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七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
推广到分数
课堂目标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课前导入
=14×(30-1)
=14×30-14×1
=406
=12×4+25×4
=48+100
=148
=24×(25×4)
=24×100
=2400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怎样算。
14×29
(12+25)×4
25×24×4
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吗?
新知探究
观察每组的两个算式,看看它们有什么关系。
× ×
( × )× ×( × )
( + )× × + ×
=
=
=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乘法结合律
( + )× 12
×( ×5)
×
=
5
3
(5 × )
6
1
2
1
=
=
×
5
3
6
5
×12+
4
1
=
6
5
×12
=
10+3
=
13
新知探究
巩固练习
1.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运用了什么
运算定律。
× ×
( + )×
×
× 3
=
3
2
4
1
1
1
×
=
2
1
=
×
(86 + 1)
86
3
=
2
4
1
×
1
2
×27+
27
4
=
9
8
×27
1
3
1
1
=
24 + 4
=
28
1
=
86×
+1×
86
3
1
86
3
=
3+
86
3
=
3
86
3
乘法结合律
乘法交换律
乘法分配律
2. 奶牛场每头奶牛平均日产牛奶 t,42头奶牛
100天可产奶多少吨?
=84(t)
×
100 × 42
50
1
答:100天可产奶84吨。
巩固练习
3. 填空。
×25× =25× × =
(14+ )× = × + × =
× + × = ×( + )=
7
8
8
7
25
14
14
1
14
1
2
7
1
4
1
12
1
3
1
3
2
12
1
巩固练习
4. 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 ×
× 4 ×
× 16 ×
×1-
16
7
=
9
2
×
9
2
=
×(1- )
9
2
16
7
=
9
2
16
9
×
8
1
=
×
=
5
2
(4 × )
4
3
=
× 3
5
2
5
6
=
×
=
7
5
× 16
5
21
=
3×16
=
48
巩固练习
4. 用简便算法计算下面各题。
× + ×
× ×
× + ×
5
1
=
×
=
2
1
( + )
3
1
15
1
=
×
2
1
5
2
18
7
=
×
=
5
4
×
9
7
8
5
=
×
2
1
9
7
9
5
=
×
=
9
5
( + )
6
1
6
5
=
×1
9
5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
第七课时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课所要学习的是把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需要以整数乘法的三大定律为基础。因此在学生理解和掌握分数乘法简算的基础上,对分数乘法简便运算进行总结,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内容从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认识,并且为学生形成准确的计算能力提供保障。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过程与方法
在观察、猜测、推理、计算、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及思维的灵活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使其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能根据算式特点合理灵活地应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大胆猜想,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习题。
师:下面3道算式,同学们能快速口算吗?说说怎么算的。
14×29= (12+25)×4= 25×24×4=
学生能利用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进行简便计算,得出结果。
师:你能用字母表示这些运算律吗?
指名汇报,教师板书。
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c+b×c。
2.大胆猜想,导入新课。
师: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那对于分数乘法是否适用呢?请大家猜想一下。
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并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
师:有些同学认为整数乘法运算定律适用于分数乘法,而有些同学认为不适用,你们能找到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吗 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板书课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设计意图】学生复习回顾了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猜想。既激活学生的已有经验,又调动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二、验证猜想,发现规律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6下面的三组算式。
师:不计算,观察下列每组两道算式的数据特点和运算符号,说说它们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仔细观察后,猜想每组的两个算式结果相等。
师:同学们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请你想办法验证自己的猜测。
学生可以计算每组的两道算式,也可以通过观察、推理、分析发现每组的两道算式结果相等。
2.发现规律。
师:观察每组的两道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第一组中,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数的位置,积不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第二组算式中,先把前两个数相乘,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积不变,运用了乘法结合律;第三组两道算式中,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3.总结规律。
师小结: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比较、知识迁移、类推猜想、计算验证等方法发现规律,进一步理解乘法运算定律的特点,体会简便计算的优越性和应用的广泛性。
三、运用规律,正确辨析
1.课件出示教科书P9例7。
师:试着用简便方法计算以下两题。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关注学情。
教师抽两名学生板演(正确情况)。
×(×5) ( + )×12
=×(5×) =×12+ ×12
=×5× =10+3
= =13
3.集体交流汇报。
师:说说计算这两道题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第一题运用了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第二题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教师课件展示错误情况,引导学生分析错在哪里。
×(×5) ( + )×12
=× + ×5 = + ×12
= +3 = +3
=10 =3
都做错了,运算定律运用不正确。
师:正确运用运算定律应该注意什么
应该注意观察运算符号和数字特征,两者缺一不可。
【设计意图】先呈现正确解题的方法,给予学生正确的解题思路,巩固对运算定律的认识;再通过辨析错例,深化对运算定律的理解,达到正确、合理、简洁地进行计算的目的。
四、练习实践,提升能力
1.课件展示教科书P9“做一做”第1题。
(1)引导学生观察题目中已知数的特点,思考应用什么运算定律计算比较简便。
(2)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3)集体交流订正。
2.课件展示教科书P9“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审题,解答。
(2)集体订正,汇报解题的思路和计算方法。
3.课件展示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0题。
(1)学生独立完成填空。
(2)指名汇报,说说为什么这样填。
4.课件展示教科书P11“练习二”第11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
(2)集体交流订正,同桌两人交换检查、纠错。
【设计意图】及时全面地巩固练习,既考查学生能否合理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又考查学生能否灵活地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正确计算,一举两得。
五、回顾反思,课堂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应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在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板书设计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
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分数乘法也适用
×(×5) ( + )×12
=×(5×) =×12+ ×12
=×5× =10+3
= =13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学为主,学导结合。学生通过知识迁移,猜想并验证规律,发现并应用规律,理解运算定律的特点。通过这样的过程,一方面学生可以体验验证的过程;另一方面学生的兴趣浓、参与度高,容易激发数学灵感,尤其在得出结论的那一瞬间,成就感高涨,愈加喜欢钻研,形成数学学习的良性循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强以后,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