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必修二学案 荷塘月色(3)
练习(一)
1.下面加点词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踱(慢步行走)着????????? ?朗(稀朗)照????????? ?蓊(草木茂盛)郁?B.?乘(利用)凉???????????? ??眠 (睡眠)歌??????????? 苍(青色)茫?C.?亭亭(直立的样子)???????? 风致(美的姿态)????????? ?空隙(缝隙)?D.?丰姿(姿态)?????????????? 点缀(组合)?????????????? 惦(挂念)着?2.如果将下面加点的句子改成括号中的语句,比较准确的一项是(????)?A.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照)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B.薄薄的青雾浮(升)起在荷塘里。?C.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已经盛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含苞欲放)的。?D.月光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乱七八糟的)黑影;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印)在荷叶上。?3.对下列语句的分析,选出不正确的一项(????)?A.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句话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苦闷,心绪的烦乱;这也正是作者夜深人静出游荷塘的缘由。?B.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在行文上,这是一个过渡句,提挈下文重笔写荷塘月色;在感情上起了变化,作者没有陷入哀愁的泥淖,他要追寻美来自慰,反映了不满现实而又幻想超脱现实的心态。?C.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句话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准确形象,但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作者并不割爱此句,是因为作者心中有难以排除的哀愁、烦怨。?D.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句话在结构上照应前边“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一句;在感情上,照应前边“心里颇不宁静”的心绪。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答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 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1.下面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叶、荷花、荷香和流水。 ?B.本段描写的是月下的荷塘。?C.本段描写的是荷塘上的月色。 D.本段描写了月下荷塘的静态美和动态美。?2.下面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这段文字写景顺序的概述,错误的一项是(????)?A.从天上到水里??????????????? ??B.从上到下?C.由静到动????????????????????? D.荷叶、荷花、荷香、流水?3.作者将荷花比作“明珠”和“星星”,选出分析正确的一项(????)?A.荷塘上的荷花呈圆形而且闪闪发光;?B.塘上的荷花是名贵的品种,而且朵儿不大;?C.这种荷花能像“明珠”和“星星”那样光芒四射;?D.在月光的照射下,白色的荷花给人一种如“明珠”般润泽的感觉,在绿叶的映衬下,又像碧天里的星星了。?4.作者将荷花的清香比作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请指出二者的相似点。?答:?????????????????????????????????????????????????????????????????????????5.从全文看,本段文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
综合实践创新?1.将下列句子扩展,使之丰富,突出性格特征及情状。?他走进了教室?????????????????????????????????????????????????????????????????????????????????????????????????????????????????????????????????????????????。?2.根据北京市统计部门发布的最新抽样调查结果的要点,拟一条一句话新闻。?1999年第10期《内参信息》发布了北京市统计部门最新抽样调查结果:北京市失业人口中,86.8%是40岁以下的青壮年。其中25岁至29岁的失业人口最多,而40岁以上的失业人口较少;失业人口中男性所占比重为58.4%;失业人口中,3人户、4人户、5人户及以上户所占比重分别为42.5%、20.4%和20.2%;失业人口中,95.6%的人有求职愿望,但只有3.3%的人正在接受培训,29.7%的人准备参加培训。(不超过40个字)
3.仿照下面两个比喻句的形式,以“真诚”为开头,写两个句式相同的比喻句。?人生犹如一个爱出谜语的顽童,总是出一些难题让你解答。人生犹如一次漫长的旅行,理解就是前进的火把。?????????????????????????????????????????????????????????????????????????????
????????????????????????????????????????????????????????????????????????????? 练习(二)一、基础部分
1.下列加粗字读音全对的一项是( )
A.载客(zǎi) 遁辞(dùn) 陨星(yǔn) 国殇(shāng)
B.辐射(fú) 贮存(chǔ) 蚩尤(chī) 鹢首(yì)
C.膨胀(péng) 炫目(xuàn) 生吞活剥(bāo) 惋惜(wǎn)
D.一瞥(piē) 棒槌(chuí) 良莠不齐(yǒu) 缱绻(quǎn)
2.选出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 B.迷迷糊糊地哼着氓歌。
C.树缝里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彩的,是瞌睡人的眼。D.这令我到底掂着江南了。
3.选出对下列加粗词语解说有误的一项( )
A.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
“似乎”有不确定之意,表明采莲的历史久远,但何时开始不十分确定。
B.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蓊蓊郁郁”是后置定语,突出了树的茂盛,也更加突出荷塘的幽僻。
C.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总”表明在这样的日子里月光就会另有一番样子。
D.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
“大意”在这里是大概的轮廓的意思,可见当时的朦胧静谧。
4.下列四个句子都用了“像”字,其中不表示比喻的是( )
A.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
B.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
C.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D.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的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
5.依次填入下列各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①当一个七岁的小孩倒在血泊中时,___________的巴勒斯坦人们向以色列军警投掷大量的石块。
②南陵制药厂推出的这个新药的药方,是综合了几个流传的民间秘方___________而来的。
③四十年后再回此地,他___________的记忆被激活了,许多的人和事又清晰地浮现在脑海中。
A.激愤 衍化 淡薄 B.激愤 演化 淡泊
C.激奋 衍化 淡泊 D.激奋 演化 淡薄
6.“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对这一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平常的自己”指被哀愁困苦的自己。
B.“另一世界”是指超脱了困苦的自由而美好的世界。
C.“超出了平常的自己”是指因美好的景象熏陶,自己也觉得超脱了许多。
D.整个句子流露出作者希望借对眼前幽雅淡静景色的欣赏,来摆脱心中苦闷的感情。
二、阅读部分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7.给这段文字加上一个标题。(不超过6个字)
答:______________
8.本文的语言准确生动而又充满诗情画意,让人产生遐想。文中“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实际上写了两种不同姿态的荷花,一种是 ,另一种是 。
9.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它写出了本体的什么特点?
?
?10.上面这段文字具体写了哪几种景物?
?
?11.颜色一词的语义应如何理解( )
A.水给人视觉的色彩印象
B.水对人显示的一点利害
C.水的美的姿容
D.五光十色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