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4张PPT。第一部分主干知识系统梳理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的形状、大小与运动(1)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2)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
(3)分别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公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2.地球仪(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用经纬网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3.地图(1)运用地图辨别方向、量算距离、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
(2)识别等高线地形图上的山峰、山脊、山谷等。
(3)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4)根据需要选择常用地图,查找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地图的习惯。(5)知道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 第 1 讲 地球
一、地球的大小和形状
1.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极________,赤道略鼓的
________球体。
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海边看帆船、站得高看得远、
月食、卫星照片、环球航行等。略扁不规则3.地球的大小:6 3714 万5.1 亿(1)地球的平均半径为__________千米;
(2)赤道周长约为__________千米;
(3)地球表面积约__________平方千米。
图 1-1-1二、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模型制作的________叫做地球仪。
2.地球仪上的点和线(1)地轴:地球自转轴。北极南极(2) 极点:地轴和地球表面的交点,指向北极星的一点是________,另一点是________。地轴圆圈赤道 (3)纬线:在地球仪上,与________垂直并且绕地球一周的
________。________是最大的纬线圈。
(4)经线: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________。半圆3.经度和纬度
(1)纬度:赤道以南为________,用“S”表示;赤道以北为________,用“N”表示。南纬北纬(2)经度:0°经线以东至 180°为________,用“E”表示;0°经线以西至 180°为________,用“W”表示。东经西经 (3)特殊的经线纬线:0°经线又叫做________________,0°
纬线又叫做________,23.5°纬线叫做____________,66.5°纬线叫做________。赤道回归线极圈本初子午线 (4)半球划分:南北半球分界线是__________,东西半球分
界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图 1-1-2)。
图 1-1-2赤道20°W 和 160°E三、地球的运动西东逆西昼夜1.一般特征顺东2.昼夜现象、昼夜交替与昼夜长短地球自转地球公转3.两分两至与季节的划分图 1-1-3春分昼长夜短冬至昼短夜长注意:南半球季节和节气与北半球相反。昼夜等长4.五带的划分图 1-1-4 (1)依据:____________在地表的分布状况。
(2)分界线:图 1-1-4 中,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是__________________。
(3)气候特征
热带:________________。
温带:________________。
寒带:________________。终年炎热四季分明终年寒冷太阳热量北回归线北极圈考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例题 1】读下面两幅经纬网示意图(图 1-1-5),回答(1)~
(2)题。
图 1-1-5(1)有关地球仪上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CA.经线指示东西方向
B.纬线指示南北方向
C.所有经线的长度都相等
D.所有纬线的长度都不相等 (2)图中 A、B、C、D 四点位于热带的是________,位于温
带的是________ ,位于寒带的是________ ,位于低纬度的是
________ , 位 于 中 纬 度 的 是 ________ , 位 于 高 纬 度 的 是________。DA、BCD 【方法点拨】(1)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南、北半球度数相等的纬线长度相等。
(2)热带范围:南北回归线之间;温带:回归线和极圈之间;
寒带:极圈到极点之间;0°~30°为低纬度,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A、BC考点 2经纬网的判读 1.方格状经纬网:根据“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南增
南纬,北增北纬”的方法判断经纬度。(如图 1-1-6)图 1-1-62.极地经纬网:(1)北极上空俯视图:经度按逆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2)南极上空俯视图:经度按顺时针方向增大的为东经,减小的为西经。(如图 1-1-7)图 1-1-7【例题 2】读图 1-1-8,写出图中各点的坐标。图 1-1-8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 【方法点拨】①“东增东经”、“南增南纬”。②先根据地球
逆时针自转,确定为北半球。再根据经度逆时针增大为东经,减小
则为西经。注意图中相邻两条经线、纬线的间隔都是 30°。(40°N,120°E)(0°,120°E)(30°N,60°W)(60°N,30°E)考点 3半球的划分 【例题 3 】一艘游轮从①地出发,经过②地和③地,最终
到达④地,据此回答(1)~(2)题。
图 1-1-9(1)游轮出发地的经纬度是()AA.130°E,10°N
C.130°W,10°NB.150°E,30°S
D.150E°,30°S(2)游轮经过的四点位于西半球的是()DA.①B.②C.③D.④ 【方法点拨】西半球的经度范围是 160°E ~180°~20°W。
如图 1-1-10:
图 1-1-10考点 4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图 1-1-11【例题 4】读图 1-1-12,回答下列问题。甲图 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夏至日秋分日图 1-1-12冬至日春分日 (1) 写 出 甲 图 中 字 母 代 表 的 节 气 名 称 : A.__________ ,
B.__________,C.__________,D.__________。
(2)当乙图中太阳直射点移动到③点时,甲图中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四位置是________地。B (3) 乙图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的时段是 ________ 和
________,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的时段是________和________。
(4)“五一”劳动节时,太阳直射________半球,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①②④⑤②③③④向北移 【方法点拨】注意图中箭头所表示的运动方向。
根据甲图中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公转方向推断节气。
乙图中③点,位于赤道上,并且此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南移,
可推断出为秋分日。
“五一”劳动节位于春分(3 月 21 日)到夏至(6 月 22 日)之
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北移。北考点 5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1.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逐渐降低。
2.太阳高度的大小与影子的长短:
(1)一天中,早晚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正午太阳高度
最大,影子最短;
(2)一年中,该地冬至日影子最长,夏至日影子最短(回归线
之间的地区,太阳直射时影子最短)。 【例题 5】下列四幅图是广州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
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我们冬至日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D【方法点拨】注意读懂图意,冬至日在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影子最长。图 1-1-13【例题 6】你所在学校的旗杆影子,中午时最长的一天是()DA.春分日
C.秋分日B.夏至日
D.冬至日考点 6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太阳直射的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
短(极地出现极昼、极夜现象除外)。【例题 7】读地球公转示意图(图 1-1-14),回答问题(图中二分二至日均指北半球)。图 1-1-14 (1) 当 地 球 公 转 到 B 处 时 , 中 山 市 的 昼 夜 长 短 情 况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 此 时 太 阳 直 射 点 所 在 的 纬 线 是________。昼长夜短北回归线D(2)当人们欢度元旦时,地球运行在()A.AB 之间
C.CD 之间 B.BC 之间
D.DA 之间 【方法点拨】地球公转到 B 处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
半球昼长夜短。
元旦(1 月 1 日)位于冬至日(12 月 22 日)到春分日(3 月 21 日)
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