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基础知识梳理:
一 张謇兴办实业 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1.状元实业家张謇:提出“实业救国”的口号,创办了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2.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1)五个阶段: A.从洋务运动开始,出现了民族工业的萌芽,但受到封建制度的阻碍,难以生存和发展; B.辛亥革命的成功,冲击了封建制度,各种实业团体纷纷出现。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 D.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使民族工业再度受挫。 E.抗战胜利后,由于国民党发动内战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民族工业也没能得到很好的恢复。(2)民族工业举步维艰的原因: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压迫。(3)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A.总体水平比较落后(由于三座大山的压迫) B.发展不平衡(不平衡的表现如下) 从行业上看,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地区之间的发展也很不平衡,沿海沿江大城市的民族工业比较发达,广大内地非常薄弱。
【名词解释】
1. 官僚资本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凭借国家政权,依附帝国主义,以垄断形式出现,代表了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帝国主义利益,极大地阻碍了中国近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民族资本主义:(1)指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即中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所经营的中等规模和小规模的企业;(2)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是一种民间积累方式并游离于外商和官商其间或之外的一种资本形式;(3)它们在经济活动中依附于强大的官僚资本和帝国主义资本,同时又遭受这两种资本的压榨。
【难点突破】近代中国的“实业救国”思潮
1.含义: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宣扬的、以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即实业)来“救亡图存”的思想。实业泛指农、工、商、交通等。实业救国论在甲午战争后(19世纪末)提出,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与“民主共和”成为社会两大思潮。
2.代表:张謇、张东荪等。
3.兴起原因
(1)甲午战争使民族危机深重,部分开明官僚、地主和商人主张通过积极发展民族工业来挽救民族危机。
(2)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民族资产阶级大受鼓舞,把发展实业作为救国的重要方针。
4.实践:
(1)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相继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
(2)辛亥革命后,出现“民族工业的春天”,民族资产阶级为捍卫民主共和政治进行了不懈斗争。
5.评价
(1)积极作用
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实业救国”的活动与主张反映了其阶级利益和要求。其根本目的是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建立资产阶级专政。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具有爱国进步意义。
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民族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这有利于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它为中国的政治变革与思想革新提供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起了抵制作用。
(2)局限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带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特征,因此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民族工商业就难以得到独立发展,“实业救国”就不可能实现。
二 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1.科技改变生活(1)轮船、火车的传入: 19世纪初,西方发明了轮船、火车。后相继传入中国,使人们的出行速度大大加快,也极大地促进了商品流通。(2)电报、照相、电影的传入: 19世纪70年代,中国开始架设有线电报。近代以来,照相和电影也传入中国,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2.礼仪的变化: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颁布了剪辫、易服等法令,废除了有损人格的跪拜礼,取消了“老爷”、“大人”之类的称谓,代之以“先生”、“君”等平等的称呼。(3)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是不平衡的。从总体上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三 京师大学堂 科举制度的废除 近代新式教育的发展
1.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创办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等新式学校。2.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名北大,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同时兴办学堂,统一全国学制。
四 《申报》 商务印书馆 近代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1872年在上海创办的《申报》是近代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是中国近代报纸开端的标志。天津的《大公报》、上海的《新闻报》和延安的《解放日报》,是民国时期的著名报纸。上海的《东方杂志》、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和邹韬奋主办的《生活》周刊,是民国时期影响较大的刊物。 2.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国人创办最早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此外,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等,也是当时有影响的出版机构。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成为出版发行进步书刊的重要阵地。 3、影响: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促进近代文化事业发展。
五 鲁迅 茅盾 齐白石 徐悲鸿 聂耳 冼星海
领域代表人物成就文学鲁迅(1)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批判吃人的封建礼教,成为一篇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2)《阿Q正传》,深刻剖析了整个民族的精神弱点,成为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茅盾代表作《蚀》三部曲、《子夜》和《林家铺子》等他的作品反映了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大变动,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性 美术齐白石(1)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将中国传统的文人画风与淳朴的民间艺术相结合,将诗、书、画、印等融会贯通,形成独特的大写意风格(2)擅长绘画花鸟草虫,画作大都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代表作有《墨虾》等徐悲鸿(1)熟悉中西画法,以西洋写实主义改革中国画法,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2)代表作《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音乐冼星海在延安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气势磅礴,表现出中华民族的伟大、独立和坚强,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勇敢、顽强和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被认为是中华民族解放运动的音乐史诗聂耳(1)创作了《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等名曲,谱写了时代最强音田汉作词的《义勇军进行曲》后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电影 赵丹、周璇等20世纪初,西方电影传入中国。中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京剧《定军山》,第一部有声电影是1931年拍摄的《歌女红牡丹》;赵丹、周璇是家喻户晓的电影明星,他们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易混易错、知识点拨与拓展
1、【易错易混】
1).张骞和张謇:张骞(西汉时期)出使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建立提供了条件;张謇(清末民初)提倡“实业救国”,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2).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于明朝中后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一战时期,迎来“短暂的春天”,一战期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3).严复:“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这是在评价科举制的废除(1905年)。
4).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是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建的;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办的,辛亥革命后改名为北京大学。
5).科举制度形成于隋朝隋炀帝时期,发展于唐朝,废除于清朝光绪帝时期,共存在了约1 300年。
2、【拓展延伸】
1). 1898年后张謇创办的纱厂亏损的原因:
(1)外国商品的倾销;
(2)列强在华设厂;
(3)清政府加重税收;
(4)封建官吏的勒索。
2). 早期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沿江城市的原因
(1)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
(2)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3)这些地区水陆交通便利,手工业、农业发达,基础好;人民思想较开放,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3).三个一:一个人物——张謇;一个口号——“实业救国”;一个企业——大生纱厂。
4).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时代特点决定它从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所以,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是民族工业缓慢发展的根本原因。
3、【知识点拨】
1).鲁迅《狂人日记》揭露了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真面目,是中国第一部白话小说。
2).《渔光曲》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
过关检测
第八单元
一、单选题
如图是两家知名品牌的商标,分别为天津东亚公司“抵羊(洋)”牌商标(1932年创办),广东华强火柴厂“7·7”牌火花(1937年创办)。商标图案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哪种民族情感( )
A. 实现民生幸福 B. 建立民主共和 C. 发展民族经济 D. 反对帝国主义
“他一生孤独,最大的精神支撑是内心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一个状元告别仕途后仍念念不忘的兴国之梦。”这是后人对清末状元张謇的评价,其“兴国之梦”体现在()
A. 提出“自强求富”,创办汉阳铁厂
B. 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
C. 提出“救亡图存”,进行维新变法
D. 提出“师夷长技”,掀起洋务运动
状元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一个缩影,它发展的黄金时期出现在
A. 洋务运动期间 B. 甲午中日战争前后
C.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 抗日战争时期
下面是20世纪初中国纱厂赢利指数示意图,造成指数上升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B. “实业救国”思想开始出现
C. 国民政府颁布奖励实业法令 D.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推动
下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该表说明了( )
时间 注册工厂数(家)
1913—1915 124
1916—1919 375
A. 列强加快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 B.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开始起步
C. 中国重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D. 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
1912年,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要求废除满式的官服顶戴,以新礼服代替旧式官服,不分级别高低,凡任职的官员,一概统一着装,民间争相效仿。这说明当时( )
A. 人人享有充分自由 B. 政治影响社会生活
C. 实现社会民主平等 D. 借鉴西方文官制度
1912年3月2日,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代官场的称呼,规定政府职员一律改称职务,而民间普遍改称呼为“先生”或“君”。这说明( )
A. 当时社会等级森严,不可逾越 B. 国民政府提倡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C. 服饰革新改变了社会的风气 D. 传统婚姻礼仪烦琐需要简化革新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 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 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 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 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
A. 吃西餐 B. 住洋房 C. 剪发辫 D. 看电影
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为对民众进行启蒙,曾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此后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国内出现办学热、创办新式报刊热、出版新书热。这说明戊戌变法( )
A. 实现了废除科举制的目标 B. 建立了完善的新式教育制度
C. 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白话文 D. 有利于新文化传播和思想启蒙
学习西学、兴办新式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洋务派创办的中国第一所新式学堂是( )
A. 总理衙门 B. 福州船政学堂 C. 京师同文馆 D. 京师大学堂
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 )
A. 加速了科举制度的瓦解 B. 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C. 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开始 D. 加剧了中国的半封建化
存在我国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从创立到废除的起止朝代( )
A. 隋朝--明朝 B. 唐朝--明朝 C. 隋朝--清朝 D. 唐朝--清朝
1905年9月2日,清政府发布“上谕”,宣布“自丙午(1906年)科为始,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这说明()
A. 清政府已实现教育普及 B. 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
C. 新式教育遭到学子反对 D. 京师大学堂已停止招生
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
A. 新华书店 B. 开明书店 C. 中华书局 D. 商务印书馆
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出现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 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相继建立
B. 九一八事变揭开中国抗日战争序幕
C. 全民族抗战背景下国共合作的确立
D. 三大战役大大加快全国胜利的到来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京剧艺术的纪录片,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
A. 《定军山》 B. 《杨乃武与小白菜》
C. 《渔光曲》 D. 《红楼梦》
在每周的升旗仪式上,我们齐唱《义勇军进行曲》。该歌曲的词作者是( )
A. 田汉 B. 齐白石 C. 贺绿汀 D. 欧阳予倩
二、材料解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辛亥革命后,各级政府制定和颁行了一系列振兴实业的法令条例 ····开办企业的种种限制被取消。据不完全统计,仅1912年一年内创立的各种实业团体就有40多个。他们还发行了《经济杂志》《中国实业杂志》等专刊,其中大都以倡导实业为主旨。当时人们多以购国货为荣、买外货为耻。许多国货企业绝处逢生。于是,振兴实业成为民国初年代表时代脚步的社会思潮。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1914年中国棉纺织厂拥有纱锭情况简表
企业类型 每厂平均纱锭数
外商 51664锭
华商 23686锭
注:纱锭是纺纱机上的主要部件。通常用纱锭的数目来表示纱厂规模的大小。
从1912年至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有600多家,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此外,火柴、榨油、造纸、化工等轻工业也发展迅速。1919年江苏(含上海)、浙江、广东一带,注册工厂数大约为230家;湖北、山东、陕西一带,注册工厂数大约为50家。
(1)据材料一,概括振兴实业成为社会思潮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当今我国企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95年,张謇据《易经系辞传下传》“天地之大德曰生”一语,把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表明办厂符合“天地之大德”,利国利民。他在为纱厂拟定的《厂约》中,也明确指出:“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国利源计。”于此可见,张謇办实业,一开始就包含着救国、为民的崇高目的。
材料二:在由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前进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过渡时期。我党经过充分酝酿,于1952年底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其核心是“一化三改造”。从1953年开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就成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通过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经历了统购统销、加工订货、公私合营等阶段。
材料三:8月22日,全国工商联在青海西宁发布了《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报告》,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7212.02亿元的营业收入再次蝉联榜单之首。海航集团、苏宁控股分别以6182.93亿元和6024.56亿元的营业收入排名第二和第三位。中国民营企业家,他们用自己的劳动和智慧,创造了财富,安置了就业,建立了市场,发展了竞争,推动了改革,繁荣了社会,创造了不杇的业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体现了中国人的创造精神。
(1)依据材料一,张謇创办实业的目的是什么?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实业,举一例。
(2)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目的是什么?主要的改造方式是什么?改造中实行的创新举措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民营企业做出了哪些贡献?你如何看待民营企业的发展?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孔子言论
(摘选自《论语》) 译文
“有教无类。” 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不因为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
“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生在家里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重长辈,说话要谨慎,言而有信,和所有人都友爱相处,亲近那些具有仁爱之心的人。做到这些以后,剩余的精力就用来学习文化知识。
“因材施教。” 因各人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学习却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是思考却不学习就会疑惑而一无所得。
材料二 晚清教科书当然并未挑战到当时官方所代表的正统,但整体而言,仍强烈暗示清朝必需要能保卫国家,才能赢得人民的爱戴。大部分的教科书作者依然对未来满怀希望。教科书的写作,传达了作者对历史价值的信念,以及如何教育中国未来的主人翁。到了民国初年,这些根本目标并未改变。即便时至今日,有些目标也未尝改变。因此,清末民初成为历史教育的转型期:从涵养官员从事政治决策,转变成培养国家未来公民对政治、文化和种族上的认同。
——引自沙培德《启蒙“新史学”——转型期中的中国历史教科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教育主张,(不得摘抄原文)并据此评价孔子。
(2) 根据材料二,归纳清末民初历史教育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一、二,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和解析
1.【答案】D
【解析】D.“抵羊(洋)”即抵制帝国主义(外洋势力)的经济侵略,“7·7”即纪念全面抗战爆发的标志七七事变。商标图案与名称的设计,体现了民族资本家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情感,故D正确。
ABC.均与本题无关。故选D。
2.【答案】B
【解析】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张謇的“兴国之梦”是提出“实业救国”,创办一系列企业。《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故B正确。
A.汉阳铁厂是洋务运动中张之洞创办的,故排除A。
C.维新变法是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进行的,同张謇无关,故排除C。
D.张謇是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代表,不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故排除D。
故选B。
3.【答案】C
【解析】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的掠夺,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一个发展机会,进入了“黄金时代”,故C正确。 ABD.均跟题干无关,排除ABD。故选C。
4.【答案】D
【解析】依据图示时间可知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结合所学可知,ABC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排除。D项是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正确。
本题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需要掌握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图示的时间,结合民族工业发展历程及其原因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一战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图示、获取有效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答案】D
【解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工业获得了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中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再度受挫。观察题干图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注册数量统计表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注册工厂数迅速增加,这说明了在此期间民族工业获得快速发展。选项ABC均在图表中无法体现,选项D符合题意。
故选:D。
6.【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华民国政府颁行法令,服饰不再反映等级差别,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倡导的平等原则,可见政治影响社会生活,故B符合题意;由于阶级和时代局限性,中华民国不可能人人享有充分自由,也实现不了社会真正民主平等,排除A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国初期借鉴西方文官制度,排除D。
7.【答案】B
【解析】B.中华民国成立不久,国民政府就废除了“大人”“老爷”等清官场的称呼。这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民主、平等的思想,说明国民政府提倡人人平等、互相尊重。故B正确。
ACD.均不符合题干主旨。
故选B。
8.【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针对清朝入关后强迫人们剃发留辫的习俗,1912年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与剪辫子同时,服饰也发生些变化,废止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新式服装如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开始流行。礼节、称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所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用电报与亲友联系,乘坐轮船、火车去外地。看报纸、照相、看电影、举办新式婚礼等。。
9.【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针对清朝入关后强迫人们剃发留辫的习俗,辛亥革命后,颁布“剪辫令”。与剪辫子同时,服饰也发生些变化,废止体现封建等级的服装,新式服装如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开始流行。礼节、称呼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叩头等旧式礼节被点头鞠躬礼所取代,继后又改为从西方传来的握手礼。“大人”“老爷”等称呼也改为“先生”“君”。用电报与亲友联系,乘坐轮船、火车去外地。看报纸、照相、看电影、举办新式婚礼等。
10.【答案】D
【解析】D.根据“提倡白话文和‘小说界革命’”“新式文化事业勃兴”,可见维新变法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有利于新文化的传播,故D正确。
A.1905年,清政府才废除了科举制,故A错误。
B.戊戌变法时期,新政只持续了100天左右,并没有建立完善的新式教育制度,故B错误。
C.戊戌变法时期,并没有在全国范围全面推行白话文,故C错误。
故选D。
11.【答案】C
【解析】C.1862年,洋务派在北京设立的近代第一所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为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的需要,1862年,洋务派创办了京师同文馆。它以培养外语翻译和外交人才为宗旨,开设了英文馆、俄文馆、德文馆和东文(日文)馆,毕业生大多为清政府译员、外交官员和洋务机构官员。京师同文馆的创办,标志着教育近代化的起步。故C正确。
AB.均不符合题意。
D.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时期创立的(1898年),故排除D。故选C。
12.【答案】B
【解析】据题干“1872年到1875年间,120名赴美留学幼童中,人数居前三位的广东、江苏、浙江分别为84人、20人和9人;甲午战争后,留学生的分布逐步向长江流域延伸”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先后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外国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逐步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进而深入中国内地,东南沿海率先开始了近代化的进程,并逐步扩展到长江中下游地区。故留学生地域分布的变化与近代化进程基本一致。
13.【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隋炀帝创立科举制,1905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至此,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C正确;ABD错误。
本题考查科举制度的影响。科举制度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官员录用主要依据科举考试的成绩。由隋代开创,经唐代完善,直至清末才废除。前后1300多年。
掌握科举制度的创立、完善和影响。
14.【答案】B
【解析】B.根据已学知识,题干中“各省岁科考试”所指的是从隋唐时期开始的科举考试,“亦即停止”指的是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制,这是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里宣布的内容,说明在中国存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从此不存在了。“上谕”宣布“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反映清政府决意废除科举制。故B正确。
A.本项不符合史实。故A错误。
C.本项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C错误。
D.题干没有京师大学堂的信息,且不符合史实。故D错误。
故选B。
15.【答案】D
【解析】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当时使用的课本和字典很多都是由它出版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故选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本题主要考查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重点掌握的相关史实。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商务印书馆的相关史实。
16.【答案】C
【解析】C.据题干“1935年,由共产党员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问世,国民党禁止歌曲公开发行。1937年后,《义勇军进行曲》在各种公开场合频繁出现,成为国共军队中的流行歌曲”并结合所学知,1937年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国共两党进行了第二次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所以出现了题干中的现象。故C正确。A.本项是对于题干主旨误读。故A错误。BD.两项分别出现在在1931年与1948年。故BD错误。故选C。
17.【答案】A【解析】A.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记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故A正确。
B.《杨乃武与小白菜》1960年上映,故排除。
C.《渔光曲》1934年上映,故排除。
D.《红楼梦》中国古代章回体长篇小说,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故排除。
故选A。
18.【答案】A【解析】依据所学可知,《义勇军进行曲》诞生于1935年,当时正处于炮火连天的抗日战争时期,它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这首歌像一支战斗的号角,鼓舞了中华民族儿女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齐白石是著名的画家,排除;CD项都不符合题意,排除。
19.【答案】(1)政府重视和鼓励实业发展;实业团体的兴起;报纸等新闻媒介对实业思想的宣传;购买国货热潮的兴起;等等。
(2)投资规模小;主要发展轻工业,重工业发展落后;工厂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地区。
(3)示例:企业在生产销售过程中要制定合适的经营策略;国家要制定普惠政策鼓励企业发;等等。
20.【答案】(1)目的:救国为民或者实业救国;例如:福新面粉厂等。
(2)目的:使私有制经济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改造方式:公私合营;创新举措:实行赎买政策。
(3)贡献:创造了财富,安置了就业,建立了市场,发展了竞争,推动了改革,繁荣了社会。看法:民营企业对经济发展有利,应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民营企业也存在着唯利是图的一面,国家和社会要加强引导;等。
21.【答案】【小题1】教育主张:①主张扩大教育对象。②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③认为教育教学应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④教师应根据学情,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⑤强调学习与思考同等重要,二者相结合才能学有所成。(答出三点即可)
评价: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大思想家,对中国教育做出了卓越贡献。
【小题2】特点:①始终重视培育国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国情怀。②逐渐由传统教育向近代教育转变。③由培养政府官员转向培养国家公民。④重视国家认同、文化认同和民族认同的培养。⑤没有挑战官方正统,具有强烈的继承性,但总体上符合时代发展的步伐。(答出三点即可)
【小题3】认识:示例1:教育要培养具有良好品行和丰富知识,关注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国民。示例2:教育教学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方法,适时调整教育思想。示例3:我要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