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学目标】
1.了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2.了解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社会生活方面发生的变化及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难点:社会生活方面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什么是近代民族工业 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自己创办的资本主义机器工业。
今天学习《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要求:
阅读课本p120—p124页,根据自学提示,勾画重点内容,疑难问题做好标记。限时5分钟。
(二)自学问题:
1、状元实业家是谁,生活年代,创办实业?
2、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三个阶段,时间,原因?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总特点?
4、近代交通工具出现时间、名称、作用?
5、辛亥革命后,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变化有哪些?
6、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点?
三、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成果展示与合作探究)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产生
教师: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时间、事件?
学生:【时间】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
【事件】洋务运动
发展
教师: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时间、原因?
学生:【时间】甲午中日战争后(1895年后)
【原因】外国人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的刺激。
教师:状元实业家是谁?他创办什么企业?
学生:【状元实业家】张謇
【企业】大生纱厂
3.高潮
教师: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的春天”的时间、原因?
学生:【时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914—1918)
【原因】①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人们相继投资设厂,海外华侨也回国创业。②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教师: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出示相关图片。
萧条
教师:民族资本主义再度受挫的时间、原因?
学生:【时间】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原因】①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②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5.特点:①总体发展比较落后。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主要集中在上海、武汉等沿海沿江的大城市。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1.教师:①出示相关图片使学生明确: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②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2、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教师出示:相关图片,使学生明确.
(1)辛亥革命后的变化有:①剪辫,②易服饰,③废止缠足,④废跪拜礼,改为握手、鞠躬,⑤改称谓。
(2)特点是: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