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2-10-27 19:34: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四节《常见的动物》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说出生物分类的方法,理解“分类必须依据一定特征进行”,并且理解“分类标准不一样,分类结果也不一样”。
2.了解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能说出生物分类等级。
【教学重点】
动物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
科学的生物分类方法
【教具准备】
PPT课件
【课堂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要求学生进行角色转换:如果你经营着一家水果店,进了一批水果,你会怎么摆放这一堆水果?——分类摆放
2.请学生列举还有哪些场所也十分讲究物品的分类摆放。
3.教师引导:自然界光动物就有约125万种,为了更好地认识和研究它们,我们也需要对它们进行分类。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识
1. 活动一:对10种动物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进行分类。
(1)学生思考:分类前需做写什么准备?
——观察,了解动物特征,确定分类依据。
(2)学生活动:按一定的特征,将下列动物分类,分两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
(3)学生叙述各自分类的方案,教师进行评价和指导。
(4)教师引导进行活动总结:观察是分类的前提,物体的特征是分类的依据,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2.介绍林耐及一般的分类方法
不同的分类依据,使得分类结果也大不相同,如果大家都安各自的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话,就会造成一定的混乱,还是不能很好地帮助我们更好地去认识和研究各种动物,那怎么办呢?科学生物分类学的奠基人:瑞典分类学家、博物学家林耐提出:分类应该以生物鲜明的特征为依据。
学生思考:一般,我们观察动物从哪几方面入手?
——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
3.活动二:综合考虑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特征,完成活动二。
(1)学生活动:将下列物体按要求分类:①鸽子、②鲨鱼、③狗、④青蛙、⑤鳄鱼、⑥蝴蝶、⑦蜘蛛先将以上物体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将涉及到物体多的一类再分成两类。
(2)学生叙述分类结果,教师评价和指导。
(3)引导学生进行活动总结:分类是根据生物之间的差异大小逐级进行的。
4.对生物分类统一的规定: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分为七个等级
(1)以马、斑马、驴、犀牛、狗、蜂鸟、草履虫为例,介绍七个等级界、门、纲、目、科、属、种,获知“随着分类等级的由大到小,生物种类越来越少”、“随着分类等级的由大到小,生物的共同特征越来越多”、“随着分类等级的由大到小,亲缘关系越来越近”、“亲缘关系最近的是同一属中的生物”。
(2)介绍林耐的又一贡献:双名制,使动、植物的名称得到统一。
三、课堂小结
1.分类以观察为前提、以物体的特征为依据进行的,事物分类后,它们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清晰,不同的分类依据,得到不同的分类结果。
2.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识别各种动物,我们往往采用统一的科学分类方法:以生物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并根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等级逐级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