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TP分
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都为
P,B正确;生物体内
般伴随着放能反应
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成RNA的原料,D正确
D脂质都含有化学元素
确;磷脂分子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根据图中胆
分布特点与磷脂分
含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B正确
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进而影
磷脂分子层
确;胆固醇不能作为受体,不能接受胞外激素的信号,D错
运至液泡内,其必须贯穿于液泡膜的磷脂双
动运输,根据题干信息,不能确定细胞膜转运Na的方式,B错误;液泡膜大量转
提高细胞液的渗透压,有利
于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C正确;灌溉排盐、种
碱植物
的含
盐碱土壤的重要
施,D正确
蛋白的协助下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体现了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A正确;有氧条
线粒体进行分解,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会释放
被还原生
ADH在线粒体内膜上与O结合生成H2O,C错误;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其他物
氧呼吸的第二阶段,该过程有能量的释放
控制ABO血型的基因是复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A错误;人类ABC
常染色体上的复
基因控制,故在人群中O型血男性数量与O型血女性数量基本相等,B错误;等位基因不同的根本原因是脱氧核糖
核苷酸(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C错误;若该人群随机婚配,则后代
型个体所占比例为
碱基对,说明共有4000个脱氧核苷酸,含有
个磷酸基团,其中胞嘧啶600个,则
有
氢键的数量共有600
错误;D
共有
DNA链
的核苷酸链有2条,所以含N的核苷酸链与不
核苷酸链的比值为2/(32
错误;腺嘌呤有
制时需消耗
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
C正确;不能
A一条链上嘌呤碱基与嘧啶碱基的数量,故不能确定碱基数量的比值,D错
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现象,A正确;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需要
参与,B错
误;同一双链DNA分子中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可能不是同一条链,C错误;起始
是启动翻译的信号,也决定特
定的氨基酸,D错
质量检测·生物参
体代表双着丝粒桥
体上的基
裂
的另两条染色单体的基因组成为ABCD
基因组成为ebcA
染色体不能得到,D不
D心肌细胞有氧呼吸不断产生CC
细胞内的CO浓度
的内环境
误;人体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
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B错误;内环境稳态是指内
渗透压)和组成成分保持
并非恒定不变,C错
养缺乏导致组织水肿,说明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已处于失调状态,D
两个电流计指针在没有刺激时都未偏转,故此时没有电位差
的两电极在神经细胞膜内或膜外
确;若适宜刺激两个电流计之间的神
边的神经
次,B正确;兴奋在神经元之
传递的,在图中刺激位点施加适宜刺激,兴奋不能从左向右传递,故甲电流计的指
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故效应器应该在刺激位点的左侧,D正确
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可推测胰岛素受体基因在全身
都会表达;但血糖
载体运输,故
输载体基因在全身组织细胞中都会表达,而不是血糖受体基因在全身组织细
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多,主要作用于肝脏细胞,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亼血液,C错误;在血糖
素、肾上腺素都
糖,两者存在协同关系且胰
腺素的分泌都存在神经调
在分级调节,D错
是吞噬细胞,B是T细胞,C是效应T细胞,D是记忆T细胞
细胞,F是记忆B细胞,G是浆细胞,物
质甲是抗体
胞和B细胞都起源于骨
造血干细胞,B细
发育成熟,T细胞在
发育成熟
A正确;吞噬细胞能够识別并结合新冠病
浆细胞不能识别和结合新冠病
抗原的结合,该
抑制新冠病毒的繁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
确;再次注射新冠疫
机体的再次免疫
反应速度更
产生更多的免疫细胞和抗体,D
艾滋病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为自身免疫病,两者的发病机理不同
滋病通常不
过拥抱、握手等常规行为传染,也不会通过蚊虫叮咬传染,B正确;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侵入人体后会攻击人体
统,主要攻击T细胞,但侵染初期T细胞
多,而后逐渐减少,C错误;HV的RNA进入人体细胞后
逆转录产生的D
体染色体上的D
菌的数量变化主
养物质、代谢废物、pH等因素影
先滴加培养液后盖盖玻
致统计结果偏大,B错误;正确操作顺序应为②①③
取样3次并求平
C正确;显微镜计数时,应统计方格内和固定的相邻两边及其顶角的酵母菌,D正确
质量检测·生物参高三生物
考生注意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題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題卡上。选择题毎小题选岀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
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
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试卷主要命题范囿:必修必修2必修3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1,ATP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直接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分子的结构简式为
B.ATP、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的组成元素相同
C.细胞中ATP的合成一般会与吸能反应相联系
D.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可作为合成RNA的原料
2.胆固醇分子在细胞膜上的分布会影响磷脂分子排列的紧密程度,进而影响磷脂分子层的流动性。胆固
醇在细胞膜中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238以3以>磷分子
A.组成细胞膜的脂质都含有化学元素C、H、O
B.据图可知,胆固醇与磷脂分子一样具有亲水基团和疏水基团
C.动物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胆固醇分子在细胞膜中的分布相关
D.胆固醇可接受胞外激素信号,将信号传至胞内改变细胞的代谢
3.盐碱地生长的植物细胞存在储盐机制,根细胞中液泡膜上转运Na+的载体蛋白可逆浓度将Na+转运
到液泡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Na载体蛋白贯穿于液泡膜的磷脂双分子层中
B.细胞膜和液泡膜转运Na+的方式均属于主动运输
C.液泡膜大量转运Na+有利于提高根细胞的吸水能力
D.灌
种植耐盐碱植物是改良盐碱土壤的重要揹施
【高三12月质量检测·生物第1页(共6页)】
4.如图是丙酮酸进入线粒体氧化分解的部分过程示意图,丙酮酸以主动运输方式进入线粒体,在丙酮酸
脱氢酶系的作用下生成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在线粒体基质中进行三羧酸循环生成CO2和其他物
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丙概股氢酶系
丙酮酸
NAD NAD+H乙酰辅酶A
转运蛋白线粒体膜
A.转运蛋白转运丙酮酸的过程,能体现生物膜控制物质进出的功能
B.图示代谢过程需在有氧条件下才能进行,生成CO2的过程需水参与
C.NAD被还原生成NADH后在线粒体基质中与O2结合生成H2O
D.乙酰辅酶A经三羧酸循环后彻底氧化分解,该过程有能量的释放
5.已知人类的ABO血型由常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P、控制,且基因1与P为共显性,、P对i为显
性。在一个群体中,、Pi的比例为2:3: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BO血型的遗传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B.在人群中,O型血男性多于O型血女性
C.基因I、B、i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碱基种类和配对方式不同
D.若该人群随机婚配,则后代中A型血个体所占比例为6/25
6.某环状DNA分子共有2000个碱基对,其中胞嘧啶有600个,该DNA的全部碱基均被5N标记。若
让该DNA分子在含N的缓冲液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该DNA分子含有4000个磷酸基团和9600个氢键
B.子代含3N的核苷酸链与不含1N的核苷酸链的比值为1/8
C.第4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数为11200个
D.子代DNA一条链上的嘌呤碱基数与嘧啶碱基数的比值为2/3
7.下列有关基因对性状控制的判断,正确的是
A.基因与性状的关系存在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现象
B.基因指导蛋白质合成的过程中只需两种RNA参与
C.同一双链DNA分子上不同基因转录的模板链相同
D.起始密码子是启动翻译的信号,不决定特定的氨基酸
8.某细胞正常染色体和倒位染色体由于同源区段的配对及交换,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能形成倒位环,产生
条双着丝粒桥(含有两个着丝粒的染色单体)染色体,如图所示,图中的“×”表示交换的位置。随着
纺锤体的不断牵拉,“着丝粒桥”随机发生断裂。不考虑染色体的方向,该细胞产生的两个子细胞中,
条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不可能是
正常染色体
倒位染色体
联会形成倒位环
A EDcb
B ABCDE
C. adobe
D. ebcAB
【高三12月质量检测·生物第2页(共6页)】