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开国大典 训练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制服”和“海军穿着蓝制服”中“制服”的意思相同的是( )
A.制服烈马 B.穿上制服 C.制服敌人 D.制服对手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
A.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B.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会场。
C.30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D.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励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呈丁字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在一横一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起天安门的城楼
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五座白石桥
④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
A.②③④① B.③①④② C.③②④① D.②①③④
4.下列诗句中,与爱国无关的一项是( )
A.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清。
B.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C.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二、填空题
5.根据课文《开国大典》填空。
1.这是一篇具有新闻性、时效性特点的文章。它描写了_______年_____月_________日在首都北京举行____________的盛况,着重写了“_______、宣读公告、________、群众游行”四个场面。本课课文可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之前天安门广场的情况。
第二部分(第5~10自然段)写开国大典中的三个主要程序。
第三部分(第11~13自然段)写阅兵式的盛况。
第四部分(第14自然段)写天安门广场灯火辉煌的景象和群众队伍游行的情况。
第五部分(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况。
2.课文是按________顺序来安排的,第一部分写开国大典举行之前,第二、三、四部分写开国大典盛况,第五部分写开国大典结束后的情形。全文层次十分清楚,读后能使人清楚地了解开国大典的全过程。
3.课文记叙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明了开国大典伟大的历史意义,赞颂了人民军队的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人民群众无限热爱领袖毛主席和欢庆人民当家作主的____________心情。
6.为了写好开国大典的过程,作者用点面结合的方法写了几个场面。请根据课文内容填一填。
7.看拼音,写词语。
qí zhì lán gān shè jī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tǎn kè yuè dú jù lí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8.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四________八方 ________山倒海 水到________成
长________内外 大江________北 五________六色
三、语言表达
9.写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________
②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________
③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传播,传到了白山黑水,传到了长城内外,传到了大江南北,传到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________
10.缩句。
1.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阵排山倒海的掌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11.修改病句。
①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和许多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妈妈买回一篮子蔬菜,有豆角、茄子、辣椒、鸡蛋和面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图书馆里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和《中国少年报》等课外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修改病句
海上日出的景象是伟大的奇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句型转换
13.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按要求写句子。
1.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安门广场站立着一根电动旗杆。(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仿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现代文阅读
课文片段阅读理解
①会场在天安门广场。广场成丁字形。丁字形一横的北面是一道河,河上并排架着5座白石桥;再北面是城墙,城墙中央高高耸立起天安门的城楼。丁字形的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在一横一(坚 竖)的交点的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②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 瞻)下,8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8面红旗迎风招展。
③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早上6点钟起,就有群众的队伍入场了。人们有的擎(qín qíng)着红旗,有的提着红灯。进入会场后,按照预定的地点排列。工人队伍中,有从老远的长辛店、丰台、通县来的铁路工人,他们清早到了北京车站,一下火车就直奔(bēn bèn)会场。郊区的农民是五更天摸着黑起床,步行四五十里路赶来的。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上,队伍已经满满的,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
15.用“√”选择正确的字或注音。
16.文中画“----”的句子用了_____ 和_______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
17.细读第②自然段,并作如下标注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用“ ”画出第③自然段的中心句。这段文字,在写法上采用了 的结构方式,重点写了 和 。 “直奔”用词准确,反映出人们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片段记叙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先交代了举行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和参加典礼的人员、人数;然后描述了会场的布置和群众队伍入场的场面。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B.大典开始前会场的情况,写出了典礼的盛大和隆重,参加典礼的人们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
C.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介绍会场的设置和布局。
D.以上都正确。
20.选文写的是________的场面,作者按________顺序,略写________的情况,详写 ________和________的情况。
21.“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这句话表现了大典开始前( )
A.场面的宏大
B.广场的美丽
C.群众很激动
D.群众很高兴
22.说说文中画线词语表现了人们当时怎样的心情。
①直奔:________
②一齐:________
23.第③自然段在写法上运用了先________后________的方法,重点写了________和________。
七、书面表达
24.作文:
班上同学中,有人崇拜运动员,有人崇拜科学家,有人崇拜歌星影星……你是不是也有崇拜的偶像呢?你是不是也想成为像他们那样的人呢?
请以“长大后我就成了你”为题写一篇不少于450字的习作。
试卷第2页,共2页
试卷第1页,共1页
参考答案
1.B
2.D
3.C
4.D
5.1949 10 1 开国大典 升国旗 阅兵式 事情发展 威武雄壮
激动
6.群众入场 典礼仪式 阅兵仪式 群众游行
7.旗帜 栏杆 射击 坦克 阅读 距离
8.面 排 渠 城 南 颜
9.比喻 比喻 排比
10.会场上爆发出掌声。 目光投向主席台。 毛主席宣读公告。
11.动物园的爬行馆里展出各种蛇。 妈妈买回一篮子蔬菜,有豆角、茄子、辣椒。 图书馆里有《儿童文学》《少年文艺》等课外书。
12.海上日出是伟大的奇观。
13.广场汇集了群众队伍。 天安门广场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十月一日那天,广场成了花的海洋。 老师的爱心给了我们春天般的温暖。
14.广场汇集了群众队伍。 天安门广场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十月一日那天,广场成了花的海洋。 老师的爱心给了我们春天般的温暖。
15.竖 檐 bèn qíng
16. 比喻 夸张 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天安门广场人潮涌动、红旗翻动的场面,表现出大典前热烈的气氛
17.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天安门城楼宫灯高挂,红旗招展的景象,突出红色色调,渲染出大典热烈、喜庆气氛。
18.丁字形的广场汇集了从四面八方来的群众队伍。
总分总 工人队伍 郊区的农民 参加开国大典时的急切、兴奋的心情
19.D
20. 开国大典前群众进场和典礼开始 时间 毛主席进场 群众进场 典礼开始
21.A
22. 表现出人们急切、激动的心情。 表现了人们对领袖和新中国的无限热爱。
23. 概括 具体 工人 农民
24.例文: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张怡宁,是你,让全世界人民为你热烈鼓掌;是你,成为中华人民的骄傲;是你,在北京2008奥运会,蝉联女子乒乓球单打冠军,站上最高领奖台,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奏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我为你骄傲,我为你自豪!
我也是一名乒乓球爱好者,享受乒乓球带给我的快乐;每当你参加比赛时,我就通过电视转播收看,你带给我的不仅是胜利,更是一种享受,无论进攻还是防守,你都能衔接得很好。你那流畅的动作、跳动的步伐带给我无限的快乐;你无论是领先还是落后,都能保持沉着和冷静,没有一丝笑容,也没有一点沮丧,全身心投入到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你深深地激励着我。终于让我情不自禁地下定了决心,我也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世界冠军。
我知道要成为世界冠军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要付出很多辛苦和努力,小时候的你每天放学就飞奔到体校练习,直到晚上六七点才摇摇晃晃得回家,乐此不疲。世界冠军邓亚萍在七八岁的时候,为了练习腿部力量以及移动速度,在小腿上绑沙袋进行练习,使自己的球技更加熟练,基本功更加扎实,进入国家队后,更是超额完成训练任务,据教练统计,邓亚萍每天接球打球一万多个,取得了很多优异的成绩,第一个受到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的接见。
我现在也要向你们那样好好学习本领,听从老师地指导,努力改正不到位的动作,还要一丝不苟地接好每一个球,减少无谓的失误,争取更大的进步!
长大后我会努力成为你,乒乓球世界冠军,为祖国争光!
答案第2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