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案(基础知识梳理+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案(基础知识梳理+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5 09:43: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基础知识梳理:
一  九一八事变 中国局面抗战的开始 西安事变
1.九一八事变(1)时间: 1931 年9月18日(2)背景:①国际:日本侵华蓄谋已久;日本为转嫁危机摆脱困境加紧侵华②国内:国共对峙,日本有了可乘之机。影响: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从此中国人民开始艰苦卓绝的抗战。2.局部抗战(1)东北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2)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各抗日部队开始改变为中共领导的抗日联军。(3)面对不断严峻的华北危机,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领导下,北平学生举行是为游行,这就是著名的“一二 九”运动。3.西安事变(1)时间: 1936年12月12日(2)背景:①日本策划“华北自治运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②一二 九运动促使全国抗日救亡新高潮的出现③张学良、杨虎城与红军停战,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④蒋介石坚持内战(2)概况:1936年12月12日,张、杨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条件。(3)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二 七七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
1.七七事变(1)爆发: 1937年7月7日,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人宛平城搜查遭拒.随即炮轰我军防地,中国守军奋起反击。这就是“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2)影响: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2.第二次国共合作 1).背景:日本侵略者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后,国共分别发表声明,表明抗战立场,并加快了建立抗日统一战线的步伐。2).内容:根据两党协议,中国工农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朱德任总指挥,彭德怀任副总指挥;南方八省的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叶挺任军长。3).实现;1937年9月,国民党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实际上承认史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国共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拓展延伸】 12月13日-国家公祭日
意义:还原历史真相,告慰遇难同胞。警惕军国主义死灰复燃,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三  南京大屠杀
时间 1937年12月13日开始
背景 1937年,淞沪会战后上海、南京相继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陪都
概况 从1937年12月开始,侵华日军以集体枪杀、焚烧、活埋、砍头、军犬撕咬等各种残忍手段,对南京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进行了长达6个星期血腥大屠杀,遇害人数达30万人以上
特点 规模大、时间长、手段残酷、危害严重、遇害人数多
相关证据 相关遗址;当时日本的新闻报到;外国亲历者日记和相片;战后军事法庭的查证;幸存者回忆证言;日军士兵回忆录等
认识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者对中华民族犯下的严重罪行之一,充分暴露了日本军国主义凶恶残暴的侵略本质
国家公祭日 2014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四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1、正面战场的抗战
1.淞沪会战:粉碎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2.台儿庄大捷: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增强了中国军民必胜的信念。3.武汉会战:1938年6月~ 10月,期间取得万家岭战役胜利,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新增)4.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年12月开始年,增强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盟国的反法西斯斗争,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新增)5.豫湘桂战役:抗日战争进人相持阶段以后, 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导致了1944年豫湘桂战役的失败,丢失了河南、湖南、广西等省的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进行,地点在山西,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2.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教材新增)(1)1938年,毛泽东发表_《论持久战》 , 闸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2)陕甘宁边区首府、中共中央所在地_延安成为敌后战场的战略 总后方和指挥中枢(3)开展人民游击战争;(4)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减租减息的土地政策,开展大生产运动。3. 百团大战(1)时间、领导人、地区:1940年下半年、彭德怀、华北地区:(2目标: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敌人的据点:(3)意义: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信,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五   全民族坚持抗战(教材新增)、中共七大、日本投降、抗日战争的胜利
1 全民族坚持抗战(1)国民党:汪精卫投敌叛国,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的“皖南事变”;(2)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在敌后掀起大生产运动;(3)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4)各地青年学生、广大妇女、工人、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文艺界等通过各种方式支持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中华民族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2、中共七大(1) 召开时间、地点:1945年4月、延安。(2)主要内容: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抗日战争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目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②选举产生中央领导机关,毛泽东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③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3)意义: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3、日本投降(1)概况: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正式签署投降书。(2)影响: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回到祖国怀抱。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4、抗日战争的胜利(1)胜利原因①决定性因素: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2)历史意义①国内: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②国际: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1.时间:1921年7月。2.条件: ①工人阶级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②马克思主义得到广泛传播; ③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共产国际的帮助。3.地点:上海,后转移至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4.内容: (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2)确定党的中心工作是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3)成立了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5.标志: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一中国共产党诞生6、中共诞生意义(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必然结果。
易混易错、知识点拨与拓展
1、【易错易混】
1).中国十四年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2).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3).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抗战以来的重大胜利,百团大战是中共领导下的八路军在敌后战场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的战役;
4).抗战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 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
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5).区分
①中共七大-毛泽东-指导思想; ②遵义会议-毛泽东-正确领导
6).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是抗日战争的胜利而非解放战争的胜利。
7).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一百多年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并不能理解为“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拓展延伸】
1).一二·九运动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七七事变后(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了中共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推动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但合作的根本原因是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共同的民族利益使合作成为可能,西安事变只是起到了加速作用,而非决定性作用。
3).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是中国共产党顺应历史潮流采取的正确决策,也是与国民党政府的政策转变分不开的。它的形成为抗日救国的神圣事业建立了必要的基础,它的建立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4).台儿庄战役是日军向台儿庄发动进攻,国民党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进行的反击。台儿庄战役被誉为“抗战以来的第一快事”,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5).以武汉保卫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3、【知识点拨】
1)、为什么抗战时期中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提高?
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的斗争;国民党的正面抗战;国际友人的支援;爱国华侨的贡献;美苏的对日作战。根本原因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3)、如何看待正面和敌后战场发挥的作用?
1)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
2)敌后战场-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3)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4)、如何看待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日本陆军中将花谷正在《“满洲事变”是这样策划的》中写道:“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他记载的事件是()
A. 七七事变 B. 九一八事变 C. 淞沪会战 D. 武汉会战
歌曲《松花江上》唱出了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军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之情。东北的沦陷开始于 ( )
A. 九一八事变 B. “双十二事变”
C. 七七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的事件是( )
A. 九一八事变 B. 华北危机 C. 西安事变 D. 一二·九运动
张学良曾说:“内战不停止,很难造成抗日之局势,从前我认为非先统一则不能抗日,现在我则认为非抗日则不能统一。”基于这一认识,张学良
A. 宣告东北易帜 B. 撤出东北三省
C. 继续“围剿”红军 D. 发动西安事变
下面关于“一二九”运动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直接原因是九一八事变爆发
B. 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口号
C. 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
D. 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新高潮
20世纪30年代初,一群流亡到内地的东北作家,创作了一批描写家乡遭到外敌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  )
A. 新文化运动 B. 五四运动 C. 国民革命运动 D. 国民抗战
1936年,范文澜在《大丈夫:范文澜说英雄》序言中写道:“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
A. 呼吁民众弘扬民主精神 B. 强调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C. 督促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D. 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
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其表述不正确的()
A. 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
C. 是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建立的
D. 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
日本士兵武夫日记记载:上午8时30分列队。到城外下关打扫战场,也就是去处理敌人的尸体。扬子江岸边尸体遍地,令人吃惊。用汽船搬运死尸,投入扬子江的江心。仅我们处理的尸体就约2000具。该日记记载的事件是()
A. 八国联军劫杀北京 B. 南京大屠杀
C. 日本军队屠杀东北人民 D. 甲午海战
太平天国在这里留下印记,中华民国的历史从这里开始,日军的暴行在这里警钟长鸣。这里”是指( )
A. 武汉 B. 上海 C. 沈阳 D. 南京
1938年影片《八百壮士》插曲:“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率部坚守四行仓库的)民族英雄谢团长(注:谢晋元)……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曲中的这一场景发生在
A. 淞沪会战 B. 台儿庄战役
C. 武汉会战 D. 第三次长沙会战
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灭日本侵略军最多的一次会战。这次“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  )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C. 成为抗战以来中国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D. 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李宗仁回忆录》中写道:“我军人数虽少,装备虽差,但是我们是保国卫民,与侵略者作殊死战的哀兵……加以我们在指挥上对本军量力而用,上下一心对敌情判断正确,发挥了内线作战的最高效能,故有台儿庄的辉煌战果。”这个“辉煌战果”是()
A. 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B.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C.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D. 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
某人在抗日战争《千字文》中写道:“平型告捷,狙歼板垣。南京屠杀,血腥毕见。卅万军民,含恨九泉……晋冀鲁豫,报仇焰燃。”此文直接涉及的史实有()
①平型关大捷 ②淞沪会战 ③南京大屠杀 ④敌后抗日斗争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坚持全面抗战路线,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下列史实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有()
①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正式形成 ②领导台儿庄战役,取得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重大胜利 ③领导八路军、新四军奔赴敌后战场,钳制大量日军 ④取得百团大战胜利,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周恩来曾称赞他“是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这位军事家是(  )
A. 左权 B. 杨靖宇 C. 蔡锷 D. 赵登禹
“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该材料表明取得抗战胜利的最重要因素是(  )
A. 国民党正面战场抗战 B. 坚持持久抗战
C. 日本战略失误 D. 全民族团结抗战
党的某次会议提出:“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这次大会是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中共“七大”
“它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历程中一个重要阶段。它的胜利,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材料评析事件的是 ( )
A. 北伐战争 B. 抗日战争 C. 解放战争 D. 国共十年对峙
“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它”是指()
A. 辛亥革命 B. 五四运动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
【西安事变】
材料一:东北沦亡,时逾五载。国权凌夷,疆土日蹙……绥东战起,群情鼎沸,士气激昂。于此时机,我中枢领袖应如何激励军民发动全国之整个抗战!乃前方之守土将士浴血杀敌,后方之外交当局仍力谋妥协……蒋委员长介公受群小包围,弃绝民众,误国咎深。学良等涕泣进谏,屡遭重斥。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竟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稍具人心,孰忍出此!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1)根据材料一分析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
材料二:在日本帝国主义加紧对我国的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关头,中共中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936年,中国共产党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推动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摘自《筑梦中国》(第一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因素有哪些?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什么重大的历史意义?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十四年抗战”概念是把前六年的局部抗战和后八年的全国抗战作为一个整体的两个部分来看待的……在1931年至1937年的六年时间里……中国共产党积极引导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并且不断调整政策,从“抗日反蒋”发展为“逼蒋抗日”“联蒋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为实现国共第二次合作,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摘自2017年2月《求是》杂志《为什么是“十四年抗战”》
材料二: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摘自《正确看待抗战两个领导中心,中共是中流砥柱》
材料三: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说“十四年抗战”中局部抗战和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2)据材料二,概括抗日战争中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各自发挥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分别举出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一次经典战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国际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指示各地党组织,加强与抗日义勇军的联系,执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主动地争取团结各种抗日力量。从1932年起,先后组织了由汉、满、朝鲜、蒙古、回等民族的爱国志士参加的十余支抗日游击队,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
——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上册)》
材料二 武汉会战期间,中共中央明确提出了保卫武汉的任务,派周恩来、董必武等一批领导干部到武汉工作,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和组织各界民众配合国民党军保卫武汉的作战,武汉地区人民群众的抗日救亡热情空前高涨。
——据《中国抗日战争史简明读本》整理
材料三 抗战14年,中共在敌占区开辟的100万平方公里的抗日根据地中,收复的国土面积占关内国土沦陷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为,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摘编自蒋建农《中共是夺取全民族抗战胜利的中流砥柱》
(1) 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地区的抗战活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共产党在武汉会战中发挥的作用。
(3) 根椐材料三,指出作者认为抗战取得胜利的基本保证是什么
(4)综合上述三则材料,你能得到什么认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两位将军出于民族大义和爱国赤诚,毅然于1936年12月12日在西安发动兵谏,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两位将军也因他们崇高的爱国义举,被誉为“有大功于抗战事业”的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贾庆林
材料二 1937年7月,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并肩抗战。
材料三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材料四 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全民族的抗战,经过浴血奋战,中国人民克服了重重困难,付出了巨大牺牲,终于同美、英、苏等反法西斯同盟国一道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
(1)材料一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两位将军”分别是谁?
(2)根据材料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发动全国侵华战争”,其标志什么事件?
(3)材料三指的是哪次会议?该会议起到了什么作用?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答案和解析
1.【答案】B
【解析】
B.根据“在北大营,一无所知的中国军队,多数人还睡在梦乡……黎明时,奉天(沈阳)全城都落到我们手里”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1年9月18日,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挑起九一八事变,攻占沈阳。由于蒋介石下令不抵抗,日本陆续侵占了东北三省,中国开始了局部抗战。故B正确。
ACD.三项全部是全面抗战之后的事件。
故选B。
2.【答案】A
【解析】 A.九一八事变后,沈阳失守,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开始侵华,中国人民开始局部抗战,A正确。
B.“双十二事变”即西安事变,在中共和各方面人士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蒋介石获释,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标志着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预示着抗日新局面的到来,B错误。
C.七七事变标志着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民的全民族的抗战由此开始,C错误。
D.八一三事变是日军大举进攻上海,进而侵犯国民党的政府所在地--南京,D错误。
故选A。
3.【答案】D
【解析】D.1935年日本策划华北事变后,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剧。1935年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一二·九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到来。故D正确。
ABC.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D。
4.【答案】D
【解析】D.面对日本侵略者的入侵,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对日军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积极围剿红军。面对民族危机,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华清池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最后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初步形成。故D正确。
A.宣告东北易帜是在抗日战争之前,故排除A。
B.与题干主旨无关,故排除B。
C.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
故选D。
5.【答案】A
【解析】A.一二九运动的直接原因是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故A错误。
BCD.日军侵占了东北三省后又准备侵占华北,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1935年,日本不断制造一系列分离华北的活动,12月9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北京)大中学生数千人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要求保全中国领土的完整,青年学生在这次运动中起了主力军的作用,这就是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故BCD正确。
故选A。
6.【答案】D
【解析】1931年9月18日,日本又制造“柳条湖事件”,反诬中国军队破坏,炮轰东北军驻地,攻占沈阳,制造“九一八事变”。国民党政府对日本的进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张学良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将20万东北军撤出东北,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落入日军之手。因此20世纪30年代初,一批东北作家流亡到关内各地,他们创作了许多描写东北遭到异国蹂躏的作品,这些作品有利于激发国民抗战。
7.【答案】D
【解析】D.由题干中的时间“1936年”和“每当外力入侵中国的时候总有许多忠臣义士,用各种方式参加民族间悲壮的斗争……他们拼出血和生命,去保证民族的生存”可知,这一时期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作者上述言论的目的是唤起民众抵御外来侵略。D正确。
ABC.三项题干内容没有涉及,排除ABC。
故选D。
8.【答案】A
【解析】A.结合所学可知,1936年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建立,故A表述不正确。
BC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国民党公布国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是在日本侵华使得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建立的,以国共合作为基础,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后,开始了全民族的抗战,故BCD三项均正确。
故选A。
9.【答案】B
【解析】A.1900年.八国联军劫杀北京,故排除A。
B.依据“日本士兵武夫日记记载”“扬子江体遍地岸边尸体遍地,令人吃惊”“尸体就约2000具”等信息可知.该日记记载的是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扬子江是长江从南京以下至入海口的下游河段的旧称,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在随后六周内对南京平民和被俘的中国士兵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民众达30万人以上,这是日本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故B正确。
C.旅顺大屠杀是中日甲午战争期间,日本占领军于1894年11月21日攻陷位于辽东半岛的旅顺,对城内进行了四天三夜的屠杀,故排除C。
D.甲午战争以1894年7月25日丰岛海战的爆发为开端,至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签字结束。故排除D。
故选B。
10.【答案】D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运动时期占领了南京,并改名为天京,定都于此。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了长达四十多天的大屠杀。所以题中的“这里”是指南京。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略
12.【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武汉会战是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武汉会战的最大意义在于使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
13.【答案】D
【解析】A.1937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主力在晋东北平型关附近伏击日军,歼敌一千余人,取得了全民族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第一次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故排除A。
B.武汉保卫战从日军攻占安庆开始到武汉失守为止,历时4个半月,毙伤敌近4万人,它大大消耗了日
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故排除B。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帝国主义为占领上海于8月13日大举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淞沪抗战爆发,国民政府下达全国总动员令,调集七十万大军投入淞沪战场。日军兵力也增至三十万11月5日,日军一部从杭州湾登陆,迂回守军侧后。中国守军被迫撤退,12日,淞沪陷落。淞沪会战虽然战败,但是打破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故排除 C。
D.依据题干信息可知,1938年,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取得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歼敌1万余人,取得了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故D正确。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①③④.根据题干平型告捷”“南京屠杀”“晋冀鲁豫”可知,此文直接涉及的史实有平型关大捷、南京大屠杀、敌后抗日斗争,故①③④正确。
②.题干信息没有涉及淞沪会战,故②错误。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①表述错误。
②台儿庄战役是国民党在正面战场的一次重大战役,②与题干要求不符。
③④史实能证明题干结论。
故选B。
16.【答案】A
【解析】根据“他是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的职务最高的指挥员”和“是个有理论修养同时有实践经验的军事家”可知反映的是左权。B是东北抗日游击队的英雄,C是辛亥革命时的将领,D是国民党将领,故A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此问考查的是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要理解题意,紧密结合材料。从题干和材料中找出提示的关键词。从材料中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原因,是因为全国人民团结起来一直对外。所以得到的最大启示:加强民族团结,爱国主义精神凝聚起来,所以D选项符合题意。
本题考查的是抗战胜利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十四年抗战,艰苦卓绝,北起松花江,南到珠江两岸,四万万同胞同仇敌忾,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坚不可摧的长城”。
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准确识记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抗日战争的相关知识点。
18.【答案】D
【解析】D.根据题干和所学可知,反映的是中共七大的内容。抗日战争胜利前夕,1945年4月,中共七大在延安举行,大会主要讨论夺取抗战胜利和胜利后中国将走什么道路的问题,毛泽东在大会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大会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领导人民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这次会议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实现中国光明的前途准备了条件,故D正确。
AB.两项所述时期,抗日战争尚未爆发,故AB错误。
C.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中召开的,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故C错误。
故选D。
19.【答案】B
【解析】A.北伐战争征讨的是国内封建军阀,故A错误。
B.根据题干“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故B正确。
C.解放战争是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故C错误。
D.国共十年对峙是十年内战时期,故D错误。
故选B。
20.【答案】C
【解析】
C.根据题干“它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反对外来侵略者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从而成为中华民族从衰败走向复兴的重要枢纽。”结合所学可知“它”是指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洗刷了民族耻辱,成为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中国的抗日战争牵制了大量的日军,有力的支援了世界其他国家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突出贡献。故C正确。
A.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政府,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故排除。
B.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故排除。
D.解放战争打败了蒋介石,故排除D。
故选C。
21.【答案】(1)蒋介石一直坚持妥协政策,引起社会各方面不满;西安学生举行爱国游行请愿,呼吁抗日。(2)因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加剧(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或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派代表赴西安调停;中共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推动等。
(3)意义: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2.【答案】(1)局部抗战:九一八事变;全民族抗战: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历史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2)作用: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敌后战场对日军进行牵制、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淞沪会战、长沙会战、武汉会战、太原会战、台儿庄大捷(徐州会战)。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或平型关战役。
(3)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4)认识:国共合作,全民族抗战是我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珍爱和平,远离战争;中日两国要从两国人民根本利益出发,维护区域稳定,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
23.【答案】(1)实行民族革命统一战线策略,团结各种抗日力量;组织和领导抗日武装,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斗争。
(2)加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动员民众配合国民党军队的作战。
(3)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收复沦陷国土;支撑起全民族抗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
(4)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其他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即可)
24.【答案】(1)西安事变;张学良、杨虎城。
(2)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
(3)中共七大;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4)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