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 诗三首(2)

文档属性

名称 湖南省万和实验学校高一语文必修二学案 诗三首(2)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10-27 19:53: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语文必修二学案 诗三首(2)
一、基础梳理
1、作者介绍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后人称之为“靖节先生”,又自称作 “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
??? 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
??? 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宋以后,描写田园的诗人就多到不可胜数了?
2、给字注音
故渊( )????榆柳( )????后檐( ) 守拙( )??暧暧( )??墟里( )?? ?狗吠( ) ?颠( )????樊笼( )
3、解释重要词语
误落尘网: 守拙:
暧暧: 依依:
4、重要句式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
误落(于)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
?开荒(于)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
5、朗读课文,谈谈读后感(学生谈最初感受)
二、师生赏析本诗
1、文章和诗歌的题目就好像一个人的眉毛和眼睛,俗话说:眉目传情。文章的标题往往也能传达或暗示许多有效信息。
提问:“归园田居”这个标题能告诉我们哪些信息呢?题眼是哪个字??
??2、提问:既然“归”字是题眼,标题只是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在这个明示信息下面还潜藏着哪些隐性信息和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呢?
?讨论、明确:?
???
??3、朗读课文,寻找相关信息,回答上述问题?
??? ⑴、从何而归??
???
??? ⑵、为何归来??
???
??? ⑶归向何处??
??
⑷、归去如何?
??? 4、总结本诗主题及思想意义。?
?
?
第四课时? 巩固练习
?1.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1)《涉江采芙蓉》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形象雅洁,情感纯洁美好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2)《短歌行》中以________,________喻自己胸怀宽广,招揽人才越多越好。
?(3)《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厌恶官场,回归自然的心情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列加横线的字注音并释义。
?(1)采之欲遗谁(??? )________?? (2)青青子衿(??? )________
?(3)何时可掇(??? )________???? (4)周公吐哺(??? )________
?(5)羁鸟恋旧林(??? )________?? (6)榆柳荫后檐(??? )________
?3.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错别字。
?(1)采之欲为谁________??????????? (2)长路慢浩浩________
?(3)越陌渡阡________????????????? (4)榆柳阴后檐________
?(5)暖暖远人村________??????????? (6)鸡鸣桑树巅________
?4.运用所学知识填空。
?(1)《涉江采芙蓉》选自南朝梁萧统的《________》。
?(2)《短歌行》是________旧题,属《相和歌·平调曲》。
?(3)曹操是汉末杰出的文学家和汉末建安文学新局面的开创者,他的诗全部是________,就内容而言,一部分乐府诗反映了汉末动乱的现实,另一部分表现了他________的雄心和顽强的进取精神。
?(4)陶渊明,一名________,著名________诗人,世称“________”,自号“________”。
?
?阅读与品味
??5.再读《涉江采芙蓉》,对该诗赏析不恰当的是(??? )
?A.首句,“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写自己在一个幽静清美的环境中采摘芙蓉即荷花,以引起下文贻赠远人之念。
?B.“采之欲遗谁”中的“遗”读wèi,是馈赠的意思。古人有采摘香花赠与相亲之人的习俗。
?C.“所思在远道”,所思念的人尚在远地,表现了对远方游子的思念和悲慨之情。
?D.“同心而离居”五字,说出了社会中长期存在的人生遗憾,也表现了主人公思乡怀友的真挚之情。
?6.从《短行歌》中可看出,曹操忧人生短暂,因而借酒浇愁。这样一来,全诗的基调是不是消极的、低沉的?说说你的看法。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如何理解“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仔细品味下列陶渊明的诗句,说说它们在动词的使用上有什么共同点。
?(1)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2)有风自南,翼彼新苗。(《时运(其一)》)
?(3)日暮天无云,春风扇微和。(《拟古(其七)》)
?(4)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和郭主薄(其一)》)
?(5)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归园田居(其一)》里描写的农村生活景象,实际上很普遍,很常见,在作者笔下为什么显得那么美?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陶渊明的诗中写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诗句中的“旧林”“故渊”与陆机的诗中“孤兽思故薮,离鸟悲旧林”,以及王赞的诗中“人情怀旧乡,客鸟思故林”提到的“故林”“旧林”“故薮”是否相同?为什么?
?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