适当垫高,以平衡摩擦力 (2)如图所示 (3)实验前未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不充分通过对图4-2-9的观察,可猜想在拉力F一定的情况下,a与m的关系可能是:a∝m-1、a∝m-2、a∝m-3…,为了验证猜想,请在图4-2-9乙中作出最能直观反映a与m之间关系的图象。图4-2-10(3)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改变小桶中砝码的质量,该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加速度a与力F的图线如图4-2-10所示,该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试分析图线不通过坐标原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备有下列器材:
A.电火花计时器;B.天平;C.秒表;D.交流电源;E.电池;F.纸带;G.细绳、砝码、钩码、滑块(可骑在气垫导轨上);H.气垫导轨(一端带定滑轮); I.毫米刻度尺;J.小型气泵。
(1)实验应选用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_;实验研究的对象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2)本实验分两大步骤进行: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某学生在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时,在平衡摩擦力时把长木板的一端垫得过高,使得倾角偏大。他所得到的a-F关系图象应是下列哪一个?(a是小车的加速度,F是细线作用于小车的拉力)( )C研究F一定时a与m的关系ABDFGHIJ骑在气垫导轨上的滑块研究m一定时a与F的关系3.用斜面、小车、小盘、砝码、打点计时器等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得到如图4-2-11所示的纸带,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T,且x1、x2、x3、…、x6已测量出。 (1)a=[(x6+x5+x4)-(x3+x2+x1)]/(9T2) (2)没有平衡摩擦力或平衡摩擦力时,木板与水平面的夹角过小,即平衡摩擦力不足 (3)两小车以及小车上的砝码质量不同,且m乙(2)图4-2-12(a)为甲同学根据测量数据画出的a-F图象,则甲在实验中存
在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丙同学用同一装置进行实验,画出了各自得到的a-F图象如图4-
2-12(b)所示,说明两个同学做实验时的哪一个物理量的取值不同?
并比较其大小。图4-2-12图4-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