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1.2认识乘法同步教案3

文档属性

名称 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1.2认识乘法同步教案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青岛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10-27 20:25:2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数学二年级上青岛版同步教案
认识乘法
教学目标:
1. 结合具体情境,借助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经历数与算的过程,体会乘法产生的必要性以及乘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感受乘法计算的简捷性,初步有符号感。
3.体验乘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在个性化学习及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初步形成合作意识。
4.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现实生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探究使学生理解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单。
教学难点: 能正确熟练地进行加法和乘法间的转化。
教学方法:谈话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具:课本、电脑,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喜欢刘谦的魔术表演吗?魔术表演不仅非常神奇,在魔术表演的过程中还隐藏着很多数学知识呢,我们今天就来一起研究隐藏在魔术表演中的数学问题。 2、学生观察信息窗,搜集有关信息。 师:从舞台上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自己的发现。 3、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师:看魔术师的表演,你能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交流根据信息提出的数学问题。
二、师生合作探究。 1、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列出算式,如:6+6+6+6=24,4+4+4=12,5+5+5+5+5+5=30 2、初步感知加法算式的繁琐:魔术师变出了这么多宝葫芦,在列式计算时你有什么感觉? 初步思考:魔术师如果变得串数更多呢?比如8串呢? 3、明确探究问题。 学生说出算式,教师板书,在板书时,老师故意写成9个5相加。 学生发现老师的错误后帮助找出写错的原因。 师:那我们能不能想一种新写法,既能让人看懂是8个5相加,写起来又不易出错比较简便呢? 4、小组合作交流,创造数学符号。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学生讲述自己创造方法的想法,然后大家来比较每种写法的优点。 5、引入乘法。 8×5=40或5×8=40 认识乘法各部分的名称、意义和读法。 引导学生观察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找出二者之间的联系。 学生交流。 师生小结:乘法算式中一个因数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另一个因数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师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从加号到乘号的过程。 进一步让学生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三、练习拓展,巩固新知 练习1:根据魔术师的表演把写出的加法算式改写出乘法算式。 练习2:寻找生活中的乘法。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知道了什么?你觉得自己的表现怎么样?
五、布置作业。
提前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后反思: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已经学完,也为学生作了相应的检测,总体来说还可以,但也有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有许多同学对乘法的意义理解还不透彻,如7个6相加,有些同学列式为6+7.而求8+8+8+8+8+8+8+8的和是多少,有些同学列式为8×8.另外,学生对生活中的题目解决不够好,(1)一星期有7天,3个星期有( )天。(2)我们每天在学校的时间大约是6小时,一周(过双休)在校学习时间大约是( )小时。这两个题目可以说是拔高的题目,仍有大部分的同学做对了,但也有老师讲解完还是不明白的同学,还需多进行生活实践类题目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