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课题
第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1)
课型
新授课
内容分析
本课讲的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比较抽象,教学活动中的数形结合的过程是将抽象变为直观后,再从直观变为抽象,也就是将“以形论数”和“以数表形”两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数与形之间的“互动”,使学生感知“数形结合”,提高了学生应用“数形结合”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课时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和操作感悟,进一步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分数乘分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获得成功的学习体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意义,掌握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教学准备
课件,每个学生准备一张长15cm、宽10cm的长方形纸。
教学媒体选择
PPT
教学活动
提问,师生讨论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引入新课。(课件出示P3下面的例题)
(1)师:根据题目所给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提问题,教师板书。
预设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预设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3)师: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你能尝试着在练习本上列出算式吗?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你的想法。
算式:×,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可以用×表示。
2.揭示课题。
师:请你观察×这个算式,它有什么特点
分数乘分数。
师: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分数乘分数(1)]
【设计意图】创设现实情境,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积极思考“分数乘分数该如何计算”,这样做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为学习新知做好了铺垫。
二、经历过程,探究体验
1.提出要求。
师:种土豆的面积是公顷的,×等于多少呢 请同学们开动脑筋,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2.学生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也有可能用计算的方法得出,有的学生计算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教师巡视指导。
3.动手操作,组织研讨。
师:拿出我们课前准备好的一张长方形纸,用它来表示1公顷的地,借助这张纸进行操作。
(1)先将纸对折平均分成两份,其中的一份是这张纸的,表示公顷。
(2)再涂出公顷的。引导学生理解: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课件出示过程)
(3)观察交流。
师:观察手中的长方形纸,想一想:公顷的是多少公顷?你是怎么想的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再组织全班交流。
(4)结合课件演示进行归纳。
通过交流得出: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就是把公顷平均分成5份,取其中的1份。也就是把1公顷平均分成(2×5)份,取其中的1份,即×1==。
板书:×==(公顷)
【设计意图】在动手操作的基础上,借助直观、形象的图形,学生清楚地理解×就是求公顷的是多少公顷。借助数量关系以及算式和图示的对应关系,教师引导学生学会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算理,使抽象的意义变得直观清晰、简单明了。
三、迁移延伸,归纳法则
1.继续提出问题。
师: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1)小组讨论并操作:怎样列式?怎样计算?
(2)交流计算方法和思路。
学生很容易列出算式:×。
预设1:学生有可能用折纸画图的方法得出结果。与前面一样,也是把这张纸平均分成(2×5)份,不同的是要取其中的3份,即种玉米的面积是公顷。
预设2:也有学生用计算的方法得出结果,即×==(公顷)。(板书)
2.提升认识,总结法则。
师:观察黑板上的两道算式,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特点?
都是分数乘分数。
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分数乘分数该怎样计算?
学生根据前面的操作和感悟,可以发现“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这个规律。
师小结: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板书)
师:在学习的过程中,是什么帮助我们把不容易理解的算法算理,很形象地表现出来呢?(板书:数形结合)
【设计意图】适时地组织学生“回头看”,回顾前面所学习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概括能力,再次凸显数形结合在理解算理算法中的重要作用。
四、巩固练习,反馈提高
1.课件展示教科书P4“做一做”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
2.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2题。
(1)学生独立看图填一填。
(2)指名汇报,说说思考过程。
【设计意图】这是一道看图计算的练习,旨在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加深对分数乘分数算理的理解。
3.课件展示教科书P5“做一做”第3题。
(1)引导学生读题,梳理已知条件与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
(3)全班交流汇报。
4.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指名汇报,说说解题思路。
学生能够正确地列式计算,但有部分学生忘了带单位,教师要及时提醒。
5.课件展示教科书P6“练习一”第5题。
(1)指名板演,其余学生自主完成。
(2)全班订正,指名交流汇报,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
学生可能利用“单位量×数量=总量”列式,也可能想成要求的是“个kg是多少”或“kg的是多少”,学生的不同思路只要是正确,都要予以肯定。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运用所学的分数乘法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加深对分数乘分数意义理解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五、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你们今天有哪些收获呢?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分数乘分数,同学们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辨析,发现了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还了解了数学学习的秘密武器——数形结合,今后的学习中大家会经常用到它哦!
板书设计
分数乘分数(1)
①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公顷)
②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公顷)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用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作业设计
完成本节课习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来突破教学难点。整个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经历对题意、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再到对分数乘分数的算理、算法的理解过程。教学时根据学生思维的特点,引导学生参与折纸、涂画等操作,促进了各个层次学生的交流与发展。借助直观操作,手脑并用,数形结合,使学生在理解意义、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算法。反思整节课的教学,在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中,有点重结论轻过程,如果加上学生自己举例验证的环节,就更能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14张PPT)
数 学
人教版 六年级上
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
第三课时 分数乘分数(1)
课堂目标
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探索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理解分数乘分数的算理。
探究新知
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
(1)种土豆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2
1
5
1
=
10
1
(公顷)
2×5
1×1
=
李伯伯家有一块 公顷的地。
种土豆的面积占这块地的 ,种玉米的面积占 。
(2)种玉米的面积是多少公顷?
×
2
1
5
3
=
10
3
(公顷)
2×5
1×3
=
探究新知
×
2
1
5
1
=
10
1
2×5
1×1
=
×
2
1
5
3
=
10
3
2×5
1×3
=
分数乘分数,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探究新知
巩固练习
1. 只列式,不计算。
(1) kg的 是多少千克?
(2) kg的 是多少千克?
5
3
2
1
7
4
12
7
×
2
1
5
3
×
12
7
7
4
2. 看图计算。
× =
× =
× =
1
4
8
15
9
16
巩固练习
3. 一面墙的面积是 20m2,已经刷完了整面墙的 。
已经刷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3
1
20
=
3
20
(平方米)
答:已经刷完的面积是 平方米。
3
20
巩固练习
4. (1) t 的 是多少吨?
(2) m 的 是多少米?
×
4
1
5
3
=
20
3
(吨)
×
8
3
4
3
=
32
9
(米)
巩固练习
5. 某种农药 kg加水稀释后可喷洒 1 公顷的菜地。
喷洒 公顷菜地需要多少千克的农药?
×
2
3
5
1
=
10
3
(千克)
答:需要 千克的农药。
10
3
巩固练习
课堂小结
分数乘分数的计算方法: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
分母相乘的积作分母。
用字母表示为 × = (a≠0,c≠0)
课后作业
完成本节课习题。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