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基础知识梳理+过关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学案(基础知识梳理+过关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4.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2-25 09:49: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基础知识梳理:
一  重庆谈判 国民党发动内战
1、重庆谈判
1、背景: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在美国的支持下,国民党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2、目的:(1)蒋介石:一方面为发动战争争取时间,另一方面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意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共身上(2)中共: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3、时间:1945年8月—10月。中共代表:毛泽东、周恩来等。4、结果:国共双方达成“双十协定”。5、1946年1月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再一次确立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协会议定召开,为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一线曙光,中共也在政治上赢得主动。
2、国民党发动内战
1.内战爆发: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二  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
1.粉碎全面进攻: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2.粉碎重点进攻:毛泽东、周恩来等率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掉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o
三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政策调整:将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2.法令文件: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3.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4.结果: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了土地、房屋、粮食和衣物。5.改革意义: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为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拓展延伸】
周立波的《暴风骤雨》就是以解放区土地改革为主题创作的。
四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2.战略决战:三大战役名称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时间1948.91948.11—1949.11948.11—1949初指挥林彪、罗荣桓刘伯承、邓小平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地点锦州、长春、沈阳以徐州为中心北平(和平解放)、天津、张家口意义解放东北全境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被广大地区华北全境基本解放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3.解放南京: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兵分三路,横渡长江,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易混易错、知识点拨与拓展
1、【易错易混】
1)、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而不是三大战役。
“像一把尖刀,插入敌人的心脏”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淮海战役是人民用小推车推出来的。”材料反映了淮海战役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2).三大战役与渡江战役的区别: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的是三大战役;最终结束国民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是渡江战役。
3).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统治中国达22年之久的国民党政权的垮台,人民解放战争尚未结束,新民主主义革命也没有结束。
4).解放战争胜利的标志是新中国的建立,而不是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或西藏的和平解放。
2、【拓展延伸】
1、国民党南京政权覆亡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新增)
(1)政治上,国民党实行一党独裁,缺乏民主,政治腐败;中国共产党代表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得到全国人民的支持;
(2)经济上,国民党统治下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垄断国家财富,百姓生活困难;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可靠保证;
(3)军事上,国民党战略错误,军队厌战,士气低落;中共中央正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战术,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
(4)思想上,国民党发动内战不得人心,丧失民众支持;共产党所进行的解放战争是维护人民利益的战争,深得民心。
2、七届二中全会(新增)
(1)时间、地点: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
(2)主要内容: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把这个逐渐由先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党的建设---“两个务必”:毛主席告诫党员,今后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我们党务必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民主革命时期的中国历届政府都没有带领中国建立独立、自由、民主、富强的中国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1)社会性质: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压迫。
归纳从1924—1949年国共关系的四个阶段
3、【知识点拨】
一个文件:“双十协定”。
二方打算:欺骗人民、戳穿阴谋。
三个步骤:阴谋内战、假意和谈、积极备战。
四个人物:蒋介石、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
过关检测
一、单选题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三次发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进行和平谈判。其真实目的/主要原因是:()
①为发动内战赢得准备时间 ②欺骗人民,将发动战争的责任嫁祸到共产党身上
③积极争取国内和平 ④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重庆谈判中,蒋介石始终不承认人民军队和解放区政权的合法地位,其根本目的是()
A. 不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位 B. 为发动内战做准备
C. 降低中共威信 D. 实现独裁统治
1945年8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到达重庆,市民纷纷向《新华日报》表达喜悦心情和对谈判的希望。这反映当时民众()
A. 渴望建立和平、民主的国家 B. 期望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普遍支持土地改革 D. 对抗日战争胜利充满信心
1945年8月29日,《新华日报》某新闻标题为“ ,毛泽东同志昨抵渝”(“渝”为重庆简称)。横线处应是( )
A. 拒绝在合约上签字 B. 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 商讨团结建国大计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如图是华君武先生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的漫画,蒋介石举起屠刀发动全面内战,开始于(  )
A. 签订《双十协定》
B. 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C. 孟良崮战役
D. 进攻中原解放区
抗战胜利后,有人惊呼:“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其标志是(  )
A. 国共两党重庆谈判
B. 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
C. 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
D. 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发动进攻
地图中的相关史实是( )
A. 台儿庄战役 B. 孟良崮战役
C. 中共中央转战陕北 D. 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其进攻的主要目标是(  )
①陕北解放区②中原解放区③山东解放区④大别山解放区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陈毅这首诗所指战役的意义是()
A. 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 使抗日战争进入到相持阶段
C. 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
1947年,中国共产党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战争”是指(  )
A. 护国战争 B. 北伐战争 C. 抗日战争 D. 解放战争
战略大决战时机成熟的主要表现是 ( )
A. 国民党丧师、丧地,主力被迫转入防御作战
B. 国民党政治上陷于孤立,美援断绝
C. 国统区反内战民主运动高涨
D. 人民解放军在数量上超过了国民党军队
“犹如一把钢刀,插入敌人心脏,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同时又能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材料描述的军事行动是()
A. 平型关大捷 B. 百团大战 C. 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的是 ( )
①平津战役 ②辽沈战役 ③淮海战役
A. ①②③ B. ③②① C. ①③② D. ②③①
平津战役后,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的人是: ( )
A. 张学良 B. 李宗仁 C. 傅作义 D. 杨虎城
三大战役胜利的最重要的历史意义在于: ( )
A. 粉碎了国民党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
B.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C. 粉碎国民党对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D. 解放了重要的交通线和大城市
毛泽东在《七律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中有这样的诗句:“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该诗句再现的军事行动(  )
A.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B.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 基本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
D.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0世纪40年代,一家在上海的美国媒体评论:“(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不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材料反映的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为
A. 中国共产党作战方针正确 B. 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心涣散
C. 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 D. 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革命热情
“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这首流行于解放战争期间的民谣最能够说明()
A. 解放战争爆发的原因 B. 解放战争的进程
C. 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 D. 解放战争的影响
毛泽东1946年夏与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说:“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看样子可怕,实际上并不可怕。当然,原子弹是一种大规模屠杀的武器,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而不是一两件新式武器。”材料中毛泽东认为
A. 战争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 B. 决定战争胜败的是新式武器
C. 美国的支持是战争胜负的关键 D. 战术决定战争的胜败
近代以来,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回归--分离的过程,这一过程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关系(  )
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②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③解放战争的胜利④抗日战争的胜利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④③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今日的中心工作,在于消灭共产党!日本是我们国外的敌人,中共是我们国内的敌人,只有消灭中共,才能达成我们的任务。
——蒋介石1945年在国民党六大上的讲话材料二:我们这次大会是关系全中国4.5亿人民命运的一次大会……我们应当用全力去争取光明的前途和光明的命运,反对另外一种黑暗的前途和黑暗的命运。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讲话材料三:(美国)当时在中国所追求的长远目标是推动建立一个稳定、统一的亲美政府,而短期目标首先是“阻止共产党完全控制中国”。
(1) 根据三则材料分析,当时主宰中国命运的政治力量有哪些?他们对中国发展前途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
材料四:蒋介石的谋士陶希圣说:“谈判的办法是政学系想出来的。政学系想用软的一套手法把共产党吃掉,谈何容易!可是现在动大手术也不是时候,国内有厌战情绪,国际形势也不允许中国打内战。一打起来我们更被动,利用谈判拖一拖也好。共产党拒绝谈判,我们更有文章好做。”
(2) 材料四中“软的一套手法”“动大手术”“利用谈判拖一拖”“更有文章好做”分别是什么意思?
材料五:
(3) 图A、图B所示战役各有什么意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战役为什么会出现那样的结果。
【解放战争】
材料一: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毛泽东《七集·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毛泽东为什么强调“宜将剩勇追穷寇”?“百万雄师过大江”有什么作用?
(2)请写出解放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三大战役名称。
材料二:有一位海外学者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当时南京国民政府库存的黄金、白银、美钞的价值空前未有,并且拥有400多万美式装备的军队,配有飞机千架,舰艇如云,但为时不过3年就被“小米加步枪”的中国共产党打得落花流水。
(3)阅读材料二指出,内战爆发前国共两党之间的力量对比呈现什么态势?在这一态势下,国民党军队为什么被打得“落花流水”?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区老百姓高呼的口号:“前方打老蒋,后方挖蒋根。”“支援大反攻,参加胜利军,打倒蒋介石,拔掉老祸根。”
(1) “挖蒋根”是指什么?该事件有何意义和作用?
(2) 图片反映了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发生于哪一年?
材料二文献纪录片《走近毛泽东》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在西柏坡的小院里,警卫员给毛泽东梳头时拔下一根白发,毛泽东打趣地说:“打了三个战役,白了一根头发,值得!”
(3) “三个战役”指哪些战役?毛泽东为什么说“值得”?
材料三人民解放军强渡长江 --促使了“一个城市的解放,一个政权的垮台”。
(4) 材料三反映了哪一战役?“一个城市”“一个政权”分别指什么?
材料四解放战争开始时的力量对比
项目 国民党 共产党
拥有军队 约430万人 约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多万日军的装备,获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材料五 1946年8月,毛泽东曾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看起来,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真正强大的力量不是属于反动派,而是属于人民。”
(5) 依据材料四、五说出解放战争中,对中国共产党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
答案和解析
1.【答案】A
【解析】①②抗日战争胜利后,为了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蒋介石接连三次打电报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故①②正确。
③④蒋介石内战方针既定,希望同共产党合作,建立和平、民主的新中国是幌子,故③④错误。
故选A。
2.【答案】D
【解析】D.根据所学知识,毛泽东率领中共代表团赴重庆谈判,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选项C符合题意;重庆谈判中双方签订了《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但后来国民党还是发动了内战;重庆谈判中双方关于解放区民主政权和人民军队的合法地位问题并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说明蒋介石根本目的是实行独裁统治,故D正确。
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D。
3.【答案】A
【解析】
A.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1945年8月,十四年抗日战争刚刚胜利,人民渴望和平。蒋介石在美国的支持下准备发动内战,又不想违背民意,所以邀毛泽东去重庆谈判。如果毛泽东不去就可以以此为借口挑起战争。为了争取和平,戳穿蒋介石的阴谋,毛泽东赴重庆谈判,使人们看到和平的希望,故A正确。
B.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
C.题干信息没有体现土地改革,故排除C。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抗战取得胜利,故排除D。
故选A。
4.【答案】C
【解析】C.结合所学可知,1945年8月,抗日战争取得胜利。但国共两党的矛盾分歧却成为全国的焦点,也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走向。同月,毛泽东应蒋介石的邀请,赴重庆进行两党高层的谈判,商讨和平民主建国的道路。这就是著名的重庆谈判,最终,双方在同年10月10日达成《会谈纪要》,也称“双十协定”。故C符合题意。
A.这与1919年的巴黎和会、五四运动有关,故排除A。
B.1945年8月,抗日战争已经胜利结束,故排除B。
D.“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是关于1949年4月的渡江战役,故排除D。
故选C。
5.【答案】D
【解析】1946年6月国民党军大举进攻中原解放区,标志着全面内战的爆发。D符合题意。
6.【答案】B
【解析】“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其标志是国民党撕毁政协决议,进攻中原解放区。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946年6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对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全面内战爆发。
故选:B。
7.【答案】C
【解析】
C.根据地图中的关键地名青化砭、沙家店可知,这与中共中央转战陕北有关。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3月,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放弃了延安,转战陕北。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故C正确。
ABD.均与本题无关。 故选C。
8.【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后,开始了对陕北解放区、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①③符合题意;国民党1946年进攻中原解放区,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后,国民党开始进攻大别山解放区,故②④不符合题意。故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9.【答案】C
【解析】C.此诗写的是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战役,全歼国民党军整编74师3.2万余人,击毙敌中将师长张灵甫,粉碎了国民党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故C正确。
A.工农武装割据表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故A错误、
B.本项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故B错误。
D.渡江战役结束国民党政府在中国大陆的反动统治。故D错误。 故选C。
10.【答案】D
【解析】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围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故选:D。
11.【答案】A
【解析】A.经过连续作战,人民解放军先后歼灭国民党精锐200多万,迫使国民党军队主力退守沈阳、北平、徐州等孤城,被动防御作战。由此,中共中央决定发动三大战役。从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军队主力决战的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三大战役中,人民解放军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上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故A正确。
BCD.均不符合题意。故选A。
12.【答案】C
【解析】C.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直接威胁到南京和武汉。故C正确。
AB.出现在抗日战争时期,与“吸引国民党大量军队来减轻对华北解放区的压力”不符。故AB错误。
D.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故D错误。故选C。
13.【答案】D
【解析】②③①.辽沈战役于1948年9月发起,辽沈战役刚刚结束,1948年11月又发起了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进行的时候,1948年11月发起平津战役,故三大战役按开始时间排列正确顺序是②③①。
故选D。
14.【答案】C
【解析】
C.解放战争中,在淮海战役进行的同时,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开赴华北战场,同华北解放军合力进行平津战役。由于中国共产党的争取,北平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使北京的文物古迹得到了完好的保护,故C正确。
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答案】B
【解析】
B.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敌154万余人,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故B正确。
AC.两项所述发生在三大战役前。故AC错误。
D.本项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D错误。
故选B。
16.【答案】D
【解析】“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1945年4月21日,中国共产党发布渡江战役命令,4月23日,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D符合题意。
17.【答案】D
【解析】略
18.【答案】C
【解析】C.据“最后一碗米饭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制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送到战场上。”可知,民谣最能说明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故C正确。
AB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排除ABD。
故选C。
19.【答案】A
【解析】A.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中“1946年”“但是决定战争胜败的是人民”,可以分析出谈论的是解放战争,其胜利的关键取决于人心向背。故A符合题意。
BCD.综上所述,此三项均与题干信息不符合,故BCD错误。
故选A。
20.【答案】D
【解析】据所学知,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把台湾割让给了日本,从此,台湾和祖国大陆分离。1945年,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斗争,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台湾又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从1946年起,国共两党爆发了内战,最终国民党战败逃往台湾,台湾与大陆再一次分离。因此,台湾与大陆的关系经历了分离-回归-分离的过程,与此有关的有:①《马关条约》的签订;③解放战争的胜利;④国抗日战争的胜利,D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和台湾分离回归无关,故②不符合题意,排除含有②的选项ABC。
故选:D。
21.【答案】【小题1】材料一:国民党;消灭共产党,维护一党专制。材料二:共产党;争取民主与和平。材料三:美国;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小题2】“软的一套手法”:用和平谈判的办法使中国共产党屈服;“动大手术”:用战争手段消灭中国共产党;“利用谈判拖一拖”:内战准备不充分,可以借和谈之机,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更有文章好做”:如果共产党不到重庆谈判,国民党当局就可以将内战责任推到共产党身上。
【小题3】意义:青化砭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并制定了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原则和方针;毛泽东、彭德怀等人的正确领导;等等。
22.【答案】(1)渡江战役后,国共决战胜负已定,南京政府精锐丧尽。号召将革命进行到底,把敌人坚决、彻底、干净、全部地歼灭掉,不要留下后患。宣告国民党政权的覆灭,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3)态势:国共两党之间力量对比悬殊。原因: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解放区的土地改革,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获得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军队作战方针明确,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国民党政治腐败。
23.【答案】【小题1】“挖蒋根”是指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解放区广大农民翻身做了主人,他们在这里发展生产,掀起了参军参战和支援前线的热潮。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小题2】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1947年。
【小题3】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因为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小题4】渡江战役;南京、国民政府。
【小题5】不利: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力量悬殊,国民党力量远大于共产党。有利: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拥护和大力支持。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