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的抗战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1. 本课的单元地位分析
本课为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第3课时,上承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下启敌后战场的抗战以及抗战胜利,叙述了国共合作抗日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浴血抗战,粉碎了日本妄图迅速灭亡中国的企图,有利地支援了太平洋战场和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史实。国民党正面战场与共产党的敌后战场相互配合,为最终取得抗战的胜利作出历史性贡献,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课标与本课子目呈现方式分析
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一场胜仗的抗日史实
体现了中国军民的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
保卫大武汉——正面战场的抗日史实
课标要求列举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日史实,虽然中国军队最终有序撤出了武汉,但是江西万家岭战役等战争片段记录了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国民党蒋介石为阻击日军炸决黄河大堤造成生灵涂炭的历史片段也凸显了国民党高层的草菅人命。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浴血奋战取得会战最终胜利的抗日史实
本课有三个子目: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呈现了在全民族抗日的过程中,涌现出大批爱国士兵,体现中华民族反侵略、求生存的共同追求及不怕牺牲、顽强抗战的民族精神。
3. 本课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分析
正面战场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抗日战争逐渐进入相持阶段——保卫大武汉
对中国和世界有积极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
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国民党正面战场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战为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识读《台儿庄战役示意图》《武汉会战示意图》《第三次长沙会战示意图》等地图,提高通过地图获取有效历史信息的能力。【时空观念】
2.通过《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示意图》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构建历史事件、人物和现象之间的联系,让学生能够将历史事件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时空观念】
3.通过学习李宗仁、仵德厚、孙连仲、葛先才等人物事迹,体会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国情怀】
4.通过对抗战期间重要史料的呈现,引导学生对历史史实进行正确的理解和判断。【史料实证】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
学习台儿庄战役、保卫大武汉、第三次长沙会战、豫湘桂战役等,理解正面战场的概念,认识国民党正面战场对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贡献。
2.难点。
正确评价中国军队正面战场;
五、教学过程
1. 新课导入。
通过回顾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引领学生认知在国家危亡之际,中国从局部抗战走向中国社会各阶层全民族抗战的悲壮过程,从日本侵华的背景中引入到本节课国民党正面抗战的事迹的新知识的学习。
2. 正课讲授。
一、正面战场的重大胜利——台儿庄战役
背景介绍: 七七事变后,骄横的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正面战场的形势如何?中国军队是怎样英勇抵抗日本侵略军的?
引导读图:学生观看《台儿庄战役示意图》,分析日本进攻台儿庄的意图是什么,加深对台儿庄战略地位的了解。
讲述故事:“抗日敢死队长仵德厚”故事的讲述,李宗仁将军对台儿庄战役的讲述等,体会战争胜利来之不易。
设问: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大意义?
讲述故事:台儿庄战役中孙连仲故事的讲述
设问: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通过学法指导,教师引导学生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予以分析,并归纳成句。使学生认知这场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胜利的原因是中国军队的英勇抗敌。
过渡:研读材料——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 、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保卫大武汉,抗战逐步进入相持阶段
引导读图:学生观看《武汉会战示意图》,学生自主研读武汉会战重要资料,加深对武汉会战战略地位的了解。
讲述故事:万家岭战役故事的讲述以及武汉会战的重要讲述,体会中国军队的英勇抵抗和保卫大武汉的重要意义。
过渡:分析《七七事变后日本加紧侵略中国示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武汉会战以后,抗战进入到相持阶段。
对中国和世界有积极影响——第三次长沙会战
学生观看地图:《第三次长沙会战示意图》,找出并归纳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大致范围基础知识。
故事讲述: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课堂提问:从史实中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引导学生归纳出中国军队的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分析材料:1941年12月8日,日本发起太平洋战争后,日军中国派遣军驻广州军进攻香港,日军驻武汉之集团军决定再次发动对长江以南中国军队的进攻,从而牵制中国军队转用广东方向,阻止中国军队援助英军保卫香港。为此,武汉日军再次进攻长沙。
课堂提问: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意义?
教师补充:1941年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反法西斯联盟在1942年1月建立,太平洋战场英美盟军面临的主要对手就是日本,而中国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是对日军的有力打击,有力的支援了太平洋战争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引导学生归纳出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有力支援太平洋战场和反法西斯战争;
教师提问: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的原因?
学生能从战略战术、军队英勇抗敌、相持阶段后日军物力财力十分困难等角度思考。
教师出示《豫湘桂战役示意图》及材料,带领学生分析:豫湘桂战役是抗战中最大一次失败的原因。
四、评价正面战场的抗战
①正面战场的抗战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正面战场的抗战,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战略计划和“速战速决”的方针,消耗了日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为战略相持阶段的到来,起了决定性作用。
③正面战场的抗战,有力地支援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为敌后游击战争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正面战场的抗战,振奋了民族精神,坚定了中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了中国抗战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⑤正面战场后期由于国民政府推行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方针,致使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中国丧失了大片国土。
五、课堂提升——抗战精神
通过李宗仁、仵德厚、孙连仲、葛先才等人物事迹,体会中国军队在抗日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认识抗击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六、知识结构——正面战场的抗战史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