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舟记>>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句式;2.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
【过程与方法】1.理清文章思路,探明主体部分说明顺序;2.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文章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领悟说明事物要能打动人的特点
【情感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1.了解我国古代艺人高超的雕刻技艺;2.理清文章思路,探明主体部分说明顺序
难点:1.品味语言,真切感受文章观察细致、描写生动的特点,领悟说明事物要能打动人的特点;2.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感情
【预习】
1.疏通生字词:罔 轩敞 峨 矫 椎髻 壬戌 袒 箬 糁 髯 篆
2.疏通字义:因 尝 泛 轩 启 糁 居 执 现 绝类 倚 攀 为
一、导
我国微雕艺术有着悠久历史,堪称一绝。三千多年前,甲骨上已刻下让我们今天用五倍放大镜才能识读的文字;唐代,能在象牙笔杆上雕刻铁马云雕的将士“行军路”(微雕图片欣赏)。今天,我们要学的《核舟记》,记录的就是我国古代的微雕艺术,读来令人惊喜。
二、学
1.阅读全文,请用文中的一个词概括王叔远的雕刻技艺。(奇巧)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表现雕刻者技艺的“奇巧”的?
船首尾:船舱内雕栏“相望”,可启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
船头: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
船尾: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
船背:“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总结评价:“曾不盈寸”
3. 王叔远雕刻的实际上是“大苏泛赤壁”这一主题,仔细阅读文中对于人物的描写,说说这些描写的生动传神之处。
(【幻灯片投影】背景简介
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实际是流放),他以读书和游览自娱。元丰五年,他曾两次到黄州以外的赤鼻矶游玩:一次是农历7月16日,一次是农历10月15日,并写下著名的前后<<赤壁赋>>。)
明确:
苏、黄:共阅一卷,情深意笃,忘却烦恼,襟怀旷达
佛印:洒脱不群、超脱尘世
两舟子: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
小结:雕刻者的技艺精妙绝伦。而作者的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作者在说明这件雕刻品时,不为原作所囿,在细节上又大胆想象,进行了艺术的再创造,赋予雕刻品以新的生命活力,这启发我们说明事物时不应是呆板平实的,而应该是能打动人的,给人想象的。
4.试一试:按空间顺序介绍你喜欢的一件工艺品,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船首尾:船舱内雕栏“相望”,可启可闭并刻有东坡名句的八扇小窗
船头:三人姿态、神情各有特色
苏、黄:共阅一卷,情深意笃,忘却烦恼,襟怀旷达
佛印:洒脱不群、超脱尘世
船尾:舟子神态、动作、神情刻画细致 一个悠闲自在
一个神情专注
船背:“细若蚊足,勾画了了”
总结评价:曾不盈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