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 透镜及其应用 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如图所示,凸透镜焦距为f,烛焰在图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现将蜡烛沿主光轴向左移动2f的距离,移动蜡烛的同时移动光屏,使烛焰始终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光屏上的像( )
A. 一直变小 B. 一直变大
C. 先变大后变小 D. 先变小后变大
2. 实验室备有甲、乙、丙三个凸透镜,三个实验小组分别用这三个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当蜡烛到透镜的距离都为12cm时,甲、乙、丙三透镜分别成缩小的实像、放大的虚像、放大的实像,则这三个透镜的焦距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为( )
A. f甲>f乙>f丙 B. f乙>f丙>f甲 C. f乙>f甲>f丙 D. f丙>f乙>f甲
3.示的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4.夏天的中午,如果在太阳曝晒下的花木上洒水,待水蒸发后会发现,原来叶片上附着水滴的地方,会出现枯黄色的烫伤斑点,其原因是( )
A.水滴蒸发,带走了叶片的热量
B.水滴在阳光照射下温度升得很高,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C.透明的水滴更容易让阳光透射到叶片上
D.水滴好像凸透镜,使阳光会聚,使叶片上有水滴的地方被烧焦
5.人的眼睛像一架照相机,从物体射出的光经过晶状体折射后成像于视网膜上,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6.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照相机,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物体经晶状体折射所形成像的位置以及相应的矫正方式是( )
A.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B.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C.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凹透镜矫正 D.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需佩戴凸透镜矫正
7.用水彩笔在磨砂电灯泡的侧面画一个你所喜欢的图案,然后接通电源,拿一个凸透镜在灯泡和白墙之间移动,下列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
A.能在墙上看到倒立、缩小的所画图案的像
B.能在墙上看到倒立、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C.只能在墙上看到放大的所画图案的像
D.不能在墙上看到所画图案的像
8.将一个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光,在凸透镜另一侧15 cm处的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将一个物体放在该凸透镜主光轴上距光心20 cm处,则在凸透镜的另一侧光屏上会出现一个 ( )
A.正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缩小的虚像
C.倒立、放大的实像 D.倒立、缩小的实像
9.在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光屏跟凸透镜相距12cm,在光屏上出现了放大的倒立的像,那么,这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 cm B.6 cm?
C.8 cm D.12 cm?
10.小华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在光屏上得到烛焰缩小的像。然后他把燃烧着的蜡烛和光屏互换位置,这时在光屏上应( )
A.成倒立缩小的像 B.成倒立放大的像
C.成正立放大的像 D.不能成像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8分)
11.如图所示,在鉴定文物时,考古学家常用放大镜观察文物的细微部分,这时他看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虚像。要想看到的像更大些,应该将放大镜离裂纹稍微_______一些。
12.手机拍照镜头可看作凸透镜,其拍照的原理是:当被拍摄的物体离凸透镜距离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f时,成倒立、______的实像。当手机离被拍摄的物体很近时,物体所成实像的像距将变_______,从手机中看到的像变模糊,为了仍能拍摄出清晰的像,我们可以自制手机微距镜头,即在手机镜头前加______(选填“凸”或“凹”)透镜,使近距离被拍摄的物体清晰成像。
13.如图所示是一架天文爱好者使用的望远镜的结构图,远处的物体经过物镜成一个倒立、______的实像,此像落在目镜_______的位置,目镜的作用是把这个像放大。
14.人体的眼睛相当于一架自行调节的______照相机,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图是______,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矫正方法的是______。
15.每年月日是全国爱眼日,提醒同学们读写时应该保持明视距离,有些同学由于过度使用电子产品导致近视即晶状体太 ______选填“厚”或“薄”,需配戴 ______透镜来矫正。
三.画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6.如图所示,蜡烛经凸透镜成清晰的像在光屏上,请画出入射光线ab经透镜后的出射光线,并确定透镜焦点的位置(保留作图过程)。
17.完成甲图和乙图中的光路
四.实验探究题(每空1分,共18分)
18.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如图甲,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则凸透镜的焦距f=_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使它们在______高度上。
(2)实验过程中,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乙所示位置时,在光屏上可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______的实像,生活中利用这个规律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__。
(3)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向左移动蜡烛,则应向_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光屏才能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些。
(4)在(3)的基础上,若凸透镜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光屏上将得到倒立、______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这一成像规律应用在_______(选填“投影仪”或“放大镜”)上。
(5)实验时,由于实验时间较长,蜡烛变短,烛焰的像在光屏上的位置会向______(选填“上”或“下”)方移动,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6)如图丙,小明在烛焰和凸透镜之间放一副眼镜,发现光屏上的像由清晰变模糊了,将光屏向透镜移动适当距离后光屏上再次呈现清晰的像,则该眼镜是_____(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此时观察到光屏上的像比原来______(选填“大”或“小”)一些。
19.小明利用光具座、凸透镜、蜡烛、光屏等实验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1)小明通过图甲的实验操作,确定了该凸透镜的_____。实验时,把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 cm刻度线处。
(2)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10 cm刻度线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该像是倒立、_____的实像。
(3)小明又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25 cm刻度线处,为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应用这一成像特点可制成的光学仪器是_____;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若要在光屏上再次成清晰的像,则需要将光屏向 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光具座上40 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发现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为了观察此时成像特点,请你写出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小明将蜡烛继续靠近透镜,看到的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1-10 A B C D C A C C A B
11.正立 放大 远
12.大于 缩小 大 凸
13.缩小 一倍焦距以内
14.高倍 丙 甲
15.厚 凹
1617.
18.10.00 同一 缩小 照相机左 小 放大 投影仪 上 下 远视 小
19.焦距 缩小 远离 投影仪(或幻灯机) 远离 在光屏的一侧通过凸透镜观察烛焰的像 变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