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材分析及教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0-11-05 22:0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第七册第四单元教材培训
主讲:陈吉胜
一、教材的主要特点
四年级上册教材的主要特点,与一、二、三年级教材是一脉相承的。
1、加强目标意识,全面、准确地落实语文教学目标。
2、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3、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
4、加强开放性,密切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语文学习是母语的学习,学习的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所以,语文学习决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局限于课堂,应该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拓宽语文学习的途径。本着这样的思想,教材的编写加强了开放性,把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主要表现:一是注意引导学生用生活中的实例,加深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二是从生活的实际需要中提炼口语交际话题,练习写作;三是结合课文的学习引导课外阅读,重点推荐了《格林童话》和《爱的教育》,引导学生读整本的书;四是通过综合性学习,开展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这样的编排,充分体现了听说读写各项语文学习活动的综合,课内外语文学习的紧密联系,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使学生在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中学语文,用语文。
二、阅读教材与教学要求
四年级上册的阅读教材,除安排识字和写字任务外,还注重以下五个方面的引导:练习朗读和默读;理解内容,体会感情;领悟表达的方法;积累语言;向课外扩展延伸。
1.练习朗读和默读。
默读的练习也是四年级上册阅读教学的重点。要通过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学会默读。教材中有多篇略读课文明确要求通过默读了解课文内容。精读课文的思考练习,虽然没有明确提出默读的要求,但是许多练习必须在认真默读的基础上完成。默读能力的提高有个训练的过程,要求学生默读应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使学生能切实地默读课文,并按要求认真思考,默读以后要注意检查效果,决不能匆匆忙忙,使默读的环节流于形式。
2.理解内容,体会感情。
四年级上册教材,根据课文的不同特点,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理解内容的主要方法有:通过理解重点词句进而理解内容;边读边展开想象,把课文描述的内容在头脑中形成画面;理清文章的条理,再用自己的话叙述课文的内容等。引导体会感情的方法,主要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入境入情地读书,然后交流各自的阅读感受。
3.领悟表达的方法。
通过阅读,既要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又要领悟和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四年级上册教材的编写体现了这样的思想。教材中对领悟表达的引导,涉及到诸多方面:一是领悟遣词造句的准确;二是体会语句的具体形象;三是体会文章条理清楚的表达方法;四是体会选材的别具一格。教材中还特别安排了侧重学习表达的“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组,读了《白鹅》和《白公鹅》,我们会觉得两位作家笔下的白鹅,特点是那样相同,形象都栩栩如生,但表达方法和语言风格又迥然不同;老舍的《猫》和《母鸡》,都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但写法完全不一样,通过对比阅读,学生会受到很多启发。
对于表达方法的领悟,教材中都采用了启发式,有的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比较发现,有的是先举一两个例子,再让学生找出类似的例子来读读,体会体会。教师教学时要注意这个特点,一定要让每个学生经历这样的领悟过程。
三、单元教材分析
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大家庭里。在作家的眼里,在作家的笔下,动物是什么样的?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些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同一动物。后两篇《猫》和《母鸡》,是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心理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与思、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分析
全体学生都比较喜爱语文课,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踊跃发言,特别喜欢以四人小组的形式进行朗读练习。在分角色朗读的过程中,每一位学生的朗读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教学设想]。
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所以教学以读为主,引导学生在读中学。
2、设计多种活动,给学生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环境。
3、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留下足够的空间为学生张扬个性,激扬灵性服务。
[教学目标]
1认识29个字,会写25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
3从中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流程]
一、基本策略
这组课文都要引导学生熟读课文,采取指名读、自由读、同桌读、小组读、比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读中悟、读中思。
二、各有侧重
(一)《白鹅》
1、在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说一说:读了课文,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白鹅的特点。)
2、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二)《白公鹅》
1、让学生回顾《白鹅》的特点
2、通过自读课文,了解内容,认识生字。
3、交流两位作家描写同一事物的异同。
(三)《猫》
1、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体会猫的性格特点和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并初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是怎样把猫的特点些具体的。
(四)《母鸡》
1、读前面的阅读提示,明确阅读目的。
2、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
3、讨论《猫》和《母鸡》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写的,都是写动物,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
课时安排:
《白鹅》两课时
《白公鹅》两课时
《猫》三课时
《母鸡》一课时
《语文园地四》四课时
四、每课分析
13 白 鹅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一提到鹅,谁都会随口吟出“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这首诗着眼于鹅的形象──色彩的美丽和姿态的优雅,在《白鹅》这篇课文中,作者重点表现的则是白鹅性格的特点──高傲。刚把这只鹅抱回家时,从“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的姿态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继而以“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这一过渡段统领全文,细致刻画了鹅“严肃郑重”的声调,“大模大样”的步态和“三眼一板”“一丝不苟”的吃相。
作者善于运用对比的方法来突出鹅的特点。如,用鹅的“引吭大叫”与狗的“狂吠”对比,表现鹅的叫声“大”和“严厉”的特点;用鸭的“步调急速,有局促不安之相”,显出鹅“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大家风范;通过对狗“躲在篱边窥伺”“敏捷地跑过来,努力地吃它的饭”“立刻逃往篱边,蹲着静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琐相的描写,彰显鹅的老爷派头。这一系列对比,非常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
此外,作者还善于运用反语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如,用“我们的鹅老爷”“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似乎含有贬义的词语表现鹅的个性,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有趣、可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爱、对生活的热爱;二是在阅读中体会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感受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教学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教学难点是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和吃相中。
“高傲”是指极其骄傲,自以为了不起,看不起别人。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集中概括了鹅高傲的具体表现。同时,它也是过渡句,不仅承接了上文“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还引起了下文“鹅的叫声……”,使文章表达自然,条理清楚。
②鹅的步调从容,大模大样的,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
“从容”中的“从”读cóng,不读cōng,“从容”是不慌不忙、镇静、沉着的意思;“大模大样”中的“模”读mú,“大模大样”用来形容傲慢、满不在乎的样子;“颇像”就是很像;“净角”中的“角”读jué,是角色的意思,“净角”是一种戏曲角色,通称花脸,扮演性格刚烈或粗暴的人物。作者用“京剧里的净角出场”来比喻鹅的步调,不仅形象地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③譬如吃了一口饭,倘若水盆放在远处,它一定从容不迫地大踏步走上前去,饮一口水,再大踏步走去吃泥,吃草。
“譬如”是比如的意思;“倘若”是假如的意思;“从容不迫”是指非常镇静、不慌不忙的样子。在这一段的前一部分,作者对鹅怎样吃饭进行了充分的描写:先写鹅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一样是水,一样是泥,一样是草”;然后举例说,“先吃一口冷饭,再喝一口水,然后再到别处去吃一口泥和草”;再用“譬如……”这句话举例,不厌其烦地描写鹅的吃相,作者就是想突出鹅吃相的可笑,可笑在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可笑在一丝不苟的吃法,可笑在循规蹈矩、不会变通的做法。这是下文提到的鹅吃饭时“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的原因,鹅的高傲也就在这其中体现出来了。
④这样从容不迫地吃饭,必须有一个人在旁侍候,像饭馆里的堂倌一样。
“侍候”是指在别人身边供使唤,照料别人的饮食起居;“堂倌”在旧时用于称呼饭馆、茶馆或酒店里的招待人员。堂倌在过去地位低下,作者这样比方,是有意降低自己的地位,显示鹅的尊贵。
⑤因为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每逢它吃饭的时候,狗就躲在篱边窥伺。
“窥伺”是指暗中观望动静,等待机会,多含贬义。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连附近的狗都知道它的吃法,了解它吃食的规律,可见它是多么严格地遵守着吃饭的三眼一板。在这里,作者还称它为“我们这位鹅老爷”,明贬实褒,言语间流露出来的亲昵和叙述中的煞有介事,表现出作者对鹅充满了爱意。
(2)对词语的理解。
左顾右盼:“顾”和“盼”都是看的意思。课文里指鹅来到了一个陌生的环境,东看看,西看看,一点儿也不拘谨。
引吭大叫:“吭”是喉咙的意思。这个词是说鹅伸着脖子敞开喉咙大叫。
局促不安:形容拘谨、不自然、不安定的样子。本文指鸭子的步态急速,很不自然。
三眼一板:比喻言行有分寸、有条理。这里指鹅的吃法刻板,从不改变。
一丝不苟:形容办事认真,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在课文里指鹅的吃法每天都一个样,一点儿也不马虎。
不胜其烦:指忍受不了某种麻烦。
空空如也:什么也没有了。
扬长而去:指狗偷食完鹅的食物后大模大样地离开,与偷食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奢侈:花费大量钱财追求过分享受。文中说鹅并不奢侈,是指鹅虽然需要三样东西下饭,但这三样东西都是平常的东西,不需要什么花费。
二、教学目标
1 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局促不安、京剧、毫不相让、一日三餐、滋味、倘若、从容不迫、侍候、脾气、扬长而去、空空如也、责备、供养不周、邻近、不胜其烦、架子十足”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佳句。
3 了解白鹅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之情。
4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写的方法,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生动和幽默风趣。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体会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从那些看似贬义的词语中体会作者对鹅的喜爱。
四、教学建议
1 教学本课前,可以让学生观察鹅,了解鹅的特点。教师准备鹅的图片或鹅活动的多媒体课件。
2 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可以采用以下思路展开教学。
首先,在学生自读自悟、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请学生说一说:读了课文,这只白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交流的时候,要引导他们结合有关语句概括出鹅的特点,并重点体会“鹅的高傲,更表现在它的叫声、步态、吃相中”一句,体会作者先总写后分述的写作方法。
然后,引导学生围绕“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鹅的高傲”这一问题展开讨论,从具体语句中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鹅的高傲的,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形象和语言的幽默风趣。
3 教学时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读的主旋律是鹅的“高傲”。它的高傲不令人生厌,而是引人发笑、饶有风趣,因此,朗读的情感基调是趣味性,要读得妙趣横生才好。
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用得非常生动、传神,四字词语很多,读的时候要注意读出这些词语的兴味。如“左顾右盼”“厉声呵斥”“引吭大叫”“局促不安”“步调从容”“大模大样”“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昂首大叫”“不胜其烦”,要引导学生在读中体会这些词语的意思,读好了这些词语,趣味也就出来了。
4 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和字形。如,“看守”的“看”读kān;“侍候”中的“侍”读shì,要与“待”区别开;“厉”要注意与“历”区别,“厉”一般含有严格、严肃的意思;“脾”右边的笔顺为撇、竖、横折、横、横、撇、横、竖,要特别提醒学生注意,中间的撇是从“白”中撇下来的;“餐”字左上部分的笔顺为竖、横、撇、横撇、点,“又”和“食”的末笔均为点。
5 在教学时要重视语言的积累。教师应引导学生把喜欢的部分背诵下来,还要让学生找出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细细品味、欣赏,并抄写下来,达到积累语言的目的。
6 在学生感受到白鹅的可爱有趣之后,教师相机鼓励他们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还可以建议学生课后阅读《白鹅》的其他片段,或丰子恺的其他散文,进一步体会作者的语言风格。
五、教学准备
1、教师演示文稿
2、网上查阅人教版网站:http:// ( http: / / / )
  3、参考资料:
丰子恺
(1898-1975)
现代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浙江桐乡人。早年曾从李叔同学习绘画、音乐。1921年去日本。回国后先后在上海、浙江、重庆等地从事美术和音乐教学。受有佛教影响,作《护生画集》寓以拂家护戒杀之旨。五四运动后,即进行漫画创作,早期漫画多暴露旧中国的黑暗,后期常作古诗新画,并常把儿童生活作题材,自谓要沟通文学及绘画的关系,有《锣鼓响》等作品。造型简括,画风朴实,受日本画家竹久梦二的影响。建国后,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作有《庆千秋》、《饮水思源》等具有新意的作品。著有《音乐人门》,泽有《西洋画派十二讲》和外国文学作品《源氏物语》、《猎人日记》等多种。擅散文和诗词,隽永疏朗,别有一体,有《缘缘堂随笔》等。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你们见过白鹅吗?想说些什么吗?(播放有关鹅各种神态及活动的录像,展示课文中的白鹅图。)  2、可让学生回忆曾经读过的以“鹅”为题材的诗文。3、讨论:这首诗突出了鹅的什么特点?(这首诗写鹅,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语言简洁,色彩鲜明,画面感强。但毕竟是儿童之作,而且全诗总共才18字,不可能包含更丰富的内容。) 丰子恺先生的散文《白鹅》,内涵要丰富得多,语言也很有特色,生动幽默,而且富有童趣,值得一读。引入新课,板书课题:白鹅4.作者及写作背景简介《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而人们内心更是焦虑苦闷。丰子恺在读书、作画之余,在院子里种豆、种菜、养鸽。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二、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1.出示卡片,读生字、新词。  强调读准“颈、吭、倘、供”的字音和“看守、净角、譬如、窥伺、侍候、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倘若、供养不周”等词语,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  2.知道什么是“净角”吗?(播放“净角”脸谱图像)“角”是多音字,在“角色”中读“jue”,而不是“jiao”。自己读两遍。  3.自由大声读课文,碰到难读的字词句多读几遍。说说白鹅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4.小结,肯定同学们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白鹅某方面的特点。三、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课文是怎么写的?自己读第一、二自然段,你认为哪些句子很重要,和全篇课文有联系的?用横线画下来。(自学)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2.学生谈体会,老师小结:整篇课文都围绕“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来写。第二自然段也很重要,它不仅连接第一段的内容,还告诉我们后面几个自然段分别从鹅的叫声、步态、吃相几方面写出了鹅高傲的特点。  相机板书:好一个高傲的白鹅叫声步态吃相  3.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新课。1、读1、2自然段,说说写了白鹅的什么特点?2、这两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课文是怎样把白鹅叫声的特点写具体的呢?默读第三自然段,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2.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3.认真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白鹅还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相机板书:尽职勇敢可爱。 4.指导读书方法:读书,不但要从字面上理解,还要联系上下文深入体会字里行间包含着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作者表面写白鹅高傲,叫声很凶,实际是在赞扬它的尽职、勇敢。 5.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6.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7.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1.齐读课文,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出了白鹅步态的特点?2.同学们能从课文写鹅和鸭的词语中,想象出它们是怎么走路的吗?谁来演一演?下面的同学注意看,要用课文里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 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 4.小结后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5.积累词语──“步调急速、局促不安、大模大样、从容不迫”。  六、积累运用,读写结合。1.课文用准确的词语和生动的事例写出了鹅的高傲。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___________________ 2.练笔,展示,评议。四、书写生字1 进一步认读生字。  2 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  3 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餐”“蹲”“脾”三个字,要注意字的结构,摆放匀称。“餐”“脾”的笔顺要注意。五、布置作业1、文中有许多写得生动有趣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背一背,并写下来。2、回忆本课的写作方法,并仿照着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学生自由交流 让学生认真听,交流预习时搜集的材料,如骆宾王的《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学生讨论归纳:抓住了鹅的外形特征和动作, 学生交流自己预习时收集的资料 认读生字词,读准字音,特别注意翘舌音、多音字的读音。小组交流,怎样记住字形的。理解“净角”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小组内交流达成共识:本课写出了白鹅的高傲 学生活动:(1)自由朗读1、2自然段。画出自己认为很重要的句子。(2)说说你画了哪些句子,为什么? (3)学生谈体会 (4)齐读第一、二自然段,加深体会课文中心句及过渡段的作用。 学生回忆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回答。 1、学生默读、勾画,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2、把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3.通过多种形式读,带着想象读出内心感受。4、学生再次交流:从“养鹅等于养狗”看出作者认为鹅很忠诚,能看守门户;从“雪白的大鸟”可以看出鹅十分可爱;从“凡有生客进来,鹅必然厉声叫嚣”等词句看出鹅对陌生人敢厉声呵斥,非常勇敢、非常尽职。 再读,带着感情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品味作者对白鹅的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作者认真观察的态度和写作方法。齐读本段的词语: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齐读课文,体会作者通过鸭和鹅比较的方法突出鹅的步态特点。 1、想象,自己先试着表演。2、抽生上台表演,其余学生注意看,然后用课文中的词语评评他们演得像不像。3、再读“好一个高傲的动物”,自由朗读,抒发喜爱之情。齐读第四自然段,加深体会。在积累本上积累词语。 学生以“我是一只_______的白鹅”为题写话。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学生交流:先在小组内交流再指名全班性交流。再读生字,注意书写。 读、背、写小练笔
板书设计:13 白 鹅叫声鹅(图) 步态 高傲 吃相
课后反思:
14※ 白 公 鹅
一、本课教材分析:
1、课文简说。
作者在这篇课文中描写了一只白公鹅的所作所为,表现了鹅的海军上将派头。课文是从白公鹅走路的姿态和平时的活动两方面写的。写鹅走路的姿态,突出了“慢条斯理”的特点:不仅每一步都掂量着走,即使是遇到狗,也不举步奔跑;写鹅的活动,突出了“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特点:不仅声势大──翅膀有力、嗓门大,而且与人抢占水面、公然吞食鱼饵,真是率性而为,毫无顾忌。拟人和夸张的写法,风趣而幽默的语言,是本文写作上的特点。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通过与《白鹅》进行同题对比阅读,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的人写同一类型的事物,语言各具特色;二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比较,对文章的写法有所感悟。
两位作家对白鹅的描写,主要有以下几点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有以下三点。(1)行文结构上,都是先介绍鹅的特点,再具体描写。《白鹅》的线索更加清晰一些,它以过渡段统领全文,再从叫声、步态和吃相上叙述鹅高傲的特点;《白公鹅》则以“海军上将”突出鹅的派头,接着描写这只白公鹅走路“慢条丝理、不慌不忙”和争抢浅水滩的趣事。(2)在描写方法上,两篇课文都非常注意拟人手法的运用。作者并没有仅仅把鹅当作动物来写,而是更多地赋予了它们人的情感,鹅的形象变得可亲了,鲜活了,使人读起来感到非常亲切。(3)都善于用反语来表达对鹅的喜爱之情。《白鹅》的作者虽然口口声声言其“架子十足”,是“鹅老爷”,言语间却流露出无法掩饰的亲昵,《白公鹅》中写道:“有多少次,它径直把我罐头筒里的鱼饵咽进了肚里,有时还拖走挂着鱼饵的钓绳。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因为它自认为是这条河的主宰。”作者的无可奈何中同样透出了对鹅满心的喜爱。另外,作者的语言都风趣幽默,用词也有许多相同之处。
不同之处主要有两点。(1)语言风格不同。由于国籍不同,民族不同,两位作家的语言也带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如,前者把鹅称作“鹅老爷”,后者说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读来给人以不同的形象感。(2)叙述的语气不同。虽然两位作者都是非常喜欢鹅的,但从叙述中,却能感觉到不同的语气。丰子恺更多的是善意的揶揄,如“我们的鹅老爷”,“附近的狗,都知道我们这位鹅老爷的脾气”;叶·诺索夫更多的是欣赏,并且语调轻松,颇有调侃的味道。这在课文很多地方都有体现,如,“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干这种勾当它从不偷偷摸摸,总是从从容容、不紧不慢的……”
教学本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体会白公鹅的特点,比较两篇课文写法的异同,感受作者语言的特点,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要是可以把军衔授给禽类的话,这只白公鹅理当荣膺海军上将衔了。它板正的姿势啦,步态啦,和别的公鹅攀谈时的腔调啦,全是海军上将的派头。
 “军衔”是用来区别军人等级的称号,如元帅、将官、校官;“荣膺”指光荣地接受或承当,如,“荣膺战斗英雄的称号”;“攀谈”的意思是拉扯闲谈。作者用海军上将来比白公鹅,突出了白公鹅的特点──有派头。“板正的姿势”“攀谈的腔调”,都是拟人的写法,这样写不仅形象,而且能使我们感受到作者对鹅的欣赏和喜爱。
②当白鹅在浅水滩里挺直身子、扇动起两只长长的有力的翅膀时,水面上便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也会沙沙作响。
“涟漪”指细小的波纹。这句话说明鹅的翅膀强健有力,有力到什么程度呢?水面上都泛起“层层涟漪”,岸边的芦苇都会“沙沙作响”。
③白鹅大概认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东西都属于它。它要是知道了连它自己也属于村里的少年斯焦普卡──他愿意的话,就可以把它抓起来,交给母亲,用它和鲜白菜一起熬汤喝──那可就要大吃一惊了。
这是作者调侃的话。对近似“霸道”的鹅,作者虽然无可奈何,却不憎恨它,之所以这样说,是出于一种喜爱。因为喜爱,才留心鹅的一举一动,做种种的遐想,用人的心理去推测鹅的心理,更突出了鹅的行为的放肆,增加了幽默的效果,使人觉得很好笑,很有趣。
在这句话中,出现了两个破折号。破折号主要有三种作用:一是表示注释说明,二是表示声音延长,三是表示话题转移。这句话中的两个破折号都有突然转移话题的作用:刚开始叙述的主体是“它”,后来突然改变了角度说“他”,接着又说“它”,因此用破折号。
(2)对词语的理解。
慢条丝理:形容动作缓慢,不慌不忙。
掂量:斟酌。在课文中指白公鹅走路不紧不慢,好像每一步都要想好才落脚。
举步:迈步。
官司:诉讼。这里指作者与鹅争水面的事。
径直: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文中指白公鹅直接去吃鱼饵,毫无顾忌。
勾当:读gòu dàng,常指坏事情。文中指白公鹅吃鱼饵的事情。
主宰: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在文中指白公鹅认为自己掌握着整条河。
二、教学建议
1、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顾《白鹅》的特点,再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认识生字。然后引导学生充分地读书、感悟,在有所感悟的基础上交流。
学生交流读书所得时,可以先从内容入手,说说自己发现了白公鹅都有哪些特点,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然后再交流“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异同”。应当注意的是,受年龄、阅读能力的限制,学生对作者写作方法的体会不一定很全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引导,但也不能要求过高。
2、要通过有感情的、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特点。在学生读懂这篇课文的基础上,还可以引导学生对比着读《白公鹅》和《白鹅》这两篇课文中相似的部分,让学生领略同一个意思用不同方式表达的奇妙。
朗读课文时要提醒学生注意,“直奔鱼竿”中的“奔”读bèn,是“直向目的地走去”的意思。
3、课后,建议学生阅读《同步阅读》中编选的《白公鹅》后半部分。
三、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白公鹅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学习作者的观察与表达方法。
4、读记好词好句,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课前准备
1、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
2、课文插图(或制作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那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又可爱。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板书: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呢?(板书:高傲)(板书:好斗) 2、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有哪些异同呢?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二、检查预习,初读课文① 同桌或4人小组互教互查生字词的读音,要求借助拼音读准确。② 指名分段试读课文,注意正音,要求读准,读通顺。三、对比阅读,领悟方法1、设计表格(或课件),引导对比阅读。A、 先出示(点击)旧课内容,再读新课,划出重点词句,进行对比阅读和交流。 白鹅 白公鹅 ①姿态 ②叫声 ③步态 ④吃相 ⑤玩相 B、 从表中你发现什么?(相同点、不同点)2、 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3、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A、 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B、 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C、 讨论: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四、品读词句,体会感情①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② 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五、作业 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第二课时一、认真观察文中的插图,想象一下:此时白公鹅可能正在干什么?然后试着用作者的口吻把画面说一说。二、学习作者的写法,把看到的白鹅用自己的话写下来。 学生大胆猜测:1、我想既然同样是鹅,一定和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差不多,也是很高傲的吧。 2、这篇课文的题目特别强调是公鹅,它一定很爱打架,比那只白鹅厉害。3、它的叫声一定更严厉,步态更傲慢,吃饭时是不是也得有一个人侍候……1 把课文读正确、流利。2 认读生字。3 生读书、批注4 小组交流。1 进一步认读生字。2 记忆字形。交流记忆方法。学生根据表格,自己读书,进行概括比较,填好表格。同桌交流,从表中发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学生找出文中的描写语句进行回答:(同:傲慢、派头;异: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生找出相关的段落读,再归纳:(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讨论,交流 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词、句读一读。抄写生动的词句生:瞧,这就是那只白公鹅,它那耀武扬威的样子,我早就见惯了。不知今天它又要和谁打上一架了。  生:我正在悠闲自得地垂钓,对岸的白公鹅大声叫喊着,我一看,原来它率领着一伙公鹅,又直奔鱼竿而来。我知道,它们又要赖在这里了,今天的鱼是别想钓了。  生:你看,它一下水,总是要扇动起有力的翅膀,亮亮地喊上那么几嗓子,海军上将的派头就是这么大! 学生练笔
板书设计:14 白 公 鹅姿态 叫声 步态 吃相 玩相白鹅 白公鹅
课后反思:
15 猫
教材分析:
 1、课文理解: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2、学习重点:
  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是最基本的方法,也是比较简单易学的方法。用“摘录法”概括段落大意,一般这种文章的段落里都有总起句或中心句。如《猫》,几乎每个自然段开头都有一个总起句。但第2 、3自然段总起句只是概括第2、3自然段内容,只有“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概括全大段的主要内容,可作为第一大段的段落大意。同样第4自然段总起句的前半部份“满月的小猫更可爱”可作为第二大段的段落大意。
  3、难点分析:
  “……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小梅花”指的是猫的脚印。因为梅花有五个花瓣,猫有五个脚趾,它的脚印和梅花的形状很相似。最重要的还是作者十分喜爱猫,由于喜欢就不会嫌它脏,就不讨厌它,所以把猫的脚印比喻成美丽的小梅花。这表达了作家老舍爷爷喜爱猫的思想感情。
教学建议: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一、 电脑制作的生字课件。
二、网上查阅人教版网站:http:// ( http: / / / )
  三、参考资料
  作者老舍(1899----1966),满族人,原名舒庆春,又名舒舍予,是我国著名的小说家和剧作家,被誉为语言大师。他的代表作有《茶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等。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一、导入(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对新课产生亲切感)。  1、哪些小朋友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猫给你们什么印象? 2、叙述:有一位很有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板书),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这就是我们课本上《猫》。二、自学课文。 1、小朋友自己读课文,看能不能读懂。不懂的自己做上记号。 2、查字典: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3、这篇课文中,写了哪些猫?(大猫和小猫),分段就可以把前面写大猫的作为一段,把后面写小猫的作为一段。 三、讲读课文。第一段:  1.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古怪",当你读到这一句时,你是怎么想的。  2.下面就写它怎么古怪,它古怪在哪儿呢?听老师读课文。  3.范读第一段。  4.现在我们先来看第一小节结合课件,以及平日观察,具体描绘一下猫的这些形象。每叙述一个形象,要求概括一下自己对猫的印象。(课件①:猫在睡觉) (课件②:猫出去玩) (课件③:猫等老鼠) 5.点拨:猫又是老实,又是贪玩,又是尽职,那么课文上是怎么把这些不同的特点联起来的呢?你们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 6.比较读这两种句式语气有什么不同?①说它老实吧  ②它很老实   ①说它贪玩吧   ②它很贪玩  "说它老实吧""说它贪玩吧",我们体会体会,这种语气给你什么感觉?7.根据板书指点:  说它   老实(可是)贪玩     贪玩(可是)尽职  指点:说它老实,它是乖,可是,它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是贪玩的,可是,它又尽职的。所以课文开头第一句就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些就是猫的古怪的表现之一。启发:其实猫就是猫,白天睡大觉,晚上捉老鼠,没事东跑西跑,根本谈不上什么古怪呀,老实呀,乖,贪玩呀,尽职呀。但是作者为什么这么写呢?8.指导朗读。现在我们看,谁能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第二小节继续往下读,猫又怎么古怪的,这一节中,你觉得哪几句是主要的,能概括全小节内容的,把有关的语句划下来,准备自己讲书。这一小节请小朋友自己读读、想想、讲讲。例如层次怎么分,详略怎么样运用的什么表现手法,用词造句,甚至标点符号的作用都可以讲。 10.指名读第二节,要把你们刚才讲的冒号、层次、感情,用停顿和语调表达出来。  四、巩固词语。任凭、无忧无虑、温柔可亲、尽职、变化多端、闭息凝视、古怪,从中挑出两到三个,写出猫给你的印象。五、各自练习背诵一、二两节。第二课时一、讲读课文。第三节。  1.这一节进一步写出猫的古怪。你们能用一对反义词把这一节的内容概括一下吗?(板书:怕、勇猛)  2.用上关联词语把它们联接起来。 3.现在我们来看整个的第一段,写猫的古怪,分了哪几层来写。就前一课出现的板书指点。 说它老实(可是)贪玩__贪玩__尽职古怪   温柔可亲__一声不响 __怕__勇猛  这些方面,课文中哪些写得详细(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根据学生回答在上面这些词上用彩色粉笔做上着重号。)为什么作者写猫的老实、尽职、温柔可亲、勇猛比写猫的贪玩、一声不响、胆小要详细呢? 4.指导:概括段意,这一段主要写的什么?我们还可以用书上哪一句概括?这一句写在这一段的第一句,这叫什么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二、第二段  1.你们再看第二段的第一句,在全段中的地位怎样?课文上说"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个"更"字告诉我们,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现在你们从课文里找找,哪些词语本来是用在小朋友身上,现在却用到小猫身上去了。 2.小猫的可爱,你们感觉了吗?我请谁来讲,先照课文讲,然后补充自己所观察的,说出小猫的天真可爱。  3.指名朗读。  4.特点层次。 一根鸡毛淘气 一玩起来 它们的胆子 你见了三、练习背诵。四、说话练习:过去我们写动物,只懂写出动物的形状、生活习性,这篇课文却着重写出了猫的性格及作者对猫的爱。谁能选自己所喜爱的一种小动物,说出它的特点,表达出你对它的感情。(提供导语:___的性格实在_____,_______。)第三课时一、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1、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二、练习仿写。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 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谈谈对猫的认识。 生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出不理解的字词和句子。学生抓住组成词的关键性字眼,查字意,然后理解词义小朋友再读一遍。划分段落。分好段想一想:课文第一段,主要写大猫的什么特点?课文第二段,写小猫的什么特点?把能概括它们这一特点的句子划下来。(第一段: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二段: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读、思考 听范读 读第一小节,边读边想:从这一节叙述的内容里,我们看到了猫的哪几种不同的形象。学生叙述:猫很老实。(释:无忧无虑)学生叙述:猫很贪玩。学生叙述:猫很尽职。(释:尽职)(突出:"非┉┉不可┉┉") 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课文中连接的词语和句子。("说老实吧,它的确┉┉";"可是┉┉";"说这贪玩吧,的确是呀┉┉""可是┉┉") 生读,比较读,再比较比较,体会体会(并不完全这样) 学生思考后回答:(作者爱猫,觉得猫像顽皮可爱的小孩似的,所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这样就把作者爱猫的感情表达出来了)自读,互读,把作者对猫的爱表达出来。(可划的词语: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一声不响。)自己读书要点:(1)"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后面用了冒号,表示下面写猫的温柔可亲。(2)高兴时的温柔可亲是详写的,不高兴时一声不响,写得简略。(3)写高兴,着重写了猫的不同叫声。突出有关词语:长短不同丰富多腔变化多端粗细各异(4)猫并无高兴与不高兴之分,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猫的感情。再读,读出自己的理解 抄写词语小练笔:从中挑出两到三个词,写出猫给你的印象。练习背诵1、2小节 读课文三小节,找出能概括内容的一组反义词:怕、勇猛 "既┉┉又┉┉""虽┉┉但更多的是┉┉" 学生看着板书回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原因有二:一方面是作者爱猫,就把猫的长处写得详细,二方面事实上猫的优点是主要的,不然的话,怎么会许多人家养猫,作者又怎么会爱猫呢?) 生概括:("猫的性格实在古怪)总起句,(让人一看就明白,而且印象深刻) (也是段首概括)。学生找出来读一读("好玩具;不哭、打秋千、生气勃勃、天真可爱"以体会拟人手法的运用及作用。)学生讲 朗读,有感情 归纳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练习背诵 用自己的话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学生归纳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板书设计: 15. 猫   (说它)老实 (可是)贪玩猫 古怪   贪玩    尽职 温柔可亲  一声不响 怕     勇猛            好玩具 小猫 更可爱   也不哭  胆子越来越大 摔 抱 打
课后反思:
16※ 母 鸡
教材解读
  1 课文简说。
  本文是老舍先生另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描写了作者对母鸡的看法的变化,表达了对母爱的赞颂之情。课文以作者的情感变化为线索,前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前半部分写了母鸡的无病呻吟、欺软怕硬和拼命炫耀,再现了一只浅薄、媚俗的母鸡;后半部分则描写了母鸡的负责、慈爱、勇敢和辛苦,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转变为尊敬。
  本文的语言风格比较口语化,直白自然,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读起来令人感到亲切舒服。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通过与《猫》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作者在表现动物特点和表达情感上的异同;二是通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崇敬以及对母爱的赞颂。
  学习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母爱的伟大,并通过比较老舍两篇文章的特点,感悟作者的语言风格,加强语言实践。
  2 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到下蛋的时候,它差不多是发了狂,恨不能让全世界都知道它这点儿成绩;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
  这是作者夸张的写法,讽刺了母鸡的炫耀。聋子本来是不怕吵的,作者用“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淋漓尽致地表达了讨厌母鸡的情绪。
  ②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
  这三句话都是在写母亲,对母亲的赞颂之情在逐句加深。作者为母鸡身上所表现出的母爱所震撼,认识到天地间所有的母亲都是英雄。这是对普天下所有母亲的赞颂。
  ③我不敢再讨厌母鸡了。
  作者用“不敢”来表明自己对母鸡情感的变化。他此时已不是简单的喜欢,而是对母爱的一种纯洁、神圣的尊敬,是情感的升华。
  (2)对词语的理解。
  如怨如诉:形容没完没了地抱怨、诉说。本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形容母鸡拉长音的叫声影响人的情绪,令人讨厌。
  趁其不备:趁人不防备的时候。文中指母鸡在欺负自己的同类时是出其不意地下毒手,非常凶狠,让人厌恶。
  警戒:戒备。文中指母鸡为了保护小鸡的安全,一直保持着高度的警惕,并不畏任何强敌,随时准备作战,表现了这位鸡母亲的负责、慈爱、勇敢与辛苦,也表达了作者的敬意。
  鸡雏:幼小的鸡。
教学建议
  1 本文是略读课文,可以通过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让学生明确阅读目的:文中的母鸡是怎样的;与《猫》相比,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然后让学生充分读书,在有所感悟后再讨论交流。
  2 本文内容浅显,学生很容易理解课文的内容。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感受母鸡伟大的母爱。可以先让学生自读自悟,弄清作者对母鸡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原因是什么,然后再交流读书体会。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前后对比,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和母爱的伟大;还要注意结合具体语句来体会,使学生认识到,母鸡就是一个无私无畏、日夜操劳的伟大母亲。
  3 引导学生对比阅读后进行讨论:《母鸡》与《猫》这两篇课文都是老舍所写,而且都是写小动物的,在写法上各有哪些特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酌情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引导工作。
  两篇文章的结构都非常清晰。《猫》写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淘气可爱,由两部分构成,并以“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为过渡句,将两部分内容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母鸡》可以明显分为母鸡孵鸡雏以前和孵出鸡雏以后两部分,以过渡段使文章浑然一体。
  在叙述动物的特点时,作者善于用总分段式。如写猫,先写“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再具体写它的表现。写母鸡时,先写“我一向讨厌母鸡”,再写它令人生厌的三个方面。
  在表现小动物的特点时,作者用事实说话,通过对点滴小事生动具体的描写,使笔下的动物呼之欲出。
  在情感的表达上,《猫》通篇都在写猫的可爱,无论是猫的古怪,还是猫的淘气,从始至终都是一种喜爱之情;而《母鸡》则写了由“讨厌”到“不敢讨厌”的情感变化,用前后的强烈对比,加深了对母爱的赞颂。
  在语言的运用上,是老舍先生一贯的无雕饰的生活化的语言风格。在《母鸡》中,运用的几乎都是群众口语,有着浓郁的“京味”,如,“听吧,它由前院嘎嘎到后院,由后院再嘎嘎到前院,没完没了,并且没有什么理由,讨厌!”“使人心中立刻结起个小疙瘩来”,“咬下一撮儿毛来”,“就是聋子也会被它吵得受不了”。读这些文字时,使人感觉不是在读,而是在听街坊邻居说,是那样的生动鲜明而又通俗易懂。
  4 朗读时要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似(shì)的,欺侮(wǔ),可恶(wù),差(chà)不多。
  5 教师应引导学生扩展阅读,如,推荐学生阅读选读课文中屠格涅夫的《麻雀》,《同步阅读》中普里什文的《柱子上的母鸡》、列那尔的《母鸡》,或是其他作家描写小动物的作品,以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丰富语言积累。
教学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 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2、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课前准备:
1、课件、图片。
2、网上查阅人教版网站:http:// ( http: / / / )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一、交流见闻,导入新课1、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2、导入新课:  猫是一种很平常的小动物,可是在热爱社会的老舍先生看来,却如同一个既可爱又淘气的孩子。那么,老舍眼里的母鸡又是怎样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老舍先生的另外一篇文章《母鸡》。二、学习课文1、默读课文要求: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写喜欢的自然段是?2、反馈交流相机板书过渡: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a、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点拨,深化认识: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过渡: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4、学习4-10自然段a、 要求: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相机点拨并想象说话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三、升华主题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四、拓展延伸同学们也有自己的妈妈,你的妈妈平时是怎么关爱你的?点滴之恩,当涌泉相报,把你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话都在这一一地说出来,今天,老师希望同学们在踏进家门前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写的那句话,记住: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力量!五、分辨褒贬,积累词语1、思考讨论:  作者在表达自己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感情变化的过程中,遣词造句的感彩也发生了变化,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2、分类摘抄词语。  把自己欣赏的词句按褒与贬两类,摘抄在“采蜜本”上。六、反复回味,走近老舍  1、师生对话,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引导学生初步学习赏析名篇的方法。2、找一篇老舍先生的其他文章,和好朋友一起读一读,然后互相交流阅读体会。 交流课前收集的关于母鸡的见闻 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画下来。分段读,同桌纠正读音,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小组讨论、思考。读1-3自然段,勾出作者讨厌母鸡的词语。抓住: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读4-10自然段,用笔画一画,看看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想象: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母鸡警告自己的鸡雏。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说话。 根据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敬佩地读)读,第九段。讨论:赞美母爱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把最想对妈妈说的话用一两句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找一找,读一读,品一品。分类摘抄词语。交流各自读过《猫》和《母鸡》后,对老舍及其作品的看法。看课外书交流阅读体会
板书设计:(1-3)讨厌 母鸡 敬佩(4-10) 无病呻吟 勇敢 负责 欺软怕硬 慈爱 拼命炫耀 辛苦
课后反思:
语 文 园 地 四
教材分析:
这次“口语交际和习作”,是让学生说、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要求能抓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我的发现”的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句子的特点,读懂句子,体会句子的含义,学习明贬实褒的表达方式。
“日积月累”积累的都是关于动物的成语。16个成语中出现了“龙、凤、虎、猫、马、牛、鸟、鸡、鼠”等9种动物。可以让学生读读成语,说说成语的意思,还可以交流自己平时积累的包含动物名称的其它成语,以丰富词语的积累,激发主动积累成语的兴趣。
“趣味语文”中所选的短文写的是苏东坡便装到寺庙去游玩,寺庙的主持对待他先后采取了三种不同的态度。后来苏东坡以一副对联来回敬主持,令其哭笑不得。这个故事短小有趣,教学时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练习讲述,进行语言积累。
学习目标
  1. 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 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 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重点:
1、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2. 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教学准备
1. 实物投影仪
2. 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 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教学课时:4课时
教学过程:
时间 教 学 流 程 学生活动 课前修改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一、 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 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三、 分组交流1 :分组: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2 出示要求:  a) 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 表达真情实感;  c) 认真听,进行评议。  3 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 形式: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 内容: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第二、三课时习作:一、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二、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明确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三、 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四、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 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 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1、修改自己的习作2、 展示优秀习作  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第四课时一、我的发现  1 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为什么?3 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4 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5 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6 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二、日积月累1 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2 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3 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4 游戏:成语接龙5 竞赛。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看看谁是胜者。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抱头( )窜6、课外延伸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三、趣味语文1、独立阅读短文,读通读熟。2、结合有关语句说说故事里哪里有趣?3、结合短文内容,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4、语言积累:联系讲述,课后讲给别人听。 先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分组。根据要求,说出自己喜欢的动物的特点,要有真情实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全班汇报。并互相评价。 自由组合,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仔细阅读习作提示,并想一想怎样才能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学生试写,小组交流,互相评议对自己的习作进行修改、誊抄。 读句子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意他们的看法)这种方法叫“明贬实褒” 从文中去找出类似的句子。个别学生发言小组交流 交流生活中这样的例子 想一想,自己在写作中运用过这种方法没有?怎样运用的?再说一说。 正确读成语想想这些成语的特点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游戏 竞赛,以小组为单位,看哪个小组先胜。 课后积累 自由阅读短文,读通读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说:主持的做法有趣东坡的对联有趣主持后来的表情有趣………思考,加标题:
课后反思:
PAGE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