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14--19课导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历史下册14--19课导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5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10-27 20:4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学习内容
第14课 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授课
教师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列举《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重要法律,知道“文化大革命”后,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
2、说出我国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活动,并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在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路上,中国的就业制度和人们的就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为此,我国正在逐步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等社会保障制度,以保障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维护社会的稳定。
学习重点
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学习难点
能否认识到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之间互相推动的关系。
学法提示
自主学习法。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 年,第五届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我国的新宪法,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颁布的重要法律还有:《刑法》、《刑事诉讼法》、《 》、《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法律,初步建立起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框架。
2、 年11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是建立_____________;建立了________的就业机制,以_______、医疗_______和社会救济为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重点。
3、推进国际新秩序: 年我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4、高举伟大的旗帜:1997年召开的中共 确立了_________为党的指导思想,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光辉旗帜。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必须同社会主义法制的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服务。在中华民族复兴的道路上,我们要把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引我们继续前进的一面鲜明旗帜……
步骤一: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法律保障
主题:建国后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填一填:1966—1976年( )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经济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说一说: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我国政府颁布了哪些法律予以保证?
●想一想:民主与法制建设与我国现代化建设之间有何关系?
步骤二: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改革历程
●填一填: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8—1984年,改革的重点在 ,实行了 。
第二阶段:1984—1992年,改革从农村转向城市,以扩大企业自主权、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重点.
第三阶段:1992年后,我国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新目标——建立 。
步骤三: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保障制度
改革前初步建立了一套社会保障制度,费用由国家支付由单位管理
改革后特别是1993年后的保障制度,费用由社会化支付社会化管理
●想一想:为什么要改革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
●说一说:我们国家在建立社会保障新体制方面取了哪些成果?
●议一议: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步骤四: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鲜明旗帜
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是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邓小平理论”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的历史地位,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法律的手段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抢一抢:新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于哪年修正颁布的?
●想一想:把“邓小平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进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我国从1954年起有了社会主义宪法。1982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哪次会议修订的? ( )
A.中共七大 B.中共十二大 C.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 D.遵义会议
2、改革开放以来,全国人大常委会先后制定和通过的法律不包括:(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1993年11月,中共中央确定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  )
A.实行市场经济 B.实行破产C.实行私有化 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4、2001年,江泽民在上海会见了前来参加APEC会议的美国总统布什。该组织的宗旨和目标是:“相互依存,共同受益,坚持开放性多边贸易体制和减少区域内贸易壁垒”。这个组织的中文名称是:(  )
A.亚太组织 B.世界贸易组织 C.联合国 D.亚欧大陆合作组织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我国主动应对经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全方位地保持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积极推进建立国际新秩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并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思考:
(1)我国在哪一年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1分)我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11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说明了什么?(1分)
(2)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四、学习感悟:
新时期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形成以及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巨大成就,使我们认识到党和国家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史实证明,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改革开放,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五、课后反思:




自主空间

学习内容
第15课 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授课
教师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学习社会实践的方法和技巧,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进行家庭采访或社会调查,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2、知道收集资料的途径,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历史,加深对改革开放前后我国社会生活和人们生活方式变化的认识。
学习重点
学会分析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用等各方面发展程度,提出自己的建议。
学习难点
收集材料,整合材料,表达主题的能力。
学法提示
实践法、观察法,问题分析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改革开放后,人们的社会生活在 、 、 、 、 等方面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进行 或 ,收集改革开放前后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的第一手资料,如各种票证等以及反映人民生活面貌的照片、报刊、实物等。
3、 学会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历史,如 、 、
进行演示、讲解;将 写成论文;或请教专家等人作报告。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正是改革开放,正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轨迹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正是这次会议,打开了尘封几十年的国门,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从此改变了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
活动探究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和重要方法之一,下面的材料是某中学九年级1班在学习《展示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时,以“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活动。
小雯同学首先结合课题,从学校图书馆和网上收集到了两组相关图片。
材料一
●辨一辨::这两组图片反映了社会生活变迁的哪两个方面?
●议一议:小雯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收集资料采用了什么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你对此还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
小琳同学对改革开放前后的变迁情有独钟,也将收集到的文字材料与大家共享。
材料二:改革开放前,社会上流传所谓“四大件”的说法,它们是“三转一响”即缝纫机、自行车、手表和收音机,人称“旧四大件”,改革开放以后,社会上流传“新四大件”,即彩电、冰箱、洗衣机和空调。到了20世纪90年代,新的高档消费口层出不穷,“新四大件”的说法又落伍了,经济发达的地区,电脑、手机以及私家车、别墅也进入老百姓的生活当中,
●议一议:从“旧四大件”到“新四大件”的变化原因是什么?
●想一想:对于“新四大件”的落伍,你有何感受?
材料三:票证,作为计划经济的一种购物凭证,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曾发生过巨大的作用。刚刚建立不久的共和国,面对的是“一穷二白”的家底和外部敌对势力的封锁,物质匮乏,产品短缺。使用票证,则保障了老百姓最基本的物质生活和社会秩序的稳定。然而,票证是一段无可奈何不堪回首的岁月,是一把遏制消费也遏制了经济活力的巨锁。在票证时代,我们一直未能摆脱贫穷的阴影。
而今,票证已消失,再也没有小巷深处和大街上那首尾不见的排队购物的长龙;再也不用每年尺尺寸寸,每月斤斤两两、家家户户年关月头都要数来点去的票证;再也不见街上流行的黑、灰、蓝色的棉袄和制服;再也不吃那拌菜帮了。眼前是商厦如林,超高如潮,新品迭出,物流涌动……
我们结束了一个票证的历史。
我们告别了一个传说。
我们迈进了一个崭新的时代。
●想一想:与人们生活相关的哪些行业使用票证?
●找一找:那时候为什么必须使用票证而现在不用了?
三、训练反馈:
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从1953年底开始,我国对粮食、食油、棉花等农副产品实行统购统销政策。这一政策的作用是 ( )
A.保障城镇农副产品供应 B.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质量
C.进一步缩小城乡差别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从下面两幅图中,我们能得出市场经济对现代化建设的推动作用表现在

过去购物要凭票抢购 今日商品任意选
A.市场经济建立并逐步完善 B.经济高速增长,创造世界经济增长的奇迹
C.人民生活水平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D.我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
3、影视艺术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主要有①以其特有的技术手段,使人感受到视觉的冲击和心灵的启迪②丰富和充实了人们的生活③促进了社会制度的更替④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⑤对人类文明的发展起滞缓作用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⑤
4、在高科技的今天,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将深刻改变一个民族的命运。为了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的公平性,让边远地区的孩子选择想要的课程,得到全球最好的教师的指导,可以选择的最佳现代技术手段是 ( )
A.有线电视 B.无线广播 C.卫星电视 D.互联网
四、学习感悟:
改革开放三十年,连云港市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回顾过去,成就斐然,展望未来,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任重而道远。随着连云港市战略地位大幅提升,全市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热潮的不断涌起,广大城乡居民的生活更加富裕美好。
五、课后反思
??




学习内容
第16课 当人类还是野蛮人的时候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授课
教师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人类是由古猿进化来的; 知道世界三大人种,了解他们的形成原因; 说出母系氏族社会与父系氏族社会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2、结合《世界人种分布图》了解世界三大人种的分布及形成情况,并针对人种的形成至今还是个谜这个事实,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3、了解人类从低级到高级的进化过程,培养学生崇尚科学的精神。
学习重点
人类的种族、母系氏族和父系氏族。
学习难点
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和种族的形成过程。
学法提示
讨论法、讲述法、观察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2分,共10分)
1、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 ,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
2、目前世界上主要有 、 、 三大人种。
3、古希腊神话中的 的故事,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女人的权力位于男人权力之上的状况。
4、希腊神话中 的故事,反映了男权开始超过女权的倾向。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关于人类起源问题,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广泛的争论。目前许多人类学家认为,生活在非洲大草原的南方古猿是人类的始祖。距今约三四万年前的晚期智人,已经是现代意义上的人类。但关于人类起源于猿的说法目前还有很多疑点。因为能够作为证据的猿人化石数量太少,而且对猿进化为人的详细过程,目前还没有一个令人信服的解释。因此,关于人类的起源问题众说纷纭。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可以为自己的观点继续寻找证据。
■ 我们从哪里来
●认一认:
●说一说:关于人类的起源,有许多美丽的神话传说,你能说出图中故事吗?你还知道哪些说法?
●想一想: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学家普遍认为人类的始祖是什么?在考证人类起源的历史上,英国近代科学家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读一读:重庆晚报 2009年11月08日电:
复旦大学研究称DNA显示中国人源于非洲证据充分
上海复旦大学现代人类学研究中心的金力教授带领的研究团队通过DNA分析得出结论:现代中国人起源于非洲!因为强有力的科学支撑,他的观点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
1987年初,卡恩和威尔逊等人提出,将所有婴儿的线粒体DNA向前追踪,最后会追到大约2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的一个妇女,即现今全世界人的祖先。大约在13万年前,她的一群后裔离开了其生活的非洲家乡,分散到了世界各地,代替了当地的土著居民,最后在全球定居下来,演化成了现代的不同人种。 有人把这种理论叫作“夏娃理论”,认为现代人类是单一起源并来自非洲。
此后,越来越多的遗传学证据都支持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范围内的现代人都起源于非洲。1998年中国科学家褚嘉祐等人利用30个常染色体微卫星位点分析了南北人群和汉民族与少数民族的遗传结构,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和进化树聚类分析都支持现代中国人来源于非洲,并经由东南亚进入中国大陆。
●谈一谈:你对此观点持何看法?为什么?
●议一议:证据是历史研究的基石。人类究竟是单一起源还是多起源需要进一步收集更多的证据。揭开这一谜底还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努力,我们中学生为此能做些什么?
■种族的形成
●想一想:你认为种族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猜一猜: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经济文化交流越来越密切,不同区域之间的差异已经不再那么明显。试想一下将来人种发展的趋势会怎样?
■女人和男人的权力
●读一读:阅读下面两则史料,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材料一】“在远古希腊,人们崇拜大地女神该亚,说她是天神、海神和山神结合繁衍子女和后代十余人。统称为提坦神。
【材料二】希腊传说中,有一位迈锡尼国王阿伽门农,被妻子及其情人杀害。阿伽门农之子厄瑞斯忒为父复仇,杀死了两位凶手。为此支持母权的复仇女神执意惩罚他,但智慧女神雅典娜投出赞成他无罪的一票,厄瑞斯忒无罪释放。
●想一想:上述两则材料分别反映了人类社会早期哪一阶段的社会状况?
●说一说:以神话的方式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说明了什么?
●议一议: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三、训练
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根据人类学研究成果,目前已知的现代意义上的人类出现在 ( )
A、500万年前 B、170万年前 C、三四万年前 D、1800年前
2、目前世界上主要有黄种人、黑种人和白种人。人们划分不同人种的主要是 ( )
A、生活区域 B、婚姻状况 C、体貌特征 D、生活习惯
3、下列神话传说,能够说明人类处于母系氏族公社的是 ( )
A、该亚的故事 B、厄瑞斯忒的故事 C、亚当的故事 D、女娲造人的故事
4、2005年8月,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报道:研究人员使用一种新的显微镜分析技术,研究了两种早期人类其中一种就是南方古猿,他们生活的地区在天的 ( )
A、亚洲 B、非洲 C、欧洲 D、美洲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讲述该亚与厄瑞斯忒的传说,说出母系氏族与父系氏族形成的原因及特点。
四、课后反思:

第17课 大河流域的文明曙光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授课
教师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知道古代埃及的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明产生的自然地理环境
2、分析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认识到它们都是奴录主奴役和统治人了的工具。
3、通过学习古代埃及的金字塔,认识到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法老残酷剥削和压迫广大人了的历史见证。金字塔高超的建筑技术,体现了古代劳动人了非凡的智慧和才能,它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学习重点
亚非文明的突出成就: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种姓制度。
学习难点
佛教
学法提示
讨论法、讲述法、观察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人类最早的文明曙光都出现在 、 的大河流域。古埃及文明诞生与 流域,古巴比伦文明产生于 河, 河,古印度文明诞生在 。
2、古埃及文明最著名的历史遗产是 ,古巴比伦王国的
是历史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
3、婆罗门、刹帝利、 和 构成了古印度的种姓制度。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走进金字塔
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最著名的历史文化遗产。法国总统希拉克曾在留言本上写道:“不看金字塔,不算真正到过埃及;不看秦兵马俑,不算真正到过中国。”……
●读一读:阅读下面两则史料,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材料一】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根据传说记载(胡夫)强迫所有的人为他做工,他们分为10万人的大群来工作,每一大群要工作3个月……金字塔本身的建造用了20年……金字塔是用磨光的石块极其精密地砌筑而成的。在众多的金字塔中,胡夫金字塔最为著名。它高达146.5米,底边长230米.据估计,建造这座金字塔一共用了230万块石料,每块重达2.5吨.
【材料二】胡夫金字塔上有一段令人生畏的铭文:“不论是谁骚扰了法老的安宁,死神之翼将在他的头上降临。”尽管如此,许多考古学家还是走进金字塔,试图揭开这个历史之谜。
●说一说:古代埃及国王修建金字塔的目的是什么?因其工程巨大而困难,有人认为它们是“天外来客”所建。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
●想一想:有人考证发现:金字塔高的平方和三角形斜面的面积正好相等,塔底周长除以高的两倍恰好是圆周率数值3.1416;塔高的十亿倍,大致等于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塔的自重乘以1015,相当于塔所在的子午线恰好把地球面积分为相等的两半。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
■研读《汉谟拉比法典》
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阅读上面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看一看:在这个从伊拉克出土的石柱上,用古老的楔形文字撰刻着一部法典,它是什么法典?
●议一议:这部法典规定了哪些方面的内容?维护了谁的利益?
■畅游“种姓”的国度
●读一读:
四谛,就是:苦、集、灭、道。苦谛,即要人们把现世看成是痛苦的,人生充满着苦。集谛,即要人们把苦恼产生的原因,看成是起源于人本能的欲望(色、声、香、味、触五欲)。灭谛,即要人们相信苦恼的根源——“五欲”是可以完全消除的,因此每个人都可以得到“解脱”而成佛。道谛,即要人们相信有一条可以使人解脱的途径。
●猜一猜:这是什么宗教的教义?它是什么时候由谁创立的?
●议一议:它的核心教义是什么?它的“众生平等”是针对什么制度的?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人们通常把孕育当地文明的河流比喻为“母亲河”,从这个意义上讲,古埃及的“母亲河”是 ( )
A、幼发拉底河 B、尼罗河 C、印度河 D、底格里斯河
2、当讲解员说“它是世界上第一部体系完备的法典”时,我们能够知道“它”指 ( )
A、《罗马民法大全》 B、《查丁尼法典》
C、《法理概要》 D、《汉谟拉比法典》
3、在古老的印度,人们传说诸神分割原始巨人普鲁沙时,他的口、手臂、腿、脚分别产生不同的人,在这些人中,地位最高的是 ( )
A、吠舍 B、刹帝利 C、婆罗门 D、首陀罗
4、假如胡夫和汉谟拉比生活在古代印度,他们属于种姓制度中 ( )
A、第一等级 B、第二等级 C、第三等级 D、第四等级
(二)阅读探究(每题3分,共6分)
史料链接:
【第一九六条】 倘自由民损毁任何自由民之子之眼,则应毁其眼。
【第二O O条】 倘自由民击落与同等之自由民之齿,则应击落其齿。
【第二O五条】 倘自由民之奴隶打自由民之颊,则应割其耳。
-------《汉谟拉比法典》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材料中,反映了什么问题?
2、说明《汉谟拉比法典》维护怎样的制度?

四、学习感悟:
我们从古埃及的金字塔,到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印度的种姓制度中,看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的智慧和才能,感到无比的敬佩。但心情也无比沉重……
五、课后反思:


学习内容 第18课 蓝色的地中海文明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西方文明的形成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知道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2、通过讲述三次布匿战争的故事,了解罗马共和国的兴衰的简要过程和原因,明白一个王朝或文明盛极而衰的道理,并归纳世界早期世界文明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3、正确认识雅典民主政治,初步培养民主意识;通过认识布匿战争的双重后果,初步培养辩证地看问题的意识
学习重点
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帝国的兴衰
学习难点
正确认识雅典的民主政治和布匿战争的影响
学法提示
讨论法、讲述法、识图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____________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在希腊一百多个城邦中________最有名,拥有比较健全的民主政治。
2、雅典民主政治在 时代达到极盛。除十将军外,各级官职向所有公民开放,最高的权力机构是___________,国家为担任公职、参与政治事务的公民发放津贴。
3、雅典的民主政治仅适用于雅典的 ,妇女和外邦人无权享受这种民主。
4、公元前509年 建立。后在向地中海扩张过程中,与商业强国迦太基爆发了 战争。 战争的胜利使罗马变得空前强大和繁荣,也使原有的共和体制不合适新的统治需要。后来,在罗马形成军事独裁统治, 罗马共和国灭亡,公元前31年 建立罗马帝国。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并没有满足胃口,而是得寸进尺,古老的中国仍然处在劫难之中。处于弱势中的中国人民不甘受辱,奋起抗争……
■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学法提示:解读和运用史料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技能。你能运用上述史料解决问题吗?不要忘了认真阅读材料哦!相信你能行!
●读一读:
●找一找:希腊半岛在地理环境上有什么特点?
●想一想:这样的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议一议: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具有明显不同特点。作为希腊文明的继承者,罗马文明有何特点?
■“全希腊的学校”
●读一读:
我们的政治制度不是从我们邻人的制度中模仿得来的。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人。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担任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具有真正的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就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正因为我们的政治生活是自由而公开的,我们彼此间的日常生活也是这样。当我们隔壁邻人为所欲为的时候我们不致于因此而生气;我们也不会因此而给他以难看的颜色以伤他的情感,尽管这种颜色对他没有实际的损害。在我们私人生活中,我们是自由而宽容的;但是在公家的事务中,我们遵守法律。
————修昔底德《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找一找:这段话是希腊著名政治家伯里克利说的,他对希腊进行了改革,你知道他改革的内容吗?
●断一断:你是怎么评价这种民主政治的?
●想一想:如果你是当时雅典一名成年男性公民,你有可能担任哪些职务?行使哪些合法的权利?
■追求“伟大”的罗马
公元前509年,罗马共和国建立。罗马人在内部建立了被古代史学家誉为“世界最好的政体”的政治制度;在外部则通过一系列征战,统一了意大利半岛,接着向地中海进军。
●讲一讲: 布匿战争共进行了几次?结果怎样?
●想一想:布匿战争的胜利给罗马带来了什么影响?
●议一议:比较东方大河文明与西方的海洋文明的差异。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现代欧洲人传承了西方古典文明的许多要素,西方文明之源是 ( )
A、古代埃及 B、古代印度 C、古代希腊 D、古代西亚
2、在古代雅典民主政治中,最高的权力机构是( )
A、十将军 B、 公民大会
C、 五百人会议 D、陪审法庭
3、在伯里克利时代,雅典民主政治所体现的平等和公正等原则,适用于( )
A、五百人会议  B、男性成年公民
C、公民大会轮值主席 D、女性成年公民
4、英国历史学家约翰·索利说:“如今有个趋势,人们怀念她的民主制度,并将其视为所有现代民主制度的源头。”这里的“她”是指( )
A、埃及 B、巴比伦 C、雅典?????? ?? D、罗马
(二)思考探究(共6分,其中第1题2分,第2题4分)
1、雅典的民主政治是怎样形成的?
2、布匿战争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这场战争对罗马共和国有何影响?
四、学习感悟:
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真正的民主”;也有人说“雅典民主政治是虚假的民主”。谈谈你的看法。







学习内容
第19课 “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 领导审批:
主备教师
张世奎
授课
教师
课时
教研组长签字
主修教师
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及其对日本的影响。
2、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了解伊斯兰教的产生与传播,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日本大化改新效仿隋唐封建制度,实现了社会进步的历史事实,激发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自豪感。
4、通过了解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学习他不畏困难的坚强意志和为阿拉伯民族统一与幸福而奋斗的远大抱负。
学习重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和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学习难点
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的基础上,培养在逆境和危机中学习他人长处的优良品质。
学法提示
讨论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
导 学 过 程
自主空间
一、学习导航:
(一)预习检测:(每格1分,共10分)
1、公元646年,日本统治者针对政治、经济进行改革,史称“ ”。主要内容包括           、          、                
               。
2、公元7世纪初, 在犹太教、基督教和阿拉伯民族原始信仰基础上,在 半岛创立了 教。
3、公元7世纪,以 作为团结阿拉伯人的旗帜,打败麦加贵族,建成历史上第一个阿拉伯国家。 以宗教信仰为纽带,将阿拉伯各部落熔铸成一个强大的 。
(二)质疑问难:

二、探究交流:
日本和阿拉伯世界是现在十分重要的国家和地区,在今天的世界政治和经济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你想知道它们留下的历史足迹吗?……
■善于模仿的民族
●读一读:阅读下面两则史料,分组讨论相关问题:
【材料一】凡田,六年以班,神田、寺田不在此限。若以身死,应退田者,每至班年,即从收授。
【材料二】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租);农民必须给国家服劳役(庸)或纳布代服役;农民必须向国家交土产(调)。男子还必须服兵役,兵器本人自备,军权归属中央。
●想一想:你知道这是什么法令规定的?
●说一说:以上法令是哪个国家进行政治改革的内容?
●议一议:这次改革是效法哪个国家的什么制度?有何历史意义?你此你有和感想?
读图分析法是学习历史的一种非常直观和有效的方法。阅读下面插图,结合所学知识,分组抢答下面问题:
日本高僧空海手迹
●看一看:这些图片再现了中华文明对日本文化产生的重大影响,依据图片你能获取哪些信息?
●写一写:由此,你认为该民族有哪些优秀的品质,对此,你有和感想?
■沙漠中的帝国
据中学历史在线时事新闻频道消息:关塔那摩美军亵渎《古兰经》行为已在多个国家引发示威,示威者纷纷谴责美军对《古兰经》的亵渎行为,并要求美国向所有穆斯林道歉。2005年5月13日,巴勒斯坦穆斯林参加在加沙地带北部城镇贾巴利亚举行的抗议活动。
●猜一猜:“穆斯林”指那个群体?其含义是什么?
●议一议:《古兰经》主要记述谁的话语和思想?
●写一写:美军亵渎《古兰经》的行为,为什么会在多个国家引发示威活动?你如何评价美军行为?
三、训练反馈:
(一)精挑细选(每题1分,共4分)
1、1.任用从中国归来的留学生进行政治、经济改革的国家是:(  )
A.Egypt    B.Japan    C.Greece      D.Rome
2、 右图为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阿尔及利亚三国国旗,从国旗图案上看,都有一个共同特征,这标志着三国大多数人信仰( )
A、伊斯兰教 B、基督教 C、犹太教 D、佛教
3、日本大化改新中,曾实施租庸调制度。这一政策在我国古代 时期实行过。( )
A、西方的先进技术 B、西方的对外政策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西方的政治制度
4、穆罕默德的历史功绩在于:( )
①创立伊斯兰教 ②建立统一的阿拉伯国家
③建成一个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④亲自完成《古兰经》的创作
A、①    B、 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阅读探究(每题2分,共6分)
史料链接:【材料一】 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一切赞颂全归真主,众世界的主,至仁至慈的主,报应日的主,我们只崇拜你,只求你襄助,求你引领我们正路,你所襄助者的路,不是受谴怒者的路,也不是迷误者的路。
【材料二】你们当全体坚持真主的绳索,不要自己分裂。你们当铭记真主所赐你们的恩典,当时,你们原是仇敌,而真主联合你们的心,你们借他的恩典才变成教胞,你们原是在一个火坑的边缘上的,是真主使你们脱离那个火坑。
【材料三】A、念颂安拉为唯一“真主”,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是先知。B、每天朝着克尔白神庙的方向朝拜五次,每星期五举行公众礼拜
C、每人应缴纳财产的1∕40,用来救济贫民、修建清真寺、支付支付开支,叫做天课。
D、每年斋月,白天整天戒除饮食。
E、一生中要到麦加克尔白神庙朝拜一次。
阅读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习题:
1、上述规定出自什么宗教的什么经典??
2、这个宗教关于一神论的宣传,有什么积极作用?
3、文中的克尔白神庙位于何国何地?
四、学习感悟:
“日出之国”——日本,善于学习与模仿,是他们不断崛起和强大的根源,“新月之乡”——阿拉伯,创立伊斯兰教,建立政教合一的国家政权,扩张为地跨三洲的阿拉伯帝国,他们都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明,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增添了靓丽的一面。 本节课我们一同学完本课《“日出之国”与“新月之乡”》,你一定思绪万千,浮想联翩……
五、课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