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 故都的秋(2)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 故都的秋(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7 19: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 故都的秋(1)
学习目标:
1、赏析本文秋景,掌握以情驭景,以景显情,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
2、体会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以及严谨呼应的结构。
3、体会作者深沉的爱国之情。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对故都的秋的赞美之情和悲凉、伤感之音。
2、引导学生理解此文的丰富内涵。
课时安排:三课时
第一课时(预习案)
一、填一填有关秋的诗句导入文本
( )萧瑟,洪波涌起。 ——曹操《观沧海》
万里悲( )长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自古逢( )悲寂寥,我言( )胜春朝。 ——刘禹锡《秋词》
停车坐爱枫林晚,( )红于二月花。 —杜枚《山行》
落霞与孤鹜齐飞,( )长天一色。 ——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 )愁煞人。 ——秋瑾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 ) ——王维《山居秋暝》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 )瑟瑟。 ——(白居易《琵琶行》)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 )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
春花( )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
长风万里送( ),对此可以酣高楼。?——李白《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 )。??——李贺《李憑箜篌引》
二、 题解
《故都的秋》中心词是什么?“故都”指哪里?为什么不说“北平的秋”??
明确:中心词是( ),?点明了文章的中心是写( ),( )是修饰语,限定了描写的( )是北京,即暗示了所写之景是故都所特有。饱藏着眷念热爱故都之情,表达对北平的深切眷念之情。?“文章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地融化在一起,秋中有情的眷念,情中有秋的落寞。
三、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代表作小说(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本小说集),《春风沉醉的晚上》,散文《故都的秋》,《北平的四季》等。他的作品风格清新,抒情浓烈,有感伤情调,有时流露出颓废色彩。 本文写于1934年8月,那时由于日军侵占东北,虎视中原,并迫于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离开上海,避居杭州,过着闲散安逸的生活,这期间写下了大量的散文。《故都的秋》就是这时期的作品。
四、?给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    1.混沌(    )2.潭柘寺(    )  3.驯鸽(    )    4.落蕊(    )5.平仄 (    )  6.椭圆(    )    7.颓废(    )8.普陀山(    )  9.一椽破屋(    ) 五、自主思考:
1、文章的文眼是哪一句?作者对故都的秋的总体印象是怎样的?
2.在课文的第1、2自然段,作者分别用了哪些字来概括北国的秋和南国的秋的特征以及感觉?主要写什么?运用什么手法,作用?
六、合作探讨:赏析景物描写,把握文章的神
1、文中集中描绘秋景的几幅画面,主要在哪些段落?请用四字短语概括每一景观的内容。
2、欣赏第一幅画
(1)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画面内容,这幅画面运用什么表现手法?画面中是如何体现“清、静、悲凉”的特点的?
2、学生合作赏析另外四幅画,品味故都的秋,用“我从……的描写中品出了故都的秋的……特点”的形式表述。示例:我从秋槐的落蕊中品出了秋的凄清;
3、引导学生写诗
故都的秋天在哪里啊,在哪里?
它在破陋的小屋里,
4、作者为什么在文中多次写到南国之秋呢?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